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夏2》第一期的播出給我們這些熱愛音樂喜歡樂隊的人們帶來了許多快樂,滿足了我們的一些期盼,同時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著名民謠組合水木年華在樂夏舞臺的的票數獲得了全場專業樂迷的最低票,20個專業樂迷一共40票只給了水木年華4票,就相當於只有兩個人給了票,這樣的一個票數我並不覺得過分,因為每個人喜歡的點不一樣,審美不同所以這樣的「意外」會發生也在可以想像的範圍之內,但是發言的兩位樂評人所說的言論是真的讓我憤憤不平,怒意難消。
第一個發言評論水木年華這首歌的是秀動項目總監艾晶,他說「覺得有點無聊,音樂沒什麼新意,四十多歲的人還來這唱青春再見,不知道水木年華來這個節目是幹嘛,覺得樂夏的舞臺應該留給一些新的樂隊。」
這個發言雖然不中聽,但是也算是自己的意見,最起碼沒有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地步,即使這樣的言論都已經引起了第二現場挺多樂手的不忿。然而緊接著咱們爭議的最大的發言者出場了,代表「聲之島廠牌」發言的主理人(看到這個廠牌的名字我有點出戲),字幕上的名字是「三兒」,他的言論真的是不配稱之為「樂評人」,他說:「我作為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他們這種中年人的油膩根本打動不了我,我沒有獲得一絲感動。」
看到這裡我只想說:你只代表你自己,代表不了除了你以外的任何年輕人。畢竟我們這些年輕人少有二十多歲就一身肥膘的,少有自己掛著一身膘還人身攻擊別人「中年油膩」的。我一直以為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聽著前輩的歌長大,雖然他們可能創新能力有限了,但起碼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的!這是一檔音樂類節目,作為專業評審,你可以說音樂沒創新,甚至可以從任何音樂的相關角度去評判,但是這並不代表你是評審你就高人一等,就可以惡意人身攻擊老一輩音樂人!很好奇S廠牌引進「人才」的時候完全不考量個人素質嗎?把「人才」放到幕前的時候不考量情商嗎?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向你們道個歉,畢竟我之前以為至少要綜合素質過硬的人才能做代表,是我想太多!
喜歡看音綜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咱們著名的「毒舌」樂評人是「黑刀老師」丁太升,在這一期樂夏裡的這個「胖子」的對比之下,我突然覺得丁太升是如此慈眉善目,和藹可親。
我大致回顧了一些丁太升之前的樂評發言,我發現丁太升老師幾乎是從未主動(重點是主動,再劃個重點)上升到人身攻擊的程度,他之前天賜的聲音說薩頂頂的時候,先是說表演僵硬,不生動,之後在辯解中有些過激言論,在說王晰的時候也是說音樂本身的問題,並且都肯定過薩頂頂和王晰的優點,嗓音,他是期望看到別人更好的表現的。即使他說高進的時候,也是說高進的音樂「土」,反而是高進把自己東北農村的經歷說出來偷換了概念來辯解。
丁太升作為音樂圈中很有資歷的一個從業人員,是摩登天空音樂節、草莓音樂節的企劃推廣,也是奇葩影像創始人,他是一個音樂審美要求很高的人(雖然他自己寫的歌不怎麼好聽),他在發言了那麼多「惡毒」的樂評之後,也從不會對所評之人之後的良性改變吝嗇讚美,薩頂頂後來和王力宏的《緣分一道橋》,丁太升讚不絕口,因為他對音樂是懂的,他有一種使命感就是用「強行科普」的方式提高大眾的審美,誠然這樣的言辭是很「惡毒」,不中聽,但是他是沒有說過誰誰誰人不行,他只說音樂。某種意義上來說丁太升的「惡毒」是音樂圈所需要的,一味商業互捧般的「客觀」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像這一期樂夏裡那種說水木年華「中年油膩」的胖子,是真的不配當樂評人,一沒資歷(自己懂不懂樂理都不知道,只會拿感覺說事),二沒作品(起碼丁太升還是有作品的),三人身攻擊(這是最不應該也是最惡毒的)。
最後希望「樂評人」能多一點像丁太升這種有理有據,能從音樂的角度評論,且言辭犀利又不上升到人身攻擊的,我們不需要不懂音樂的樂評人強行博眼球。
這樣也許我們聽到的音樂會更好。
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體現丁太升多好,只是相比而言,我覺得黑刀老師其實是比較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