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睡、抱睡、奶睡不可怕,真正聰明父母,知道這樣做,孩子才會好

2020-12-23 小燕說育兒

兩個月前,一位3個月大的女嬰因為被訓練趴睡而窒息的新聞刷爆全網,我很心痛,一直不想了解事發經過。直到最近在父母學習群,朋友們因為孩子抱睡的問題,再次聊起了3個月女嬰趴睡窒息的事件,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原來是女嬰原本睡眠還可以,只是媽媽害怕孩子落後,所以報名了付費課程,學習如何解鎖趴睡技能,如何抱睡,如何和父母分房睡……

事發這麼久,我不想譴責這位媽媽,她本心也是為了孩子,只是被比較放大了自己的焦慮,釀成了慘劇。再多的譴責換不來嬰兒的性命,但卻希望這個慘劇能夠為無數媽媽敲響警鐘,帶著媽媽的本能來養育孩子。科學育兒的前提是帶著愛和覺知,而不是愚昧和無知。

不論是孩子抱睡、奶睡,還是分房睡,我也因此崩潰過,尤其是看了一些文章說奶睡不好,影響孩子的牙齒,孩子容易嗆奶;抱睡不好,要循序漸進地讓孩子自己睡;從小給孩子分房睡,有助於獨立性培養;趴睡容易窒息……

眼花繚亂的育兒知識讓我一度很焦慮,覺得自己對不住孩子,沒能照顧孩子。可是,因為方便自己,孩子奶睡著長大了;為了夜奶方便,孩子一直睡在我們旁邊;孩子抱睡了一段時間就放下床了;孩子有段時間喜歡趴睡,但是我們一直關注孩子的口鼻是否被捂住,趴睡了一段時間,孩子就不趴睡了。現在孩子4歲了,獨立性很好,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孩子也沒有齲齒。

所以,我們要多學習,這樣才能在面對育兒難題時不焦慮。但是,我們不能把別人的話當作聖旨,全然照做,可以帶著覺知和判斷力來實驗這個育兒方法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畢竟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就是天使寶寶,不用咋費力;有的寶寶就是高需求寶寶,需要時時關注著。

1、我們學習科學育兒,但要帶著覺知和判斷力

作為一個不信奉睡眠引導的媽媽,作為一個從孩子出生後就害怕孩子被捂死的媽媽。孩子睡覺,爸爸更是時刻叮囑,要關注孩子的口鼻是否被捂住,否則容易被窒息。

所以,在孩子小時候,我經常半夜驚醒,生怕孩子被捂到了。我不信奉華生的「獨立睡眠法」,也不相信法伯的《法伯睡眠寶典》中排除感冒、腸絞痛等生病情況,任憑孩子哭泣的睡眠引導法。但是我們要帶著覺知和愛來了解孩子的睡眠知識。在我們能接受的情況下,來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睡眠。

不論是美國的兒科學會提倡的躺睡,還是美國的已故百歲兒科醫生丹瑪提倡的趴睡,都是想讓孩子獲得良好的睡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他們都有自己的大數據和案例,作為養育方法的參考,但是我們的孩子只有一次生命,我們能做的不是盲目地相信,而是帶著覺知和判斷力地幫助孩子睡眠。

儘管PDF提倡者認為睡眠引導是沒有問題的,是在正確地鋪床方法要求下進行的。而嬰兒猝死綜合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在《海蒂育兒大百科》書中講道:嬰兒猝死綜合症的死因一種假設是嬰兒的「呼吸受到威脅時醒來」的功能沒有發育好。另一種假設時可能由心臟中未被發現的缺陷或管理呼吸和心率基因的缺陷而造成的,常見於2~4個月的寶寶。趴睡,睡在鬆軟的床上,枕頭或玩具,接觸香菸煙霧或太熱會增加嬰兒猝死綜合症的風險。

父母陪睡壓死嬰兒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但是我們不能因為3個月女嬰趴睡窒息身亡,不能因為父母陪睡壓死孩子,就把睡眠知識抨擊得一無是處。

2、真正的睡眠知識是什麼

真正睡眠知識可以讓我們父母了解孩子的睡眠需求,了解孩子的睡眠作息,觀察記錄孩子的睡眠狀態,最大程度地保護孩子的安全,防止再一次出現慘劇。

如同小土大橙子在《嬰幼兒睡眠全書》中介紹的睡眠知識包括基礎的睡眠知識,睡眠安全、安撫方式、特殊的睡眠方式等等。趴睡是睡眠的一種方式,也是容易造成嬰兒猝死綜合症的影響因素之一,也是不被國內的睡眠倡導者所不提倡的。

我們了解嬰幼兒睡眠發展的特點,溫和地引導,接納孩子的倒退和不配合,從而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睡眠。不能一棒子打死趴睡,但是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口和鼻子,不論是仰睡還是趴睡,防止嬰幼兒的鼻子被捂住,造成窒息。

3個月大的嬰兒被趴睡窒息身亡,這是孩子媽媽不願意看到,也是我們每一個人不願見到的。可是,不論是趴睡、陪睡還是仰睡,都會有窒息的危險。我們不能因為趴睡窒息就談「睡眠」色變,而是理性地看待睡眠知識,帶著覺知和敬畏心去學習。

孩子要抱睡就抱睡吧,孩子終歸會長大,聽懂我們說的話,會獨立睡覺,只是大人辛苦一些,付出多一些。但是說不準幼時的辛苦,換來的是孩子的體貼和溫暖,如同知乎上有暱稱「木木玉玉」網友所說,自己的孩子出生後一直要抱睡,姥姥、阿姨、爸爸、媽媽輪流抱睡,什麼飛機抱、拍背等等都試過了沒用,每3個小時換一班,後來自己就不需要抱睡了。

孩子要抱睡就抱睡吧,孩子要奶睡就奶睡,養育孩子本就是不容易的事,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的專家之言就焦慮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無條件地愛自己孩子,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學習睡眠知識,幫助孩子更好的睡眠。

寫在最後

不要指望任何一種育兒方法一步到位,不要對每一個希望孩子更好的但卻毀了孩子的媽媽們幸災樂禍。她們也只是一個新手媽媽,一個被焦慮放大的媽媽,即使美國五六十年代的精英還有心理學家們都對華生的「哭聲免疫力」推崇至極,何況一個焦慮的新手媽媽。

不論是親密育兒法還是睡眠引導法,都各有自己的利和弊,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根據孩子的天生氣質,慢慢引導,允許孩子倒退,接納孩子不配合。因為孩子不是我們的寵物,不是流水線上的標準件。

作為一個全職媽媽,特別理解新手媽媽的焦慮和無奈,也理解帶孩子睡眠的辛酸,想讓自己的困境減輕一些的初衷。但是我們不能信一家之言,而是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敏銳地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選擇適合孩子的。而不是把孩子的需求當作問題,折騰孩子。

願父母在遇到養育問題時,多折騰自己,多學習,少折騰孩子吧!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奶睡、抱睡?哄娃睡的6大「禁忌」,別哄睡不成反惹一身病
    孩子愛奶睡、抱睡?哄娃睡的6大"禁忌",別哄睡不成反惹一身病導語新出生的小寶寶除了睡覺就是喝奶,而且睡眠對小寶寶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天24小時,有的寶寶甚至能睡20多個小時,由此可以看出睡覺就像孩子的工作一樣,也是孩子能夠健康長大的主要因素。
  • 抱睡、奶睡、摟睡,哪種方式利於寶寶發育?真相和想像不一樣
    促進人體長高有一種叫做「生長激素」的東西,只有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才會分泌,而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於孩子發育。事實上,哄睡的方式不一樣帶給寶寶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一:抱睡通常都是媽媽抱著寶寶來回走動或者搖晃直到寶寶睡著的,應該說有一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採用這種哄睡方式,嘴裡唱著歌、手還要輕輕地安撫著,抱睡的時間一般會持續
  •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怎麼自主入睡?爸媽「三步走」孩子輕鬆睡
    有媽媽的留言是這樣的:目前寶寶9個月了,每晚能醒9次以上找奶吃。有次我記錄過,基本半小時一次搞了13次左右。不給就哼唧,越來越大,然後哭,抱起來也不行,哭。哄一個小時左右睡了放下又醒,再抱再哄,再半個小時再放再哭。沒毅力再不給奶了,一給奶吃個幾分鐘迅速睡。現在更是不給奶,她半夜能翻翻找找自己坐起來找奶。找不到不理她各種哼唧,哭。
  • 抱睡、奶睡危害大,那孩子如何自主入睡?「三個步驟」父母要記牢
    每一位做媽媽的女性都深有體會:哄孩子睡覺簡直比登天還難,自己甚至都整晚整晚的徹夜失眠,有時候疲勞過度,抱著寶寶眯了一會,睜開眼時卻發現寶寶瞪著兩隻小眼睛嘰裡咕嚕的正精神著。那麼既然哄睡工作如此的艱難,會不會有什麼比較實用的好方法來應對呢?於是就出現了「抱睡」和「奶睡」。
  • 「奶睡」or「趴著睡」這些「簡便」方法,千萬不要用!
    奶睡應該是每個媽媽都有過的經歷,每次看著寶寶一吃完就迷糊了,怎麼摸耳朵,摸腳丫,都已經無動於衷,但只要拔掉乳頭,寶寶一下娃娃大哭,媽媽們說時急那時快又重新塞回了乳頭。就這樣反反覆覆,我們的寶寶愛上了奶睡,到後面就是愈演愈烈,不奶睡就哭,油鹽不進只有乳頭才是睡眠神器。媽媽們剛把寶寶奶睡,還沒過一會就哇哇大哭,沒辦法就又故技重施。
  • 不抱睡、不奶睡,孩子如何睡整覺?「三步走」加心狠孩子輕鬆睡
    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做嬰兒有睡眠問題的媽媽更是難上加難。嬰兒的睡眠難問題,一個怪圈,白天不困,晚上不睡,半夜定時醒,寶寶哭,媽媽煩,全家鬧。做有睡眠問題的嬰兒媽媽是場苦修人有兩種狀態,一種是睡眠,一種是清醒。睡眠就似給大腦充電,能使大腦保持靈敏和平靜,提高人的注意力,讓身體放鬆,精神靈敏,這樣我們就能保持最佳的清醒狀態。
  • 新生兒總哭鬧新手媽媽很頭疼,抱睡、躺睡、奶睡,哪種哄睡方式好
    抱睡、躺睡、奶睡寶寶一哭,寶媽就頭痛,就想著快點哄寶寶入睡,好給自己一會兒清淨。① 抱睡抱睡是一種常見的哄寶寶入睡的方式。一般都會採取橫抱的姿勢,將寶寶抱在懷裡,通過緩慢走動和輕輕晃動,還配合著搖籃曲和不知名的哼唱。
  • 奶睡的寶寶「難安穩」?「無奶不睡」並不可怕,關鍵是學會早預防
    其實,回過頭來想想,有幾個寶媽沒有奶睡過,面對只知道哭鬧沒有辦法交流的寶寶,幾乎所有的寶媽能想到的最好方法就是用母乳來平息寶寶的焦躁不安,於是就有了「無奶不睡」這一習慣。的確,想要徹底拒絕奶睡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們要分清楚什麼是真正的奶睡,對於奶睡我們還要有一個新的認知。
  • 還在奶睡抱睡嗎?試試看我認為最好用的哄睡方法「噓拍法」
    03失敗的原因跟注意事項太過心急:沒有先讓寶寶習慣噓拍,一聽說這樣好哄就嘗試,當然會失敗。寶寶心理OS:大寫的問號???這樣是在做什麼???平時習慣奶睡還是抱走搖的寶寶,突然轉換到噓拍,寶寶肯定會非常的混亂,完全不懂你在做什麼,完全是大寫的問號。正確的轉換方式是,保持原來的哄睡方式,然後加入噓拍,一周之後再開始嘗試慢慢的留下噓拍。讓寶寶先把噓拍跟睡眠聯結在一起。比如:奶睡先加入噓拍->然後奶睡剛閉上眼就停止餵奶,噓拍接上->清醒的喝完奶,噓拍哄睡。
  • 3月女嬰趴睡訓練身亡:真正令孩子窒息的,是父母的不回應
    3月女嬰疑似趴睡致死的事件爆出後,很多媽媽看了都說「氣到睡不著」。因為太多的細節真的令人看了心驚,也不禁質問:到底是什麼樣育兒理念,能讓這個母親像被洗腦一樣做出這樣的選擇呢。這個事件,讓「睡眠訓練」這個概念再次進入大家的視線中。什麼是「睡眠訓練」?
  • 抱睡、奶睡、躺睡,哪種對寶寶更好?別只圖省事,娃的發育最重要
    在一次次的哄睡拉鋸戰中,抱著悠睡、喊母乳入睡、摟著睡……各種睡姿都試過了,可效果依然不佳。其實和這位寶媽有同樣困惑的不在少數,你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到底哪種睡姿對寶寶的發育更好呢?真相可能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 避免寶寶「奶睡」,只要掌握好這兩點技巧,其實並不可怕
    其實「奶睡」,我想是每一個做媽媽最頭疼的問題,應為很多寶媽因為自己寶寶需要奶睡,之後成為寸步不離,除了奶睡,找不到更合適的方法讓寶寶入睡,一想到斷奶,媽媽們更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一、什麼是奶睡那麼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奶睡分為兩種情況。
  • 奶睡真的那麼可怕嗎?請摒棄掉育兒焦慮,辯證看看奶睡的優與弊
    還好吧,雖然我也很重視寶寶的睡眠能力,但是奶睡我和寶寶都很享受的,書上的那些知識並不一定對每個寶寶適用,沒必要嚴格遵守。奶睡就是天性,說實話,真正帶寶寶的人有幾個能做到不奶睡?我家兩個寶寶都是奶睡的,並沒有出現這些問題,跟具體操作有關係。
  • 告別抱睡、奶睡,讓寶寶自主入睡的秘密,就在這一張圖裡
    自主入睡是寶寶睡眠之路上的終極目標,誰都希望自己家娃能放在床上,不吵不鬧不用哄,安靜地睡去,皆大歡喜。奶睡、抱睡……則被媽媽們視為自主入睡的攔路虎。到底還能不能哄睡?怎麼才能讓寶寶自主入睡?我們來聽一聽國際睡眠諮詢師朱笑婕老師的見解。
  • 醫生建議:新生兒頭三個月最好「抱睡」,好處多多,家長別不在意
    從「奶睡」熬到了「抱睡」,寶寶一放就醒、不抱不睡,胳膊酸疼的媽媽到底該怎麼辦?失眠是世界性疑難疾病,更可怕的是一旦睡眠問題放在孩子身上,全家都要跟著遭殃了。寶媽知道好的睡眠質量對寶寶的身體發育特別重要,所以趕緊帶寶寶來醫院檢查一下,看是不是寶寶有什麼疾病。大大小小的檢查全都做了個遍,結果竟然是「寶寶很健康,沒有任何問題,寶寶的睡眠障礙多半是跟父母哄睡有關」。
  • 哄娃睡覺要抱著搖還要奶睡?家長不懂意識搭建,哄睡會很煎熬
    別的孩子在月子裡除了餓了會醒來吃奶,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可是西西的寶寶睡覺特別困難。明明已經很困了就是不睡,西西抱著哄、滿屋溜達哄、奶睡哄,每天哄孩子睡覺真的是消耗了西西的大量精力和體力。特別是到了晚上,睡到半夜醒來再哄睡沒有一個小時都不行。每天折磨的西西休息不好,整個月子也沒有休息好。看著西西日漸消瘦的身體,老公也很擔心。
  • 有奶睡的困擾?這幾個方法戒掉奶睡,一覺睡到大天亮
    對奶睡的一些誤區奶睡也有誤區,有些媽媽認為,絕對不能奶睡,有些則認為,必要的奶睡可以放鬆自己和寶寶,沒必要上綱上線。不知道你是哪種呢?第2, 不餵孩子就沒法安心入睡有些媽媽比較心軟,認為寶寶在夜裡哭了,沒有媽媽及時餵奶安慰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不忍心看到孩子掉眼淚。但一旦縱容這樣的行為,影響的是一家子的睡眠質量。
  • 糾正寶寶奶睡,這幾種哄睡方式,總有一種適合你!
    所以我的腰一直都很不好,我餵奶就會躺著喂,慢慢的就給她養成了奶睡的習慣。並且非常嚴重。在3個多月的時候,已經到了不奶睡她就一直哭鬧的階段。然後夜醒頻繁的發生,奶睡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越大,她的感知越強,奶睡就會越來越嚴重。半夜醒來沒有奶在嘴巴裡面,她就會哭。所以從3個月開始,就變成,9點睡覺,10點醒,11點醒,12點醒,2點醒,4點醒~每次醒來給她吸一會兒奶,她就又繼續睡。
  • 婆婆們別再怪媽媽抱睡,奶睡啦!寶寶自主入睡的奧秘其實是....
    其實,讓孩子睡個好覺是除了吃喝以外,當媽最大的任務,畢竟寶寶睡不好,一家人都跟著遭殃...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乾貨,讓每位新手媽媽都能掌握寶寶「自主入睡」的規律,解放自己,拯救全家↓↓↓首先,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自主入睡也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和學習坐站一樣自然發生,4-6個月是比較好的時間窗口。至於家長所疑惑的,明明看著很困,但為什麼就是怎麼哄都不睡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和成人不一樣。
  • 產後第一年 嬰兒睡眠真相揭秘-5S哄睡法應對哄睡難落地醒
    小嬰兒一天需要10小時+的睡眠,你是否做的到一直抱著?一直餵著奶?於是新的問題來了,解決了抱睡,那麼落地醒就來了,放下就醒,離開乳頭就醒;剛剛調整好了,沒多久睡眠倒退又來了;白天30分鐘一醒,接覺絕對會激發出麻麻們的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