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小馬乍行嫌路窄。蔣經國受蘇俄社會主義建設新成就的影響,剛一上任,就打出了「建設新贛南」的旗號。他一心想把贛南建設成為一個「三民主義模 範區」,力求開闢一片新天地。也就在他雄赳赳、威風風地走上了贛南這塊「試驗田」,並大踏步推行其所謂「新政」的時候,一位江西南昌的少婦闖入了他的生活。 然而,這個少婦時下已是兩個兒子的媽媽了,那是紅杏出牆,還是……?
1942年8月16日章亞若在桂林醫院被人注射毒針身亡,有人懷
原來,少婦名叫章亞若,生在一個封建官僚知識分子家庭,她的父親曾經當過兩縣的縣長。章亞若的父母共生了十一個兒女,有四個夭折了。她在家排行第三,父母 給她取名懋李。小懋李長相秀氣,膚色白白的,又十分地乖巧,所以父母特別疼愛這個女兒。抗戰前後,她自己改名為「亞若」。後來,其四妹章懋梅也效仿她,改 名「亞梅」。 早在中學時代,章亞若的國文就很棒,詩詞文章也出類拔萃。而且,她還能歌善舞。可惜的是,畢業以後,也就是她十五歲的時候,由父母包辦,把她嫁給了一個叫 唐英剛的遠房表哥。這位表哥呢,和亞若的脾氣性格迥然不同,是個既典型的書生形象——溫文爾雅,內向,且思想保守。平日裡,無論是他的服飾,還是言行舉止 都那麼按部就班,那麼的傳統。章亞若呢,則是個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識女性。不妨這麼說吧,她二人一個是復古風,另一個是新潮派,不管怎麼混搭,它都不搭調。 這時間久了,兩人一點共同語言都沒有,甚至越來越生分,感情上也愈加冷淡了。章亞若索性住在娘家,兩個兒子交給婆婆照管。夫妻感情的破裂,使得唐英剛內心異常苦悶。最後,他終于禁不住這「背離倫理綱常規範」的情感折磨,選擇了自殺,成了封建婚姻的犧牲品。 章亞若丈夫死去的那一年,她才二十三歲。從此,她便長期居住在家。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攻到了南昌城外,章亞若和母親、弟弟、侄子帶上銀錢、細軟逃難到了 贛州。她擔心如此下去會把所有的積蓄吃光,就決定走出去找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居然在贛南行政專員公署找到了一份工作。 章亞若擔任專員公署文書後,很快就適應了這份工作。當然,轉眼之間,她馬上也變成了城裡人注目的焦點人物。因為她不但漂亮,而且活潑開朗,會跳舞,還會唱 京劇,這能不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嗎?同在一個單位工作,章亞若自然便與蔣經國接觸的機會多了。她欽佩上司的能力和膽識,完全把小蔣看作是心目中的英雄、偶像;蔣經國呢,也很喜歡這個漂亮能幹的女秘書。 由男女之間的互相欣賞,逐漸地,演變成了互相吸引,那種萌動的情感在章、蔣各自的心中發芽了。
那時的蔣經國已有了蘇籍妻子蔣方良,即使章亞若再狂熱,畢竟也是第三者插足。她知道,如果自己深愛這個男人,就只能做他的「地下情人」。福兮,禍兮? 這是度娘上對章亞若的簡介,也是一般人的基本認識:章亞若(1913年—1942年),夫蔣經國(吐糟個,夫,不是情人比較合適嘛),子孝嚴、孝慈。 章亞若曾就讀於南昌女中,在中學時就被稱為才女。1926年與時年18歲的唐英剛結婚,並育有遠波、遠輝兩個兒子,後因性格不合,唐英剛自殺。後避至江西贛州,當時蔣經國剛就任贛州行署專員,章進入公署工作。1939年擔任文書,後擔任蔣經國秘書。與蔣經國互生愛慕,並於1941年懷孕,後為免流言,隱居在廣西桂林。1942年正月十五日,在省立桂林醫院產下雙胞胎,乳名為大毛和小毛,後採蔣介石欽定的名字孝嚴、孝慈(1942-1996)。當時兩個兒子隨母姓,是舅舅章浩若決定的。1949年章孝嚴和章孝慈在蔣經國安排下去臺灣。 章亞若則死得比較慘,1942年8月14日下午,章亞若應約去邱昌渭家參加晚宴,深夜回來時上吐下瀉,次日送至廣西省立醫院治療。據悉,該院的王醫師將一針劑注射進章亞若的左手血管,幾分鐘後章亞若突然大聲尖叫:「哎呀!不好了,我眼前一片漆黑……」然後就昏迷過去,不久,搶救無效死亡。 在場的桂昌宗、桂昌德兄妹及章亞若的姐妹懋蘭、亞梅認為,章亞若是被人用毒針毒死的。他們說,章亞若死的時候全身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