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一個真實存在卻勝似架空的時代

2020-08-18 印客美學


古裝劇《錦繡南歌》接著的熱度風風火火地開播了。

秦昊帶著李沁去爬山,這個充滿想像力的神奇組合,讓小印又糾結又期待地追起劇。

劇情測評:大女主套路戲,製作上不出奇也不是一無是處。


拋開這些客觀因素,小印發現一個現象,近年來以南北朝歷史背景的影視劇越來越多。


NO.1

南北朝影視劇為何突然井噴?


歷數南北朝的影視劇,近五年的產量一舉超過以往數十年:


《鳳凰無雙》、《蘭陵王》、《楚喬傳》、《蘭陵王妃》、《獨孤天下》、《陸貞傳奇》、《錦繡未央》、《琅琊榜》、《花木蘭傳奇》、《鳳囚凰》……



為什麼南北朝突然成為影視劇的新寵?


其實並不是無跡可尋。前些年,古裝劇的歷史背景常集中於秦漢唐宋元明清。


無論是歷史課本上,還是演繹小說,大眾對這些朝代都一定的基礎了解,再加上影視劇的狂轟濫炸,觀眾對這些作品形成審美疲勞,並且極為考究挑剔


進擊的製作方們一方面絞盡腦汁推陳出新、一方面精益求精完美還原;否則一個疏漏就會被拿著放大鏡的網友們噴得體無完膚。



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民國軍閥這三段混亂無序、又陌生的時代的一片藍海就被盯上了。


誠如饒宗頤先生於《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所呈現出的那樣,宋代史學撰述所圍繞之「正統」脈絡大成,宋初大臣們一頓唇槍舌戰,便將五代十國這段歷史從合理性上給剔除出去了。


而中國古代,恰有後代為前代修史之傳統,五代十國合理性沒了,史料容量自然就遠不及它,所以到了現在,眾人對五代十國間發生了什麼仍舊十分模糊。「世界觀」殘缺與生疏,也就難以讓編劇們有完滿的發揮,大概只能避之不及了。


民國軍閥混戰時代又是審查敏感的災區,加之民國受外辱之劇烈,也不是古裝題材,無法令人有時代斷層的抽離感,並非大眾可直面的慘痛。



魏晉南北朝成為了其中的最優解,國家興亡、英雄美人輪番登場、各大勢力各民族群雄逐鹿,混亂的歷史脈絡,滋生神秘的色彩與充分的創作空間。


若有清宮劇上線,觀眾可以上至生平習俗,下至配飾妝容,甚至找出可考的圖像,按圖索驥,一一分明;


但南北朝,你可以寫亡國公主的復仇、帝王將相的功勳,乃至廣徵面首的公主、女子為相的傳奇、蘭陵王的情感故事,觀眾都會覺得容易接受。


哪怕鳳囚凰中山陰公主頂著縫紉機頭出現,於正拍出幾篇似是而非的史料,大家也沒有辦法辨認真假。



說到此處,不了解的人根本想像不到南北朝的精彩之處,小印陪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


NO.2

一口氣明白亂世中的亂世


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演變,就是按照起名的順序進行的。


首先是魏朝,始於東漢末年三國的魏國。但在魏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司馬氏權傾朝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後來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權即位,改朝換代,建立西晉。


西晉建立後,內亂不斷,黨派之爭、皇室爭權……


胡人藉由「八王之亂」引發內地混亂,建立了五胡十六國,史稱「五胡亂華」。



憶昔永嘉際,中原板蕩年。衣冠墜塗炭,輿輅染腥羶。


五胡亂華迫使琅琊世家王氏和皇族司馬氏,帶領大量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建立東晉,揭開了南北對峙的序幕。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魏晉時期,「王謝」等世家大族是朝堂的主要力量,施行士族政治。


「王與馬,共天下」便是講琅琊王氏與司馬王室勢均力敵、並駕齊驅。


前秦統一方,揮師南下,陳郡謝氏的謝安等人,以八萬北府兵勝八十萬秦兵,史稱淝水之戰。



東晉存英豪,秦地失治安。


淝水之戰,是從魏晉時代進入南北朝時代的轉折點。


東晉統治集團的矛盾逐漸激化,王謝世家遠離中央,龍亢桓氏叛變篡晉,後被劉裕剿滅,劉裕趁勢建立宋朝。



從此,南朝成為由四個漢族王朝建立的王朝統稱(宋、齊、梁、陳),而北朝則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的集合(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合稱南北朝。


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這句流傳千古的詩句中,寄奴是劉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的小字,以寒門庶族之身創立王朝,這是南朝之始,也是寒門崛起、平抑世族勢力的開端。



《錦繡南歌》以劉宋為背景,彭城王劉義康當朝理政,鬥奸佞士族,開盛世華章。


在歷史上,彭城王劉義康是個什麼樣的人?



【身份】:開國皇帝劉裕第四子。

【功績】:輔佐兄長宋文帝劉義隆開創元嘉之治。

【結局】:權傾朝野,受猜忌造反,暗殺賜死。


彭城王輔佐宋文帝,宋文帝被兒子造反,兒子再被弟弟推翻……



高密度的政變導致君主在一次次的政變中越來越多疑,皇室的內部爭鬥貫徹到劉宋王朝的滅亡。


劉宋存續59年滅國,又經歷齊國、梁國、陳國,分別僅存23年、56年、32年,為北朝所並。


南朝積弱,除了皇室內亂之外,也與軍事制度有關



東晉為應對前秦的威脅,創立北府兵,後成為南朝軍隊主力。


府兵,就是職業軍人,戰鬥力自是強勁。但自北府兵相繼損耗之後,南朝皇室不得不依靠邊境豪族與寒微武人來支撐軍政大局,也使得很多寒門得以崛起。


南方王朝更迭,北方則不斷在分裂和統一的邊緣徘徊。


五胡十六國後就是北魏時期。淝水之戰後,戰敗的前秦四分五裂,被北魏拓跋氏替代。


在北魏末年,皇室貴族驕奢淫逸,激發六鎮起義。


將領高歡與宇文泰各自擁立皇室,分裂成兩個朝廷東魏和西魏,而後雙雙篡位,分別建立北齊和北周。



當時東魏(北齊)實力更強、佔據中原河北富庶之地,西魏(北周)內部軍閥割據,宇文泰擴充兵源,設置了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組織結構,逐漸形成兵民分離的府兵制。


最終,北周戰勝北齊吞併成為一個國家,奠定了隋唐時期軍事管理府兵制的基礎制度,也打通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大一統的政權更替譜系。


NO.3

亂世出才子?亂世出玄學?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最混亂、最苦痛的動蕩時代,然而在文學藝術史上卻是極自由、極解放、極富於智慧、極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


南朝時期的建康城和同時期的古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從主流思想來看,漢末儒學信仰危機的加深和腐朽經學束縛的衝破,把魏晉思想引向了玄學。


社會的動亂,以及佛教傳入中原不斷演化,經書逐步被翻譯傳播,佛教成為人們精神的皈依。


玄學與佛學相互融合,常見兩派人物相互註解談玄,形成一股風氣,可以用建安風骨、王謝風流來描述



東漢末年至魏,建安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興盛;

晉朝,竹林七賢繼承了建安風骨,備受推崇;

至劉宋,元嘉三十年文治,三國志、世說新語編纂大成,可謂反映當時社會風氣的百科全書,而後,齊國竟陵八友也是官方認證的文人集團。


《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顯示皇室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



魏晉風流指的是當時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


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是魏晉時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動亂的年代,新興門閥士夫階層社會生存處境極為險惡,同時其人格思想行為又極為自信風流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謝靈運等留下的文學造詣極高的詩作,就是那個時代士人的精神坐標。


政治上無法實現抱負,名士們超越倫理名教,寄情於自然,促生山水詩、山水繪畫等的發展。



同時,與榮位權勢相關的儒家功利文化,成為與玄學對照的俗文化。


當時,謝安高臥東山隱居至四十餘歲,後因其弟兵敗被廢,為家門計,出山擔任大將軍桓溫的司馬。


桓溫問謝安一味草藥為什麼有小草和遠志兩種稱呼?


名士郝隆應聲答道:「在山中叫遠志,出山就叫小草。」譏諷謝安高臥東山,素而遠志,但出山卻只當一個小小的司馬,可見當時社會風氣。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士族達成對知識和官員的壟斷話語權。


文學興盛之下,難掩好玄談、好風評的清高習慣,盛行談玄、空談,佛道興盛不利於將領和軍事的培養。


隨著北方民族融合,鮮卑王族漢化運動興起,新的制度逐漸完善,南朝陷入死胡同的陳舊制度自然走向消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混亂的世道裡有英雄美人,故事層出不窮,為影視提供了絕佳的舞臺。


當然,在小印心中,更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歷史演義,而不是依託歷史背景的架空偶像劇。


相關焦點

  • 3分鐘讀懂南北朝:真實勝似架空的時代
    拋開這些客觀因素,小印發現一個現象,近年來以南北朝歷史背景的影視劇越來越多。歷數南北朝的影視劇,近五年的產量一舉超過以往數十年:《鳳凰無雙》、《蘭陵王》、《楚喬傳》、《蘭陵王妃》、《獨孤天下》、《陸貞傳奇》、《錦繡未央》、《琅琊榜》、《花木蘭傳奇》、《鳳囚凰》……其實並不是無跡可尋。前些年,古裝劇的歷史背景常集中於秦漢唐宋元明清。
  • 魏晉南北朝,養活了多少架空電視劇
    這兩年說得上名字的那幾部古裝劇,比如《琅琊榜》《楚喬傳》《錦繡未央》......看上去像架空,其實都設定到了魏晉南北朝,所以人物之間產生了奇妙的聯繫。尤其在南北朝這150多年間,每個人一生都要經歷好幾次王朝變更,這簡直是瑪麗蘇大戲和權謀愛情狗血劇的最愛!
  • 琅琊榜故事中的大梁,真實的南北朝南梁是一個何樣時代
    導語東晉末年,劉裕代晉建立劉宋王朝,兩晉時代正式宣告結束,中國大地再次進入南北分裂的亂世時代,南北朝時期宣告開始。北方先後經歷五胡十六國割據混亂,而南方也因為漢人政權的內部明爭暗鬥,先後經歷宋齊梁陳四個時期。這次要講述的便是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中的南朝梁。
  • 魏晉南北朝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無可替代的一個時代
    仿佛丟掉了身上的生機,本來乏善可陳的人,如果連一點生機都沒有,那可真算是只剩一個軀殼了。最近A同學在看魏晉南北朝時的歷史,前段時間看的大多是小說大多屬於的逸聞一類,傳記也更側重人物經歷,這次這本要更切中生活經濟一些,不會像是在一個故事裡穿梭,而是透過一雙眼睛去看時代,大約就是看紀錄片感覺,除了沒有畫面。
  • 《琅琊榜2》裡的羅馬式大盾龜甲陣竟是真實還原了南北朝武備?
    編者按:2015年,電視劇《琅琊榜》的熱映,在國內可謂掀起了不小的南北朝熱。因為《琅琊榜》雖然是架空歷史,但是還是有許多網友,從其中的一些名稱細節中,推斷出這部電視劇,應該是採用南北朝時期南朝蕭氏的歷史背景。
  • 鑑劇 | 《琅琊榜》後《風起長林》,正午陽光撒開手腳玩架空
    「被解放」的《風起長林》《風起長林》比起上一部,最大的差別可能是化繁為簡,在「架空」的路上不再像之前那麼克制。「內閣首輔」和「中書令」的官職混搭令人略感違和,而大同府到甘州前線走水路翻船也有違真實的歷史空間。除此之外,《風起長林》在朝堂服飾和調色上也有所調整。
  • 琅琊榜大結局 快來幫蘇哥哥找歷史存在感
    今兒趁著大結局,咱就來談談《琅琊榜》對應真實歷史的「假假真真」。▼1、究竟有沒有大梁國?再說說顏值,《琅琊榜》裡的梅長蘇可謂玉樹臨風,非常有氣場,很符合當時南北朝「帥哥輩出」的時代特徵。而陶弘景本人也是顏值很高的啊,《梁書》就有對陶弘景外貌的記載:「身長七尺四寸,神儀明秀,朗目疏眉,細形長耳。」什麼意思,就是說陶弘景身高185,神情舉止明朗美麗,目光明澈眉宇英武。可能小夥伴們按耐不住了:「這不就是蘇哥哥嗎!」
  • 還原《琅琊榜》中真實的南梁歷史
    也許是為了更有真實感,改編後,電視劇《琅琊榜》的故事背景被設定為「南梁大通年間」,而這個南梁朝代,卻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1、琅琊榜所處的歷史時期 東晉滅亡之後,南朝共經歷四個朝代——宋、齊、梁、陳。梁是南朝第三個朝代,建於公元502年,史稱「南梁」,也稱「蕭梁」。
  • 宮牆之內,這股「架空歷史」的風還能吹得起《琅琊榜3》嗎?
    《琅琊榜》最初在總局的備案上落地為南北朝的蕭梁。「梁帝」為梁武帝,赤焰軍對陣的是北魏軍隊,北魏分離出的東魏捲土重來入侵南梁。但最後觀眾看到的《琅琊榜》卻架空了歷史,雖然還是表現出了六朝風流,但卻和真實歷史迥異。不過劇中的服飾、道具等文化符號方面還是以南北朝作為參照,所以依舊被做為真正的南梁來探討。
  • 南北朝、清、明、宋後,歷史劇迎來了「大唐盛世」
    一般而言,古裝劇可粗略分為虛構時空背景的「架空劇」和落地在真實王朝的「朝代劇」,本篇單說朝代劇。「朝代劇」的前四波浪潮在過去的五年中,朝代劇經歷了五次比較明顯的流變:南北朝、清朝、明朝、宋朝、唐朝,先說前四波浪潮。
  • 4本不同時代的架空歷史小說,主角靠智慧和努力,一步步稱霸天下
    我非痴愚實乃純良怪誕的表哥213 萬字連載歷史架空類,楚(明)朝末年。主角穿越到王家痴呆兒王笑身上。他原本想安安穩穩做個富貴公子,奈何痴兒人身不自由,便摘掉痴名,得到兩位哥哥認可,掌握話語權;又奈何政鬥傾軋,小小王家易覆,便撥弄朝政,做楚朝無冕之王;又有天災不斷、農民起義、滿清進犯,便賑災平叛、整頓河山、外禦敵寇。
  • 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創作觀:文學創作史上的時代明珠
    導語:南北朝時期,文學開始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門類,往往在這種社會動蕩的時刻,人們的思想精神得到自由,於是多元化的文學創作觀開始興起,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以鍾榮《詩品》為首的對於文學創作觀進行分類分析的文學書籍,這些書籍的產生使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發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使這個時期的文學成為了歷史上的一顆明珠,滋味說,三義說等等都給予了文學創作不一樣的靈感方向
  • 從《有翡》看亂世南北朝中的南梁歷史
    影視劇對原著小說進行了部分改編,不同於原著的架空歷史,劇中情節找到了朝代與之匹配,這個朝代正是大爭之世——南北朝晚期。真實的南北朝歷史比起影視劇也許更加精彩。《有翡》的背景設定在南北朝時期南陳取代南梁之時,當今皇帝原型是陳霸先,陳霸先謀權篡位,建立了南陳。
  • 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哪個更加黑暗混亂?
    其中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並稱為中國三大亂世,而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相較於春秋戰國,多了胡漢之爭,在內容上更為複雜,牽扯麵更大。那麼這兩個亂世究竟哪個更混亂呢?答案是魏晉南北朝,原因有以下幾點:魏晉南北朝的時間跨度更長,亂世維持的時間更久。
  • 七大傑出架空歷史小說
    人類文明的時間線上充滿了爆發點,這些時刻決定了一個王國、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帝國的命運。上天好像在用扔硬幣的方式決定下一刻要發生什麼,我們已經知道了硬幣落地那一面發生的故事,但是如果硬幣停在了另一邊,會發生些什麼呢?沒有發生的那段歷史往往最引人入勝,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些最棒的架空歷史小說吧。
  • 三國歷史劇經久不衰,幾十年後的兩晉南北朝爆冷,題材與IP不行
    三國兩晉南北朝經常被人看作是一個歷史區間段,然而在影視表現上,只有幾十年的三國熱劇持續不斷,而長達兩三百年的兩晉南北朝卻異常爆冷,這又是為何呢?大概影視圈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只有大一統的王朝值得歌頌!我們所能看到的歷史,基本是大一統的王朝,或者正在大一統王朝的路上!
  • 魏晉南北朝是如何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看臉」的時代?
    他的舅舅王濟,也是一個美男子,史稱「俊爽有丰姿」,但是在看到衛玠的時候,卻常常自慚形穢,每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前,覺我形穢。與玠同遊,炯若明珠之在側,朗然照人耳。」衛玠不僅長相俊美,同時還才華出眾。他不僅寫的一手好字,還善玄學。衛玠因為長得好看,又很會玄談,名氣十分大。
  • 歷史上的花木蘭真實存在嗎?
    其實,這根本用不著懷疑,花木蘭的確真實存在。第一,花木蘭是鮮卑族人。這個民族,從來都尚武。木蘭從小習武的話,那體格肯定不亞於普通男子。女扮男裝,在體態上就不會被人識破。第二,木蘭辭中這樣描述: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 魏晉南北朝,戰亂數百年,為什麼會被世人認為荒唐又美好呢?
    真,就是魏晉南北朝人的自我立法和生命審美意識形態的內核。群體的魏晉南北朝荒唐有美好,原因在於匯通了古代中國歷史文化、社會心理淵源的三個宗教:儒、釋、道,整體映照著魏晉南北朝時代中儒家剛健奮發、憂患意識、慷慨悲涼的英雄主義;道家通達超脫、解構反抗的自然遵循以及佛家空無之義和向死而生。
  • 書海拾遺: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
    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在今天仍然去談論這位巾幗英雄,甚至不妨礙她走出國門、成為迪斯尼公主乃至成為全球的一個經典文化精神符號。花木蘭的魅力究竟來自何處?而她又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事實上,不少的歷史學家對此都很悲觀,他們傾向於推測花木蘭的整個故事都只是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