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劉晏:三字經裡的神童,7歲入朝官至宰相,最終卻蒙冤屈死!

2021-02-23 秦嶺一白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

在流傳千年的《三字經》裡,劉晏被樹立成孩童的啟蒙榜樣。和眾多歷史人物一樣,他那完整的人生也僅剩下隻言片語。

從來沒有割裂散碎的人生,每天都是一脈相承的延續。如果只沉浸在跳躍的大事件裡,就很難感觸到命運的無常變遷。

對於這位大唐宰相,很多人看到了開篇的輝煌,卻沒猜出他悲慘的結局...

716年,劉晏在曹州成功出生。這個成功包涵兩層意思:生產順利和指標正常。

大唐每年有數百萬的新生兒,除了吃錯奶粉得怪病、水源汙染鉛超標的,正常活下來也大都默默無聞。

不知道劉老爹主業是幹啥的,史書裡連一個字都沒寫。但劉晏明顯是基因突變了,智力水平超出常人好幾十個百分點。

正如劉晏後來所說:俺的成功不能複製!這個成功只有一層意思:俺是天生神童,不是你們喝點心靈雞湯就能做到的。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天賦的神奇。

8年後,唐玄宗親自帶團封禪泰山(見秦嶺一白.李隆基篇)。

文武百官和藩國小老闆的隊伍長達數十裡,這還不算背著鍋碗瓢盆的後勤員方陣,其豪華程度堪比秦皇漢武。

年僅40歲的唐玄宗享受著萬國來朝,感覺自己躋身於一線帝王序列。他下令舉辦全國作文大賽,盡情歌頌輝煌的新時代。

不限題材、不限字數、不限年齡...重在全民參與,共享浩蕩國恩。

由於報名門檻太低,皇家旅行團經常被熱情交稿的民眾圍堵。唐玄宗不想耽誤封禪吉時,就讓文臣連夜加班審稿。

看著比身高還高的稿件,這幫審稿員抱怨道:說好的零團費無任務,結果還是個坑啊!

絕大數稿件都沒法看,凡是裡面還夾帶拼音的,一律送到炊事班燒火做飯。

其中有篇頌文過於吸睛,被一層層遞交到唐玄宗手裡。老李讀完後喊道:8歲小孩能寫出這種雄文?當朕沒上過學啊!

這篇文章正是劉晏寫的,但所有人都懷疑有槍手代筆。宰相張說成立調查小組,要保證公平、公正、公開的大賽秩序。

劉晏的頌文查不到了,張說的談話也沒有記錄。反正張宰相像打了雞血似的向皇帝匯報:這可是國寶啊(國瑞也)!

唐玄宗驚奇之下召見劉晏,見他天資聰穎而且談吐睿智。當場就封為太子正字,掌管校勘皇家典籍。

封禪回來後,長安城的達官顯貴聽說皇帝捕獲了一頭國寶。他們奔走相約湧上街頭,卻沒看到畫著煙燻妝的賣萌生物。

小劉晏名震京城,很多大官排隊買門票,哦不對,是排著隊請他吃飯,在大唐熱搜榜上的名次比李白、杜甫還高。

有些人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卻變得庸常。

有些人小時候蠢笨,長大後卻逐漸開竅。

劉晏的聰明有效期長達一輩子,除了那份超乎常人數倍的天賦,更離不開皇家圖書館的後天加持。

自從22歲下基層當縣令,劉晏所到之處都是業績爆表。百姓們感念他的寬厚仁德,自掏腰包刻石立傳(民皆刻石以傳)。

朝廷見他賢良方正,就召回京城做了侍御史,日常工作是依法罵人。

755年,安祿山造反(見秦嶺一白.安祿山篇)。

勢如破竹的安史之亂,將唐玄宗的盛世打的千瘡百孔。李隆基跑去四川,太子李亨跑去寧夏,劉晏也跑到襄陽避難。

第二年,李亨在靈武登基。他的弟弟李璘佔據南方也想自主創業,還打算聘任劉晏擔任高級管理人員。

劉晏拒絕的很乾脆,還勸告朋友們要經得住誘惑:今諸王出深宮,一旦望桓、文功,不可致。

有個聰明的朋友就是好,關鍵時刻還能保命。

唐肅宗遠程提拔劉晏當度支郎中,管理江淮地區的經濟事務。他前去吳郡巡查時,撞上已經公開造反的李璘。

雙方就誰來收取經費的問題,顯然無法達成一致。劉晏在杭州附近募兵守城,李璘強攻不下就跑到常州要飯去了。

757年,李璘兵敗被殺,李白作為高級顧問也差點被剁了。

此後四年間,劉晏的職位好像被綁在火箭上。從太守、府尹升到戶部侍郎、京兆尹,連宰相蕭華都看不下去了。

老蕭的長跑技術不行,當年被叛軍逮著後幹過兩年偽職。他一想起劉晏跑的這麼快就不爽,找茬將他貶成通州刺史。

762年,唐代宗繼位,安史之亂接近尾聲。

皇帝又讓劉晏當京兆尹和戶部侍郎,主抓鹽鐵、鑄錢等經濟工作。劉晏擔心被人放黑槍,將崗位統統捐了出去。

他將戶部侍郎讓給顏真卿,卻被封為國子祭酒。

他將京兆尹轉讓給嚴武,卻被任命為吏部尚書。

(見秦嶺一白.顏真卿篇)

唐代宗怒了:你他娘的別再客氣了,朕都快沒錢吃飯了,麻溜幹活去!然後又追加同平章事、御史大夫等崗位津貼。

46歲的劉晏胸有成竹,心裡還在想:打仗我不會,寫詩我不行。但是要說搞經濟,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

八年抗戰,再富庶的家底也會打個精光。

當時全國糧價飛漲,關中地區一鬥米賣到上千錢。皇家廚房的儲備糧嚴重短缺,還要靠郊區農民搓谷穗來填肚子(甸農挼穗以輸)。

劉晏打算南糧北調,但是扛不住高昂的陸運成本。刨掉過路費和各種罰款,最終運到京城的糧食只夠勉強支付草料費。

打壞了三個算盤,劉晏堅信跑長途不好搞。他又包了條破板船,在淮河、泗河、汴河、黃河上飄蕩了幾個月。

水運雖然風險大,但是運糧大隊吃的少啊!

劉晏編寫漕運考察報告,擔心被專家團拿著放大鏡挑毛病,就給元載單獨發了一份(然畏為人牽制,乃移書於宰相元載)。

漕運四大優點:

1.關中已被吃空,急需南方調糧。

2.盤活沿岸經濟,順帶恢復國力。

3.國力穩定增長,威震人心不軌。

4.提升調控水平,恢復開元盛世。

元宰相看的荷爾蒙都上頭了,感覺自己即將跨入一線名相隊伍。但是看完後半段又洩氣了,這事根本就不是人幹的。

漕運四大難點:

1.逃亡人口太多,拉縴隊伍都湊不齊。

2.河道常年淤堵,小舢板都漂不起來。

3.朝廷軍隊太少,打劫的強盜太多了。

4.政令執行太差,各地領導層層扒皮。

神也是你,鬼也是你!元宰相干脆讓劉晏統管全局,你愛怎麼搞就怎麼搞,只要能讓老闆按時吃上飯就行。

誰都知道難度很大,但誰也不知道劉晏是如何一件件擺平的。

半年之後,南方的40萬斛糧食送到長安。唐代宗激動萬分的捧起碗筷,還派他的私人演藝團在渭河渡口迎接劉晏。

隨著大量物資調配供應,各地物價迅速恢復平穩。皇帝拉著劉晏說:你就是我的蕭何啊(卿,朕酇侯也)!

除了主管全國的錢糧工作,劉晏還負責吏部官員的選拔考核。因為標準清晰、賞罰有據,下屬對處理結果從無異議。

劉晏很聰明,認為問題都能靠利潤分配解決。

元載很聰明,認為問題只能靠權力大小解決。

777年,元宰相倒臺了。因為皇帝覺得他的權利過大,連打工仔的身份都忘了,還讓劉晏查辦相關人員。

擔心日後被打擊報復,劉晏請求朝廷再派五個人共同審理。即便如此謹慎,他還是為自己的慘死挖好了坑。

這個人正是他的下屬——楊炎

劉晏擔任吏部尚書時,楊炎的職位是侍郎。老楊仗著和元宰相的關係好,完全跟領導尿不到一個壺裡。

元載被皇帝賜死後,楊炎等數十人全部貶往山區搞扶貧。原本也要被處死的王縉,劉晏申請改成貶職處理(法有首從,不容俱死)。

王縉就是王維的親弟弟,這哥倆的仕途一個比一個慘。

王狀元曾經在安史叛軍中任過偽職,大唐光復後本應處斬。平叛有功的王縉舍掉爵位,這才換回老哥一條命。

王縉坐上宰相後,和元載搭夥時完全沒主見。上個廁所都要詢問老元有沒有憋感,就別提反抗糾錯了。

由於處理元黨案件合情合理,劉晏的聲望越來越高。

新任宰相常袞又看不下去了,見人就誇老劉堪稱百官模範。背地裡淨尋摸些虛職官位,他要玩的就是捧殺。

咦!左僕射的崗位挺好,以後不用打卡上班了,你就站那當形象代言人吧。

唐代宗又不是瞎子,眼瞅著夥食供應一天比一天好,連食堂大媽的手都不抖了。

批准劉晏兼任左僕射,是給常宰相面子。

命令劉晏繼續抓經濟,是給大唐留裡子。

劉晏大刀闊斧的開源節流,為節省財政經費砍掉所有臨時工,然後大力提拔資歷淺、能力強的小菜鳥。

皇親國戚給二代公子謀差事,劉晏全給安排在高薪崗位上。工資獎金絕不拖欠,但是嚴禁低能兒打卡上班。

他對下屬說:世家子弟不差錢,名下有個正經工作就夠了。你們這些沒背景的,趕緊好好賺錢吧(士有爵祿,則名重於利;吏無榮進,則利重於名)。

劉晏最聰明的地方:對上不會得罪大佬,對下還能業績爆表。

他細化各個崗位職責,全國誰也不敢推諉扯皮,連一張假的病假條都不敢開(雖數千裡外,奉教令如目前,頻伸諧戲不敢隱)。

皇帝從未見過工作還能搞的如此漂亮,乾脆將官吏考核權都交給劉晏:五品以上隨便罵,六品以下先打頓再說(五品以上輒系劾,六品以下杖然後奏)。

同一年,河南的李靈耀造反。

很多糧販子比娶媳婦還興奮,因為糧食主產區淪陷了。他們只需要聯手抬高價錢,就能扛著麻袋出門撿錢。

劉晏嘿嘿一笑:把糧庫的鑰匙箱扛過來,給這幫秀兒砸點核桃補補腦!

豐年糧價低,抬高價錢收糧。

災年糧價高,降低價錢賣糧。

幾年下來,劉晏不僅給國庫囤積大量糧食,還成功維持了物價平穩。他一口氣運出三百萬斛米,糧販子們徹底歇菜。

沒過多久,某知名專家在養生節目裡說:多吃鹽有助於降血壓。無腦群眾又開始瘋狂搶鹽,搞的京城鹽價暴漲。

鹽販子掏完廣告費,就準備扛著麻袋出門撿錢。然而劉晏又從揚州調來三萬斛鹽,前後只用了不到40天。

京師鹽暴貴,詔取三萬斛以贍關中,自揚州四旬至都,人以為神。

除此之外,劉晏考慮到偏遠地區交通不便,跑長途賣貨連油錢都包不住。他在當地鑄錢收購物資,將所有的資金貨物統一調配。

自從錢幣問世以來,朝廷隨時都可以加印,但是像如今這種印法真不常見...

在劉晏眼裡,大街上不是人來人往,而是錢串子在開會(自言如見錢流地上)。

為了穩定全國商品價格,他在各地配備物價情報員。哪裡的豬肉漲價了、西瓜爛地裡了,不出三天就能掌握情況。

他每天上早朝時,騎著馬還要算算今天抽了幾鞭子。回家後一直做帳到後半夜才睡覺,從來沒有休過節假日。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之一:比你聰明的人,幹活比你還拼命。

然而這位不住別墅、不喝茅臺、不養小蜜(居修行裡,飲食儉狹,室無媵婢)的大唐宰相,送起禮來卻很捨得花錢。

當時大唐的軍政開銷全指望劉晏,他久居高位而且門生要員眾多,這個聰明人最擔心的就是負面輿論。

每年南方的新鮮茶葉、柑橘上市前,劉晏不惜封山堵路也要買到頭一份。他若沒有送完禮,貨架上絕對不可能出現。

劉晏將這些鮮果發往全國各地,收貨人都是極有話語權的流量大V,希望他們上網當噴子時不要誤傷友軍。

時間長了,那些沒收過禮的人投訴劉晏耍弄權謀,用水果炮彈腐蝕革命同志。

779年,唐德宗繼位,有人提議罷免劉晏。

面對曾經有過嫌隙的新老闆,63歲的劉晏主動申請辭職。皇帝不但沒答應,還加封他為三地轉運使。

你回家養老去了!朕上哪找性能這麼好的提款機?

但是,唐德宗和元載的關係很好,給老元追加諡號後又提拔楊炎當宰相。老楊回京只辦兩件事:上班!報仇!

楊炎:陛下,老臣能見到你不容易啊!

德宗:都過去了,以後好好幹活。

楊炎:當年,劉晏和宦官要拆你的太子位!

德宗:老劉參與此事只是謠傳。

楊炎:要是不處罰劉晏,我這宰相沒法幹!

德宗:那你看著辦吧。

朱泚替劉晏求情:陛下已廓然大赦,不當究飛語,致人於罪!崔寧更是氣的張嘴罵娘,直接被楊炎趕出京成。

楊炎先停了劉晏的職,然後又說帳目不對將他貶為刺史。在宦官的密切監視下,劉晏背著行李前往忠州上任。

這一切才剛剛開始,老楊鐵了心要整死劉晏。

楊炎提拔庾準當荊南節度使,專門負責給劉晏編織罪名。老虞照著最高量刑標準使勁瞎編,他和劉晏也有舊仇。

四個月後,朝廷派來宦官就地處死劉晏,理由是說話不文明還意圖謀反(語言怨望,脅詔使,謀作亂)。

劉晏死後十九天,唐德宗正式籤發的死刑通知書才送到。監斬官一看劉晏已經死了,就將他的家人發配嶺南。

楊炎還沒玩過癮,又打算去提前抄家。剛清點完劉晏的家產,就被憤怒的百姓們堵在院裡出不去了。

不抄就不抄唄,反正也沒啥值錢玩意,劉晏的家產只有兩車書、五斛糧食和半瓶秦嶺一白的土蜂蜜。

大臣們覺得老楊太過分了,殺人之後才補發文件,還將全家老小處以流放。問題是:劉晏通計天下經費,並無過錯。

唐德宗的心裡當然明白,一個64歲的老財務哪有本事造反,但是他卻能做到假裝聽不見。

3年之後,爆發「涇原兵變」。

叛軍攻陷長安,唐德宗逃竄到乾縣避難。眼瞅著各地物價暴漲也沒辦法,皇帝想吃碗羊肉泡饃都費勁。

唐德宗這才懷念起劉晏的功績,他安排劉晏的家人回到京城,允許將這位屈死的大唐宰相重新安葬。

最後,共同欣賞劉晏的一篇詩作。

漢祚惟永,神功中興。

風驅氛祲,天覆黎蒸。

三光再朗,庶績其凝。

重熙累洽,景命是膺。

相關焦點

  • 劉晏:大唐經濟戰線的英雄
    麻 辣 風 趣 聊 歷 史丨財 經 視 角 說 唐 朝 《三字經》中有「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之語。此劉晏,即為今天要講的主角。劉晏因年少聰慧被寫進《三字經》,但其之所以被歷史銘記,則是因為他對大唐王朝做出的重要的貢獻。劉晏一生經歷了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長期擔任財務相關要職。尤其安史之亂後,國家凋敝、國庫空虛,劉晏以其卓越的能力在經濟這條戰線上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
  • 新唐書.列傳第七十四 -劉晏・第五琦・班宏・王紹・李巽
    晏常以羨補乏,人不加調, 而所入自如。第五琦始權鹽佐軍興,晏代之,法益密,利無遺入。初,歲收緡錢六 十萬,末乃什之,計歲入千二百萬,而榷居太半,民不告勤。京師鹽暴貴,詔取三 萬斛以贍關中,自揚州四旬至都,人以為神。至湖嶠荒險處,所出貨皆賤弱,不償 所轉,晏悉儲淮、楚間,貿銅易薪,歲鑄緡錢十餘萬。其措置纖悉如此。
  • ​神童引羨,宰輔承榮——楹聯同題:晏殊 黃一坤主評
    5、鬱  犁  黑龍江延壽朱戶清光,透羅幕清寒,痴心懂菊檻西風凋碧樹;香醅一盞,釀新詞一曲,醉眼知堂前燕子入紅塵。 6、侯偉鵬  湖南岳陽宰相詞人、落花歸燕曾相識;神童學士、檻菊徵鴻亦獨憐。7、劉曉晨  甘肅舟曲顯貴詞宗名北宋;婉約雅士鎮南國。
  • 他是唐代四朝元老,當過3次宰相,睡過皇帝,最後安然而逝
    這哥們也是傳說中的神童,剛到了可以上小學的年紀,因為機緣巧合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見,寫下了上文那首詩,還被錄入了《三字經》。「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這裡的「泌」就是李泌。小小年紀就這般聰明,長大了之後當然也是不得了啊,李泌二十歲時,就被召任東宮侍讀,專門供奉太子李亨念書。結果因寫詩譏誚寵臣楊國忠、安祿山等,被逐出長安城,發配千裡之外。
  • 《長安十二時辰》立志做宰相的李必,活到60多歲,終於得償所願
    只是歷史上真實的李必,卻一生坎坷,活到60多歲,才真正得償所願。李必的原型,是唐朝時著名的謀臣李泌,出身於趙郡李氏,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的後人。 成長在一個門風優良、家學嚴謹的大族裡,李泌又天生聰明穎悟,小小年紀,就已經涉獵黃老、莊子學說,7歲就能寫出一手好文章。當時的人把他稱為「神童」,因為機緣巧合,讓唐玄宗聽說了他的名聲,唐玄宗便下詔召他入宮覲見。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66歲那年,終於當上了宰相
    而劇中的男主角之一李必,當年22歲。李必在和張小敬的對話中說道: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我要做宰相! 這樣的臺詞和表演,讓許多觀眾為之驚嘆,然而,歷史上的李必,一生坎坷,直到66歲的時候,終於圓夢做了宰相。
  • 《三字經》通篇解讀(新)
    「我(作者)說的數和文」是指《三字經》下文當中所有的內容。「數」不僅僅是指數字的一十百千萬。文言文當中的「數」的含義很廣,包含了運算、計量、規律、儀節、術數等諸多含義,所以在《三字經》接下來的內容裡關於數的方面包含了非常廣的知識面。「文」指的是要學的文化典籍,也就是《三字經》裡所出現的內容。
  • 劉墉之父劉統勳官至何職,在朝中有怎樣的地位?
    劉墉之父劉統勳官至何職,在朝中有怎樣的地位? 劉統勳雍正二年考中進士,選庶吉士,出任編修。整個雍正王朝,劉統勳一直默默無聞,直到乾隆登基後,他被提拔為內閣學士,仕途才開始平步青雲。
  • 王力宏 - 《三字經》驚豔眾人、國學經典不再難背
    他坦言「身教大於言教」,2歲女兒在一旁參與了整個創作過程,聽完就會哼唱。作為人生中的第一個啟蒙經典,《三字經》以這樣的方式走近孩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浸潤於中國文化,才更深入人心。視頻來源於網絡,侵刪!選擇創作並演唱《三字經》,對王力宏來說是一次大膽嘗試。
  • 16歲日均能寫詩2000首?蘇州歷代的神童表示:自愧不如!
    王鏊丨從神童到名重一時的宰相 很多人知道王鏊多是以「明代名重一時的宰相」的身份,殊不知,這位宰相也是一位神童他八歲能讀經史,十二歲能作詩。那一年,有學官以「呂純陽渡海像」向孩子們求題。一群小學生都面面相覷答不出來。少年王鏊即援筆書云:「扇作帆兮劍作舟,飄然直渡海風吹。饒他弱水三千裡,終到蓬萊第一洲」。被時人稱為「神童」轉世。
  • 歷事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朝元老,大清運氣最好的宰相潘世恩
    在清朝歷史上,「四朝元老」為數並不多,潘世恩算是其中的典型,說他是清朝300年來運氣最好的宰相一點都不為過,潘世恩活了足足86歲,他為官五十餘年,歷事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朝。潘世恩為官正直,外柔內剛,他先後任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等職。
  • 宋朝宰相呂夷簡
    呂蒙正說:「諸子皆非良才,可用者有侄呂夷簡,有宰相才。」呂夷簡因堂叔呂蒙正的延譽而見知於宋真宗,成為仕林新秀。呂夷簡,字坦夫。他9歲時,其狀元堂伯呂蒙正已入居宰相之位,為他樹立了人生楷模,也成為他刻苦讀書、考取功名的一大動力。宋真宗初年,20來歲的呂夷簡進士及第,從此步入政壇。他擔任的第一任職務是絳州(今江西省新絳縣)軍事推官,也就是衙門裡的幕僚官。
  • 《清平樂》晏殊:秀才與宰相中間,只差一個詩人
    一晃14年過去,當年那個把「子曾經曰過」掛在嘴邊的呂秀才,搖身一變,成了大宋王朝最負盛名的「太平宰相」晏殊。對此,網友不禁調侃:秀才與宰相之間,就差一個詩人。史書記載,晏殊五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實打實的少年成名。
  • 唐朝宰相趙宗儒人物生平簡介 趙宗儒死因揭秘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朝宰相趙宗儒人物生平簡介 趙宗儒死因揭秘 趙宗儒出身南陽趙氏。唐代宗大曆(766年779年)年間,趙宗儒登進士第。最初獲授弘文館校書郎。一年後,又在書判科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補任陸渾縣主簿。數月後,入朝任右拾遺,充任翰林學士。
  • 官至宰相,老來卻因這事兒被貶
    公元719 年,18歲的王縉參加了京試 ,連應二科 ,獲上策。開始任職侍御史、武部員外郎等官 ,從此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從進入仕途開始,兄弟二人的人生就開始慢慢的發生了變化。於是,王縉不斷升職,最後官至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時候,與他同朝為宰相的還有一個人,他叫元載。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人應該對這個元載有一點兒印象。元載的奮鬥史可以說是一部屌絲逆襲的過程。他家境貧寒,自幼好學,尤其精通道學。參加多次鄉試,卻不能中第。
  • 「朝中無宰相,湖上有平章」賈似道專權及其倒行逆施
    宋理宗還下詔召賈似道入朝,下令百官在杭州郊外迎接,不久又封他為少師、衛國公。一個名符其實的「市井無賴」,無恥詐騙的社會奸邪,竟被南宋視為國家的棟梁和救星。賈似道也一下子成為南宋最有權勢的人物。
  • 馮道:亂世中的「十朝宰相」,謗滿天下,譽滿天下!
    他就是「十朝宰相」馮道。馮道生活在五代時期。那時候政局極度混亂,社會動蕩不安,短短五十多年,朝代五經更替,皇位十五次易主。正如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書中所言:「梁唐晉漢周,前邊要加後,都來十五帝,擾亂五十秋。」在這樣一個亂世中,馮道憑藉一手好文章被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重用,從一個巡官一路做到戶部侍郎。
  • 中國歷代宰相一覽表
    他十九歲就開始任公職,壯年時任豫州刺史。因為在和中常侍張讓的鬥爭中失敗,王允被迫去官隱居,在中平六年,何進掌權之後重新出仕,歷任從事中郎和河南尹。在何進被宦官誅殺,董卓掌權時,他已經代替楊彪成為了司徒兼尚書令。身為地方官勤政愛民,由於朝廷腐敗而被迫在此為官,從而密謀刺殺董卓。董卓死後,王允與呂布共執朝政,但是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樊稠等率軍攻破長安,呂布出逃,王允被處死,時年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