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道教有那麼一番神往,大概始於初中沉迷的射鵰英雄傳。邱處機道長剛強正義,天罡北鬥正氣沖天的氣魄很是燃。我不僅希望能像處機道長一樣雲遊天下匡扶正義,更是嚮往那種歸去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的散漫灑脫(借大閒人蘇軾對理想生活的描寫)。
大道無為嘛,擱那兒癱著就是貫徹落實道教真義了,也確實比上學寫論文處人情輕鬆舒服。 甚至在小作文裡都喜歡抒發這種看破紅塵的歸隱之志,為中二症病史留下大量證據。
拜暑假處的閒職所賜,我在網文網劇動漫這些我土之外的大坑前都好奇地窺探了一番,猝不及防,竟然掉進了國漫《一人之下》的坑,過起了叫外賣喝歡樂水蹲電視前看番的肥宅生活。
序
《一人之下》這部漫畫改編的動畫在豆瓣有高達9.2的好成績(第二季),可謂是衝在國漫能打的第一線。故事算是現代奇幻,講述大學生張楚嵐在接觸異人(有特異能力的人)世界後,為解開祖輩和自身的秘密而展開的冒險經歷。
起初吸引我去看《一人之下》的,是傳說中一位修行不成就只能回家繼承億萬家產的道長。這個小道長果然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不過登場稍晚;在等待他的過程中,《一人之下》精彩的角色塑造和融入了道教文化的世界觀很是激發了我的興趣;幾十集看過去,竟讓我產生了些許對為人處世和自我認知的思考。
下面就三個人物,談談我的一些想法吧。
壹· 楚嵐
《一人之下》裡的異人自成一片武林。凡人世界裡的三教九流,洞天古剎裡的仙人佛僧,大都是能調動體內「先天一炁(qì)」來施展異能的異人。如同武俠小說,各個門派有其獨特的指導思想和行事風格,而主角往往是游離於組織之外的,不被束縛的同時也無根無依,要和疑惑和迷茫的影子做長期而艱苦的糾鬥。但不同於武俠小說跳脫現實的浪漫主義,《一人之下》既然設定在現代,作為與一眾主角設定年紀相當的觀眾的我就會設身處地地想像,如果自己置身於這個境況,會怎麼應對怎麼抉擇。
與角色共情,在角色中看到自己是影視作品吸引觀眾基礎且重要的手法,而更進一步的佳作,會挑戰觀眾自以為牢固的自我認知,讓人反思自己甚至質問自己。
《一人之下》主角張楚嵐的設定乍看之下有刻意討好觀眾之嫌:無名大學的差生,遇事就慫的屌絲,胸無大志得過且過,人緣不好妹子也泡不到,活得多失敗啊。
我們生活中不也是大難沒有,瑣碎煩心事卻一樁連一樁;大敵沒有,能怪的只有自己扶不起來的懶德行。張楚嵐好像比我們還糟糕,生活失敗不說,還是個油嘴滑舌的厚臉皮;開篇幾話的「先抑」把張楚嵐按在了陰溝裡,我們也按照創作者的指示站在了俯視他的位置。
開頭越是不堪,後頭的逆襲就越是振奮人心,升級爽文的套路,這樣看來作者的人物塑造也高明不到哪兒去嘛。
然而第一季過半,我仍然沒看明白張楚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般武俠小說或者奇幻小說裡,主角會讓讀者有很強的代入感:創作者首先要把主角的氣質形象,性格(往往比較單純,等待在接下來的矛盾衝突中被改變)動機描繪清楚,觀眾在「懂」主角的情況下,和他/她一起踏上冒險的徵途;而張楚嵐可謂非常反套路了。
傳說身負「炁體源流」絕技的張楚嵐似乎和背負「不死男孩」傳說的哈利波特一樣,突然被憑空扣上了一圈不平凡的魔咒;接下來按套路他應該困惑,彷徨,質問上天為什麼是我,然後在苦難中接受「非凡」這匹賽翁之馬。
然而張楚嵐在登場時就不是一塊等待琢磨的粗糙坯子(儘管看起來非常小白),觀眾對他的認識是通過「揭曉」而非現在進行時的「改變」來進行的。在貫穿劇集的幾個零零碎碎閃回段落裡,我們看到楚嵐曾經在爺爺的教導下練過炁;然而修煉到什麼程度,他的爺爺又是幾斤幾兩,我們不得而知,也是埋下了懸疑:你始終看不到張楚嵐的「真面目」。
這樣的角色設計沒按套路走,但也是第一季讓我險些棄掉的原因:不管張楚嵐之前怎樣沙雕怎樣讓我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不了解他的動機,他的鬧騰就像是犯傻賣乖,他的面目就是模糊不清的,他沒有讓我喜歡的理由。
然而憑著對那位不願繼承家產的道長的期待,我耐心看了下去,對張楚嵐的琢磨也漸漸有了眉目。
一語概之,這小夥子的簡直是全劇最不簡單的存在。
這個人已經不僅是複雜了,而是雲山霧繞難以捉摸;他在每次行動中展現的仿佛只是一個複雜人格裡的冰山一角,讓人很難猜測他的下一步舉動是什麼。在第一季裡,當傳說掌握「炁體源流」的張楚嵐被異人組織哪都通,道教正一派和「邪教」全性派爭搶收攬時,他並沒有表現出震驚或者惶惶的猶豫不決;當我們以為平凡的他是突然被不凡的機遇砸中時,他其實一直在命數的重壓下蟄伏,在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忍耐中磨礪心性,生生練就了一身影帝級別的演技和遇物化物的通透。
他在待人接物表現出的圓滑甚至無恥,遇到強者時的主動認慫,緊要關頭處的專注拼命,都是自己在逆境裡磨礪出的一套生存手段:「不搖碧蓮」確實是不要臉,但他的無恥不是建立在不知輕重的無知之上的,而是在探明境況下的應對之策。
在第二季爭奪正一派天師繼承權的羅天大醮上,頂著傳說登場的張楚嵐著實讓大夥摸不著腦袋:他吊兒郎當的德行完全沒有「強者」的氣勢。
在第一場比試中以賤取勝,並獲得「不搖碧蓮」雅號
和自己的「打手」同場競技時更是貢獻了讓人瞠目結舌的浮誇演技
在對決賭局上,碧蓮的賠率奇高,眾人都對他的無恥嗤之以鼻,傳說和現實的落差讓大家把他定性為人人喊打的跳梁小丑。
而作為觀眾的我,和這位裁判大哥的想法略同。
鬧騰歸鬧騰,此時的張楚嵐已經有了明確的動機:查明爺爺當年參與的甲申之亂的真相以及調查寶兒姐的身世。但這其中卻都沒涉及到張楚嵐關於自己的認知,我覺得其中原因,是楚嵐已經形成了牢固成熟的人格:多年的隱忍鍛鍊出了堅毅,為使自己處於有利位置練出了油滑的嘴臉,而在不順境遇裡的磨礪練就了他的心寬,事不關己就不去操心。
其實無所謂「真實面目」了,楚嵐就是個有很多面魔方,他的聰明之處在於懂得什麼時候展示哪一面;他的底線低是低,但最後的獲利者一定會是自己。
張楚嵐很會分析局勢權衡利弊,特別表現在救陸玲瓏這段。按說動漫的男主角應該在英雄救美這種時刻毫不猶豫地拼命,然而張楚嵐只救了陸玲瓏而撇下枳瑾花,這個的行為乍看讓人為他的心狠而悚然,但聽過他的冷靜分析,發現這才是勝算最大的策略。
如果說張楚嵐有「改變」,那就體現在馮寶寶的相互依賴中。楚嵐和馮寶寶很像,都是怪人,都在不待見他們的社會中狠狠磨礪過;可以說在只有在馮寶寶這一人之下,張楚嵐這個魔方才毫無顧慮地全部歸位吧。
不過這裡僅僅討論一下張楚嵐這個謎一樣的老成少年,設定裡與我同歲,卻是老江湖的境界;果真是個千錘百鍊後油光水滑的碧蓮啊,比不上比不上。
貳· 靈玉
在龍虎山的羅天大醮中,有個人仿佛站在了張楚嵐的完全對立面:一襲白衣的天師府高徒張靈玉。
靈玉大概是《一人之下》裡離俗世凡塵最遠的存在,卻引起了我最多的共鳴。
靈玉自小出家,生長在山上道觀清幽簡樸的環境中,接觸的也都是自在隨和的道家人,可謂無憂無慮。然而在修道練功上通靈如玉的的他,在和自己較勁上卻是塊十足的頑石。
靈玉雖然一副出塵絕世的仙人模樣,他的世界其實很簡單:刻苦修行,成為理想中最好的自己。他的人生軌跡也很直接明了:贏得天師之位,在山上繼續修成大道。資質上嘉的他需要擔心的事不多,從俗世出家的坎早邁過了,不用去嘈雜的競爭中摸爬滾打,算是贏在了起跑線;修行起來儼然一個養尊處優的大學霸,畢業後還包分配到最好的崗位。這旁人求都求不得的順境,造就了我們天真陽光正直善良甚至有點憨的靈玉道長。
了解靈玉的為人,從他對親師父編排的坑徒大戲的反應便可得知,這段無壓力承包了我當天笑點:羅天大醮行至決賽,天師繼承人將在靈玉和張楚嵐中決出。楚嵐修習的是陽五雷,而靈玉掌握的則是陰五雷,兩者相互抵消,可以拼的就是修為的高下了。靈玉受天師教導,能力是高於楚嵐的,卻在發出功力全開的最後一擊前癱倒在地,輸給了碧蓮。實際上是老天師給靈玉下了藥,故意讓他輸給張楚嵐。靈玉賽後見到師傅,滿心愧疚流淚跪倒,連連責怪自己犯了錯,丟了師門的臉辜負了師長同門的厚望,完全沒有察覺到自己被坑了。而當他得知這個內情後,竟然長舒一口氣:
倒是師傅的戲多,展示了套路的演法,還被徒弟批評為老不正經。
實在是單純耿直到一種境界啊。
能用來形容靈玉的都是標準的正面詞彙:天真,理想,正直,善良,尊師,責任心強,自尊自愛,謙和,友善;他不會去責怪別人,有錯都會先會往自己身上想;情急之下對長輩出言不遜,都會慌得變了畫風。他的活法雖然看上去條條框框很多,但卻比張楚嵐的隱忍和油滑輕鬆不少;這也是很多還沒出身社會的單純小青年的狀態,還有資本去維持這些美好品質。
作為一個處處受到保護的年輕人,靈玉胸懷著一顆晶瑩剔透的玻璃心。而這顆心的心結,在於他因為洩露元陽而不能修習正統的陽五雷,只能轉而學習陰雷水髒。
正一派道士是可以結婚生子的,所以靈玉並沒有違反教規;而他一直對此耿耿於懷,是因為這一時之「錯」使他無法成為理想中那個完美的天師繼承人。
陰雷汙濁,寒氣侵骨,而自小清高自好的靈玉無法接受這份陰寒;永遠一襲白衣的他有些像西燕的開國君王慕容衝,那個早年受辱於苻堅的美少年在壯大自己的勢力後,著一身雪白的戰袍攻下了敵人的城池,血洗了辱尊之仇。而靈玉不同於慕容衝,他雖怨恨,但他恨的是自己,他明白自己因為陽五雷而嫉妒張楚嵐是自欺欺人,他知道心裡這道坎得自己過。道理都明白,但還是狠不下心來接受自己啊。
靈玉這種狀態很是引起我的共鳴。沒有犯什麼絕對的錯誤,也沒有人來責怪,但總覺得心有不甘;在一條理想的路上失敗了,會哀哀怨怨甚至想一頭撞進已經封住的死胡同裡;明明知道世上道路千千萬,但總是捨不得執守多年的理想;即使可以換個路子到達,也會哀嘆著說不一樣了,仿佛世界已無可挽回地罩上了悲劇的陰影。
靈玉的自怨自艾不是在混混沌沌中自我放棄,而是在岔路口的徘徊不舍;明白的事下不了決心去做,這也是存在主義中絕對自由引發的難題。
其實什麼是理想,怎麼達到理想,都是個人決定的事。接受現在的自己不等於背叛原來的自己,信念還在,初心也是堅定的,即使途中上出了意外,也不過是經歷裡的一部分。靈玉單純的理想主義使他的思維成一條固執的直線,把早已想好的二十年後的自己精心雕塑好放在了預想的終點;而他在順境中被慣出來的完美主義致使他給未來的自己拒絕了很多可能性。
這就是缺少磨礪啊少年,你這耿直善良一根筋思維放在俗世裡可是要吃大虧的啊。
不過靈玉畢竟不是塊愚鈍的頑石,在被張楚嵐這個油光水滑的碧蓮撼動之時,終於還是直面了自己的水髒雷。雷雖渾濁,但執雷人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香遠益清;器物也就只是工具而已,人心通達,接受變化的修為才是真正值得下功夫的啊。
叄· 王也
悟到要向不搖碧蓮學習的還有一位,正是傳說中修行不成就回家繼承億萬家財的道長。
半不邋遢,小道名也,王也是個有勇氣離家出走去山上當道士的年輕人,實現了我中二時期未完之志,要先敬他一敬。
「順天下勢理天下事」
「人間不如意,隨了誰的性 但求無愧,自在隨心」
「天地匆匆驚鴻而過,路有千百個 遑遑無歸閒雲一鶴,人間紅塵過」
「引勢而流,鴻蒙亂局,各有各選擇」
王也的形象實在是完美地概括在了他的角色歌裡。這歌太逗了,有它的片尾都沒捨得跳過啊。
作為年輕小輩,王也雖然沒達到放下一切煩憂顧慮的境界,但也自在隨性,活得舒坦。山上簡樸清苦,還給他活脫脫過成了大爺的樣子。與正經嚴肅上進努力的模範小青年靈玉相比,王也已經跳到了養老狀態,滿嘴的嘻嘻哈哈管他呢不在乎,實在是貼合我對出家生活的美好想像啊。
然而癱歸癱,在臥龍岡上也會觀度天下。
作為術士的王也夜算一卦,卜出張楚嵐和老天師背負的不祥;本來對什麼吵吵鬧鬧的羅天大醮毫不上心,只願沉醉於山裡悠閒生活的王大爺也身不由己地憂心忡忡起來。幾經猶豫,選擇了一條於他而言決不輕鬆的道路。
王也年紀不大,卻一副看破紅塵的過來人樣子。選擇出家,他似乎就已把自己安排妥當了,看其他小輩爭爭搶搶,他不免拿出一種俯視的優越感。
他卜出張楚嵐的不祥,沒有直接勸他退出,而是在競技場裡坐下來,慢悠悠地給了張楚嵐兩個選擇。都是聰明人,王也自知無法左右任何人的行為;而他認為作為通達者,當某個人的行為將牽涉到大局時,自己有義務告訴他人選擇的可能性和其中的利弊牽連;王也放棄武當山上的悠閒生活來羅天大醮正是出於這種責任感,但他卻始放不下心裡清高的架子:張楚嵐啊諸葛青啊這些小子都是在給自己給他人找麻煩,放棄那些固執的追求大傢伙都能清清靜靜,而自己能回山上繼續睡大覺去。
王也的清高並不是討人厭的傲氣,而是那種爾等皆為籠中鳥,唯我自在翔林山的自滿。他掌握的「風后奇門」也是個以自我為中心,能操縱時間空間的絕技,和他的心態莫名相和。這種謙虛的清高,我還挺能理解。
不情不願的勸退王大爺誰都沒勸住,只好哀嘆一聲,瞎關心有什麼用,該發生的還是要發生。張楚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自己又比他高明多少呢? 端著不理凡塵看透一切的清高架子,內心還是會為他人的安危操心,這架子又何嘗不是個負擔啊。
也總在俗世裡是京城大富家裡的三少爺,不像張楚嵐那樣需要獨自隱忍,經歷磨礪,他養尊處優的程度可等價於一直在山中清靜世裡成長的靈玉。而同為道士,他與靈玉卻是完全不同的心境。道家清修的生活是靈玉的常態,他在這種狀態裡追求理想,和凡人在俗世裡打拼是一個道理,他是個實實在在的出家人。而王也是出於叛逆半路出家,與其說他是追求什麼道教的修為,不如說他是在避世。
口中說著不關我事不想管,這不是超脫,而是不想或者不敢直面問題的藉口。
而在見識了羅天大醮中異人界的各種麻煩折騰後,他也終於承認,還是放心不下自己身處的這個世界,有想維護的人,有想懲罰的人,說是維護正義也好,說是愧疚自己有力卻不出也罷,王也得邁過的心坎是「入世」。
如果說張楚嵐是完全猜不出自己二十年後的樣子,靈玉是堅定不移地向想像中的完美自己努力,王也就是有興致看遍別人的前途並給人以規勸,卻不願去設想自己未來的人。我很佩服也總敢拋下俗世煩擾去逍遙自在的決心,喜歡他吊兒郎當表面下的赤子之心和濟世胸懷,愛聽他懶到發酥的京腔,但讓我特別欣賞他的,是他在基於大局作出的及時自省。
在羅天大醮裡不得已施展了絕技,王也被武當除了名趕回了家,也被迫地反思起了自己的理想,志向和出世入世的選擇。也道長終於把自己剖析了一遍,說了番真正通透的話,敞亮。
結
靈玉解了接受自我這個結,王也過了直面入世這個坎,相信兩人在處世上都會自在不少。自己呢還是個像靈玉一樣沒受過大風大浪的小青年,有過像也道長一樣避世出家衝動,羨慕張楚嵐拉得下臉來為自己爭取利益的能力,但總得來說,還是想成為醒悟過後的王也:做個行者,看看自己到底幾斤幾兩。
PS.
最後附一段老天師的淳淳教誨:「己不由心,身有豈能由己?」所謂值得去追求的東西,大多確實是旁人定下的;但自己想要追求什麼卻一定是自己的主意。
夏禾:大多時候
你我的模樣是別人決定的
天師:想走的路不好走
想做人不好做
都說是身不由己
不是廢話麼
己不由心,身又豈能由己
原載於公眾號:捻雲影記(nianyun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