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真:發展「三新經濟」,降低農業發展成本

2021-01-08 人民網

人民網南京11月19日電 由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江蘇省人民政府指導,人民創投主辦的「新時代農業農村創業投資高峰論壇」今天在南京舉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鍾真說,發展「三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或將改變農業對土地、勞動力嚴重依賴現狀,從而自然下降成本。

鍾真認為,農業「三新經濟」不能被強制或粗暴歸為種植業和養殖業,隨著信息化技術進入農業,很多主體開始平臺化、輕資產經營,從而推動智慧型農業形成,進而改變農業發展現狀。

鍾真還指出:「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快手、抖音等短視頻下沉農村,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農村裡司空見慣的事,傳在網上會變得有趣,這將促使城市人口回流農村,有利於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鍾真: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鍾真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揮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 觀點丨鍾真 林楓 王麗芳:山東蘭陵 多舉措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
    鍾真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林楓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農業農村局王麗芳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白彥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培育市場化引領兼多主體聯動的農業企業。蘭陵縣成立了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並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標準化基地的發展列入考評。鼓勵龍頭企業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和行業特點,發揮社會化服務帶動效應;支持企業與合作社多主體聯動,共同開展多維度服務工作。
  • 觀點丨鍾真: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威海模式」
    鍾真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山東省威海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氣候宜人、依山傍海,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然而,這些傳統優勢在近年來面臨新的挑戰,傳統要素的配置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傳統產業模式難以有效激發鄉村經濟活力。為了促進要素的有效利用,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升級鄉村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威海市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並將其與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相結合,以黨建為引領,鼓勵多方參與,在政府統籌下構建市域特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 劉陽:農機租賃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實踐
    本著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有機結合金租公司的金融服務優勢與廠商、經銷商的專業技術優勢,全面建立「普惠三農、共贏發展」的新型融資租賃合作關係,也就成了農機租賃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有效的產融結合,既可以通過貼息、廠家返利等融資促銷方式和金融手段,切實降低購機農戶的融資成本和購機門檻;又可以構建產融結合模式下的多方共贏格局。
  • 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
    本報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高雲才、鬱靜嫻)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11月以來,各地高質量推進秋冬種,突出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抓緊抓實長江禁捕退捕,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中國信通院李敏:農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研究
    近期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支持先進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與融合,促進產業改造升級,建立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數位技術在農業的應用與發展,有助於重構產業鏈、升級價值鏈,深化農業產業融合,探索創新農業新模式新業態,推動農業向網絡化、精準化、智能化發展,對我國加快建設數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有重要意義[1]。
  • [農民日報]鍾真: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企農雙贏共同體
    政府培育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正在於此。改革開放以來的事實表明,龍頭企業通過與小農戶建立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在發展壯大自己的同時,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中航安盟施虎: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下的「雙循環」新格局
    中航安盟擬任副總裁施虎受邀出席本次論壇,並發表以《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下的「雙循環」新格局》為主題的主旨演講。他指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關係國計民生,但農業生產過程面臨巨大的風險。今年,長江全流域的洪水對四川包括安徽中下遊的省份造成了巨大的社會經濟的損失,從國外來看,美國的加州森林大火也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為減少當地的經濟損失和生態破壞,農業風險管理至關重要。
  • 經濟區「雲上農業」平臺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
    如今,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的普及,農業生產走上了智能化和遠程控制化的發展之路。「通過APP線上操作,線下職農種植,用戶足不出戶就能收到新鮮採摘的農產品並實時監測農產品信息,這就是『雲上農業』智慧農場模式。」近日,經濟區雙楊街道工作人員這樣介紹番茄大世界「萬畝農田·雲上農業」管理平臺。
  • 雲南玉溪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玉溪市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兩促進,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和專題研究會,及時貫徹落實中央、省重要會議和文件精神。公司總經理楊保和介紹,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太給力了,不但解決了公司的資金難題,還降低了支出成本,保障了企業有序發展。  玉溪市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類降費減負政策,紓困解難,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為全市企業減免社保費5億元,為50家企業降低用電成本700萬元。積極申報重點保障企業名單,83戶企業列入國家和省、市重點支持企業名單。
  • 「降本清費減負」助力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張在友 記者尹明波報導 「十三五」期間,山東在深化重點領域價格改革的同時最大限度放開價格和下放價格管理權限,創新完善教育、交通運輸、國有景區門票、固廢處理等收費管理,著力加強成本調查監審工作,努力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積極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致力打造高效循環農業——江西省鮮禾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紀實
    江西省鮮禾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國家食用菌產業體系上饒試驗站,省級就業扶貧示範基地,上饒師範學院教育基地,上饒市未成年教育實踐基地,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大學、江西省農科院、上饒市農用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共建基地,江西省科技特派團富民強縣工程示範基地,江西省菌物學會理事單位,贛東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生產企業。
  • 農業農村部:11月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
    本文轉自【人民網】;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孟哲)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11月份以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高質量推進秋冬種,抓好生豬等「菜籃子」產品生產,抓緊抓實長江禁捕退捕,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 農業農村部:2020年11月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11月份以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高質量推進秋冬種,抓好生豬等「菜籃子」產品生產,抓緊抓實長江禁捕退捕,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秋冬種作物長勢較好。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390億斤,增產113億斤,增長0.9%,創歷史新高。
  • 有機農業,展現廣闊發展前景
    有機農業,展現廣闊發展前景(記者觀察)融入創新思維和科技手段,有機農業既保護生態環境,又產出安全健康食品,在全球各地受到越來越多青睞,展現廣闊的發展前景荷 蘭 有機牧場實現天然循環本報赴荷蘭特派記者 方瑩馨穿過青青的牧場,邂逅古老的磨坊,沿著鄉間小路,記者來到阿姆斯特丹郊外的海恩東城市農場。
  • 石頭山變花果山,農業數位化發展,拼多多助力三州三區邁入正軌
    三州三區,是重要的農產品上產區,也是偏僻難以走進先進農業技術的地方。隨著數位化農業的發展,三州三區勢必要做出改變。  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是大勢所趨,三州三區也迎來農業發展的新機遇。  瀘水市政府和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共同舉辦科技興農助力「三區三州」的研討會。針對脫貧攻堅難題,推動當地數位化的進一步發展。
  • 生態農業是農業的發展方向
    生態農業具有九大優勢:優勢一,農業生態環境得到保護,零面源汙染。優勢二,質量高,口感好,很少農藥殘留或零農殘。優勢三,單位土地經濟效益高。優勢四,種養結合,種植多樣化,間作套種,立體種植。優勢五,生態農業產量高。優勢六,全面提高水分與養分利用效益,節約資源,不產生浪費。
  • 乘「雲」而上,讓數字經濟深植髮展肌理
    同時,我省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居全國前列,綠色能源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了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我省緊抓機遇,提出構建獨具青海特色的「1119」數字經濟發展促進體系,讓數字經濟成為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新手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新途徑。
  • 中國的農業該走向何方?農業發展會帶動農村哪些變化?
    ,就像黑龍江的建三江,有世界上最大的一塊水稻田,農藥是用飛機噴灑,美國能夠找得到的大型拖拉機,在建三江都可以找得到。 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在《中國經濟大講堂》中專門講過這個現象,現代設施園藝業對技術要求很高,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技術,從這個品種、這個設施,然后土肥,生產效率比較高,一畝地一萬塊錢、兩萬塊錢、十幾萬塊錢都有。
  •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就江西區域經濟和農業發展問題發表觀點
    12月2日至12月7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論壇創始人、中國資本論壇秘書長董志龍一行考察江西南昌、撫州、上饒等地,就江西區域經濟和農業發展提出建議。董志龍秘書長提出,江西的優越資源為發展區域經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如何破解江西經濟發展的現狀,首先要解決江西經濟發展在滬杭甬大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區位存在感,要選擇對接滬杭甬大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基建」「新產業」「新業態」「新服務」,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上,緊緊抓住位於長江中下遊南岸的巨大後發優勢,把江西規劃成滬杭甬大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有機產業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