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年華:關於未竟的夢,我們有話要說

2020-12-21 新周刊

2020年8月21日,水木年華受邀參加新周刊2020企業社會責任榮譽盛典,獲頒「年度公益推廣大使」稱號。(圖/阿燦)

經歷十年蟄伏,水木年華重回大眾視野和輿論中心,竟是因為一次不算成功的公開復出。

「水木年華參加《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一輪遊,並被專業樂評人說『油膩』」——一條看似簡單又聳動的資訊激發了廣泛討論,但有多少人真正在意背後的真相與事件主角的態度?

水木年華第一時間分別在微博回應,繆傑的「我們的確歲數不小了,但依舊擁有讓自己驕傲的勇氣和熱血」是他們的基本態度。除此之外,他們有更多話要說,他們希望強調自己關於音樂、社會、人生的觀念,以彌補近十年甚少出現在大眾面前的缺失。

以下為盧庚戌、繆傑的口述。

盧庚戌:成為不朽,然後死去

提到「樂夏」(《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我覺得主要是遺憾,沒有唱那些準備好的歌,比如我們的新歌《感謝生活》,還有一些翻唱歌曲,比如周雲蓬的《九月》、王菲的《人間》。

節目編導跟我們說總共多少輪(賽制),所以我們得準備一些不同類型的曲目。一開始,我們也沒想爭前三什麼的,但死活沒想到最後就比了一輪——我覺得憑我們的水平,怎麼都不止一輪吧?好歹有很多經過時間檢驗的作品啊!而且無論從樂隊形式還是文藝氣質上,我們都符合樂夏這個舞臺的要求。

最最沒想到的是,我們參賽還引發了「中年油膩」的社會話題,感覺我們被強行拽到了一個很大的話題裡。其實網上很多人都覺得「油膩」這詞跟水木沒啥關係,同時大都在抨擊那個專業樂迷的觀點。

現在看這事,我還是覺得,憑什麼呢?首先,你不喜歡,就是油膩麼?我們到底是長得油膩、音樂油膩、唱得油膩還是作風油膩?這個討論進而引發了中年人的反彈——我難道年紀大,就能說我油膩?討論都集中在這些地方,其實跟音樂本身或者我們在樂夏的表演,沒有多少關係了。

我覺得相較於那兩個說我們油膩的哥們兒,丁太升要中肯一些,他說「我覺得水木這首歌是不錯的作品,但是不適合在樂夏這個舞臺,更適合在唱作人或者歌手表演」。他的意思是,我們的氣質並不適合樂夏。

我的理解是,樂夏的受眾和樂評人普遍喜歡某一類或者某一種體系,比如說摩登系的痛仰、新褲子那種,或者更有獨立氣質的樂隊。雖然我不是很同意丁太升的說法,但他至少是在說音樂本身,而不是把話題轉移到其他地方。

《青春再見》是符合樂夏舞臺的一首很有文藝氣質的作品,我們又沒有唱口水歌。那既然符合舞臺要求,就應該在同一個話語體系裡討論作品,討論詞、曲、編、唱、舞臺表現、樂隊的演奏情況。

這首歌的改編也很不簡單——很多人覺得校園民謠就是簡單,所以把我們跟簡單掛鈎。為了跟樂隊配合,我們改動了大量的和弦、編寫了複雜的和聲,可是很多東西他們看不見也不關心,我們也沒機會繼續表達了。

其實當時現場觀眾很認可也很包容我們的表演。當時馬東朝底下喊「你們同意他們(樂評人)的說法嗎」,歌迷大聲喊「不同意」,但這段沒剪進去。有些人認為我們是被歌迷淘汰的,其實我們是被樂評人淘汰的——如果歌迷淘汰我們,我們認了,那意味著我們確實被這個時代給淘汰了。

年輕的時候,我們特別反感被歸類成「校園民謠」,感覺限定了我們對音樂的追求。其實我們的作品是以民謠為主線,融合流行、搖滾甚至一些世界音樂和古典樂的綜合音樂,像Fly with Me這樣的作品無論從音樂跨度還是表現張力,都不是所謂的「校園民謠」。後來我們發現大眾也只是希望給你一個稱謂或者說法,沒有多少惡意,所以沒必要去跟大眾較真。

我對音樂還有很多沒完成的夢想,比如我其實一直在練聲、在學習,不斷開發自己的聲音。我現在的聲音不像過去大家聽到是校園男生的聲音,而是一個男人的,更能表達厚度和力度。我會有意識地向鮑勃·迪倫、斯汀、萊昂納德·科恩、尼爾·楊這些歌手靠近,這些改變會在新歌中體現出來。

我們在2010年之後基本沒參加過綜藝節目,很多人的印象確實也就停留在我們早期的樣子。這十年主要是沒這個心思(參與綜藝),說句實話,錢掙得不多但也不缺,然後就做電影、做公益。這次參賽我覺得應該向大家證明一下我們還有很多作品,水木一直沒有散,還能重拾自己的熱情。結果一輪就沒了。

其實風格不是最重要的,好不好才是關鍵。我特別欣賞鄭鈞的一句話,他說搖滾樂裡有很多垃圾,流行樂中有很多精品。一說搖滾好像就比流行高一個級別,搖滾在鄙視鏈的頂端,接下來是民謠、流行,最底端是網絡神曲。現在玩嘻哈好像比搖滾還牛,憑什麼呢?

我跟繆傑一直熱愛這個品牌、組合和清華大學,都覺得有責任把它傳遞下去。我們還想過找幾個清華的師弟加入,等我們老了、退出了,讓年輕人把「水木年華」這個名號一代代傳下去。

我現在比較懷念1994年,那時候人做事情不急功近利,大家熱愛文學,人的快樂和滿足跟物質一點關係都沒有,都迫切希望填充精神世界,所以能出很多很藝術的東西,像《霸王別姬》《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都是那段時間前後拍的。那一年我剛失戀,每天在屋子裡頭寫歌,感覺那種創作狀態特別美好,整個人全扎進去了。

可能水木年華真的被固定在早期的兩張專輯裡去了,還有很多人完全固定在《一生有你》的時期,其實《完美世界》也很火——如果《一生有你》是一百分,《完美世界》也有90—95分,這些歌都去哪了呢?比如《當有一天我老了》其實寫得蠻好啊,聽的人永遠不如《一生有你》多。

我現在就想寫首歌,叫「成為不朽,然後死去」。我總感覺人不在於活得長久,而是要有那種到達頂點的感覺,在一瞬間綻放。年輕時寫歌會比較注重自己的感受和痛苦,現在比較傾向於把它放大,變成感受別人喜怒哀樂的同理心;以前多是個人的真情流露,現在別人的感覺也會打動你。這應該是一種成長吧。

繆傑:年輕就是

「我還輸得起,也總能摟回來」

樂評人的觀點其實很可笑,所以我們根本沒往心裡去,外界影響不了我們。

現在回想樂夏的那段表演,有些地方可能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我們做了一些更偏重樂隊的編排,現在想,用一些很民謠風格的編曲為什麼就不行呢?這也是一種解法,對吧?

大家熟悉的水木年華所謂的「巔峰狀態」,無非是2005—2007年連續三年上春晚,唱大家熟悉的《一生有你》《完美世界》和《思念》。這些是偏民謠甚至偏流行的歌,但實際上我們那段時期的專輯,比如《生命狂想曲》已經非常樂隊甚至搖滾了。

現在聽眾的欣賞品位越來越高,尤其是經常聽現場、聽音樂節的那些人。一開始我最擔心的是大眾評審可能接受不了或不習慣,但其實觀眾給的分挺高。反而是專業樂迷的評分讓我覺得意外,他們應該是專業的、能聽出一些門道,結果是我低估了大眾樂迷的包容性,又高估了專業樂迷的水平。

這個事情挺矛盾的,因為我知道年輕人大概是什麼樣,大家都年輕過。我是70後,上大學時聽國外音樂的渠道不多,只能去買打口碟。當時為了標榜自己有品位,什麼歌歪聽什麼,比如聽4AD出的唱片,跟同學說這是「地下音樂廠牌之王」,聽九寸釘樂隊、大門樂隊,聽完平克·弗洛伊德再聽羅傑·沃特斯,像涅槃樂隊對當時的大眾來說已經很偏門了,當時我聽了說:「這唱的什麼啊,這麼流行?真是俗不可耐!」

現在看樂夏的彈幕,哪首歌的旋律稍微順一點,上面就是「哎呀,太流行了!這叫樂隊嗎?這是搖滾嗎?」。這就是年輕時的心態。長大以後,你才會更包容。

我覺得任何一種音樂形式都不存在高低貴賤。比如,可能有人覺得鄉村音樂太簡單,但是這個類型也出了很多大師和經典,甚至很多搖滾樂隊也用鄉村音樂形式出過一些歌。

關於「油膩」那個事,我確實沒想過有一天別人把我們跟這個詞聯繫在一起,感覺是很新鮮的一個提法。我覺得我們都還很年輕。張亞東說:「只有走過年輕,你才能去真正審視它,才能把它看得更透徹、說得更明白。」

年輕意味著某種揮霍,說話做事其實有些蒼白,甚至沒有說服力;人一接近所謂青春的尾巴,就會無限懷念它。我們選擇唱《青春再見》,並不是要歌頌青春多麼美好,有時候我們得果斷說再見。人不能永遠停留在懷念過去的狀態,當你不停地懷念過去的時候,說明你的心態老了,總是覺得現在不行。

什麼叫年輕?年輕就是永遠有未來,永遠期待明天會帶來什麼新的、不一樣的禮物。我對這個世界依然充滿了欣喜。現在回看,這個世界跟兩年前的已經不是一個了,世界永遠是在往前走、不以某些主觀意見為轉移。你不能說以前那個世界更適於你的生存或者你更習慣,就說那個世界會比現在更好。

水木年華其實在《70.80》《生命狂想曲》《雙重幻想》那些專輯裡做了很多嘗試——樂隊的、搖滾的、古典樂的、世界風的,可是一拿著新專輯做宣傳,媒體就說:「我們熟悉的校園民謠風格又回來了!」我們跟人解釋這些專輯跟校園甚至跟民謠無關,但爭辯這些沒有意義,就跟這次樂夏一樣,別人不認可我們,也不用揪著他一定要認可。別人的想法我們控制不了,我們只能控制自己。

在我們瘋狂出專輯、上春晚的時候,大家不還是說你們就一首《一生有你》嗎?當然確實沒辦法,一是固有印象太深,二是我們做其他嘗試的時候明顯不夠好,對吧?如果真做得好,至少能給歌迷一些印象。因為我看到很多樂夏觀眾的評論,有的人顯然沒有聽過我們的很多歌,認為我們「一直唱民謠,從來不思進取」,然後覺得「你們從來沒做過搖滾,憑什麼上樂夏」。

我心想,哥們兒你有時間寫這麼一大段話,不如去聽聽我們2004年左右出的專輯,從那時候起我們就開始嘗試突破,從來沒想過躺在所謂的舒適區裡。但他不聽,他有那個印象,然後他拿那個印象來聲討你,這證明我們還不夠好,不能去說別人。

包括這幾年我做助農,希望更好地回報社會,讓農民過上有尊嚴的體面的生活,但這過程裡坑太多了,就是這麼個九死一生的事情,有很多人並不知道我做了好多年,那索性我就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情。當你做一件事情足夠好、足夠久,自然有結果,有些東西你抱著很急迫的態度想讓人去改變固有思維,是不行的。

你很難去改變一個只是因為一首歌跟你結緣的人,這個人可能是聽《一生有你》《在他鄉》喜歡上你,大概率永遠停留在了那個喜歡的瞬間。既然是這樣,也不用剝奪這些專屬於聽眾的記憶,只記得這個也挺好的。

樂夏這事一出,「炸」出來我們很多默默無聞的老粉絲,跑到各種論壇跟人吵架。我在社交平臺也收到很多陌生人的私信,大段大段地說從零幾年、因為什麼契機聽到我們的歌,分享著他們的故事。他們大部分跟我們一樣,都是比較悶騷的,不會整天追著你尖叫或者留言。

我們曾經以為,如果水木年華不再活躍,歌迷可能就會不見了——但現在發現,有些記憶就像初戀一樣,磨滅不了。雖然大家的生活一直在朝前走,每天要面對新的人和事,不提醒可能真想不起來,但是當這個名字、這個曲子出現而喚醒某個記憶的時候,可能依然會心跳不已。像王菲跟陳奕迅唱的,「雖然會經常忘了/我依然愛著你」,對吧?

能夠成為一些人青春和生命裡的一部分,我們其實很欣慰。這也是我跟盧哥覺得水木年華依然存在的很大的理由,至少我們還在這裡,甭管結果如何,還在為自己的青春、為他們的青春而歌唱。

如果有一天我終於向現實低頭,放棄音樂,穿著西服、挺著肚子一心做生意,在夢想與現實之間選擇了完全的現實,再也不敢冒險,這才是我定義的油膩。我還年輕。喜歡就去做,有夢想就去實現,這個過程可能會付出代價,但我不在乎,堅信日子還長,還輸得起,也總能摟回來。

作者 | 詹騰宇

原標題——水木年華:關於未竟的夢,我們有話要說

首發於《新周刊》573期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水木年華:關於未竟的夢,我們有話要說
    水木年華第一時間分別在微博回應,繆傑的「我們的確歲數不小了,但依舊擁有讓自己驕傲的勇氣和熱血」是他們的基本態度。除此之外,他們有更多話要說,他們希望強調自己關於音樂、社會、人生的觀念,以彌補近十年甚少出現在大眾面前的缺失。
  • 水木年華:你們三十而已,我們五十而已
    有一說一,當年的水木年華幾乎就是「校園民謠」的代言人,藍磚牆灰瓦片的高中校園,到處都飛揚著《一生有你》悠揚的歌聲。然而二十年過去了,組合中的團長盧庚戌已經年過五十;繆傑是1975年生人,今年已經45歲;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外甥姚勇生於1976年,貴庚44歲。三個人加起來都快一百五了。「情歌王子」李建在樂隊只待了一年,他也是1974年的70後。
  • 水木年華也要乘風破浪!
    節目剛開播,水木年華就在首輪演出結束後慘遭淘汰,不僅遭遇了「一輪遊」的尷尬,更被現場專業樂評人 diss 中年油膩,不該唱青春,引發了熱議。說起水木年華,就不得不想起《一生有你》《在他鄉》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歌,而打開音樂播放器的歌手列表也不難發現,第一頁的熱門歌曲幾乎個個都耳熟能詳。
  • 水木年華也要乘風破浪
    說起水木年華,就不得不想起《一生有你》《在他鄉》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歌,而打開音樂播放器的歌手列表也不難發現,第一頁的熱門歌曲幾乎個個都耳熟能詳。那麼,這個曾經紅極一時、出道已 20 年的清華大學音樂才子組合在首輪表演結束後,為什麼以這樣的結果「慘澹離場」?
  • 水木年華油膩了嗎?
    所到之處盡受歌迷愛戴,甚至曾經有一位狂熱男歌迷打了100多個電話就為了告訴水木年華的繆傑「下輩子我要嫁給你 這一切,我們仍然要去時代紀元中尋找答案。
  • 水木年華油膩了嗎?
    所到之處盡受歌迷愛戴,甚至曾經有一位狂熱男歌迷打了100多個電話就為了告訴水木年華的繆傑「下輩子我要嫁給你!」可水木年華的名氣地位終究未能持久,在近10年來,水木年華好像漸漸消失了,最終就像盧庚戌所自嘲的一樣:這一切,我們仍然要去時代紀元中尋找答案。
  • 李健是水木年華的成員嗎?李健退出水木年華原因內幕
    我們都知道李健是娛樂圈裡打實高學歷學霸,最近看中國新歌聲,都李健圈粉了,怎麼可以這麼有梗。那麼李健是水木年華組合之一嗎?李健為什麼退出水木年華?下面來看看。李健是水木年華組合之一嗎  曾經的水木年華是一個非常火的一個組合,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水木年華之中的早期人員之中還是有著李健的身影。
  • 水木年華:青春終究會散場 我們還在堅持什麼?
    值得重申的是,內地最炙手可熱的組合水木年華,首輪居然被淘汰了。40位專業樂評人投出2票,這個真的出乎了大家的意料,每個人都有喜歡與不喜歡的權利,一位稱他們40多歲了,演唱青春的歌,音樂沒有新意,另一位評委是23歲的年輕人,他稱中年人的油膩根本打不動不了他,對此,鄭鈞直言不諱說:「 油膩是說人不真誠的意思麼?
  • 水木年華在節目中被說中年油膩,鄭鈞霸氣回應:你們算哪根蔥?
    沒錯這就是我們鄭鈞老大哥對《樂隊的夏天2》那位23歲年輕樂評人的回應。鄭鈞大哥的脾氣雖然很暴躁,但是並沒有說錯,也絲毫沒有給那所謂的樂評人面子。鄭鈞這樣的發聲獲得了大量網友的力挺,都說鄭鈞大哥說的好。其中一隊有名的組合就是水木年華。水木年華是多少80,90後的回憶,說起水木年華,就少不了他們的成名作品《一生有你》,這首歌在那個年代都是傳唱度非常的廣,無論老幼年少都能夠哼出幾句來。這就是他們在那個時代的魅力。
  • 水木年華首輪被淘汰,40歲唱青春被說油膩,引起網友熱議
    這就是《樂隊的夏天2》中幾位樂評人對水木年華的點評。水木年華在《樂隊的夏天2》淘汰可以,被批無聊、沒有新意可以,他們畢竟也老了。但是說他們中年油膩就不可以!他們是那個年代的回憶,《在他鄉》唱哭了多少他鄉人。他們留下的是那個時代的記憶。時代是在進步,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記憶,但是音樂卻是不會有世代之分的,他們勇敢站在舞臺,就是一種態度,值得被尊重。而對於這樣尊重音樂的人,我們更加應該尊重他們。
  • 《樂隊的夏天2》首輪遭淘汰的水木年華,繆傑的回應來了
    當然也有不小的爭議出現, 首播當晚,在演唱了《青春再見》後,水木年華首輪遭到淘汰,樂評人的評論也是充滿了爭議,一位樂評人評論水木年華的歌沒有新意,無聊,40歲了還唱青春再見而另一位樂評人評論更加犀利,直言水木年華這種中年人的油膩無法打動23歲的他,對於首輪就遭淘汰後,水木年華成員繆傑便在個人微博發文給予了回應。
  • 水木年華《九月》
    這是一首致敬海子的《九月》,在悠揚細膩的民謠詮釋過後,音樂在搖滾的激越中演進,在這首歌曲裡,「水木年華」的人聲表現,實在是出乎意料的驚豔,演唱中近三個八度的音域跨度,讓時空驟然開闊
  • 被嘲中年油膩、不該唱再見青春的水木年華,有這樣不羈的過去?
    對於許多樂迷來說,水木年華是一個關於過去的符號。有人說,他們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了,不太明白為何還唱什麼再見青春,覺得這個舞臺應該留給一些新樂隊。還有人說,作為年輕人,根本不被水木年華的中年油膩打動。他們說過,市場上羽泉組合的唱片很受歡迎,但水木年華只會做自己看來最好的音樂,不會為一味迎合市場而創作,他們相信哪怕時光過去10年,也會有人愛聽他們的歌。說這些話時,盧庚戍與繆傑的年紀都不算很年輕了。他們一個33歲,一個28歲。後來,水木年華又創作、演唱了一些歌,可惜,昔日輝煌難以再重現。
  • 無聊中年油膩,水木年華被樂評人點評,鄭鈞看不下去講出公道話
    水木年華在一檔音樂節目中遭到淘汰,同時被樂評人「三兒」點評為中年油膩,還有些無聊,「三兒」在節目中自稱自己為一個23歲的年輕人,他的音樂(水木年華)根本打動不了我。另外樂評人艾晶也同時指出水木年華都40多歲的人了,還在唱青春再見,都不清楚他們來《夏天的樂隊》幹嘛。
  • 23歲評委直呼「水木年華」太油膩!繆傑回擊:憤青
    水木年華回得也狠,說這些專業評審,根本沒有認真聽,一個個都是憤青,還沒開始唱,就帶入了偏見和固執。掛件是給自己看的,彩鈴則是給別人聽的,最講究的就是要體現個人審美。當時,只《一生有你》一首歌,就能讓彩鈴下載商喜提140萬收入。火紅,已經不是形容詞了,就是水木年華這個音樂怪咖自我形象的代名詞。
  • 水木年華是油膩還是懷念青春?
    身為專業樂迷,你可以說水木年華十多年來的音樂沒有突破;可以說他們作品技巧和音樂性上輸給了年輕樂手說水木年華油膩,潛臺詞就像是在說:你們都這麼老了,還有啥臉跟年輕人比,趕緊走吧。三個月前,水木年華出了首新歌:《忘不了就別忘了》。但是除了歌迷,這首歌沒有讓水木年華在大眾視野裡留下任何痕跡。
  • 還記得當年的水木年華麼?解散原因終曝光!原因在哪裡?
    說到水木年華這個組合,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尤其是80後們,水木年華當年的歌曲可以說是代表了他們的整個青春。一首《一生有你》更是紅遍了大江南北,每每提起80後青澀的回憶時,《一生有你》裡面那句「 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知誰願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
  • 《樂隊的夏天》三兒說水木年華油膩,鄭鈞為他抱不平:算老幾啊?
    《樂隊的夏天》三兒說水木年華油膩,鄭鈞為他抱不平:算老幾啊?近日,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相關內容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在節目中,水木年華被裡面的聲之島廠牌主理人三兒公然diss,對方表示:「我也沒有支持他們,但是我想可能是我作為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他們這種中年人的油膩,根本打動不了我。」聽到這些話,是個人應該都會火大吧,點評不該以專業的水平去評價嗎?中年人就一定是油膩的?聽到一個人的歌曲就能認定一個人是油膩的?
  • 水木年華:用音樂演繹「青春不老 我們不散」
    沉浸之餘,歌迷們卻似乎突然驚覺,「水木年華」這個組合,已經成軍有20年之久,而如今他們的作品,卻一如初當年,回望有些遙遠的2001年,剛剛出道的水木年華組合憑藉這首歌震驚樂壇、拿獎無數,當時就奠定了他們在中國民謠界的實力地位。而包括歌曲《一生有你》在內的同名專輯,更是曲曲精彩,還包括《蝴蝶花》、《老屋》、《輕舞飛揚》等等,曲調清揚,詞風質樸,意境幽遠,組合出了夢幻般的美好。
  • 「水木年華」,用音樂演繹「青春不老 我們不散」
    沉浸之餘,歌迷們卻似乎突然驚覺,"水木年華"這個組合,已經成軍有20年之久,而如今他們的作品,卻一如初當年,於純真中流露出一絲絲的滄桑,在貌似平靜的心境中,注入濛濛細雨般的憂傷……真真是"時光不曾老,他們一直在"的雋永之感。回望有些遙遠的2001年,剛剛出道的水木年華組合憑藉這首歌震驚樂壇、拿獎無數,當時就奠定了他們在中國民謠界的實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