在我國歷史上,為何只有南北朝而無東西朝?

2021-01-09 心向青史

自秦漢完成大一統之後,我國曾出現兩次南北朝時期。

其一為小南北朝,即魏晉南北朝的「南北朝」北朝由鮮卑人拓跋氏所建,後來分裂為西魏(北周)和東魏(北齊),北周滅北齊後有重新一統北方;南朝由劉裕篡晉始,歷宋齊梁陳四朝。

其二為大南北朝,即唐朝和元朝之間的遼宋金時期北朝是遼金,南朝是兩宋。

之所以稱之為大南北朝,是因為這一時期南北對峙的分界線開始北移至長城一線。

那麼,我國為何只有南北朝而無東西朝呢?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是由我國的地理結構決定的。

1,以中國和美國為例。中國和美國在北半球的緯度相當,但中國能產生文明,而美國不能,原因很多,但河流和山川的走向是一個重要原因。

我國擁有兩條大河,黃河、長江均為東西走向,而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則為南北走向。

東西走向的河流,河流兩側緯度相同,氣候相似,容易形成統一的政權;南北走向的河流,河流兩側緯度和氣候不斷變化,在古代很難形成統一的政權。

我國的陰山、秦嶺均為東西走向,而美國的安第斯山、落基山等均為南北走向。東西走向的山脈可以阻擋北方寒流的南下,而東西走向的山脈則沒有這個能力,反而會阻擋海洋上的暖溼氣流進入內地。

所以,大河和山川的走向決定了文明初期政權的形成模式。

在我國古代,江河淮濟並稱「四瀆」,均為東西走向。後來黃河與濟水合流,形成黃河~淮河~長江三條大河分天下的局面,而淮河和秦嶺更是成為了南北的分界線。

所以,地理結構決定了我國更容易形成南北對峙。

2,農牧兩區的格局決定了南北朝更容易形成。

這一點,不僅中國是這樣,在全球都是如此。

大約10000年前開始,人類逐漸分化為種植糧食的農耕地區和逐水而居的遊牧民族。

最初適合農耕的地區均在北緯30-40度之間,華夏文明、印度河文明、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均如此。而適合遊牧的地區——大陸性氣候的草原緯度則更高,也就是更靠北。這一廣大的遊牧地區從我國的大興安嶺一直延伸到東歐草原,與農耕地區南北對立。

也就是說,南農耕北遊牧的格局從人類文明之始便已經形成了。

所以,我國的遊牧民族除了西遷,便只有不斷南下這一條路可走。

之後,隨著遊牧民族的入主中原和華夏族的不斷衣冠南渡,便形成了我國歷史上的小南北朝和大南北朝(宋遼金),而南北朝的合一便是今日之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朝代:漢朝至南北朝時期,持續了多久,又是為何走向滅亡
    中國歷史朝代:漢朝至南北朝時期,持續了多久,又是為何走向滅亡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
  • 慶餘年的故事設定在哪朝哪代 別以為是南北朝
    陳道明飾慶帝《慶餘年》的故事設定在歷史上哪個朝代?對於這個問題,作者在書中也沒有做過明確交代,單憑劇中某一線索去推理,好像大多數朝代都符合。魏晉南北朝:NO吳剛飾陳萍萍劇中的國家有南慶、北齊、東夷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存在政權北齊,但同時期的南朝卻不是南慶,也不存在東夷城這個政權,因此故事發生的時代不是魏晉南北朝。唐朝,貌似不是
  • 探秘:為何歷史上四大美男中三人都出現在魏晉南北朝呢?
    四大美男不管那種說法,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最多,而往後的唐宋元明清則無一人上榜。不可否認有才情的美男子任何朝代都會有,但是為什麼南北朝之後的美男子無法上榜了?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不可能在那之後,俊朗而又有才情的男子就絕種了,或者說後人就不如前人,這也說不通。
  • 五代十國為何很少有人提及?無節操無底線,難怪歷史都不願提起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幾個大亂世,春秋戰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及五代十國,在這幾個大亂世之中,春秋戰國時代是精彩的,歷史上將其稱之為「百家爭鳴」,各種先進的思想在這個時代綻放,同時他也是中國從奴隸制走向封建社會的重要節點。
  • 哪個皇帝穿黑色龍袍,歷史上各朝黃袍的顏色
    自秦始皇統一華夏,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史以來,各朝各代一國之君都稱作皇帝,貴為九五至尊,皇帝上朝都要穿正裝,皇帝的正裝叫龍袍,後來也叫黃袍。留意歷史的話,尤其從古裝影視劇中我們會發現個朝代的黃袍顏色其實並不都是黃色,不同朝代甚至有黑色紅色等顏色龍袍,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歷史上各朝代龍袍的顏色。看秦朝影視劇會發現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穿的龍袍顏色很特別是黑色,也是歷史上唯一用黑色做龍炮的皇帝。古代以為秦朝是水德,古言中水為坎,坎的主色為黑色,這就是秦始皇用黑色龍袍的原因。
  • 南北朝文化——祖衝之的的天文曆法~《大明曆》
    祖衝之在天文曆法方面創製的《大明曆》,它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科學發展水平的高度。 在古代與人們生活、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就屬天氣, 掌握好天氣情況就能更好的服務於生活及農業生產,在中國古代就出現了關於天氣的天文曆法。祖衝之在天文曆法方面創製的《大明曆》,它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科學發展水平的高度。
  • 三國歷史劇經久不衰,幾十年後的兩晉南北朝爆冷,題材與IP不行
    三國兩晉南北朝經常被人看作是一個歷史區間段,然而在影視表現上,只有幾十年的三國熱劇持續不斷,而長達兩三百年的兩晉南北朝卻異常爆冷,這又是為何呢?大概影視圈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只有大一統的王朝值得歌頌!我們所能看到的歷史,基本是大一統的王朝,或者正在大一統王朝的路上!
  • 魏晉南北朝是如何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看臉」的時代?
    由此可見,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看顏值、重容貌」的瘋狂程度絲毫不亞於現在粉絲們對「女神」、「男神」的追逐。02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僅是個「看臉」的時代,更是「男色」盛行的時代。史書沒有具體說他身高几許、體重如何、容貌怎樣,但是他的美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歷史上美男子的代表人物,一直延續到現在,「貌若潘安」依舊是形容美男子。當時,潘安的女粉們是非常瘋狂的,經常他一出門,就被婦女們手拉手圍起來,擋著不讓他走,就是為了能多看他幾眼。
  • 魏晉南北朝:你絕對想不到的超級黑歷史
    只有奠基人高歡還算正常,也正因為高歡積攢下了厚重家底,才使得北齊雖然瘋子頻出,卻仍可以支撐28年。如果不是北周迅速崛起滅了北齊,高家的瘋子們還會支撐下去。正印證了那句話「物必先腐,而後蟲入之」,不是蟲讓物腐爛。
  • 從「職貢圖」看歷史上萬國來朝的盛世榮光
    ,一場「萬國來朝」的華麗大戲在人們面前再次上演。自漢武帝開始,一直到乾隆盛世,「萬國來朝」的大戲就沒有斷過,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它不僅僅是演給外來蠻夷看的,更是演給帝國全體臣民看的——它如此明白地告訴百姓,能生活在這樣一個為萬國景仰擁戴的國度,是多麼的幸福。」下面就讓我們從歷代《職貢圖》中看歷史上萬國來朝的盛世榮光。
  • 我國卡車排氣管朝下,為什麼美國卡車排氣管卻朝上?不是搞特殊
    而且反觀歐洲各國,卡車的排氣管都是朝向地面,就只有美國的卡車比較特殊。為什麼美國卡車的排氣管要朝向天空呢?其實美國也不是想要搞特殊,而是美國卡車發展歷史決定的。那為什麼我國的卡車排氣管不朝上呢?首先,我國卡車行駛的路邊沒有這麼多雜草,而且卡車引進中國之後,單獨的供暖設備已經存在,所以不用將排氣管向上。其次,排氣管向上設計需要增加卡車的重量,改變成如今的設計之後,卡車都能多拉一些貨,所以,向下的設計更加實用。而且排氣管向下之後,尾氣直接噴射到地面,減少了尾氣的擴散。
  • 歷史上最早的黑奴貿易,我國也曾大量購買,但為何沒出現黑化問題
    近代有關販賣黑奴的三角貿易,相信很多人都在歷史課上學習過。現在美洲的大量黑人有相當大一部分都是那個時候被販賣到當地的黑奴的後代,所以說現在發生在美洲的黑人問題,其實有一點自作自受的意思。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歐洲人進行三角貿易之前,阿拉伯人就已經開始向世界販賣黑奴了,而且還持續了上千年,我國還曾經大量購買過這些黑奴。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踏上了非洲的土地,第一站是在蘇丹地區,之後逐漸向尼羅河兩岸遷徙。之後阿拉伯人在當地的人口不斷增加,最高時達到了1365萬,佔當時總人口的39%。
  • 終於,在南北朝時期,甲騎具裝成為戰場上的統治者
    歷史記載中也多次出現北魏王朝在一次戰役中出動上萬「鐵馬」的字樣。除了龐大的數量, 甲騎具裝還是最具戰鬥力、主宰戰場的精銳部隊。 那麼,這種強有力的兵種到底從何而來呢?結合史料與出土文物,現代比較公認的情況是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那種人馬均披掛鎧甲的重裝騎兵,較早的源頭是前面章節提到過的北方少數民族中的「侍衛之士」,而最早的源頭則是來自縱馬中西亞的斯基泰人王朝、帕提亞帝國(今伊朗),以及之後的波斯薩珊。比如在斯基泰人的墓葬中發現了最早的重甲騎兵形象。一些學者認為,盛行於我國南北朝時期的甲騎具裝是沿絲綢之路,從帕提亞帝國傳來的。
  • 南北朝,一個真實存在卻勝似架空的時代
    NO.1南北朝影視劇為何突然井噴?誠如饒宗頤先生於《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所呈現出的那樣,宋代史學撰述所圍繞之「正統」脈絡大成,宋初大臣們一頓唇槍舌戰,便將五代十國這段歷史從合理性上給剔除出去了。而中國古代,恰有後代為前代修史之傳統,五代十國合理性沒了,史料容量自然就遠不及它,所以到了現在,眾人對五代十國間發生了什麼仍舊十分模糊。
  • 深扒《上陽賦》中王儇、蕭綦的歷史原型?
    深扒《上陽賦》中王儇、蕭綦的歷史原型究竟是誰?《上陽賦》還在未開播前,就備受網友們的期待。《上陽賦》改編於著名作家寐語者的網絡小說《帝王業》。主要講述了出身於世家大族的琅琊王氏之女王儇和身世悲涼的蕭綦相知、相識、相愛並從此兩人一起走向帝王霸業的徵程,旌麾南指,馬踏天闕。
  • 極簡南北朝史(爆笑收藏版)
    坐觀君(ID:china_2049)簡單介紹一下這段歷史先。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奉南朝為正統,而出身於北周八柱國的李唐宗室奉南北朝共為正統。
  • 南北朝歷史故事梁武帝蕭衍:四入佛門餓死內宮
    撲朔迷離的歷史真相,不為人知的塵封往事。歡迎進入大古的歷史奇妙屋。 南北朝時期,天下混戰,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佛教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國,並在一片混戰的局勢中迅速傳播開來。佛教不僅在民間傳播,更被當時的帝王所推崇,梁朝梁武帝蕭衍就是一個典型。
  • 此國與中國類似,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南北朝與戰國時代,還自稱中華
    在世界歷史的大舞臺上,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國一直是光輝燦爛的文明國家,並憑藉自己的先進文化引領著亞洲甚至世界一起前進發展。東亞四國之一的日本是中國的近鄰,而且與我中華神州一衣帶水並關係十分密切。
  • 為何漢朝之後就沒有冠軍侯了?歷史上有幾位冠軍侯?
    冠軍侯是西漢時期曾經出現的一個列侯爵號,而這裡的冠軍和現代意義上的冠軍並不一樣,這裡的冠軍是取「功冠全軍」之意,意思當然是說,這個人的軍功高出其他所有人,為第一,所以就設立了這樣一個爵位。但是歷史上的冠軍侯只有三個人,而且都是漢朝人,分別是霍去病、竇憲、賈復。為何這個爵位在漢朝之後就再也沒有人獲封了呢?不給他們封冠軍侯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為何詩歌興盛於唐朝,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鼎盛時期?
    今日話題討論:為何詩歌興盛於唐朝,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鼎盛時期?所謂「唐詩宋詞元曲」,古人把詩歌歸結於唐朝,足以彰顯詩歌在唐朝的偉大造詣,唐朝可謂是詩歌的「天堂」。而總結起來,就是唐朝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極為適合詩歌的發展,才使詩歌在唐朝達到了一個空前絕後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