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釴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沒想好戲劇工坊演員、導演、編劇。
編導作品:《菲機背不背》《熱血高笑》、《薩瓦迪卡卡就是發》、《哪個滴花鼓戲》、《國王的宵夜》、《西風鎮》等十多部喜劇。
前段時間,長沙本土「喜劇笑星」劉釴白編導的《哪個滴花鼓戲》在大劇院多功能小劇場爆笑登場。 「笑到流淚」「笑到肚子疼」等海報宣傳語並無誇張,它不是魯迅式的「含淚的微笑」浸染悲情,而是世俗風情、民間生活的舞臺呈現,帶著那麼點「劉釴白式」鮮明的舞臺敘事風格,讓每一位觀眾笑著進場,笑著出場,時不時穿插幾段「救場」的即興戲劇,炫酷的演技與即興表演亮閃了觀眾的眼睛。
自2008年始,劉釴白編導了一系列喜劇,如《菲機背不背》《熱血高笑》、《薩瓦迪卡卡就是發》、《哪個滴花鼓戲》、《國王的宵夜》、《天降神兵》等喜劇在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及其他劇場演出,收穫了滿滿的掌聲,作為沒想好戲劇工坊的知名演員、編導,劉釴白的名字幾乎也成了長沙本土喜劇票房的保證。
本土喜劇為什麼會越來越受歡迎?它會一直火下去嗎?小編與沒想好戲劇工坊的青年導演劉釴白聊一聊他的喜劇。
沒想好戲劇工坊
沒想好戲劇工坊是湖南最早的民間本土戲劇坊,會定期在人氣比較旺的小劇場表演話劇,為培養湖南良好的戲劇環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了節約成本,也會租用大概可容納40-50人左右的小型場館作為臨時表演場所,儘管舞臺道具較為單一、舞臺表演空間略顯狹隘,但演員精彩的表演不減絲毫,觀眾的參與熱度也很高。
有些老觀眾特別熟悉40人座的小劇場氣息,男女老少一起看戲,特別像一場溫馨的家庭聚會式觀演。你能在這種沉浸式的觀演中近距離感受到演員的一呼一吸、舉止神情的微妙變化,甚至有些觀眾一味沉浸在劇情裡,分不清戲裡戲外,做出「越臺」之舉。
長沙是世界媒體藝術之都,娛樂至上的精神追求也為長沙民營小劇場的誕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劉釴白酷愛表演,為了能演自己喜歡的角色,毅然走上導演之路,又因為缺少編劇,又幹起編劇的行當。身兼導演、編劇、演員的劉釴白不愧是敢想敢做、雷厲風行,追求極致的「拼命三郎」。舞臺上即興搞笑的出色表演令人大開眼界,幕後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同樣令人十分感佩。十年藝海沉浮,亦是光景如詩,終究是不負青春不負卿,在」喜劇」路上大放異彩,越走越開闊。
為什麼長沙本土喜劇會受歡迎?
來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參加過劉釴白髮起的「即興表演」節目粉絲都有些樂不思蜀。
一群毫無表演經驗的人忐忑地等待一個毫不知情的角色,然後在導演的指示下,克服心理障礙全新投入鏡頭,結果可能是令人啼笑皆非,也可能是一顆「好萊塢明星」冉冉初升。重要的是,疲憊的白領們能徹底放鬆自我,虛空以待,享受沉浸在戲劇表演中的美妙體驗。
90年代,即興表演已經風靡美國和英國,而中國近幾年才開始盛行。即興表演需要演員具有一定的創作和表演能力,沒有劇本,但它有一個讓演員快速進入表演的結構,可以直觀、直達地培養出這樣的人才。沒想好戲劇工坊已經向社會招募300餘人做即興表演的培訓。經過1年時間,已經做到了即興喜劇的商業性演出,打開了長沙本土喜劇的一扇藝術之門。
長沙是個「娛樂至上」的現代都市。老百姓走進劇場是為了「娛樂」。而編劇在從事喜劇創造時,用傑出智慧,使出渾身解數「蜜制」各種搞笑秘訣,將「違反常規、陰錯陽差,詞意錯亂,荒誕誇張,自相矛盾,誤會曲解,用俏皮話,有意自嘲」等手法運用於舞臺劇本的創作,演員們用各種滑稽可笑的表演為觀眾精心打造的開心盛宴,讓觀眾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對下一場演出更充滿期待。
《哪個滴花鼓戲》爆笑點在哪?
執導了近五年喜劇的劉釴白對於喜劇的認知深耕於生活,喜劇頗有人間煙火的氣息。改編的話劇《哪個滴花鼓戲》自帶劉釴白的生命記憶在舞臺中划過一道閃電,將生活故事融入舞臺表演,照亮了劇團曾經艱難創業的歲月,也永恆地定格在舞臺藝術中,表演贏得了陣陣歡呼聲。
《哪個滴花鼓戲》是一部結構性喜劇,講述的是一個潦倒的話劇團正在排演一個國外話劇的故事。臺前演繹的原劇故事、臺後演員之間的故事,製片人與三個女演員的曖昧故事成為這部爆笑喜劇的三條線索。排練的劇目重複演三遍,而三遍都會有微妙的變化,笑點就產生於這些微妙的變化中。觀眾會因為演員搞笑的表情、錯亂的動作及方言俏語而哄堂大笑。
別林斯基指出 : 「可笑構成喜劇的特色。」 柏格森認為,喜劇的目的就是「笑」。可笑性是喜劇的最基本的特質。在改編這部戲劇時,劉釴白遵循原著結構的基礎上,緊緊抓住戲劇三條線索,於細微處精心雕琢,力求呈現最好的舞臺效果。我們看到整部話劇前後連接緊密,情節緊湊,臺前幕後,看似雜亂無序,亂中出錯,笑料百出,實則環環相扣,戲中戲,劇中劇。
《哪個滴花鼓戲》這種戲中戲+舞臺事故的模式其實是最難排,必須前後緊密銜接,每一個句話、每一個動作都要卡在某個時間點。劇中人物身份設定與即興救場之間造成一波又一波的笑點,如「不改動臺詞」的美女老師與投資人、較真的波波與女導演之間人物對話笑嗨了觀眾。
這部戲,投資人與幕後三位女演員的曖昧關係貫穿於戲劇始終,女演員們爭風吃醋、情緒失控,常常使得排練中途暫停,一波三折。特別是投資人(劉釴白飾)的救場令人發笑,美女老師的一扇耳光收穫了投資人的花心,保姆和王姐以同樣的扇耳光方式跑離舞臺,一臉懵圈的投資人一秒變臉,以 「女孩子安慰一下就好了」自我嘲弄而圓場,且微蹲身子、動作誇張地去追離開的女演員。情節動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誇張的表情、荒誕的手法把臺下的觀眾逗得特別開心。直至劇目排練崩塌,演員打一套醉拳,跳一段花鼓戲,把觀眾也笑趴了。
有人說,「喜劇」之美表現的是人生無價值東西的嘲笑,使人笑取樂、是包含苦澀的樂感。在《哪個滴花鼓戲》這部喜劇中,觀眾爆笑之餘,看到了戲劇排練的艱難性,劇組要把最好的舞臺呈現出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做一個優秀的戲劇人更不容易。
劉釴白的喜劇
劉釴白是個多產的藝術家,在表演、導演、編劇方面頗有造詣,能在不同的角色中自由切換,毫無違和之感。上一場戲,他是活力四射的演員,下一場戲,他就是嚴肅莊重的導演,或苦心造詣的編劇。沒想好戲劇工坊的互動實驗性話劇《手槍手》,讓人笑到飆淚之餘,記住了這個表現力超強、反應速度超快的男演員。這是戲迷們對他的評價。爆笑喜劇《菲機背不背》《一夜精喜》《國王的宵夜》等就創造了話劇票房奇蹟。
《國王的宵夜》講述了反腐高壓下,某縣縣長頂著巨大的壓力,收了某公司行賄給他的禮物——一個美麗性感的泰國女人,由此人們撒了無數個謊。為了自圓其謊言,又不得不編造新的謊言。這些謊言就是他們果腹的宵夜,著實令人捧腹大笑。它以全新的人物設定,全新的喜劇氛圍更強化了戲劇的本土化,使得這個版本在湖南更受歡迎,更接地氣,有著濃鬱的「湘土氣息」。
劉釴白執導的抗日神劇《西風鎮》兩年前就搬上了舞臺,收穫了一致的好評。但一直在不停地打磨中。《西風鎮》是劉釴白的第一部原創作品,從2012年開始創作,中間寫寫停停,到2015年開始在杭州首演。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山西,日本人命令一群中國人開設一個電臺,主要工作是宣傳大日本的好處。這群人都是搜集日本情報的人員,有國民黨特工、共產黨、土匪等。戲劇性情節出現於兩個國民黨特工假扮日本人來到電臺,期間發生一些比較激烈的事件,從而打破這個電臺本原有的平靜。故事形式新穎獨特,故事情節多重反轉,讓人意想不到。
儘管劉釴白已出演了上百場演出,編導了數部劇本,但他並不滿足於現有的藝術成就。如何讓優秀戲劇浸染濃鬱的湖湘特色,打造長沙本土戲劇的一大品牌,讓湖湘戲劇走向全國,是劉釴白一直在深思與探索的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期待:劉釴白能編導出更優秀的喜劇,拉開保利院線巡演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