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餐桌:孤獨食客餐廳背後的「單身經濟」

2021-02-08 環球網

一個人到餐廳吃飯感覺太孤獨?在日本、荷蘭等地,一些專注為孤獨食客服務的餐廳近年悄然興起,生意火得出人意料。

孤獨食客餐廳的背後,是所謂「單身經濟」的強勁增長。隨著在大城市生活的單身獨居者越來越多,商家紛紛瞄上這塊「蛋糕」。

【獨食餐廳】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Eenmaal餐廳去年6月底開業以來,每晚食客不斷,座位早早被搶訂一空。生意好成這樣,除了餐廳提供高品質美食之外,還因為這裡只接待獨自一人前來用餐的顧客。

與其他餐廳相比,Eenmaal餐廳的餐桌面積小,每張桌旁只放一把椅子。餐廳的創意總監普羅特·德容說,如此設計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希望夠獨特,對那些願意獨自就餐的顧客產生吸引力;二是希望顧客能在不受幹擾的環境下「專心品味」美食。

「這符合如當今社會的需求。我們希望向人們證明,獨自用餐是件好事,」德容說。

繼阿姆斯特丹之後,這家餐廳已在美國紐約開設新店,同樣每晚客滿。餐廳老闆瑪麗娜·范戈爾打算把生意擴張到英國倫敦等大城市,希望續寫成功。

「倫敦是理想的開店之地,因為那裡有許多獨自出差的人,單身經濟也正在迅猛發展,」範戈爾說,「放眼全球,在每一個繁忙都市,都有越來越多人願意享受這種獨處時光。」

如果說Eenmaal餐廳的理念是讓食客「享受孤獨」,同為單身食客餐廳的日本「姆明」(Moomin)餐館的主題則是「對抗孤獨」。

在這家餐廳,每張餐桌旁都端坐著一隻肥嘟嘟、憨態可掬的毛絨玩具——芬蘭經典動畫形象河馬姆明。店主人認為,在姆明的陪伴下,前來就餐的單身食客可以避免尷尬和孤獨感。

第一家姆明餐館位於東京,2003年就已開業,主推北歐口味的芬蘭菜,但早期生意並不好。最近兩年,餐館卻突然人氣爆棚,幾乎每天都有顧客排長隊等位,周末更是全天候爆滿。

店員說,不少顧客特意前來感受在「孤獨但友好」的氛圍中用餐。如今,姆明餐館在日本已有三家店,首家海外新店本月初在中國香港開業。

【單身經濟】

美國佛羅裡達州全球餐飲業專家阿倫·艾倫說,單身食客餐廳受到市場歡迎,反映出社會觀念的轉變。過去,如果一個人獨自到一家上檔次的館子吃飯,往往會被周圍人視為「沒朋友的失敗者」。而現在,大多數人不會再對此感到奇怪。

艾倫認為,觀念轉變背後,有其社會因素。「離婚率比以前高,人們結婚年齡也越來越晚。這導致餐飲市場上增加了大量單身消費者,而這一群體通常不吝追求高品質的食物和生活。」

大城市裡逐漸增多的單身人士和獨居者,是孤獨食客餐廳的主要客戶群。美國每七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是獨居者。英國全國人口調查結果顯示,首都倫敦的單身人士超過200萬人,遠高於英國其他城市。根據倫敦市政府的統計結果,該市大約三分之一住宅內只有一人居住,獨居者人數為大約100萬人,其中大多數年齡在65歲以下。

而在美國紐約和法國巴黎,獨居住宅比例超過半數;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大約60%的人獨自居住。

單身消費群體強大的購買力也有數據為證。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單身或獨居的美國人每年消費支出高達1.9萬億美元。

根據美國市場諮詢公司NDP集團的一份調查報告,超過50%的美國受訪者表示自己會獨自外出就餐,其中60%的人單獨吃早餐,50%的人則獨自享用午餐。

【市場隨動】

對飯店經營者而言,越來越多人願意獨自外出就餐,標誌著一個明晰的市場動向。一些餐廳開始順勢而動,下工夫研究如何吸引「單身貴族」前來消費。

史蒂芬·貝克塔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開了三家餐館。在他看來,有單身食客願意來就餐是「一家餐館能收到的最佳好評」。為此,他琢磨並實施不少改革,增強自己旗下三家餐館對單身食客的吸引力。

他的餐館提供特殊菜單,內含8道菜餚,均分量偏小,適合一人食用;餐廳吧檯區座位數量多且寬敞舒適;服務生接受培訓,擅長與有需求的單身食客聊天。

「顧客想坐在安靜點兒的地方,還是靠近吧檯?願意和服務生聊天,還是寧願勿擾?一家好的餐館應該提供讓顧客滿意的所有選項,」貝克塔說。

在美國聖地牙哥市的「市場之巔」餐廳,單身食客落座的吧檯就餐區被設置在開放式廚房旁邊,主廚伊凡·弗勞爾斯去年要求廚師們一邊做菜,一邊與食客們互動。「好比一場廚藝秀,」弗勞爾斯說,「來我們店裡的單身食客喜歡欣賞這種高水平、快速的專業烹飪過程。他們會見縫插針抓住機會提問,比如『我那天也做這道菜了,我該如何避免燒焦?』」

除了免費品嘗新菜、與大廚聊天,食客們還可以得到心儀菜餚的製作「秘籍」。「我們的單身食客常常會忘記他們是獨自來就餐,因為從進門那一刻起,他們就不孤單,」弗勞爾斯說。(張代蕾)(新華社特稿)

相關連結:單身市場潛力大

日本知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15年前就提出,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速、出生率降低,單身獨居將成為趨勢,因此企業應該及早意識並關注這一市場潛力,滿足獨居消費群體的需求。

日本家居用品零售商「無印良品」2014年推出一套「小號」廚房用品,包括小號烤箱、煮飯器、電水壺和榨汁機。如此設計摒棄了該品牌一直以「家庭」為消費主體的理念,開始將單身獨居者納入其目標消費群。

相關焦點

  • 【力薦】創意單身餐廳:孤單食客,不孤獨的七夕
    獨自一人坐在熱鬧的餐廳,尷尬又寂寞,而且定會被鄰桌的情侶們虐得體無完膚,同時還可能遭遇上完廁所回來後餐具就被收走的無奈境遇。那,在家自己吃泡麵或叫外賣?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為了造福大批的 「單身貴族」(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還好小悅君不是一個人,哈哈),嘔心瀝血整理了一些專為單身人士定製的創意餐廳,美食相伴,令你在七夕不再孤獨。
  • 一人經濟:孤獨背後的商業狂歡
    這種敢消費,甚至超前消費的消費觀念,催生了中國「一人經濟」的起步:一人食、迷你家電和迷你KTV等囊括了各種消費場景和領域的產品,一時間備受熱捧。人們不禁想,「一人經濟」風何以刮到了中國,又如何改變了中國單身群體的生活態度?
  • 越來越多人一個人去吃飯,餐廳這麼做最能抓住這部分人!
    單身人口數量如此龐大,並且擁有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意願,2億的「單身商機」,餐廳怎麼能不抓住呢? 很顯然,獨食者正演變成一個普遍趨勢。餐飲商家為了迎合這種趨勢,越來越多的餐飲老闆正在為獨食者做出一些改變。隨著在大城市生活的單身獨居者越來越多,專注為一個人的食客服務的餐廳近來悄然興起。
  • 孤獨經濟:你都不知道一個人生活有多爽
    在中國,未婚、一個人生活的空巢青年群體已經超過5800萬,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5800萬人背後的蛋糕是誘人的,倡導小而美的單身公寓如雨後春筍興起。30-40平左右的小戶型公寓人氣高漲,簡易廚房、組合浴室廁所、床位在同一室俱全,將具有社交屬性的健身場所、食堂、書吧、會客廳,從私人住宅內轉移到共享社區中。
  • 一個人獨享,單身餐廳EENMAAL
    「EENMAAL」阿桑有一首歌叫《葉子》,其中有一句這樣唱: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也一個人看書、寫信,自己對話談心。
  • 初壹食午共享單身火鍋引領「單身經濟」新潮流
    ​單身群體的背後,蘊藏著「一人食」的消費邏輯   單身群體的消費需求,對餐飲行業的經營也具有非凡意義。獨居人士往往不會在做飯上投入太多精力,外出就餐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但是大眾化的餐廳,一張桌子至少4個座位,更適用於家庭聚餐或者朋友聚會。這種熱鬧、喧譁的就餐形式,與單身人士的消費情景存在錯節。
  • 臺灣:精緻單身生活藏商機
    日本學者大前研一2011年出版的《一個人的經濟》認為,伴隨高齡化、少子化和網絡化,正形成產值驚人的「一個人經濟潮」。臺灣堪稱「槍槍中招」。作家林奇伯受訪時表示,過去多數人總把「單身族」簡化為「不婚族」。目前臺灣單身包括不婚單身、已婚分居、喪偶獨居等多種。由於現代人愈來愈注重「獨自一人,也要擁有便利、舒適、情感安慰與陪伴、探索生活的豐富性」,單身經濟觸角已遍及衣食住行樂等各個面向。
  • 細分市場,為單身狗開餐廳將會成為一個新的品類
    這是韓國的一家單身狗餐廳,在這裡,你可以通過牆上的APP來選擇是否要與其他人一起吃飯,如果兩邊都選擇了「是」,你就可以愉快地與對面桌的人一起用餐啦~▲日本也有餐廳是為單身狗而設立的  日本東京一家餐廳推出了一項新服務:為單身顧客在餐桌對面擺放一隻毛絨玩具
  • 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不,一個人吃火鍋,是終身浪漫
    伴隨著孤獨感,相伴「20年代」撲面而來的,還有「新單身經濟」順勢捲起的風口…… 「單身狗終於成貴賓」 一個人的火鍋:朋友裝作不認識 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個關於孤獨等級的國際排行,最高級別是「一個人去做手術」,而「一個人吃火鍋」位列第五。
  • 寵物經濟崛起的背後,是孤獨加了一把柴嗎?
    正是因為諸如程式設計師之類的現代青年對於寵物的偏愛,寵物餐廳、寵物醫院、寵物醫療美容、寵物用品,寵物經濟開始在中國大行其道。 圖片源於網絡,僅作配文展示《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突破2000億億的大關,整體消費規模達到2024億元,比2018年增長18.5%。
  • 一個人吃飯蹦迪唱K結婚……「孤獨經濟」究竟有多發達?
    其衍生出的「一人經濟」,或者可以稱「孤獨經濟」,已經成為島國逐漸普及的業態。1、一人學生食堂日本的大東文化大學,從2012年起就開始在食堂設置單人座位。在能容納6人的餐桌,中間硬是豎起了塑料板,讓吃飯的人互相看不到對面的人。
  • 《孤獨的美食家 第二季》一個人的餐桌
    這系列看過不下兩次了,最喜歡深夜獨自一人時看,一個人獨自看著一個人獨自吃飯,這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圍觀,更是一種磨人的自虐,那種被撩起的胃部騷動與無法親嘗美食的無奈相衝撞,就像是中世紀歐洲的傳教士禁慾一樣折磨自己,即便如此,深夜獨自一人觀看這部劇依舊是我最喜歡的觀看方式,可能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安靜地、全神貫注地去圍觀五郎的美食心路,去跟五郎一起全身心地感受美食,甚至是品味這座小館、這群食客
  • 全球首家「單身」餐廳,只允許一個人用餐,不接受情侶們撒狗糧
    全球首家「單身」餐廳,只允許一個人用餐,不接受情侶們撒狗糧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節目,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常常會感到非常疲勞,很多人都會選擇在餐廳就餐
  • 小東說:「一人食」餐廳興起,單身的快樂.
    最近,日本一家餐廳推出的「完全一人席」設置被很多網友「羨慕」上熱搜,「單獨吃飯」這件事讓大家非但不覺得孤獨,反而「安全感爆棚」、「不用覺得尷尬」、「開心死」。其實,「一人食」在日本並不稀奇,很多餐廳都做得十分細緻,比如一蘭拉麵,點菜都見不到營業員,直接在自助點餐機上選想吃的拉麵。
  • 這家世界最佳餐廳把絞肉機放上餐桌,在食客面前絞的竟然是……
    位於紐約麥德遜公園的現代美式餐廳,世界五十佳餐廳排名第一(2017),米其林三星,獲獎無數,從1998年開業以來,以非常優質的服務和精製的食物而聞名。「在11號麥德遜公園,一頓飯要吃三個小時,那我們的菜餚一定要給食客看戲劇一樣的互動性體驗。尤其是在紐約,紐約食客們真的是見識太廣了。」
  • 單身經濟:最大的消費群體,根本就不是女人和小孩!
    但隨著一路的成長,我們不得不踏入紛繁複雜的社會,好友的逐漸陌生,父母幫不上忙,同學們各自為戰,愛你的人幫不上你,你愛的人又遲遲不來,努力融入的集體卻換來滿身疲憊,只有自己一個人去面對生活的種種慘烈,少年入海後逐漸成為獨立自我被現實洪流所淹沒的大人們,於是我們開始恐慌社交,對所謂的孤獨也開始有了一知半解如今的大部分的青年們,無論是被動或是主動,都選擇了以一己之力來對抗這與生俱來的孤獨
  • 孤獨經濟?「一人食」會成為疫情過後餐飲業的新趨勢嗎?
    01逃不過「孤獨」的都市青年在餐飲行業,「都市青年」一直都是主要的消費群體,他們生存在物慾橫流的華麗都市之中,那種因為堅持某種追求所產生的孤獨感背後,其實蘊含著很大的消費需求。據《中國統計年鑑2019》中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口總數為13.95億,我國單身人口規模已達到2.5億,而其中未婚、獨居的人數超過7700萬,這些人也被稱為「空巢青年」。記得網上流傳過一張「國際孤獨等級表」,雖說有玩笑之意,可這類人也確實存在於各個城市之中。
  • 一人食 北京三裡屯138㎡前衛科技感拉麵餐廳
    【創意闡述】北京的這家餐廳設計簡直是對單身狗最大的關心和尊敬,很多時候,一個人去餐廳吃飯都會感覺很尷尬和孤獨,因為餐廳裡都是雙人座四人座的座位,沒有單純為一個人吃飯安排的座位,每次一個人吃飯,看到兩個甜蜜的情侶或者三五好友的聚會
  • 一人食不是孤獨,是繁華都市裡的一點安慰
    △日劇《孤獨的美食家》幾年前,日劇《孤獨的美食家》在國內引起熱潮。五郎或許是孤獨的,一個人,面對美食只恨自己沒多長几個胃。但孤獨不等於寂寞。愛美食,愛生活,五郎對世界充滿了熱忱。如果你也喜歡「一人食"這種方式,我們為你精心pick了幾家適合一人食客用餐的餐廳。一個人吃飯,也可以是一件認真而快樂的事。
  • 16家一人食餐廳拯救單身的你!
    店內面積不大,除了開放式的廚房就只有吧檯客座區了,一到飯點都是戴著耳機獨自享用美味的一人食客人,看來單身汪們的隊伍還是非常壯大的!濃厚拉麵濃鬱的湯底是小池同款配方,喝一口就能感受到長時間熬煮食材的醇厚香味,拉麵順滑有彈性~配上一口店家自製,入味十足的日式叉燒,啊~超級滿足!還有什麼比漢堡店更適合一人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