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花木蘭是否存在

2021-01-12 百家號

花木蘭,對現在人來說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這可是流傳了一千多年。從初中就開始從課本了解到花木蘭,《木蘭辭》課文,可是被老師要求全部背誦的。

國內國外對花木蘭的故事,通過各種形式來呈現。比如國內戲曲《花木蘭》,「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不如男。」戲曲臺詞被戲曲表演藝術家唱紅幾十年。國內和中國香港臺灣電影也是有了各種版本。國內由趙薇主演的《花木蘭》,香港有凌波主演的《花木蘭》。國外有迪士尼出版的動畫版的《花木蘭》,最近有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花木蘭》又上了熱搜。電視劇方面,中國有侯夢瑤主演的《花木蘭傳奇》,央視出品,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兩岸三地演員共同演出。香港TVB版由陳妙主演的《花木蘭》,還有臺灣版的袁詠儀主演的《花木蘭》。當然還有戲曲形式的電視劇《花木蘭》,由李琦在2008年導演。也有戲劇舞臺李六乙執導的《花木蘭》戲劇。戲曲電影更是有十幾部之多,不再一一列出。另外遊戲、歌曲也有很多涉及花木蘭這個角色。

花木蘭為何能被一直關注,主要是這個人物設定,作為中國少有的巾幗英雄,深明大義,替父從軍,是盡孝。為國徵戰,是盡忠。驅除外族,是民族英雄。這樣的人物自然是受人敬仰和愛戴,歷來受人推崇。唐朝皇帝曾追封她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歷史上確有其人嗎?可能讓大家失望了,經過多方考證,也沒證據表明歷史有真人。倒是一些資料說明了她具有很多姓氏,比如她姓花、朱、魏、韓等,也僅僅是說她的姓,卻沒說明原因,似乎莫名其妙就安上了姓氏。我們還是叫她花木蘭吧,畢竟這個姓流傳很久,她爹、她姐姐、她弟弟的名字都有了,比較全套。

那麼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年代是什麼時候,這個倒是大部分統一確認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候。原因主要從《木蘭辭》看出來,「可汗大點兵」,可汗乃是北方遊牧民族對首領的稱呼,首次稱呼應該是公元三世紀北方遊牧民族鮮卑族叫起來的,意思就是酋長。後來遊牧民族柔然族強大起來,統一漠北,把一國之主叫可汗。而北魏朝是鮮卑族建立起來的,當朝皇帝,也被一些民族稱之為可汗。「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句詩詞又形象說明了行軍路程。也說明了木蘭家離黃河有天的路程。然後經過黑山頭,到燕山。這行軍路線和北魏太武帝抵抗柔然族入侵吻合。也有人說是隋朝恭皇帝楊侑抵抗突厥時期。筆者認為這個就不合理,因為《木蘭辭》收錄時間是在南北朝時期,隋朝晚了幾十年。

花木蘭的籍貫,本就無法考證,一直作為文學內容裡面塑造的人物。不過一些地方說她是譙郡人、宋州人、黃州人、商丘人。其實這幾個地名現在屬於商丘管轄,只有黃州不屬於。這都不重要,為當地增加文化和旅遊資源也是無可厚非的。

花木蘭的形象問題,其實大家也都可以想像出,肯定不是那種大家閨秀,小家碧玉似的。花木蘭雖然在家紡織,但是也是行伍世家。從小就習武,好強,不然也不會替父從軍。另外北魏時期,由遊牧民族鮮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民風應該是胡風氣息比較濃。百姓也不是那種細皮嫩肉的,都顯得比較粗狂。花木蘭自然也是皮膚粗糙,身體肌肉發達,聲音也不似一般女子那般嬌弱,偏中性。化成男裝,自然不易被看出來。有人說軍營裡方便,來月事,洗澡怎麼解決。這個作為胡人作風,這都不是問題。就算真是男的,也有個別人不喜歡群體解決。何況花木蘭好強的性格,必然很快升職,那就有更多單獨空間權力了。

本文由二哥說古論今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本文圖片為網絡轉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花木蘭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大家從小就聽說過了,但是這個人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我認為花木蘭在歷史當中極大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更適合當做一個故事去聽一聽,當一個傳奇故事去看,可能會更好一些。
  • 書海拾遺: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
    其實,這四句詩用了一種古詩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叫「互文」,並非是說木蘭在四個地方各買了一件東西,而是說木蘭在東南西北各個市場配齊了駿馬、鞍韉、轡頭和長鞭。但我們今天的重點並非是要探討古詩修辭,這本該是初高中語文課堂上的重點,我們真正要說的還是花木蘭這個人。
  • 迪士尼《花木蘭》口碑崩了?歷史上的花木蘭,到底是什麼樣?
    但咱們今天來談談關於花木蘭的歷史故事。這裡所出現的「黃河」、「黑山」、「燕山」所在區域歷史上並不屬於中原地帶,而她參與的戰爭也不是遊牧民族侵略中原領土,而是遊牧民族「鮮卑」與另一個遊牧民族「柔然」之間的戰爭。
  • 歷史上有花木蘭這個人嗎?
    花木蘭替父從軍,上陣殺敵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那麼這麼一位保家衛國、可歌可泣的巾幗英雄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呢?下面就跟著小彤一起來探尋一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讀來琅琅上口,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
  • 貂蟬、花木蘭居然只存在歷史小說中,正史中沒有關於他們的記載
    歷史上有這三位女英雄,其實她們在正史中是不存在的。第一,貂蟬,大家都知道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是在正史中卻完全不存在的,正史中記載呂布和董卓的一個侍女私通,董卓知道以後勃然大怒,此後,兩人便結下了梁子,想必貂蟬也是以這個侍女為原型逐漸演變出來的。
  • 電影《花木蘭》充滿了歷史錯誤
    幾經波折才上畫的迪士尼真人片《花木蘭》引發廣泛爭議。但在我看來,《花木蘭》的歷史問題才最值得關注。在這個版本中,花木蘭從軍之事發生在唐朝,其對手是柔然人。這個證據也可以推得,木蘭不屬於更北的遊牧國家——柔然或突厥。結合當時拓拔鮮卑的歷史,從《木蘭詩》提到的地名「黃河」、「燕山」、「黑頭山」(今中國內蒙古極東北的呼倫貝爾附近)等,可以推斷,木蘭參加的這場戰爭發生在拓拔鮮卑極北部邊境,這樣它的對手也只能是同屬於鮮卑族的柔然國。
  • 《花木蘭》影評:劉亦菲表演存在爭議
    評論共識寫得比較中肯:「《花木蘭》本可以更深入地講述經典故事,但真人版《花木蘭》是視覺上的奇蹟,是動畫版《花木蘭》的激動人心的升級。」  影片在Metacritic獲得69分,計入42個專業評價。  總體來說,《花木蘭》初始口碑和《信條》差不多。
  • 《花木蘭》這個造型,是否符合歷史?
    千呼萬喚始出來,迪士尼《花木蘭》也終於在中國內地上映。畢竟作為童話與奇幻的代表,再加上神仙姐姐劉亦菲的顏值,早在宣布選角就已經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但歷史叔看完後,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莫過於就是花木蘭那個鵝黃妝!
  • 如何看待歷史人物花木蘭?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一直作為女性的典範,千古流傳,被萬千古代及現代女性所崇拜。近來,花木蘭的故事又被趙薇、陳坤等著名演員改編拍成電影,而且票房相當可觀,由此可見,花木蘭即使是在現在也仍然很受大眾的歡迎和喜愛。不可否認,這種女扮男裝的行為在古代確是女性尋求解放的一條出路,《再生緣》也是這樣的故事。
  • 乘風破浪的姐姐——花木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很早的時候,我們就從語文課本中知道了這位代父從軍的奇女子,當時對花木蘭的印象還停留在文字刻畫的單一角度上。至今當時那個語文課本上花木蘭的人物插圖還令人久久難以忘懷,一身戲曲人物裝扮,那張臉最有特色,很容易讓人聯想想起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宣傳手冊上的女勞動模範插圖。
  • 《花木蘭》線上免費公映
    不過,《花木蘭》不上映真的不行了!不久之前,Bob Iger突然宣布從迪士尼CEO的位置上卸任,這位「能徵善戰」,帶領迪士尼擴大娛樂版圖的功臣此舉還是引發了投資圈的不安情緒。離職消息公布後,迪士尼公司股價在周二交易日中下跌了3.7%,盤後交易和周三開市前,迪士尼的市值下跌了36億美元。
  • 你是否看懂了這樣的花木蘭?
    但是,客觀來說,這一版本的《花木蘭》,不管是對演員的訓練和要求,還是恢弘的場面和特效,都可以感受得到出品方的誠意。僅僅是對比豆瓣同級評分的作品,《花木蘭》的4.9分就已經很值得保留意見了。比如木蘭在人群裡突兀的&34;和自帶的buff &34;,地理位置上本應風馬牛不相及的土樓,強大卻死得莫名其妙的女巫,還有多次酷炫登場卻只有木蘭自己能看到的鳳凰。
  • 這屆花木蘭也許與歷史無關,卻將見證歷史
    作為疫情衝擊下幾次推遲檔期最終同時進行線上付費和線下放映的大片這樣看來這屆《花木蘭》可謂見證了歷史城 市文化範豆瓣4.9,你怎麼看?大家對它的看法會兩極分化,我認為是取決於大家看電影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覺得它和我印象中的花木蘭不一樣,和我看過的動畫片不符合所以我要吐槽,還有人對歷史和傳統文學比較感興趣,會去討論人物設定的歷史時代不對,生活環境錯位等等。但是這些東西不是電影的本體,我個人的感受是,《花木蘭》是一個標準的迪士尼公主片,如果大家抱著這樣一個認知去看這部電影,你會覺得這是一部特別簡單甚至是劇情上有些幼稚的童話片。
  • 從木蘭詩到花木蘭|女英雄在迪士尼的大失敗
    木蘭是否是真實存在的人物,沒有一個統一答案;現在的河南商丘虞城縣營郭鎮,有號稱唐代始建的花木蘭祠,可惜它紀念的卻是隋代的木蘭,而《木蘭詩》,寫的是南北朝的木蘭。而我們所熟知的木蘭,是活在文學作品當中的木蘭。
  • 花木蘭最後嫁給誰了 花木蘭真實結局是什麼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將在本周五正式上映,雖然目前電影的口碑不佳,但依然有很多朋友對這部電影感興趣。花木蘭在國內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她的英勇事跡相信小時候我們就都聽說過,不過花木蘭本身又具有很多神秘色彩,伴隨花木蘭的質疑一直沒有停過。那花木蘭在歷史上究竟是否真實存在呢?
  • 她比花木蘭早生了近170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巾幗女英雄
    迪士尼最新電影《花木蘭》由於受全球疫情影響,上映檔期一拖再拖,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於今天(9月11日)在內地正式公映了。只可惜花木蘭這位萬千少女心目中崇拜的女英雄,是歷史上並不存在的虛構人物,最早取材於南北朝時期民間流傳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木蘭辭》,這首詩我在上學時就能倒背如流,直到現在仍然能脫口而出,可謂是膾炙人口、婦孺皆知。花木蘭的原型已不可考,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
  • 說《花木蘭》是年度迪士尼爛片?花木蘭都不服
    其實,依雀小仙之見,這種爭議不過是中西方對「花木蘭」理解的本質有差而已。中國的「花木蘭」和美國的「木蘭」在根本上就不一樣。這一階段的花木蘭一方面細節開始豐富起來了,另一方面作為「孝道」代表的道德偶像開始樹立了,木蘭漸漸從鄰家小女開始神性化,同時也被冠上了「花」姓。
  • 歷史上,真有花木蘭這個巾幗女英雄嗎?女扮男裝真的不會被發現?
    花木蘭是一個藝術形象,存在於北朝民歌《木蘭辭》之中。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相當混亂的一個時期,各種割據政權在中國北方地區擁兵自立,這些割據政權很多都是少數民族政權,這些少數民族政權之所以會產生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 《花木蘭》終於定檔,是否期待與失望並存,李連杰純屬打醬油
    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終於定檔,將於9月11日與觀眾見面。這部迪士尼版的真人電影經歷了一波三折,檔期一改再改,是否期待與失望並存!畢竟讓國外導演拍攝中國古典人物,一旦尺度把握不好,只會毀了我們心中的英雄。
  • 西方的《花木蘭》不懂東方,從歷史角度深入解讀花木蘭的故事
    由迪斯尼出品女導演妮琪•卡羅執導的《花木蘭》剛一面世,便在國內贏得如潮惡評,相對於動畫版《花木蘭》中那個形象稍顯單薄的個人英雄主義女超人,真人版給女主加上了類似貞德的女巫色彩,使女主有了一個困惑猶豫到覺醒的過程,但這種覺醒仍然完全難脫西方救世英雄的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