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讓人心痛的嬰兒事故再次上演:三月大的嬰兒在「監控」中死去,而他的親母就在監控前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從娃娃剛開始的哭鬧到最後的沒有動靜,僅隔一牆,寶媽都沒過去看一眼,還以為是娃娃打開了新的趴睡技能,最終孩子意外離世。
身為大人務必要了解:幼兒練趴睡有哪些風險?
一、很容易阻礙呼吸
這是基本常識,沒有爭議。幼兒月份不足,會加大意外的風險。而且嘔吐物、分泌物或者枕頭,都會在他們趴睡時阻礙氣道,出現意外。而且鼻、嘴兩官處於正中間,趴著時肯定是左右兩側面部著床,會刺激他們的唾液腺,很容易因為遮住口鼻而猝死。
二、有很大機率出現意外
對於不滿六個月的寶寶不建議選擇趴睡,有研究所述,大部分幼嬰死亡都不足六個月,有時候大人不在,他們姿勢錯誤不能夠及時調整,而且他們還沒有轉動頭部的能力,就會出現風險。
很多大人對外界的育兒機構深信不疑,盲目的學習,所以也因此造成了很多不幸。父母應了解這些常識,避免讓悲劇復演!
01娃娃哭鬧是信號
哭,是幼兒最真實的情緒語言,他們沒有成人那樣直接的聊天方式。幼兒在學習需要能力以前,哭鬧是他們的真實反應,是他們向大人表達自己的需求的專屬方式。
02不要「晚到的滿足」
在一些育兒群裡,很支持這個行為,就是孩子哭鬧不要立刻抱起來哄,要等一會,其實這是誤解。真正的本意不是任憑娃娃苦惱不給理會,是可以先不哄他們,冷靜對待。對不足一周歲大的嬰兒來說,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
03對孩子的情緒及時回應
大人對幼兒特殊需要的回答,能夠讓他們覺得安全。哭聲不一樣,需要的回應也不相同,但只要回應是到位的就好。大人應細心觀測他們的哭聲,從中懂得他們的語言,可以更方便地照顧他們。
04晚上最好不要趴睡
白天的時候,有人看管著可以練習一下,但是晚上最好不要採取這種姿勢。大人夜間可能會熟睡,這時候幼兒就會來回翻動,如果面部朝下就危險了,所以晚上入眠儘量選擇仰面的睡姿,安全放心。
大概所有的嬰兒六個月以後就能大動作的活動了,適當的讓他們選擇自己舒適的姿勢入眠,注意保持他們附近沒有雜物就行。而且他們趴著的時候,不要在周圍放玩具或者毛巾,堵住呼吸系統就麻煩了。被子和枕頭的選擇也不要太軟,避免讓面部陷進去,妨礙正常呼吸。他們趴著的時候也要檢查胸前是否有異物,比如扣子之類的東西。
其實趴睡姿勢還是有利的,比方說能儘快入眠、促進智力發育等,還能為以後行走、翻身紮實基礎,不管是什麼姿勢,只要他們舒適就行了,如果不放心可以等他們熟睡的時候,給他們翻個身。雖然說娃娃趴睡好處多多,但是也不要過度強求哦。
講到這裡還要告訴各位家長,並不是所有娃娃都適合趴睡。比如有心臟病、咳痰等症狀,就不適合這種姿勢,如果這類娃娃有趴睡的癖好,建議改正。在吃過奶以後,不能立刻入睡,會出現返奶的情況,所以儘量等一會再入睡。
不管幼兒選擇哪一種入睡方式,都需要大人的細心看管。對於喜歡趴睡的幼嬰,也不要因為害怕出現意外就強行糾正,不出現阻礙呼吸的情況,一般是沒問題的。大人多些留意,幼兒就多些保障。(作者:dj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