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多元專業評價,才能真正破除「唯論文」

2020-12-22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時評】  

  作者: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近來,在學術評價方面如何破除「唯論文」,再次受到高度關注。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破除「唯論文」,並不是新話題或者說新信號,稍微年長些的教育工作者都經歷過「破」字當頭的年代。不過之後的事實證明,如果「破」與「立」不平衡,「破」的同時沒能找到更加專業、優化的替代方案,抑或是有「破」無「立」,那麼不管政策的初衷多好,大概率都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還有可能引發形式主義上的更新或更嚴重的問題。

  由此說,解決「唯論文」,關鍵在於有「破」有「立」。通常情況下,需要先「立」後「破」,從「立」的視角分析、界定問題,在「立」上下足功夫,尋找更優化、更客觀公正的解決方案,「立」起更好更有效果的機制去淘汰掉不合時宜的做法,並穩妥推進、有序改善。

  需要進一步明確的是,就破除「唯論文」而言,要「破」的不是「論文」,而是「唯」。「唯」出現的原因,主要在於評價主體過於單一,評價權力過於集中。「唯」在橫向上忽視各學科門類的多樣性,在縱向上忽視甚至無視學術發展的過程性。「唯」才是導致各種問題積累的根源,「破」的對象必須瞄準「唯」這個目標,要避免目標分散或轉移。若將「破」的對象錯誤聚焦到「論文」上,圍繞「唯」的觀念、思路和做法沒有改變,那麼不只是「破」錯了對象,還有可能將某個更經不起檢驗的對象——被作為「論文」的替代物——「唯」起來,如此或將產生更糟糕的結果。

  系統解決「唯論文」問題,需要在思想觀念、評價管理、運行機制等方面都走出「唯」的死胡同。緩解唯論文造成的各種不良後果,有效且正確的途徑應當是真正引入專業評價,建立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同時發揮作用的多主體專業評價,多方相關印證和監督,整體形成良性的評價生態,從而系統、可持續、徹底解決「唯」的問題。

  與「唯」相對的是「多」,事實上,許多國家幾乎不存在「唯論文」等「五唯」現象的原因,就在於它們有多主體參與的多元評價體系。任何一個評價主體、任何一種評價依據都不可能獲得被「唯」的地位,成為「唯」的對象。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只有從根本上「立」起多元專業評價,才能徹底解決所有「五唯」問題。

  「五唯」的核心癥結,都在於集中的評價權力和單一的評價標準,以及維護「唯」的思想觀念、利益關係和組織體系。若仍是以單一主體把「論文」拉下「唯」的神壇,很難保證被推上去的其他對象不成為「唯」的新對象,這也就是筆者在前述中所表明的憂慮。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滋生評價權力集中的土壤及深層次問題,「五唯」問題將以變換的新面目循環往復,不斷出現。各評價主體擁有自主開展評價活動的空間,自然會依據具體的評價對象特徵考慮並設計建立權重合理、依據可信的評價體系和機制。這些內容本身就是個性化、多樣態的,不同質化就不會走向「唯」的死胡同。

  多元評價體系建立後,各評價主體從建立自身信度和維持生存出發,自然需要不斷優化標準和程序,設計個性化的標準和技術,有針對性地解決數量與質量、簡單重複與創新、短期與長期、基礎與應用等多種關係的平衡、等值問題。這些極為複雜的個性化問題靠單一評價主體同一口徑的要求是無法解決的。同時,還需要有一定專業資質的人進行專業判定,不能僅僅依靠或指望非專業的人員使用同一個政策文本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歸根結底,建立多元專業評價並讓它真正發揮作用,「唯」自然會退出歷史舞臺。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1日 02版)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
    (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教育部發文破除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
  • 教育部印發意見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教育部網站12月15日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
  • 多元主體參與糾正「唯論文」導向-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十不得」的底線要求,社會各界對這一改革舉措紛紛稱讚。
  • 破除「唯論文」導向,拆門容易修門難
    如果只有底線倫理,沒有新的評價規則,慣性的力量可能還會延續。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等。
  • 破立並舉健全高校人才評價體系(人民時評)
    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不久前,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10個「不得」,對於進一步完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評價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唯論文」是高校評價體系的痼疾 「十不得」能否根治?
    但當「論文」前加上一個「唯」字,就讓學術研究籠罩上功利化的陰霾。長期以來,「唯論文」是高校評價體系中揮之不去的痼疾。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十不得」,旨在打破「唯論文」的不良導向。
  • 破立並舉建立應用型本科教育評價體系
    方案的發布為深化新時代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響了深化應用型本科教育評價改革的號角。當然,教育評價問題不僅僅是教育發展問題,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應用型本科教育評價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領域、不同主體、不同對象,實踐操作難度很大,必須破立並舉,方可久久為功。首先,要堅決破除應用型辦學的認識誤區,明晰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評價對象。
  • 多元評價 立體考核
    日前,國務院、教育部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方案》及《意見》指出,改革學科評估,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重點評價高校教師學術貢獻、社會貢獻、人才培養貢獻,弱化論文數、科研項目數,最終形成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導向的評教新風。
  • 高等教育評價改革「破」與「立」
    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總體方案》針對我國教育評價的突出問題,堅決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列出了若干個「不得」禁令,符合教育邏輯規律,指向明確、可操作性強。同時,《總體方案》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新的教育評價理念,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破舊立新,我們必須堅決執行和落實到位。
  • 科技部:非「三高論文」,不得報銷!破「唯論文」新政解讀來了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發布《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了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的相關措施。如何理解文件出臺的背景和目標?三是要為科研人員減輕負擔、擺脫「論文枷鎖」。調研中,不少科研人員反映,「唯論文」導致有時候「被迫」發論文、求掛名、買論文。要全面樹立分類評價導向,把破除「唯論文」的要求貫穿各類科技活動評價全過程,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切實為科研人員營造風清氣正、追求卓越的創新生態。
  • 不唯論文!指導學生獲獎、有創新性成果也能晉升教授?這些高校出招
    導讀 近年來,國家層面先後印發文件,治理當前教育評價中「唯論文」的現象,改革高校教師評價制度。很多文件均明確提出,改變「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人才評價標準。 來源:科技日報、紅網、陝西日報、新華網、中國青年報、麥可思研究等。
  • 教育部印發意見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不良導向
    教育部近日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引用率和影響因子等指標與資源分配、物質獎勵、績效工資等簡單掛鈎等10個「不得
  • 教育部出招整治「唯論文」亂象
    拿學位要先發論文、招聘晉升評職稱要看論文數、學術高低評價要看SSCI收錄數……這樣的「唯論文」亂象你是否也遭遇過?  日前,教育部出招整治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現象,為學術研究評價劃出「十不得」底線,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資料圖:畢業生在創意畢業證書背景板後排隊留影。
  • 破除「唯論文」,突出臨床
    把醫德醫風放在人才評價首位,充分發揮職稱評價的「指揮棒」作用,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鑽研醫術、弘揚醫德、匡正醫風。2.堅持實踐導向、科學評價。突出實踐能力業績導向,科學設置評價標準,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獎項、唯「帽子」傾向,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紮根防病治病一線。3.堅持以用為本、服務發展。
  • 破除「五唯」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
    原標題:破除「五唯」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在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出臺《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根本上就破除「唯帽子」問題、構建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發展規律的評價方式、人才隊伍建設方式提出了清晰的思路、明確的舉措和具體的要求。
  • CSSCI最初設計者怎麼看破「唯論文」 學術評價該往何處去
    CSSCI「始作俑者」怎麼看「破除SCI至上」  「不管用什麼器皿,還得看裡面盛的是水還是酒」  CSSCI「始作俑者」怎麼看「破除SCI至上」  作為CSSCI的最初設計者,蘇新寧怎麼看CSSCI被學術界當作評價指標,怎麼看浮躁
  • 「五破」「五立」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總體方案》的出臺實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教育決策部署,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引導全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具有重大意義,必將有利於全面牽引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推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解決「卡脖子」問題評價體系「破四唯...
    評價體系「破四唯」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上深刻指出,要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賦予高校、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
  • 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 解決「卡脖子」問題 評價體系「破四唯...
    評價體系「破四唯」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上深刻指出,要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賦予高校、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我國持續深化評價體系改革,破除「四唯」,有關部門先後印發《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以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活力。2020年,「破四唯」的力度逐漸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