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不研發衝鋒鎗?那是因為沒被打過,蘇聯被教訓過大力研發

2020-12-26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衝鋒鎗,一種發射手槍彈的自動武器,從一戰德國的MP-18型「伯格曼」衝鋒鎗大量列裝開始,西方各國開始對這種單兵自動武器開始濃厚的研究,並在一戰之後迅速發展起來,並在二戰的歷史舞臺上大放異彩。我們耳熟能詳的衝鋒鎗有蘇聯的波波沙、美國的湯姆遜、M3衝鋒鎗、德國的MP38/40衝鋒鎗、英國的司登衝鋒鎗,芬蘭的索米衝鋒鎗、澳大利亞的歐文衝鋒鎗等,但是環顧當時的主要工業國家卻發現一個特例,那就是日本在二戰時期並沒有大量裝備衝鋒鎗,只有在1944年才開始給傘兵部隊少量裝備仿製一戰德國的「百式」衝鋒鎗。那麼為啥作為不喜歡裝備衝鋒鎗呢?

以往在分析日本為什麼不早點研發衝鋒鎗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少,所以窮得沒有資源去研發衝鋒鎗。其實這樣的想法也是正確的,具有一定的實際道理,但也不太正確,自1931年開始就侵佔中國東北,並奪取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瀋陽兵工廠,以及東北豐富的資源,按理來說日本並不窮啊。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各國都是有實際的壓力或者需求之後才會研發衝鋒鎗,沒有實際壓力的時候一般是不會裝備的。而日本自1937年開始對華戰爭,基本上是一邊倒的勝利,拿著三八大蓋也同樣在東南亞暴打英、美軍隊,所以直到1942年之前的日本根本就沒有實際的衝鋒鎗需求壓力。所以也就不怎麼研發衝鋒鎗。

而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蘇聯軍隊,雖然蘇聯後期也要研發PPD衝鋒鎗,但是由於沒有實際的需求和壓力,所以其生產的衝鋒鎗也只是少量裝備而已,而真正讓蘇聯軍隊感到有壓力的是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在整個戰爭中,芬蘭人以傷亡10多萬人的代價擊斃了約20多萬的蘇聯軍隊,受傷的人數更是高達50多萬。其中除了芬蘭的戰術得當以外,踩著雪橇拿著索米衝鋒鎗的芬蘭軍隊簡直就像一輛人型坦克,給予了蘇聯人巨大的打擊,蘇聯人以慘重的代價認識到了衝鋒鎗的優越性。所以,戰爭結束之後蘇聯加快衝鋒槍的研製,所以波波沙-41衝鋒鎗才會在蘇德戰場上大顯神通。

所以在蘇芬戰爭以及幾乎同一時期的日蘇諾門坎戰役,蘇軍的步兵都是和日本人一樣拿著栓動式步槍,班級重火力同樣是一挺輕機槍。而幾乎同樣的裝備在東方暴打日本人,而在山地丘陵、多森林的芬蘭蘇聯人就沒有佔到任何便宜。流淌著維京人血統的芬蘭人是北方真正的戰鬥民族。善於狩獵的芬蘭人上了戰場之後幾乎個個都是狙擊手,畢竟你人跑得再快也沒有動物跑得快。至今,直到目前世界狙擊史上第1名依然是由芬蘭狙擊手西蒙·海耶創下的紀錄。所以被芬蘭暴打後的蘇聯意識到衝鋒鎗的重要性,所以挨打兩者之後才下決心要研發衝鋒鎗。

而美國的湯姆遜衝鋒鎗揚名之戰也並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黑幫手中。由於一戰結束後不被重視,所以這款武器流入市場,而美國警察被這款衝鋒鎗暴打後也採購衝鋒鎗進行壓制,而最終它強大的火力被軍方發現,所以美國海軍陸戰隊成為湯姆遜衝鋒鎗的第一個軍方買家。而德軍的MP-38最早的設想是給裝甲兵使用的,畢竟在空間有限的坦克內不好拿長槍,所以需要研發一種火力強但長度較短的武器給裝甲兵使用,所以才有了MP38,後來改進的量產型MP40才逐漸派發給步兵,但一個步兵班當中也只有班長才能使用。

相關焦點

  • 當中國第一顆核彈研發成功時,美、蘇聯、英、法都是什麼反應?
    二戰後期德國抵不過蘇聯紅軍的反攻,只得退回德國境內死守,不過一切都是徒勞。而當時的日本受帝國主義思想侵蝕嚴重拒不投降,美國在不得已之後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直接把日本兩座城市變為廢墟,這讓世界開始第一次正視這種武器。
  • 接過雷鋒的槍:PPSh-41衝鋒鎗
    ▲宣傳畫中的雷鋒和他的鋼槍其實這支槍大有來頭,在二戰中稱為神槍一點都不為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PPSh-41(什帕金1941型衝鋒鎗)衝鋒鎗,又稱「波波沙」衝鋒鎗。在蘇聯的AK系列槍械之前,同樣有一支槍幾乎就成了蘇軍槍械的代名詞。
  • 我國50式和54式衝鋒鎗的服役歷史
    而在這一段歷史中,我們說到衝鋒鎗不得不提到的便是50式和54式衝鋒鎗。在當時的年代裡,這兩把槍算是我們仿造的成果,但是它們同樣是我們國產槍械研發的開始,從這兩把槍以後,我國才逐漸的走上了自主研發槍枝的道路,而這兩把槍的研發,在當時也算是一項不小的成就,在緊隨其後的韓戰中,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們,手中拿的便是我們自己生產的50式衝鋒鎗。
  • 海賊王閒話兵器:啊朋友再見,海賊世界一閃而過的M56衝鋒鎗
    :湯姆衝鋒鎗南斯拉夫M56衝鋒鎗(本篇)機關槍:加特林我在前篇當中聊過火焰坦克海賊團的特有武器湯姆式衝鋒鎗,還是動畫的830話,還是攔截火焰坦克海賊團的攔截器官販子集團的那一段,在兩支湯姆衝鋒鎗之間還有一支神秘的衝鋒鎗的存在,那麼,
  • 【槍械講堂】二戰衝鋒鎗的霸主--蘇聯波波沙衝鋒鎗
    除槍管之外,其主要零件可在汽車修理廠或錫廠由不熟練的勞動力使用非常簡單的設備生產,使得更多熟練的技術工人可以投入其他更為精密的武器的生產。PPSh-41隻分為87個零件,生產一把PPSh-41隻需7.3個工時,雖然槍託部分採用舊式設計,可它仍是一支堅固可靠的好槍。偉大衛國戰爭中相比德軍MP38/40衝鋒鎗,「波波莎」更適合在蘇聯的嚴寒條件下作戰。
  • 二戰時期日軍使用的百式衝鋒鎗,即使在戰場被美軍繳獲也無人敢用
    ,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殘酷的巷戰讓德軍更喜歡用繳獲蘇軍的衝鋒鎗,來提高火力上不足,因為蘇聯的PPSh41衝鋒鎗如果使用彈鼓的話容彈量達到了驚人的71發左右,在戰場混戰中如果因為子彈的不足而被敵人擊敗,甚至喪命這是最讓人不甘心的。
  • 維大力研發與應用
    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維大力(VDAL),是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基於植物免疫學理論,研發出的新型生物刺激劑,目前已經在全球17個主要農業國家申請了國際專利,專家公認在種衣劑和藥肥增效領域潛力巨大。圖1 維大力(VDAL)三維晶體結構示意維大力(VDAL)源自棉花黃萎菌-大麗花輪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其結構清楚,是由297個胺基酸編碼組成,經α螺旋及β摺疊形成三級結構,通過生物發酵工藝,製備成蛋白乾粉;作用機理清晰,高效激發作物自身免疫能力,改善作物的生理生化功能
  • 80年代風靡全國的寶塔糖,後來為何不見了?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那寶塔糖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為何又會消失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什麼是「寶塔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怎麼知道你在想什麼呢?」可見,在中國人的認知中,肚中出現蛔蟲的情況非常普遍。
  • 二戰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在德軍最後一次幾乎打到巴黎的「魯登道夫攻勢」中,3000支MP18給協約國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民國十六年(1927年)青島「鐵工廠」仿製的MP18衝鋒鎗局部這麼好用的東西,後來上臺的納粹當然不會放棄。條約在那裡壓著,那就偷偷地搞,不過目的已經由解決塹壕戰變為掩護裝甲部隊打「閃電戰」了。
  • 畫虎不成反類犬,日本二戰時期的傘兵步槍研發歷程
    作為盟友日本人覺得傘兵真香,然後尋思自己也得發展自己的空降兵部隊。然而空降兵對隨身攜帶武器的長度有限制,否則的話不光是機艙裡進進出出的不方便,也沒辦法保持專門的落地姿勢,甚至武器還容易在落地時損壞。而衝鋒鎗什麼的他們又沒有。所以日本人早期只能人槍分著丟,但空投哪有那麼準的~結果往往會出現人落在島東邊,槍落在島西邊。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二戰經典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這種新戰術要求突擊隊員要有良好的機動性和猛烈的火力,但當時輕型機槍的技術並不成熟,馬克沁這樣的重機槍又很笨重,最終一種可以在近距離猛烈射擊的單兵武器問世,這就是曾經被稱為「手提機關槍」的衝鋒鎗。▲手持MP18的德國警察,不過這支槍是早期型號,裝著怪怪的蝸牛型彈鼓
  • 盤一盤抗日劇中亂入的兩種衝鋒鎗,M3衝鋒鎗和斯登衝鋒鎗
    抗戰劇中,最常見的兩種衝鋒鎗就是美國的M3衝鋒鎗和英國的斯登衝鋒鎗了,今天咱們來簡單聊一聊這兩個衝鋒鎗,聊聊它們是怎麼誕生的,聊一聊他們是怎麼來到中國的。咱們按照時間順序開始聊吧,先看斯登衝鋒鎗。英國佬的斯登衝鋒鎗其實並不是英國人自己研發的,而是抄襲的德國人的MP-28衝鋒鎗。
  • 匈牙利曲調——M39 衝鋒鎗及其衍生型
    核心內容提要 一戰結束至二戰初期這段時間,衝鋒鎗發展由興起而漸入鼎盛時期,期間出現了像德國MP28衝鋒鎗,美國M1928及M1湯姆遜衝鋒鎗、M3「蓋德」衝鋒鎗,英國司登衝鋒鎗,蘇聯PPSh-41衝鋒鎗等一大批著名的衝鋒鎗。
  • 二戰德國研發的「黑科技」武器,美國和蘇聯竟然成了最大獲益者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二戰前德國再次崛起以後,德國就試圖發展一種繞過「凡爾賽條約」相關限制的新式武器,這個想法也是德國V2型彈道飛彈研發的開始。到了1942年,此前順風順水的德國也表現出疲勞態勢,在東線戰場,德軍也陷入和蘇聯的僵持。在北非戰場,德軍也開始處於下風。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在當時就希望研發一款「特殊武器」,V2飛彈的研發開始。
  • 日本研發女動漫機器人,只因這一細節太過逼真,網友:多少錢?
    日本研發女動漫機器人,只因這一細節太過逼真,網友:多少錢?一直以來,機器人都是科幻類影視的重要元素,比如《攻殼特工隊》《我,機器人》都是跟機器人有關的經典作品,而科學家們對於機器人的發明也從沒有懈怠過,幾乎每一年都會有一些具有新鮮功能的機器人問世,這不,日本就有一批科學家,根據動漫中的機器人特點研發了一種新型女機器人,值得一說的是,它身上有一處細節由於太過於逼真,網友紛紛問起了機器人的價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二戰六大衝鋒鎗排名:波波沙第一當之無愧,百式衝鋒鎗太寒酸!
    百式衝鋒鎗有點怪胎或者另類,只有少量的裝備過日軍突擊隊,在戰鬥中表現一般。不久日本戰敗投降,就這樣還沒有來得及經過戰爭的考驗,就和日本侵略者一起,被送進了歷史的墓地。日本衝鋒鎗的拙劣,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研發思路始終有問題。對於其他國家而言,衝鋒鎗是大規模生產的武器,各國都拼命降低衝鋒鎗的成本,務求武器簡單實惠。
  • 蘇聯贏得二戰勝利的三大神器之一波波沙衝鋒鎗
    二戰中蘇聯穆紅軍士兵的標羅志性裝備除伏弘特加外,那就舒只剩下「波波周沙」衝鋒鎗了邊。
  • 二戰蘇軍衝鋒鎗小史
    給風暴突擊隊配上了採用自由槍機原理、開膛待擊的MP18衝鋒鎗,希望憑藉這種高火力、便攜的單兵武器讓前鋒像尖刀一樣刺入敵軍塹壕陣地,打開缺口,繼而擴大戰果。不過結果大家都知道,德國人輸了,但衝鋒鎗這種新式武器的概念傳開了,一戰後,各國都或多或少的開始研發這種單兵武器,蘇聯自然也不例外。
  • 【二戰經典波波沙】前蘇聯PPSH-41衝鋒鎗
    商務合作及粉絲交流請加微信號:huoqikucnPPSh-41(意為什帕金1941型衝鋒鎗),又稱「波波沙」是一種蘇聯在二戰期間製造的衝鋒鎗。發射7.62×25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它是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多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