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拾遺: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

2020-12-24 騰訊網

有個笑話很有意思,關於一代巾幗英雄花木蘭。

木蘭說: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將軍問:木蘭,你是女生吧?木蘭很驚訝,問:將軍你是怎麼知道的?將軍回答:因為我們男生買東西不會跑四個地方才買齊。其實,這四句詩用了一種古詩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叫「互文」,並非是說木蘭在四個地方各買了一件東西,而是說木蘭在東南西北各個市場配齊了駿馬、鞍韉、轡頭和長鞭。

但我們今天的重點並非是要探討古詩修辭,這本該是初高中語文課堂上的重點,我們真正要說的還是花木蘭這個人。近日,迪斯尼官方宣布由劉亦菲主演的電影巨製《花木蘭》已確定引進內地,但並未公布定檔日期;而在美國,《花木蘭》則改為了線上點播。幾經周折,數度改檔,應該說在2020年這個魔幻的年份裡,經歷了與疫情的漫長抗爭之後,一切令人震驚的舉措都開始變得合理。但即便如此,在全球電影市場仍處于波動的情況下,投資超過2億美元的《花木蘭》依舊面臨著風險。

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在今天仍然去談論這位巾幗英雄,甚至不妨礙她走出國門、成為迪斯尼公主乃至成為全球的一個經典文化精神符號。花木蘭的魅力究竟來自何處?而她又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

事實上,不少的歷史學家對此都很悲觀,他們傾向於推測花木蘭的整個故事都只是一個傳說。當然,這不是說花木蘭一定就是虛構出來的人物,而是說即便她真實存在,如今的我們也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來重構她的真實故事,除非發明時間機器。

在相關的考證中,那首和《孔雀東南飛》並稱「樂府雙壁」的《木蘭詩》自然無法跳過,其產生年代對於推測花木蘭的存在真實性意義重大。實際上,《木蘭詩》的出現時代同樣眾說紛紜,雖慣稱其為「北朝民歌」,但這個說法並非沒有疑問。這就導致其作者更不可考,甚至《木蘭詩》完全有可能是經隋唐時期文人潤色的產物;當然,也有人把其作者直接歸為花木蘭本人,認為這首詩就是她本人的自傳。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正如《木蘭詩》中那些「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的「火伴」一樣,我們在撲朔迷離的歷史迷霧中,也難以分辨相關記載的真假。關於花木蘭的家庭情況,今人常用的一種說法是,其一家五口人,父親名為花弧,母親姓袁,大姐花木蓮,弟弟花雄;但這種說法實際上出自明朝文人徐渭,他將《木蘭詩》改為了《雌木蘭替父從軍》,杜撰的成分必然是很大的。

而關於花木蘭的疑點卻遠不止如此,她的姓氏、籍貫、生平皆有爭議。有人說她本姓穆,名為穆蘭,「穆」通「木」,所以也叫「木蘭」,又因為頗有姿色,所以冠以「花」名,全稱「花木蘭」,類似於「猛張飛」一樣;當然,也有說法稱她本姓「任」;或姓「朱」;或姓「韓」;或複姓「木蘭」,為鮮卑人。至於籍貫更是爭論不休,有說她是譙郡人,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有人說她是黃州人,有人說她是商丘人,時至如今,各地爭「木蘭故裡」的新聞也還會偶爾爆出。最重要的,她到底生活在哪個時代?相關說法有漢朝、三國、北魏、隋朝、唐初等,時間跨度相當之大。唯一不存在疑問的就只有「替父從軍」這個基本事實了。

但我們仍然可以從相關的記載中作出一個合理的推斷。如果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她最可能生活在哪個時代?由《木蘭詩》來看,黑山頭、黃河邊、燕山胡騎等描述,地點應是北方無疑;詩中對皇帝的稱呼,「可汗」與「天子」混合使用;綜合來看,木蘭從軍的故事似乎只能出現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全詩的歷史背景便應該是北魏抵禦柔然入侵的某場戰爭,事實上,自公元402年至492年的90年間,北魏鮮卑人與柔然人的戰爭極其頻繁,大的戰役就有二十多次。

如果將花木蘭的故事放在這個歷史時期,那麼關於她的一些疑問便有了合理的解釋。北魏時期的政治制度是士族大家主宰,而按歷史記載,當時的漢人是不能當兵的,只有貴族才可以當兵;如果「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那只能說明花木蘭一家是百分百的鮮卑貴族。而且詩中還細緻描寫了花木蘭買馬的經過,四個市場都轉了一遍,這個重要的細節不是在說女生買東西有多麼麻煩,而是說花木蘭是騎馬去參軍的,而那個時代,能買得起馬的人家會是普通凡人嗎?一個騎馬去參軍的人會是去做大頭兵、睡大通鋪的嗎?何況,在歸來後,花木蘭直接去面見了天子,天子要授予她尚書郎的文職,由此可見花木蘭還具有相當的文化水平。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時一個前線的將軍,在檢閱新兵的時候,看到一個貴族出身的士兵騎著高頭大馬,白白淨淨,文質彬彬,還知書達理,他會讓這個士兵直接上前線砍人去嗎?十有八九,將軍惜才,便留在身邊做個傳令官或副官之類。這樣就能解釋為何木蘭女扮男裝十多年卻沒有被人發現,因為她在軍中的身份是軍官,而且級別肯定不低,這樣她就不用和他人同吃同住,完全有可能瞞天過海。事實上,《木蘭詩》中關於戰鬥的描寫極其有限,「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簡短幾句並沒有關於任何一場戰鬥的具體描寫,如今看來似乎也相當合理,因為木蘭可能壓根沒有上前線戰鬥過。

當然,這不是在否定花木蘭的生平事跡,只是提出一種推斷。畢竟,《木蘭詩》作為民歌,靠著百姓口口相傳,而後又經過文人潤色,其最終呈現的樣貌與當初的實際事實必然是有出入的;換言之,《木蘭詩》不可盡信,也不可盡疑。我們只需知道,在古老的年代裡,有位了不起的女子,為了讓年老的父親免於戰爭災難,毅然決然地替父從軍,她身上體現的是中國婦女的高尚道德和英雄氣概,其忠孝節義,將流芳百世,熠熠生輝。至於她本人是否真實存在,如今來看,倒顯得並不那麼重要了。

此外,如果花木蘭真的是鮮卑人,那麼鮮卑人能否被視為中國的民族英雄呢?我個人認為這是沒有問題的。在某種程度上,雖然許多史學家都奉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為正統,但當時由遊牧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北朝其實也是接受中原文化的,甚至做到了全盤漢化。還是那句話,「中國人」未必是個種族概念,倒像是一個文化概念;而當前中國,純種漢族人決然是不存在了的,現代的漢人,其實是古代漢人、鮮卑人、沙陀人雜合的後代,甚至也可能包含有蒙古和回族的血統。所以,鮮卑族作為現代漢族的一個重要祖先,將鮮卑人花木蘭作為民族英雄看待並不存在什麼問題。不過,這是個題外話了。

最後,還是期待神仙姐姐主演的《花木蘭》能早日上映。畢竟,這世上並不總是存在一些新鮮的故事,卻也總不缺乏講述這些故事的新鮮嘴唇。

相關焦點

  • 花木蘭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大家從小就聽說過了,但是這個人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我認為花木蘭在歷史當中極大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更適合當做一個故事去聽一聽,當一個傳奇故事去看,可能會更好一些。
  • 花木蘭、貂蟬、八賢王趙德芳這些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真實存在嗎?
    但是,很多家喻戶曉的人物並不一定真實存在的,下面例舉幾個活躍在影視中虛構的人物吧:一、花木蘭提起花木蘭,可謂是老少皆知了,其代父從軍的事跡是人們膾炙人口的一段佳話,而與其有關的《花木蘭》也被千千萬萬的人所頌唱。
  • 歷史上的花木蘭是否存在
    花木蘭,對現在人來說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這可是流傳了一千多年。從初中就開始從課本了解到花木蘭,《木蘭辭》課文,可是被老師要求全部背誦的。國內國外對花木蘭的故事,通過各種形式來呈現。比如國內戲曲《花木蘭》,「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不如男。」戲曲臺詞被戲曲表演藝術家唱紅幾十年。
  • 如何看待歷史人物花木蘭?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一直作為女性的典範,千古流傳,被萬千古代及現代女性所崇拜。近來,花木蘭的故事又被趙薇、陳坤等著名演員改編拍成電影,而且票房相當可觀,由此可見,花木蘭即使是在現在也仍然很受大眾的歡迎和喜愛。不可否認,這種女扮男裝的行為在古代確是女性尋求解放的一條出路,《再生緣》也是這樣的故事。
  • 《花木蘭》這個人物不是歷史人物,所以可以改編
    2020年3月27日,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全球上映,當然,國內的影響未必同步。今天,就讓我們從主觀上分析一下這部電影是否會受到中國觀眾的喜歡。首先要考慮到粉絲效應。迪士尼的創作團隊考慮到這一點,在選擇角色時要求演員必須是中國人或華人,而不是亞洲人,這要考慮到電影中故事人物的特點。木蘭這個角色肯定不能讓日本人來演,國內也不會買帳,那麼我們來看一下主要的演員陣容。木蘭飾演的劉亦菲:出生在湖北武漢,我一直強調自己是中國人,但至今是美國國籍。
  • 迪士尼《花木蘭》口碑崩了?歷史上的花木蘭,到底是什麼樣?
    但咱們今天來談談關於花木蘭的歷史故事。吾父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舊時也做一個有名的千夫長……」而這部雜劇當時風行大江南北,雜劇中的女主角「花木蘭」也成為家戶喻曉的人物。難道不是漢人居住的地方嗎?歷史上的鮮卑族最先在華北統一,建立了北魏。儘管這些區域被劃入了北魏國土,但根據北魏的規定,漢人是不允許參軍,是專門務農,生產糧食。
  • 花木蘭其實不姓花?我來還原一個真實的花木蘭。
    前幾天劉亦菲新作《花木蘭》刷屏,不得不說,劉亦菲的女將軍造型實在又美又颯,我一個女人都忍不住舔屏!其實在劉亦菲之前,趙薇也飾演過花木蘭那麼歷史上的花木蘭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花木蘭這個形象最早出現在南北朝的《木蘭詩》裡,這裡邊塑造了一個忠孝節義、武藝高強而又不慕榮利的女英雄形象。花木蘭其人真的存在嗎?我認為是存在的。從南北朝到現在近1600年,各地都有很多「木蘭祠」、「木蘭街」,如果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很難想像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那麼多的地方都能留下她的足跡和傳說。那麼花木蘭是真名嗎?
  • 花木蘭最後嫁給誰了 花木蘭真實結局是什麼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將在本周五正式上映,雖然目前電影的口碑不佳,但依然有很多朋友對這部電影感興趣。花木蘭在國內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她的英勇事跡相信小時候我們就都聽說過,不過花木蘭本身又具有很多神秘色彩,伴隨花木蘭的質疑一直沒有停過。那花木蘭在歷史上究竟是否真實存在呢?
  • 迪士尼翻拍的《花木蘭》被批:對文化和歷史的描述不真實
    迪士尼翻拍的《花木蘭》在國內可能佔據了票房的主導地位,國內的影評人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他們認為這部真人翻拍影片不符合我國文化,與歷史不符,而且普遍存在問題。在電影、書籍和音樂評分的領先網站豆瓣上,超過16.5萬人對這部電影給出了4.9分(滿分10分)的評分。社交媒體上對這部電影的負面評論和笑話超過了正面反應。
  • 賈玲惡搞花木蘭需要道歉嗎?
    眾所周知,對於任何一個正面人物,不論是真實存在還是虛擬,之所以讚揚,是因為他們身上承載著的美好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對於花木蘭的故事,想必大多數人都是從《木蘭辭》中知曉,而花木蘭,也只是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對於幾千年前歷史上花木蘭的故事到底是怎樣,其實誰也說不清。而木蘭故事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家喻戶曉,是因為木蘭精神值得我們歌頌讚揚。
  • 有三位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他們是「不存在」的,貂蟬就是其一
    這些情況肯定都是存在的,今天豬欣要給你們介紹3個人物,他們被我們家喻戶曉,但是在歷史上壓根上沒這三個人。1、貂蟬估計大家現在心裡已經畫上了滿滿的問號,都在疑惑歷史上怎麼可能沒有「貂蟬」,她不是四大美女之一嗎?哈哈哈別急,聽豬欣慢慢聊。四大美女包括西施、楊玉環、王昭君還有貂蟬。
  • 大名鼎鼎的花木蘭,流傳千年的巾幗英雄,真有其人嗎?
    花木蘭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這位巾幗英雄一直都吸引著不少的研究者想要探究他的經歷,因為有一些研究者質疑一個女子從軍十幾年,卻從來沒有讓外人知道她的身份,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過去的歷史有很多事件都是真假難辨的,在歷史長河中總是泥沙俱下。很多歷史事件往往是兩個方面組成的一種是歷史印象,另外一種是來自於民間的故事傳說。
  • 貂蟬、花木蘭居然只存在歷史小說中,正史中沒有關於他們的記載
    歷史上有這三位女英雄,其實她們在正史中是不存在的。第一,貂蟬,大家都知道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是在正史中卻完全不存在的,正史中記載呂布和董卓的一個侍女私通,董卓知道以後勃然大怒,此後,兩人便結下了梁子,想必貂蟬也是以這個侍女為原型逐漸演變出來的。
  • 歷史上有花木蘭這個人嗎?
    花木蘭替父從軍,上陣殺敵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那麼這麼一位保家衛國、可歌可泣的巾幗英雄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呢?下面就跟著小彤一起來探尋一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讀來琅琅上口,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
  • 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4位人物,最後一位家喻戶曉,你被騙了多少年
    小說的起源比較早,出現於明清時期,小說中對很多故事大多都做了誇張的處理,虛構的人物更是數不勝數,所以小說更受廣大讀者的熱捧。如今,讀者對很多歷史人物也是變得難以分辨真假。今天我帶著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歷史上並不存在,但一直家喻戶曉的四位歷史人物。
  • 被網友群嘲的「花木蘭妝容」,可能真實還原了歷史的樣子
    被網友群嘲的「花木蘭妝容」,可能真實還原了歷史的樣子 CBO首頁 | 作者:張釗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20-09-12  訪問量:1156
  • 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4位人物,最後一位家喻戶曉,你認識幾位?
    小說的起源比較早,出現於明清時期,小說中對很多故事大多都做了誇張的處理,虛構的人物更是數不勝數,所以小說更受廣大讀者的熱捧。如今,讀者對很多歷史人物也是變得難以分辨真假。 今天我帶著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歷史上並不存在,但一直家喻戶曉的四位歷史人物。
  • 乘風破浪的姐姐——花木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很早的時候,我們就從語文課本中知道了這位代父從軍的奇女子,當時對花木蘭的印象還停留在文字刻畫的單一角度上。至今當時那個語文課本上花木蘭的人物插圖還令人久久難以忘懷,一身戲曲人物裝扮,那張臉最有特色,很容易讓人聯想想起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宣傳手冊上的女勞動模範插圖。
  • 被網友群嘲的「花木蘭妝容」,可能真實還原了歷史的樣子
    這還是平時的「神仙姐姐」嗎,花木蘭的熱播,其妝容也陷入了爭議和吐槽。原文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在古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妝容?數度延遲上映的《花木蘭》終於和觀眾見面了,從豆瓣跌至4.7的評分來看,這位以迪士尼視角塑造的中國「公主」並沒有滿足國內影迷的胃口。
  • 經典《花木蘭》你喜歡哪一個版本,歷史中的花木蘭你了解多少?
    花木蘭是我國非常出名的歷史人物。老少都有很多人知道這個角色,這個角色也經多次出現在動畫和電影電視作品中。好幾個出名的的女明星都很好地詮釋了這個角色。花木蘭的相關影視劇1998年迪士尼出品動畫電影,花木蘭,喜歡動漫的小夥伴們,可以追追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