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
在流傳千年的《三字經》裡,劉晏被樹立成孩童的啟蒙榜樣。和眾多歷史人物一樣,他那完整的人生也僅剩下隻言片語。
從來沒有割裂散碎的人生,每天都是一脈相承的延續。如果只沉浸在跳躍的大事件裡,就很難感觸到命運的無常變遷。
對於這位大唐宰相,很多人看到了開篇的輝煌,卻沒猜出他悲慘的結局...
716年,劉晏在曹州成功出生。這個成功包涵兩層意思:生產順利和指標正常。
大唐每年有數百萬的新生兒,除了吃錯奶粉得怪病、水源汙染鉛超標的,正常活下來也大都默默無聞。
不知道劉老爹主業是幹啥的,史書裡連一個字都沒寫。但劉晏明顯是基因突變了,智力水平超出常人好幾十個百分點。
正如劉晏後來所說:俺的成功不能複製!這個成功只有一層意思:俺是天生神童,不是你們喝點心靈雞湯就能做到的。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天賦的神奇。
8年後,唐玄宗親自帶團封禪泰山(見秦嶺一白.李隆基篇)。
文武百官和藩國小老闆的隊伍長達數十裡,這還不算背著鍋碗瓢盆的後勤員方陣,其豪華程度堪比秦皇漢武。
年僅40歲的唐玄宗享受著萬國來朝,感覺自己躋身於一線帝王序列。他下令舉辦全國作文大賽,盡情歌頌輝煌的新時代。
不限題材、不限字數、不限年齡...重在全民參與,共享浩蕩國恩。
由於報名門檻太低,皇家旅行團經常被熱情交稿的民眾圍堵。唐玄宗不想耽誤封禪吉時,就讓文臣連夜加班審稿。
看著比身高還高的稿件,這幫審稿員抱怨道:說好的零團費無任務,結果還是個坑啊!
絕大數稿件都沒法看,凡是裡面還夾帶拼音的,一律送到炊事班燒火做飯。
其中有篇頌文過於吸睛,被一層層遞交到唐玄宗手裡。老李讀完後喊道:8歲小孩能寫出這種雄文?當朕沒上過學啊!
這篇文章正是劉晏寫的,但所有人都懷疑有槍手代筆。宰相張說成立調查小組,要保證公平、公正、公開的大賽秩序。
劉晏的頌文查不到了,張說的談話也沒有記錄。反正張宰相像打了雞血似的向皇帝匯報:這可是國寶啊(國瑞也)!
唐玄宗驚奇之下召見劉晏,見他天資聰穎而且談吐睿智。當場就封為太子正字,掌管校勘皇家典籍。
封禪回來後,長安城的達官顯貴聽說皇帝捕獲了一頭國寶。他們奔走相約湧上街頭,卻沒看到畫著煙燻妝的賣萌生物。
小劉晏名震京城,很多大官排隊買門票,哦不對,是排著隊請他吃飯,在大唐熱搜榜上的名次比李白、杜甫還高。
有些人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卻變得庸常。
有些人小時候蠢笨,長大後卻逐漸開竅。
劉晏的聰明有效期長達一輩子,除了那份超乎常人數倍的天賦,更離不開皇家圖書館的後天加持。
自從22歲下基層當縣令,劉晏所到之處都是業績爆表。百姓們感念他的寬厚仁德,自掏腰包刻石立傳(民皆刻石以傳)。
朝廷見他賢良方正,就召回京城做了侍御史,日常工作是依法罵人。
755年,安祿山造反(見秦嶺一白.安祿山篇)。
勢如破竹的安史之亂,將唐玄宗的盛世打的千瘡百孔。李隆基跑去四川,太子李亨跑去寧夏,劉晏也跑到襄陽避難。
第二年,李亨在靈武登基。他的弟弟李璘佔據南方也想自主創業,還打算聘任劉晏擔任高級管理人員。
劉晏拒絕的很乾脆,還勸告朋友們要經得住誘惑:今諸王出深宮,一旦望桓、文功,不可致。
有個聰明的朋友就是好,關鍵時刻還能保命。
唐肅宗遠程提拔劉晏當度支郎中,管理江淮地區的經濟事務。他前去吳郡巡查時,撞上已經公開造反的李璘。
雙方就誰來收取經費的問題,顯然無法達成一致。劉晏在杭州附近募兵守城,李璘強攻不下就跑到常州要飯去了。
757年,李璘兵敗被殺,李白作為高級顧問也差點被剁了。
此後四年間,劉晏的職位好像被綁在火箭上。從太守、府尹升到戶部侍郎、京兆尹,連宰相蕭華都看不下去了。
老蕭的長跑技術不行,當年被叛軍逮著後幹過兩年偽職。他一想起劉晏跑的這麼快就不爽,找茬將他貶成通州刺史。
762年,唐代宗繼位,安史之亂接近尾聲。
皇帝又讓劉晏當京兆尹和戶部侍郎,主抓鹽鐵、鑄錢等經濟工作。劉晏擔心被人放黑槍,將崗位統統捐了出去。
他將戶部侍郎讓給顏真卿,卻被封為國子祭酒。
他將京兆尹轉讓給嚴武,卻被任命為吏部尚書。
(見秦嶺一白.顏真卿篇)
唐代宗怒了:你他娘的別再客氣了,朕都快沒錢吃飯了,麻溜幹活去!然後又追加同平章事、御史大夫等崗位津貼。
46歲的劉晏胸有成竹,心裡還在想:打仗我不會,寫詩我不行。但是要說搞經濟,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
八年抗戰,再富庶的家底也會打個精光。
當時全國糧價飛漲,關中地區一鬥米賣到上千錢。皇家廚房的儲備糧嚴重短缺,還要靠郊區農民搓谷穗來填肚子(甸農挼穗以輸)。
劉晏打算南糧北調,但是扛不住高昂的陸運成本。刨掉過路費和各種罰款,最終運到京城的糧食只夠勉強支付草料費。
打壞了三個算盤,劉晏堅信跑長途不好搞。他又包了條破板船,在淮河、泗河、汴河、黃河上飄蕩了幾個月。
水運雖然風險大,但是運糧大隊吃的少啊!
劉晏編寫漕運考察報告,擔心被專家團拿著放大鏡挑毛病,就給元載單獨發了一份(然畏為人牽制,乃移書於宰相元載)。
漕運四大優點:
1.關中已被吃空,急需南方調糧。
2.盤活沿岸經濟,順帶恢復國力。
3.國力穩定增長,威震人心不軌。
4.提升調控水平,恢復開元盛世。
元宰相看的荷爾蒙都上頭了,感覺自己即將跨入一線名相隊伍。但是看完後半段又洩氣了,這事根本就不是人幹的。
漕運四大難點:
1.逃亡人口太多,拉縴隊伍都湊不齊。
2.河道常年淤堵,小舢板都漂不起來。
3.朝廷軍隊太少,打劫的強盜太多了。
4.政令執行太差,各地領導層層扒皮。
神也是你,鬼也是你!元宰相干脆讓劉晏統管全局,你愛怎麼搞就怎麼搞,只要能讓老闆按時吃上飯就行。
誰都知道難度很大,但誰也不知道劉晏是如何一件件擺平的。
半年之後,南方的40萬斛糧食送到長安。唐代宗激動萬分的捧起碗筷,還派他的私人演藝團在渭河渡口迎接劉晏。
隨著大量物資調配供應,各地物價迅速恢復平穩。皇帝拉著劉晏說:你就是我的蕭何啊(卿,朕酇侯也)!
除了主管全國的錢糧工作,劉晏還負責吏部官員的選拔考核。因為標準清晰、賞罰有據,下屬對處理結果從無異議。
劉晏很聰明,認為問題都能靠利潤分配解決。
元載很聰明,認為問題只能靠權力大小解決。
777年,元宰相倒臺了。因為皇帝覺得他的權利過大,連打工仔的身份都忘了,還讓劉晏查辦相關人員。
擔心日後被打擊報復,劉晏請求朝廷再派五個人共同審理。即便如此謹慎,他還是為自己的慘死挖好了坑。
這個人正是他的下屬——楊炎。
劉晏擔任吏部尚書時,楊炎的職位是侍郎。老楊仗著和元宰相的關係好,完全跟領導尿不到一個壺裡。
元載被皇帝賜死後,楊炎等數十人全部貶往山區搞扶貧。原本也要被處死的王縉,劉晏申請改成貶職處理(法有首從,不容俱死)。
王縉就是王維的親弟弟,這哥倆的仕途一個比一個慘。
王狀元曾經在安史叛軍中任過偽職,大唐光復後本應處斬。平叛有功的王縉舍掉爵位,這才換回老哥一條命。
王縉坐上宰相後,和元載搭夥時完全沒主見。上個廁所都要詢問老元有沒有憋感,就別提反抗糾錯了。
由於處理元黨案件合情合理,劉晏的聲望越來越高。
新任宰相常袞又看不下去了,見人就誇老劉堪稱百官模範。背地裡淨尋摸些虛職官位,他要玩的就是捧殺。
咦!左僕射的崗位挺好,以後不用打卡上班了,你就站那當形象代言人吧。
唐代宗又不是瞎子,眼瞅著夥食供應一天比一天好,連食堂大媽的手都不抖了。
批准劉晏兼任左僕射,是給常宰相面子。
命令劉晏繼續抓經濟,是給大唐留裡子。
劉晏大刀闊斧的開源節流,為節省財政經費砍掉所有臨時工,然後大力提拔資歷淺、能力強的小菜鳥。
皇親國戚給二代公子謀差事,劉晏全給安排在高薪崗位上。工資獎金絕不拖欠,但是嚴禁低能兒打卡上班。
他對下屬說:世家子弟不差錢,名下有個正經工作就夠了。你們這些沒背景的,趕緊好好賺錢吧(士有爵祿,則名重於利;吏無榮進,則利重於名)。
劉晏最聰明的地方:對上不會得罪大佬,對下還能業績爆表。
他細化各個崗位職責,全國誰也不敢推諉扯皮,連一張假的病假條都不敢開(雖數千裡外,奉教令如目前,頻伸諧戲不敢隱)。
皇帝從未見過工作還能搞的如此漂亮,乾脆將官吏考核權都交給劉晏:五品以上隨便罵,六品以下先打頓再說(五品以上輒系劾,六品以下杖然後奏)。
同一年,河南的李靈耀造反。
很多糧販子比娶媳婦還興奮,因為糧食主產區淪陷了。他們只需要聯手抬高價錢,就能扛著麻袋出門撿錢。
劉晏嘿嘿一笑:把糧庫的鑰匙箱扛過來,給這幫秀兒砸點核桃補補腦!
豐年糧價低,抬高價錢收糧。
災年糧價高,降低價錢賣糧。
幾年下來,劉晏不僅給國庫囤積大量糧食,還成功維持了物價平穩。他一口氣運出三百萬斛米,糧販子們徹底歇菜。
沒過多久,某知名專家在養生節目裡說:多吃鹽有助於降血壓。無腦群眾又開始瘋狂搶鹽,搞的京城鹽價暴漲。
鹽販子掏完廣告費,就準備扛著麻袋出門撿錢。然而劉晏又從揚州調來三萬斛鹽,前後只用了不到40天。
京師鹽暴貴,詔取三萬斛以贍關中,自揚州四旬至都,人以為神。
除此之外,劉晏考慮到偏遠地區交通不便,跑長途賣貨連油錢都包不住。他在當地鑄錢收購物資,將所有的資金貨物統一調配。
自從錢幣問世以來,朝廷隨時都可以加印,但是像如今這種印法真不常見...
在劉晏眼裡,大街上不是人來人往,而是錢串子在開會(自言如見錢流地上)。
為了穩定全國商品價格,他在各地配備物價情報員。哪裡的豬肉漲價了、西瓜爛地裡了,不出三天就能掌握情況。
他每天上早朝時,騎著馬還要算算今天抽了幾鞭子。回家後一直做帳到後半夜才睡覺,從來沒有休過節假日。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之一:比你聰明的人,幹活比你還拼命。
然而這位不住別墅、不喝茅臺、不養小蜜(居修行裡,飲食儉狹,室無媵婢)的大唐宰相,送起禮來卻很捨得花錢。
當時大唐的軍政開銷全指望劉晏,他久居高位而且門生要員眾多,這個聰明人最擔心的就是負面輿論。
每年南方的新鮮茶葉、柑橘上市前,劉晏不惜封山堵路也要買到頭一份。他若沒有送完禮,貨架上絕對不可能出現。
劉晏將這些鮮果發往全國各地,收貨人都是極有話語權的流量大V,希望他們上網當噴子時不要誤傷友軍。
時間長了,那些沒收過禮的人投訴劉晏耍弄權謀,用水果炮彈腐蝕革命同志。
779年,唐德宗繼位,有人提議罷免劉晏。
面對曾經有過嫌隙的新老闆,63歲的劉晏主動申請辭職。皇帝不但沒答應,還加封他為三地轉運使。
你回家養老去了!朕上哪找性能這麼好的提款機?
但是,唐德宗和元載的關係很好,給老元追加諡號後又提拔楊炎當宰相。老楊回京只辦兩件事:上班!報仇!
楊炎:陛下,老臣能見到你不容易啊!
德宗:都過去了,以後好好幹活。
楊炎:當年,劉晏和宦官要拆你的太子位!
德宗:老劉參與此事只是謠傳。
楊炎:要是不處罰劉晏,我這宰相沒法幹!
德宗:那你看著辦吧。
朱泚替劉晏求情:陛下已廓然大赦,不當究飛語,致人於罪!崔寧更是氣的張嘴罵娘,直接被楊炎趕出京成。
楊炎先停了劉晏的職,然後又說帳目不對將他貶為刺史。在宦官的密切監視下,劉晏背著行李前往忠州上任。
這一切才剛剛開始,老楊鐵了心要整死劉晏。
楊炎提拔庾準當荊南節度使,專門負責給劉晏編織罪名。老虞照著最高量刑標準使勁瞎編,他和劉晏也有舊仇。
四個月後,朝廷派來宦官就地處死劉晏,理由是說話不文明還意圖謀反(語言怨望,脅詔使,謀作亂)。
劉晏死後十九天,唐德宗正式籤發的死刑通知書才送到。監斬官一看劉晏已經死了,就將他的家人發配嶺南。
楊炎還沒玩過癮,又打算去提前抄家。剛清點完劉晏的家產,就被憤怒的百姓們堵在院裡出不去了。
不抄就不抄唄,反正也沒啥值錢玩意,劉晏的家產只有兩車書、五斛糧食和半瓶秦嶺一白的土蜂蜜。
大臣們覺得老楊太過分了,殺人之後才補發文件,還將全家老小處以流放。問題是:劉晏通計天下經費,並無過錯。
唐德宗的心裡當然明白,一個64歲的老財務哪有本事造反,但是他卻能做到假裝聽不見。
3年之後,爆發「涇原兵變」。
叛軍攻陷長安,唐德宗逃竄到乾縣避難。眼瞅著各地物價暴漲也沒辦法,皇帝想吃碗羊肉泡饃都費勁。
唐德宗這才懷念起劉晏的功績,他安排劉晏的家人回到京城,允許將這位屈死的大唐宰相重新安葬。
最後,共同欣賞劉晏的一篇詩作。
漢祚惟永,神功中興。
風驅氛祲,天覆黎蒸。
三光再朗,庶績其凝。
重熙累洽,景命是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