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體參與糾正「唯論文」導向-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0-12-24 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十不得」的底線要求,社會各界對這一改革舉措紛紛稱讚。

應該說,科研評價中的「唯論文」傾向,歸根結底源於高校被各種評價和排行綁架。在這種錯位的指揮棒指引下,高校和科研院所裡的眾多學者很難獨善其身。《意見》的貫徹實施,不僅需要從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高度予以堅決糾正,更需要精準查找和定位高校學術科研評價錯位產生的病灶,從社會各界對高校的評價以及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大學排行榜等綜合看待這一問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則要做好監管,切實從評價改革方面身體力行,既要減少那些名目繁多、華而不實的評價,還要規範那些商業化運作的大學排行,發揮好監管作用。

《意見》在高校能否順利執行,需要依靠高校領導集體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主體責任。各高校要嚴格按照要求,對標檢查修改校內相關科研評價制度文件,不折不扣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結合學校科研評價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立查立改。《意見》中專門提出要嚴格底線要求,具體可以概括為「十不得」。「十不得」整體涵蓋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過程中有關學術論文的發表與使用、論文質量的評價等多個方面,旨在引領廣大教師和科研評價管理部門把學術論文回歸到學術交流載體的本體功能,進而在此基礎上來改善科學研究的風氣與學術生態,引導學術研究界和科研管理評價部門正確看待科研論文寫作和發表的價值,回歸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承載的育人功能。

當前,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要正確認識哲學社會科學在國家現代化發展和建設進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無論是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順利突進,還是在「兩個一百年」宏偉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方面,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都能給予有力的思想和理論支撐。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建設還要紮根中國大地,著眼於解決國家和社會發展建設進程中的重大社會問題、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這就要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樹立強烈的政治意識、問題意識、責任意識。研究進程中要提高責任感和能力水平,妥善處理好學術研究的自律性、自主性、客觀性和學術自由探究之間的內在關係。

進入新時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負、有學術操守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因此,《意見》的落地生根,需要作為學術科研主體的學者牢記學術科研初心,自覺提升學術研究品位和站位,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學術定力,堅守學術道德底線和學術追求,不為浮名虛利所動,不為外在環境所擾。只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做到為了推動學科、學校乃至國家的發展而淡泊名利,甘坐科研冷板凳,十年磨一劍,才能推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真正引領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建設與發展,真正實現黨和國家要求的「四為服務」。

(作者系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22日第2版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發文破除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
  • 教育部印發意見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教育部網站12月15日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
    (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立」起多元專業評價,才能真正破除「唯論文」
    【光明時評】    作者: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近來,在學術評價方面如何破除「唯論文」,再次受到高度關注。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破除「唯論文」,並不是新話題或者說新信號,稍微年長些的教育工作者都經歷過「破」字當頭的年代。
  • 教育部印發意見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不良導向
    教育部近日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引用率和影響因子等指標與資源分配、物質獎勵、績效工資等簡單掛鈎等10個「不得
  • 教育部:不得把論文收錄數作為高校教師招聘等前置條件
    教育部網站12月15日消息,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要深刻認識「唯論文」現象的系統性危害,從加強教育系統黨的政治建設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高度予以堅決糾正。
  • 【部門解讀】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在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進行了集中論述,明確提出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強調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要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對學校、教師、學生、教育工作的評價體系要改,堅決改變簡單以考分排名評老師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要求各級辦刊主體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要求各級辦刊主體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孫自法 攝  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近日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視頻會議,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院士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中科院各級辦刊主體要深刻認識科技期刊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堅持正確辦刊方向和宗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出版方向,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 不唯論文!指導學生獲獎、有創新性成果也能晉升教授?這些高校出招
    導讀 近年來,國家層面先後印發文件,治理當前教育評價中「唯論文」的現象,改革高校教師評價制度。很多文件均明確提出,改變「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人才評價標準。 來源:科技日報、紅網、陝西日報、新華網、中國青年報、麥可思研究等。
  • 如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教育部11問答詳解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在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進行了集中論述,明確提出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強調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要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對學校、教師、學生、教育工作的評價體系要改,堅決改變簡單以考分排名評老師
  • 破立並舉建立應用型本科教育評價體系
    方案的發布為深化新時代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響了深化應用型本科教育評價改革的號角。當然,教育評價問題不僅僅是教育發展問題,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應用型本科教育評價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領域、不同主體、不同對象,實踐操作難度很大,必須破立並舉,方可久久為功。首先,要堅決破除應用型辦學的認識誤區,明晰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評價對象。
  • 教育部出招整治「唯論文」亂象
    拿學位要先發論文、招聘晉升評職稱要看論文數、學術高低評價要看SSCI收錄數……這樣的「唯論文」亂象你是否也遭遇過?  日前,教育部出招整治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現象,為學術研究評價劃出「十不得」底線,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資料圖:畢業生在創意畢業證書背景板後排隊留影。
  • 科技部:非「三高論文」,不得報銷!破「唯論文」新政解讀來了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發布《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了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的相關措施。如何理解文件出臺的背景和目標?答:據統計,目前我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但是,論文數量多不等於成果質量高、創新能力強,特別是個別單位將論文作為評價一切科技活動的標尺,滋生、助長了「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對此必須堅決反對、儘快扭轉。
  • 破除「唯論文」導向,拆門容易修門難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等。教育部的這個文件,標誌著破除哲社科評價「唯論文」向前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 「唯論文」是高校評價體系的痼疾 「十不得」能否根治?
    但當「論文」前加上一個「唯」字,就讓學術研究籠罩上功利化的陰霾。長期以來,「唯論文」是高校評價體系中揮之不去的痼疾。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十不得」,旨在打破「唯論文」的不良導向。
  • 多元評價 立體考核
    日前,國務院、教育部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方案》及《意見》指出,改革學科評估,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重點評價高校教師學術貢獻、社會貢獻、人才培養貢獻,弱化論文數、科研項目數,最終形成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導向的評教新風。
  • 教育評價指揮棒將怎樣變化?——《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教育評價指揮棒將怎樣變化?——《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解讀  新華社記者胡浩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並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 「五破」「五立」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總體方案》的出臺實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教育決策部署,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引導全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具有重大意義,必將有利於全面牽引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推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關注|對外經貿大學專題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破解「唯分數」「唯升學」新時代教育評價如何改革?
    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李曄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和辦學導向,希望與會專家共同研討高等學校、中小學、職業院校的評價與治理問題,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和學校治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