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青少年到家庭主婦和中年男子,日本漫畫業通過明確市場細分,把各年齡、各階層的受眾網羅其中。
9月3日是日本動漫人物哆啦A夢的生日,東京一個展會為哆啦A夢玩偶製作了生日蛋糕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漫畫書刊生產國,差不多每年有20億冊漫畫書和雜誌在日本出售,年銷售額折算起來已經超過70億美元。漫畫類出版物佔到了日本全年出版物總量的近40%,這個比例在同樣熱愛漫畫英雄的美國不過3%。
日本的漫畫讀者也最多,西裝筆挺的成年人沉迷於漫畫雜誌的景象,常常讓外國記者驚訝,宮崎駿也不止一次地被採訪者追問為什麼。在《漫畫盛行論裡》,宮崎駿給出了他的三個猜想。第一是「恐怕與日本人的大腦結構有關」,「日本人習慣於以線條,也就是輪廓,來把握事物,另外,它也是一個喜歡用量,也就是立體感去掌握事物的民族」;第二,「從歷史觀點來看,平安末期到鎌倉時期盛行的繪卷就是圖與文字的組合」,以圖畫敘事,是一種「民族傳統的延續」;第三,「漫畫是高度經濟成長下的壓力疏洪點,它也最適合擔任這個角色」。
從兒童、青少年到家庭主婦和中年男子,日本漫畫業通過明確市場細分,把各年齡、各階層的受眾網羅其中。以雜誌載體的受眾類型來劃分,通常有五種,少年漫畫、少女漫畫、女性漫畫、男性漫畫和成人色情漫畫。因為日本的漫畫通常是在雜誌上連載,然後再出單行本,以便「粉絲」收藏和保存。而一部分經典日本漫畫連載,比大河劇還要挑戰耐性,比如至今也看不到結局的少女漫畫《尼羅河女兒》,還有成為動漫經典的少年漫畫《少年偵探柯南》。
少年漫畫的精選雜誌雖然只有21種,卻佔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將近40%。這些漫畫是適合中小學男生的讀物,充滿熱血,劇情多元,畫面效果上不講究細節,但是經常出現有衝擊力的格鬥場面,人物有爆發力,也是被電視電影翻拍得最多的題材。這類漫畫的代表,包括《灌籃高手》、《聖鬥士星矢》、《幽遊白書》、《龍珠》、《火影忍者》、《銀魂》等等。最初少年漫畫的作者大都是男性,上世紀80年代高橋留美子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局面,更多女性漫畫家加入進來。
少女漫畫出版物雖然有43種,但市場份額不到10%,遠遠少於少年漫畫。少女漫畫的故事,有通用的模式,只著重於男女主角的心情描述,其他的都無關緊要,少女漫畫的故事不強調複雜邏輯,但有無數個被放大的情感糾纏瞬間。《尼羅河女兒》、《東京朱麗葉》、《摩卡少女櫻》、《雙星奇緣》都是典型代表。宮崎駿的評價是,「一切以彼此的愛意為歸依,除此之外就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不過宮崎駿也有自己欣賞的少女漫畫作家,他買過高橋千鶴12冊的單行本和一共6冊的《好朋友》。他喜歡高橋千鶴的原因,是她的作品裡,身為主角的少年和少女都非常優秀,勇敢果決。
男性漫畫擁有54種專門出版物,市場份額也接近40%,僅次於少年漫畫。因為面向年齡層更高的讀者,所以誇張和超現實的成分相對減少,一般沒有複雜怪異的情節,而是更多觸及現實題材,描繪工薪族、大學生、失業者等各種社會人,以社會主題和公司主題的故事最受歡迎。藤子不二雄的《黑色推銷員》,新田龍雄的《內衣教父》,圓山俊二的《山林小獵人》,都屬於這種男性社會派漫畫。
至於女性漫畫,雖然出版物有59種之多,但只佔據了不到7%的份額。它的題材、繪畫手法都和少女漫畫沒有本質區別,不過故事會更豐滿。比如吉田秋生的《吉祥天女》和《夜叉》,池田理代子的《凡爾賽玫瑰》。
如果是從題材劃分,日本動漫種類則更加包羅萬象。歷史類、科幻類、超能力幻想類、純愛情感類、校園故事、偵探故事等等,幾乎涵蓋了所有可能。所以,形容日本的漫畫迷群體,合適的詞不是「大」,而是「巨大」。每年4月,東京的五個大型場館中,總會舉辦一場為期兩天的漫迷雜誌販賣會——超級漫畫城。有意思的是,雖然少女漫畫和女性漫畫的市場份額並不大,但這種集中販賣會上,20多萬來賓中有九成以上是2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這與美國聖地牙哥漫畫博覽會剛好相反,在那邊,8萬多名參與者中絕大多數都是男性。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