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019年青洽會數字經濟館。資料圖片
②在國家電網青海新能源大數據科技公司籌備組辦公室內,工作人員在查看新能源發電數據。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③「網際網路+」,開啟我省智慧農牧業新篇章。資料圖片
對青海來說,原來以為數字經濟很遙遠,但當我們放開眼界、放大格局,變「路徑依賴」為「模式創新」,立足地域優勢,將數字經濟與清潔能源、文化旅遊、特色農牧相融合,一條具有青海特點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之路已初見雛形, 數字經濟正在為青海加快跨越式發展、趕超型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發展數字經濟,青海有著明顯的比較優勢。
截至5月底,青海省建成5G基站1273個,5G建設投資達5.2億元,西北地區首個域名根伺服器(L根鏡像伺服器)上線運行,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支撐條件良好。
在數字產業化方面,青藏高原大數據中心、柴達木數據災備中心、三江源大數據中心等一批大數據項目相繼在青海建成。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國家軟體和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等一批重點企業和項目落戶。同時,我省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居全國前列,綠色能源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了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我省緊抓機遇,提出構建獨具青海特色的「1119」數字經濟發展促進體系,讓數字經濟成為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新手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新途徑。
你「搭臺」我「出彩」 數字經濟讓傳統行業更顯智慧
數字產業是數字經濟的核心,也是轉變產業結構、培育新動能的重點。數位技術與傳統產業廣泛滲透形成的融合部分,是數字經濟的發展主體。
「農作物自己會喊口渴」,這聽起來或許不可思議,然而,在人工智慧、5G、物聯網、大數據技術賦能的智慧農田中,農作物渴了、餓了、冷了、熱了,都可以通過傳感器表達需求。
2018年,我省首個農牧業信息化數據資源雲計算平臺上線運行,藉助傳感器、攝像頭、電腦終端等設備,可實時監控生產基地情況,並對溫度、溼度、水分等參數遠程智能調節,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業效益。
通過「網際網路 農牧業」,用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更多的「智慧」注入了農田草場,不再靠天吃飯成為現實。
掃一掃二維碼「雲」上觀展,5月10日,中國品牌日活動開啟,「雲」上開幕,「雲」上參展,隨附的二維碼連結,可以讓參觀者一鍵下單,完成交易。「網際網路 展會」,線上會展的想像力被無限拓寬。同樣的,在第20屆青洽會開幕式現場,面對一塊巨大液晶屏幕,相隔500公裡的海西和西寧首次通過5G連線實現「零延時」互動,已經舉辦20屆的青洽會因為科技力量煥發出全新的光彩。「雲」上邀請外商參展籤約、「雲」上觀展……今年即將舉辦的第21屆青洽會,信息元素將更加顯現,線上線下將實現互補、互通、互融。
一碗濃香撲鼻的「拉麵」是青海特色產業的代表。如今,深耕在大街小巷的「拉麵經濟」也飛上了「雲端」。今年7月,海東市牽頭與阿里巴巴等企業共同打造拉麵產業數位化平臺總部經濟,並依託阿里巴巴的數位化平臺優勢,開展「拉麵產業」項目合作,提供免費入駐、運營、推廣的渠道、合作開展青海拉麵線上專題宣傳推廣……這個全省二十餘萬人從事的傳統產業也乘著數字經濟的東風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數字經濟之於傳統行業,是淘汰的壓力,是倒逼的動力,更是轉型的借力。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變身智能化控制,熙熙攘攘的展會變身隨時隨地的參與,數字經濟正在讓傳統行業更有效率、更加智能、更顯智慧。
能源與大數據結合 迸發發展潛能
5月7日,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一期)投運,數據中心正式上線。這個坐落於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數據中心是全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示範基地。產業園三期全部建成後,園區大數據中心的機架總規模將達到10萬架,一年的耗電量約為60億千瓦時,真正實現了就地消納、多方共贏。
青海是全國清潔能源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一季度我省清潔能源發電量126.22億千瓦時,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全部發電量的74.5%。依託豐富的清潔能源,發展無汙染、高載能、高質量新型綠色產業,大數據產業正在成為實現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除了清潔能源的消納,大數據也正在成為我省清潔能源調度的眼睛、耳朵和大腦。
2018年,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在國內率先啟動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建設,經試點推廣形成基於青海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平臺電站集中監控工業網際網路APP應用解決方案,通過「雲大物移智」新技術,採用動態數據、可視化全景展示等手段,實現從單機、場站到發電集團層次化結構的運行狀態在線監控,將遠在上千公裡之外的發電廠數據實時、直觀、細緻、可靠地展示在集中監控中心。依託這一工業網際網路APP解決方案,降低了新能源電站的50%以上的人工成本。
今年「綠電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動期間,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加強大數據平臺支撐和區塊鏈等技術應用,依託國內首個新能源領域數字平臺和全國首套省級光伏扶貧運營管理系統,推動發電、補貼等信息實時共享、精準處理,降低電站運營成本40%以上。
「能源 大數據」,智慧綠電走進企業,飛入尋常百姓家,綠電與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的融合,再次譜寫了清潔能源與數字經濟相結合的「青海樣本」。
數字經濟中的「人間煙火氣」 讓生活更快捷高效
錢包落在計程車上怎麼辦,如今這個難題有了更為高效的解決辦法。
藉助西寧市城市運行管理指揮中心的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快速查找。這個集「應急指揮、城市管理、便民服務、輔助決策」於一體的指揮中心於今年1月正式啟動運營,目前,指揮中心已經接入58家單位96個信息系統,與西寧市政府「12345」民生服務熱線實現全面融合聯動,「城市大腦」使精細管理、智能決策、便民服務合一成為可能。
在線診療服務幫助群眾就醫、智能平臺助力社區排查、智慧政務一網通辦,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每一個人生活難題的「新解」。
打開「青海人社通APP」註冊並登錄,就可以實現我省人社領域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就業創業、社會保險、人事人才、勞動關係等12個高頻事項和23個政務服務事項與省政務平臺對接,實現「一網通辦」。這是數字經濟便民惠民的一個縮影,我省積極推進「網際網路 政務服務」水平,積極推進「一網通辦」「一事通辦」,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在「線上」解決。數字經濟不是與普通人生活相隔甚遠的模糊概念,而是讓生活更快捷、更高效的悄然改變。
根據省政府施行的《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實施意見》,2020年,全省信息消費規模預計超過42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未來已至,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