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花木蘭也許與歷史無關,卻將見證歷史

2020-09-21 城市文化範

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

正在熱映

作為家喻戶曉的大IP

民族英雄花木蘭

代父從軍的故事

在國內外都備受關注

雖然這次的花木蘭電影

口碑兩極分化

卻難掩觀眾

對花木蘭題材的關注

很多觀眾對本片失望

是因為片中錯用亂用

中國傳統文化符號

似乎極不尊重中國歷史文化

但如果只是把它當做一部

典型的迪士尼「公主電影」

宣揚永恆的真善美主題

能給青少年帶來正能量

也許會覺得這是一部

還不錯的爆米花電影

畢竟這部電影的初衷

不是傳播中國傳統歷史文化

它沒能擔起這樣的「歷史使命」

但它也是第一部

PG-13的迪士尼動畫

翻拍真人電影

劉亦菲是迪士尼第一位

真人電影的亞裔主角

作為疫情衝擊下

幾次推遲檔期

最終同時進行線上付費

和線下放映的大片

這樣看來

這屆《花木蘭》

可謂見證了歷史

城 市

文化範

豆瓣4.9,你怎麼看?

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

9月11日起登陸中國內地院線

目前豆瓣的評分4.9

但是口碑呈現兩極化

很多觀眾大呼失望

甚至說這是

「史上最差花木蘭」

但也有很多觀眾覺得

影片不至於獲得如此差評

能夠從中獲得感動和鼓舞

小愛

我覺得《花木蘭》是一個合格的好萊塢爆米花商業片,從這個電影本身來說沒什麼大毛病。大家對它的看法會兩極分化,我認為是取決於大家看電影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覺得它和我印象中的花木蘭不一樣,和我看過的動畫片不符合所以我要吐槽,還有人對歷史和傳統文學比較感興趣,會去討論人物設定的歷史時代不對,生活環境錯位等等。但是這些東西不是電影的本體,我個人的感受是,《花木蘭》是一個標準的迪士尼公主片,如果大家抱著這樣一個認知去看這部電影,你會覺得這是一部特別簡單甚至是劇情上有些幼稚的童話片。迪士尼的文化就是堅持不懈的去為成長中的少男少女甚至成年觀眾去打造夢幻般的童話般的故事。它每一次都是通過一個特別簡單的公主故事,去講一個關於真善美的一個道理,傳遞一個普世的價值觀,《花木蘭》也是如此。

城 市

文化範

疫情加速的電影革命

早在去年7月份

迪士尼就發布了

《花木蘭》首支預告

引起了全球範圍的關注

今年3月10日

片方在美國洛杉磯

舉辦了盛大的首映禮

但是因為疫情的影響

直到9月11日才上映

有趣的是

這部影片還在網絡上

進行了放映

據報導,迪士尼媒體服務「Disney+」

正在因《花木蘭》的線上放映而獲利

數據表示

截止至9月12日

所有訂閱Disney+的美國家庭中

有近29%的家庭購買了

《花木蘭》電影(售價30美元)

小愛

不僅是《花木蘭》,現在中國電影市場應該是全球的一個窗口和亮點,現在北美、歐洲等世界其他地方疫情影響下的院線還沒有開放。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咱們現在正在見證電影史的發展。網際網路對於傳統院線衝擊之巨大,是此前任何一個階段所沒有過的,疫情就像一道分水嶺,成為最直接的影響因素。但它並不是完全由疫情帶來的,流媒體本身的發展,勢必會在某一個歷史節點,造成今天這樣的特殊情況。如果時間倒推三年,當年的法國坎城電影節和Netflix網飛公司因為線下放映的窗口期引發摩擦,而去年的奧斯卡獎就對網飛打開了大門。到了今年流媒體上線大家見怪不怪,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確實到了網上內容對於傳統院線形成衝擊的階段。但迪士尼這部《花木蘭》的問題還在於它的線上售價很高,國外流媒體按月制付費一般需要12——55美元會員費。但是《花木蘭》還要單獨付一個29.9美元的租賃費,相當於205元人民幣一張票,和其他影片一般為19.9美金的價格相比,讓人接受起來就困難得多。再加上本片兩次宣布撤檔換檔大家的期望值無形中被拉高,也容易在觀看後形成落差。所以這部《花木蘭》的成績和口碑並不單純屬於影片本身,也屬於影片放映的這個特殊時代和環境。

城 市

文化範

木蘭是誰?

郭文頤

《木蘭辭》裡的這個女性形象我們在文學史上並不能找到一個確切的原型,它裡面所表現出來的女性的狀態應該是北朝,且大多數人認為是北魏時期的一個民間故事。之所以把這種文本確定到北魏,是因為裡面有一些如黑山、燕山這樣的地名,以及像可汗這樣的稱謂都可以對應到北魏的戰爭,所以大家會認為它是一個北魏時期的原始文本。後來經過南朝的樂工,初唐和中唐的文人後期的整理,最後形成了我們看到的《木蘭辭》文本。我們大家熟悉的出現在語文課本中的《木蘭辭》出自於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這個文本其實是後期的一個追加,所以我們會看到裡面有很多文辭是有歷史上的矛盾的,比如說「天子坐明堂」,有人認為明堂是漢代的,還有「東市西市」很多人認為是唐代的,也就是說這些東西都是後期追加的。追加完之後,顯示在北朝樂府民歌的文本裡,這個女性的形象是符合儒家忠孝理想的。

小愛

花木蘭最大的看點就是女扮男裝進入軍營,並且還成為了一個非常英勇的將士之才,這是她和其他所有的公主片或者是女英雄片不一樣的地方。她如何隱藏了性別,在一個充滿著男性權威的軍營世界中站住腳,這其實就足以引發大家的猜測和想像。我覺得在這個女孩身上最可貴的就是始終體現在她人性中閃光點,就像我們看到她那把劍上刻的三個字:忠、勇、真。最後皇上又賜她一把劍,加上了一個「孝」字。而且在我們的大部分文學作品裡,木蘭的女性身份都是最後揭曉的,但是在本片中間的戰鬥中這一點就已經揭曉。這一點可以看出,《花木蘭》這個影片它不是完全屬於東方文化的,它是非常西方文化的,主張人物去突破自我,不能把自己約束在限定在一個認知或者條條框框中,要去做真正的自己。它是一個非常現代的,更加國際化的一個現代女性的精神。所以我們很難要求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花木蘭》要有一個很高的藝術價值或文化價值,它本身的定位就是一個爆米花電影。

本期嘉賓

影評人 小愛

相關焦點

  • 迪士尼《花木蘭》口碑崩了?歷史上的花木蘭,到底是什麼樣?
    但咱們今天來談談關於花木蘭的歷史故事。在這首敘事詩中,木蘭並沒有姓,只是一個名字---「木蘭」,沒有任何資料記載木蘭的確切姓氏,直到明朝文學家徐渭據這首詩改編雜劇----《雌木蘭替父從軍》有一個臺詞:「……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
  • 熱門電影評析|《花木蘭》的歷史問題
    關於迪士尼的絢爛的魔改片《花木蘭》不是此次想要討論的問題,換一個角度思考,為何中國市場對於這份帶有西方的揣測目光如此反感?為何我們難以從自身視角出呈現賣好賣座的《花木蘭》?也許追根溯源,《花木蘭》本就不是來自正統的中原文化,花木蘭的故事最早流傳於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時期民族文化的融合,「天蒼蒼,野茫茫。
  • 誰把劉亦菲版花木蘭套歷史看,這是你對歷史的汙辱,跟電影沒關係
    這完全是一個童話故事!內容還可以!看了花木蘭,可以把它當個帶有中國特色的迪士尼公主故事!不要套歷史套歷史的就是傻子,這就是一個童話公主的故事!裡面講了一個女子追求平等的故事!只是借了花木蘭的名字!看了花木蘭
  • 電影《花木蘭》充滿了歷史錯誤
    幾經波折才上畫的迪士尼真人片《花木蘭》引發廣泛爭議。但在我看來,《花木蘭》的歷史問題才最值得關注。在這個版本中,花木蘭從軍之事發生在唐朝,其對手是柔然人。這個證據也可以推得,木蘭不屬於更北的遊牧國家——柔然或突厥。結合當時拓拔鮮卑的歷史,從《木蘭詩》提到的地名「黃河」、「燕山」、「黑頭山」(今中國內蒙古極東北的呼倫貝爾附近)等,可以推斷,木蘭參加的這場戰爭發生在拓拔鮮卑極北部邊境,這樣它的對手也只能是同屬於鮮卑族的柔然國。
  • 歷史上的花木蘭是否存在
    花木蘭,對現在人來說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這可是流傳了一千多年。從初中就開始從課本了解到花木蘭,《木蘭辭》課文,可是被老師要求全部背誦的。國內國外對花木蘭的故事,通過各種形式來呈現。比如國內戲曲《花木蘭》,「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不如男。」戲曲臺詞被戲曲表演藝術家唱紅幾十年。
  • 書海拾遺: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
    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在今天仍然去談論這位巾幗英雄,甚至不妨礙她走出國門、成為迪斯尼公主乃至成為全球的一個經典文化精神符號。花木蘭的魅力究竟來自何處?而她又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事實上,不少的歷史學家對此都很悲觀,他們傾向於推測花木蘭的整個故事都只是一個傳說。
  • 歷史上有花木蘭這個人嗎?
    花木蘭替父從軍,上陣殺敵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那麼這麼一位保家衛國、可歌可泣的巾幗英雄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呢?下面就跟著小彤一起來探尋一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讀來琅琅上口,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
  • 花木蘭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大家從小就聽說過了,但是這個人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我認為花木蘭在歷史當中極大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更適合當做一個故事去聽一聽,當一個傳奇故事去看,可能會更好一些。
  • 真人版花木蘭裡沒有木須龍的原因,其實是為了貼近歷史?
    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電影在造型上是想稍微靠近一些98年動畫版,所以演員的妝容很動畫版的花木蘭改編自中國民間樂府詩木蘭辭,木蘭辭中有云: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是指將黃色的顏料塗染於額頭,或將黃色硬紙、金箔剪製成花樣貼於額頭。對沒錯,就是劉亦菲額頭上非常像某手機品牌logo的東西姥姥的妝容也別有一番韻味。
  • 經典《花木蘭》你喜歡哪一個版本,歷史中的花木蘭你了解多少?
    花木蘭是我國非常出名的歷史人物。老少都有很多人知道這個角色,這個角色也經多次出現在動畫和電影電視作品中。好幾個出名的的女明星都很好地詮釋了這個角色。這一次,劉亦菲飾演有著男兒氣概的花木蘭,會不會是一大挑戰呢?但是光看看劇照,就展現了花木蘭颯爽英姿,相信在這一次,劉亦菲會造就又一個傳神的角色,讓我更加的進一步喜歡劉亦菲了。
  • 全民國防教育日,說說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那些「花木蘭」
    從此,中國古代的女英雄皆有了同一個代稱「花木蘭」。「巾幗」是古代婦女的頭巾和髮飾,故而巾幗英雄也成為女性英雄的代名詞。雖說「戰爭讓女人走開」,但翻閱史書,國難之下,從不乏巾幗英雄的颯爽英姿。環顧世界,希臘傳說中有悍勇的亞馬遜女戰士,法國有民族英雄聖女貞德;中國古代的四大巾幗英雄更是家喻戶曉,其中人們最熟悉的當屬花木蘭。古人畫作中的花木蘭形象。
  • 如何看待歷史人物花木蘭?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一直作為女性的典範,千古流傳,被萬千古代及現代女性所崇拜。近來,花木蘭的故事又被趙薇、陳坤等著名演員改編拍成電影,而且票房相當可觀,由此可見,花木蘭即使是在現在也仍然很受大眾的歡迎和喜愛。不可否認,這種女扮男裝的行為在古代確是女性尋求解放的一條出路,《再生緣》也是這樣的故事。
  • 《花木蘭》首映豆瓣評分4.7,網友:期待太高但與歷史不相符
    木蘭替父從軍在民間廣為流傳,講述的是邊關告急朝廷徵兵,花木蘭的父親因年老多病不能勝任,花木蘭便毅然決然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但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在外國人拍出來之後,效果就有點差強人意了。上映首日便拿下單日票房的榜首,力壓《八佰》,但隨之而來的是網上的一片差評,豆瓣評分僅僅只有4.7分,可謂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觀眾一時間難以接受這巨大的反差。
  • 《花木蘭》預告引爭議:為什麼《花木蘭》必須要有木須龍?
    這部電影,是根據中國歷史上的女英雄花木蘭改編,講述一位年邁的戰士的女兒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並成長為一位女英雄的故事。從網友的反饋來看,還是很期待的。畢竟,迪士尼在1998年上映《花木蘭》經典動畫,是多少人的童年回憶。
  • 迪士尼《花木蘭》,犯了哪些歷史錯誤?
    今天,歷史叔就分析分析,《花木蘭》到底有哪些歷史錯誤?第一,生活在北方的花木蘭,住在土樓?電影預告片中,第一個引起吐槽,便就是本該生活在中國北方(木蘭辭中就定義在黃河領域)的花木蘭一家人居住在福建東南沿海土樓。
  • 被網友群嘲的「花木蘭妝容」,可能真實還原了歷史的樣子
    這還是平時的「神仙姐姐」嗎,花木蘭的熱播,其妝容也陷入了爭議和吐槽。原文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在古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妝容?
  • 劉亦菲版《花木蘭》笑聲不斷?女一號穿越住土樓,歷史常識欠缺?
    劉亦菲版本的《花木蘭》還沒有在國內上映,卻在某平臺的吐槽接連不斷,有說這部電影簡直就是在一邊笑一邊罵的情況下看過的。電影中很多歷史常識作為一名中國人是無法接受的。但是不應該帶孩子,畢竟國內很多歷史不應該讓孩子從小就誤解。劉亦菲版《花木蘭》笑聲不斷,女一號穿越住土樓,這都是歷史常識欠缺的表現。真不知道編劇和導演組是怎麼踩點和普及知識點的。
  • 《花木蘭》豆瓣評分才4.7,不符合中國歷史,是評分暴跌的原因
    雖然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面進行的藝術再加工,但是出來的效果卻要比迪士尼製作的|《花木蘭》要好上很多。《花木蘭》作為講述中國歷史的電影,全程使用的都是英語,這尷尬感不由得就生出來了,不過這些都還在接受範圍之內
  • 《花木蘭》這個人物不是歷史人物,所以可以改編
    迪士尼的創作團隊考慮到這一點,在選擇角色時要求演員必須是中國人或華人,而不是亞洲人,這要考慮到電影中故事人物的特點。木蘭這個角色肯定不能讓日本人來演,國內也不會買帳,那麼我們來看一下主要的演員陣容。木蘭飾演的劉亦菲:出生在湖北武漢,我一直強調自己是中國人,但至今是美國國籍。
  • 電影《花木蘭》不僅劇情爛,更是一鍋雜燴的中國歷史及地域元素
    四天之後,為一些人所期盼的迪士尼《花木蘭》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在中國上映了。不過先前,迪士尼宣布北美取消線下上映,轉而決定在九月四日於流媒體平臺Disney+線上播出。此篇文章不討論該電影具體的劇情口碑如何。僅對片中所展現的一些橋段和取景作出一些歷史向的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