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很多人名都有其他的意思,尤其是開篇出現的幾個人物,名字以諧音來表示寓意。比如甄英蓮預示她一生的命運,讓人覺得可憐。
類似這樣的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其實不僅僅是人名有這樣的諧音寓意,就是詩詞的名字,有時候也有這樣的擔當。
在第七十八回賈政和清客聊起鬼話將軍林四娘的時候,賈寶玉做了一篇長篇的歌行體詩歌《姽嫿詞》。
其實這裡的姽嫿也可以理解為諧音就是「鬼話」連篇而已。
賈寶玉這首讓賈政很滿意,讓清客們高度讚揚的詩,其實就是他在父命難違的情況下,信口吟出的而已。
賈寶玉是在應付差事當時晴雯已死,賈寶玉心中悲痛異常,哪裡有心情去為林四娘寫詩,也就是應付差事。
並且在做這首詩的時候,書中有一段原話,是這麼說的。
寶玉雖然不是讀書人,但天性聰明,喜好雜書。他認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所以每見一題,不拘難易,他便毫無費力之處,就如世上流嘴滑舌之人,信著靈口俐舌,長篇大論,胡扳亂扯,敷演出一篇話來。
由此可知,作者的意思在於告訴我們,賈寶玉有胡扳亂扯,無中生有的能力。
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真的還是假的,到了賈寶玉手裡,都能夠毫不費力,說得四座生風。
整出這樣一首詩,對於賈寶玉是小菜一碟。
而且在這件事情上,賈寶玉是以「流嘴滑舌」的態度來敷衍。雖然清客們認為這篇歌行做得不錯,但是他根本就沒有真情投入。
恆王和林四娘的故事包含的價值觀和賈寶玉的價值觀根本不同為什麼這麼來說呢?我們可以想一想,姽嫿詞主要是說的恆王和林四娘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包含著什麼樣的價值觀?
恆王是「好武兼好色」,女孩子的歌舞他已經厭倦,於是「遂教美女習騎射」,他也因此洋洋自得。這些習騎射的美女中,有一個叫林四娘的,武藝超群,眾人她為姽嫿將軍。
當恆王在戰場上剿賊的時候,結果不幸被眾賊圍困,林四娘得到這個消息,聚集眾女子,連夜出城,殺到賊營裡頭,刀槍齊下,殺倒一大片敵兵,但是最終體力不支,喪身於敵刀之下。
這裡的林四娘是一個烈女,身負國難以身殉節。林四娘的故事所表現的價值觀和賈寶玉的價值觀是根本衝突的。對於林四娘這樣的忠貞,賈寶玉是什麼態度呢?
賈寶玉曾經明確的反對過「文死諫,武死戰」。
「文死諫,武死戰」的意思就是文官為了正義不惜生命而勸諫,武官為了戰爭勝利而不惜生命奮戰。賈寶玉對此是明確反對的,但是,在這裡卻歌頌了林四娘,她是死於戰。
在賈寶玉的心裡會真的會寫詩歌頌她嗎?因為價值觀根本就不同啊。
而賈寶玉的女兒觀,是很明確的「女孩,是水做的骨肉」,是需要憐惜的。
在賈璉和鮑二家的偷情,混戰中的平兒受無辜受屈,寶玉把平兒領回自己的住處,盡心為平兒調製胭脂膏子,他認為
「賈璉只知道淫樂悅己,並不知作養脂粉」。
這裡的「脂粉」是女孩,而「作養」也就是憐香惜玉。為平兒調製胭脂是他認為非常快樂的一件事情。
對於賈璉這樣「惟知以淫樂悅己」的男人,他非常反感。在賈寶玉心中恆王對女孩是典型的「唯知以淫樂而悅己」。
而且對於這樣的男人,林四娘為其殉身化為鬼,所以曹雪芹以鬼話諧音。
曹雪芹在這裡也有諷刺賈政的意思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看賈政的文學態度和修養是什麼?賈政認為,賈寶玉讀書,只是把四書看作是讀書,他認為讀詩經是掩耳盜鈴。
因為在明朝清朝的科舉考試,只要把四書講明背熟,就能夠通過科舉考試,獵取功名利祿。在他的思想中,讀書的目的就是科舉。
賈政是一個古板迂腐的人,曹雪芹對他是有很多不敬的地方。
趙姨娘在書裡非常不堪,但是賈政與她的親密程度超過了正室王夫人。在大觀園題對額的時候,他提不出一句像回事兒的對額。
賈政周圍那幾個清客的名字,詹光、單聘仁、卜固修這些名字的諧音也都是暗含貶義。
而林四娘這些女孩為男人殉身的故事,卻被賈政視為千古佳談,也是將他的惡俗趣味和寶玉來相對比。
姽嫿這兩個字不常見,曹雪芹費盡心思把這個冷僻詞找出來,無非就是告訴讀者,賈政所認為的「風流雋逸,忠義感慨」,「最是千古佳談」在賈寶玉心中就是一些鬼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