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從「玉嬌龍」活成「俞秀蓮」

2021-02-20 影子下的天空

       

       十七年前,第一次看《臥虎藏龍》,只覺得是我看過的電影裡最唯美、最賞心悅目的武俠電影。武戲場景裡章子怡的靈動、楊紫瓊的霸氣、周潤發的氣定神閒都演繹得讓人嘆為觀止。但也不過嘆一聲,李安的江湖夢,太美。

        十七年後,重溫《臥虎藏龍》,才發現,李安的江湖遠遠不只是江湖。江湖只是外衣,人性才是內核。臺詞為證:江湖裡臥虎藏龍,人心裡何嘗不是?刀劍裡藏兇,人情裡何嘗不是?

        細品李安的江湖,才發現有那麼多的隱喻與伏筆,李安已經生怕觀眾沒看懂,而事實上,確實還是大部分的觀眾都沒看懂。

        個人以為:俞秀蓮的「俞」象徵「愚」,李慕白的「李」象徵「禮」,玉嬌龍的「玉」象徵璞玉。青冥寶劍則象徵著「欲望」。

首先談談李俞二人,他們都愛護自己身上的羽毛,遵循江湖規矩,維護道義和禮法,因為俞的未婚夫早逝,李俞儘管情投意合,卻因未婚夫是兩人共同好友,一直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李慕白那段臺詞,當時覺得太過文藝,加上周潤發略顯生澀的國語演繹,忍不住覺得李安是想搞笑嗎?如今聽來,那應該是文藝片中可與《大話西遊》那段經典臺詞相媲美的一段話。他說:「生命已到了盡頭,我只有一息尚存。我已經浪費了這一生。我要用這口氣對你說:我一直深愛著你。 我寧願遊蕩在你身邊做七天的野鬼跟隨你 ,就算落進最黑暗的地方 ,我的愛也不會讓我成為永遠的孤魂。」那是對自己一生最痛的領悟。他用最後一口氣換取說這句話的時間,生命的延續已不再重要。

而俞也在李死後才大徹大悟,她對玉嬌龍說:「無論你對此生的決定為何,一定要真誠地對待自己。」這是她自己一生沒有做到的,此時她的內心是羨慕玉嬌龍的,是認同玉嬌龍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她心中也是悔恨的,為了所謂的道義和禮法,放棄了真我,失去了真愛。

俞秀蓮的徹悟,反而是因為認識了玉嬌龍。劇情有三次漸進式的改變。第一次是她跟玉嬌龍主動談起和李慕白的故事,此時,心中雖有遺憾,但卻是為自己能遵循禮法而感到自豪的,也可以理解為虛榮心,全世界都知道他們相愛,但不逾矩,遺憾得心安理得,並以此教導玉嬌龍。第二次,看玉嬌龍逃婚,她並沒有強烈批評和反對,心中已有羨慕,但還是不敢逾越,勸導玉嬌龍,為了父母不要如此過激,希望還有轉寰的餘地。直至最後李慕白已死,她才大徹大悟。她對玉嬌龍的態度也是從「恨鐵不成鋼」到「包容」,直到「完全認同」。

李慕白與俞秀蓮相同,但他比俞秀蓮早一步有所放棄。他交出青冥寶劍,想退出江湖,退出了,便可不再遵循江湖道義,可遵從本心,和俞秀蓮在一起。可惜,他還是沒能徹底放下,反覆多次。就象貝勒爺說的那句話,寶劍想還就還,想取就取,其實不過是未能徹底放下。說青冥寶劍代表欲望,正是此意。李慕白與玉嬌龍竹林打鬥的結尾,李已完勝,玉本應服軟,但卻放不下寶劍,李將劍扔入深潭,玉竟不顧一切去取,說明李已放下欲望,而玉卻不能。

現實生活中所有人都是從玉嬌龍活成了俞秀蓮,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像玉嬌龍一樣天生有悟性,年少成才,又能遇見俞和李,看透紅塵。

無疑,玉嬌龍是李安濃墨重彩,最用心打造的一個角色。她有天才的光環,官家小姐的肉身,但卻是自由的精靈。俞出生江湖,玉出生官宦世家,但兩人的人生態度卻完全相反。所以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首先是由人自身決定的,是否堅守內心最真實的自己,源於天生,不能歸於環境。玉嬌龍代表了所有人都曾有過的青春。年少時,無知但卻一直遵循自己的本心。身邊有善惡環繞,但她一直在做自己。惡有「碧眼狐狸」,善有「武當心經」,最終在善惡之間,她追尋著自己心目中的江湖,不斷的探求,也從未壓抑自己內心的欲望。所以和俞秀蓮那場極盡所有兵器的打鬥,她說翻臉就翻臉,其實不過是對俞秀蓮的不屑,道不同不相為謀。

        片中另一個自由的靈魂,就是羅小虎,他和玉嬌龍一樣,少年時遵循自己的本心,走了很遠很遠,去尋找一顆星。最後他找到了,但這顆星卻羈絆住了他自由的靈魂。他以為自己可以把玉嬌龍帶回新疆,以為廣闊的天地就是自由。武當山是悟道的地方,小虎在這裡依然執著,他的心願就是一起回新疆。而龍奔赴武當山與虎匯合,是以為自己還有最後的念想,比如愛情,但卻發現自己心中已沒有任何羈絆,她從山涯跳下,依然是源於她所嚮往的自由。

       

        另外,想理解一下龍虎的意指。龍是神物,不食人間煙火,可肆意飛翔;虎雖勇猛,但卻是地上的生物,飛不起來。這就是玉嬌龍與羅小虎兩個靈魂最根本的區別。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臥虎藏龍,但卻從來沒有隨心肆意奔放。這個世界上,有羅小虎已難能可貴,有玉嬌龍只是傳說。

       十七年前,如果我們還是玉嬌龍,但十七年後,已是俞秀蓮無疑了。即便有悔,但卻無法自拔。也許也要和李俞二人一樣,只有到了最後一刻,才能翻然醒悟。

       十七年後,重溫《臥虎藏龍》,終於學會寬容,寬容李慕白的執著於江湖,寬容玉嬌龍的不羈青春。也重新認識了李安,溫文儒雅,包容慈悲,從《喜宴》,到《斷背山》,從《少年PI的飄流》到《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管是什麼主題,什麼背景,唯一不變的是悲天憫人,既揭示人性,也無限包容。

        我的影評總是如此嘮嘮叨叨,生怕別人看不懂,其實能懂的必定能懂,不懂的依然不懂。而我卻如此執著的想讓人懂,無非是未悟罷了。

相關焦點

  • 玉嬌龍、李慕白、俞秀蓮,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李安
    可俞秀蓮萬萬沒想到,這世界上居然還有玉嬌龍的存在——比李慕白敢愛敢恨,比俞秀蓮更重現實,一點沒沾染江湖的虛偽,當然也少了那層八面玲瓏的萬金油。既然李慕白去意已決,那不如助玉嬌龍一臂之力——成,可顛覆整個江湖;敗,可規勸慕白回頭。行已至此,進或退,仿佛也由不得自己。
  • 有的人活成了李慕白,有的人活成了玉嬌龍,卻唯獨沒有活成自己
    李慕白的退隱,求的是自我的心靜,俞秀蓮的退隱,求的是生活的平靜,而玉嬌龍的闖蕩,則更多求的是理想的江湖夢。最終,當根深蒂固的傳統倫理綱常,成為了所有人追求的阻礙時,武功再高的大俠,都不得不面對內在原始的人性以及外在倫理的制約。
  • 每個人都想活成玉嬌龍,但最後卻過著俞秀蓮的人生.
    她遇到俞秀蓮,俞秀蓮讓她去武當山找羅小虎,並拜李慕白為師,玉嬌龍何等聰慧,怎會願意受人擺布。她以為兩人合謀起來算計她,於是說翻臉就翻臉,與剛剛稱呼為姐姐的俞秀蓮大打出手。很多人無法理解,最後玉嬌龍為什麼要跳崖,不跟羅小虎回新疆。其一,是因為她沒辦法再愛羅小虎了。
  • 李慕白下,孟思昭上,俞秀蓮調教玉嬌龍之女
    電影《臥虎藏龍:青冥寶劍》講述了女俠俞秀蓮(楊紫瓊飾)重歸江湖,在俠客孟思昭(甄子丹飾)的幫助下保衛青冥劍的故事。那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悶騷、隱忍,瀟灑中帶著含蓄,無論是李慕白和俞秀蓮的感情,還是玉嬌龍和李慕白的曖昧,都有一種壓抑感。打鬥時常給人一種舞蹈的即視感,血性和酣暢少了些。此次由袁和平由動作導演升導演,從預告片就可以看出打鬥明顯帶著狠勁,有一种放開手大打一場的感覺。
  • 《臥虎藏龍》的不是江湖,是李慕白和玉嬌龍的愛情
    與活脫脫的李慕白、俞秀蓮和玉嬌龍再次會面,一個個人柔軟又豐滿的內心,顯露的隱秘的,堅守的追求的,本我的超我的,都已能漸漸體悟。我說《臥虎藏龍》的不是江湖,是李慕白和玉嬌龍的內心——因為,他倆瞞著所有人相愛,愛得隱秘、愛得徹骨、愛得生死相隨。
  • 章子怡:再見,玉嬌龍!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她談到玉嬌龍,說自己原本並不是這樣的人,是被李安活活打造成玉嬌龍的。 《臥虎藏龍》之後,玉嬌龍的人生與章子怡的前半生,變得驚人的相似。 九門提督府的官家千金玉嬌龍,因為長得美貌,天分又高,所以備受眾人寵愛。碧眼狐狸亦師亦母,常年隨侍左右。大漠馬賊羅小虎,愛她愛得發狂。行走江湖多年的鏢師俞秀蓮,第一眼看見她,就興起要保護她的念頭。
  • 《臥虎藏龍》:玉嬌龍為什麼跳崖?
    作者|李娜李慕白死後,玉嬌龍去武當山找羅小虎。張震真是演出了少年人的天真啊,一夜繾綣之後,玉嬌龍不見了。羅小虎去找她,在雲霧繚繞,深不見底的山崖邊,玉嬌龍幽幽地說,許個願吧,小虎。羅小虎的願望是,一起回新疆。玉嬌龍卻毫不猶豫地縱身一躍,影片在這裡定格。
  • 《臥虎藏龍》玉嬌龍喜歡李慕白嗎?原來玉嬌龍是李慕白的棋子!
    大俠出場應該是這樣的,腦補一下;清涼一夏武當派的李慕白想退休,他其實有更長遠的打算,故意讓俞秀蓮將青冥寶劍送給北京的大靠山貝勒爺,而貝勒爺的女兒玉嬌龍一心想要闖蕩江湖,夜裡就將劍盜走了。正中李慕白下懷,從此有了和玉嬌龍糾纏的機會。
  • 玉嬌龍之死——成為女人的路程
    在李慕白的屍體一側,玉嬌龍的夢被驚醒了。她的愛被喚醒了,隨之而來的是不能承受的愧疚和悔恨。李慕白是愛,是保護,是教導,是善誘。他與碧眼狐狸一起死去,愛和恨統統消失後,給俞秀蓮留下的是一生懷念之愛,留給玉嬌龍的則是空空如也。
  • 《臥虎藏龍》:我用了19年,終於讀懂玉嬌龍
    武功蓋世的武當大俠李慕白,下山來到了俞秀蓮的鏢局。他委託秀蓮將他的隨身佩劍,青冥寶劍,送給京城的貝勒爺,自己就此拂抽一世功名,隱退江湖。隨後,秀蓮來到了京城貝勒府送劍,正巧遇到了九門提督的女兒玉嬌龍。她抬著小鹿一樣水靈靈的眼,問她江湖上是不是很好玩。更一眼相中了這把名鎮四方的青冥寶劍。
  • 《臥虎藏龍》:這個江湖,始終容不下李慕白與俞秀蓮
    但,當中未必真有俞秀蓮。來到生死關頭,他才真正明白:他最放不下的,其實就是這個苦苦等著自己的女人。可惜,命不久矣。唯有,其言也善。可,這個時候說這麼感動的話還有意義嗎?02很多人,喜歡看玉嬌龍。當然,章子怡是個很有魅力的女子。她可以輕而易舉的抓住你的眼球、抓住你的心。你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她的身上,這樣的吸引是無與倫比的。
  • 《臥虎藏龍》:玉嬌龍
    小說裡的玉嬌龍更豐富更複雜。更具有吸引力。不過無論小說還是電影,心底那個行俠仗義的江湖之心都又被攪動起來。說起來,我對武俠小說有特殊感情。我最早看書看的就是武俠小說,並不是普通孩子應該看的名著。差不多是在我小學四五年級時。大約十來歲時。而我的武俠小說啟蒙卻是聶雲嵐的評書?玉嬌龍?。?玉嬌龍?改編自?臥虎藏龍?,是?
  • 《臥虎藏龍》影評——玉嬌龍之死
    玉嬌龍與俞秀蓮俞秀蓮的江湖經歷一直是玉嬌龍羨慕的傳奇故事,偷青冥劍是玉嬌龍想通過另一種方式接觸這位女俠的機智舉動,正是利用這個舉動背後的動機,影片成功地把關注點從周潤發和楊紫瓊飾演的個性英雄身上轉移過來了
  • 玉嬌龍:我是一條困在網裡的龍
    玉嬌龍的故事在上一篇已經講了。玉嬌龍為什麼要自殺?很多人問我,難道是因為李慕白的死引發了她的愧疚,她要以死謝罪?她天生就自私自利的人,才不會因為內疚去以死謝罪呢!她那麼有本事,還能活不下去嗎?家是回不去了,就算她的父母心疼她,原諒她。她也沒辦法正大光明地結婚嫁人了。她的千金小姐身份毀了。她被叛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大綱中的兩綱:不聽父命,為不孝,不尊夫命為不賢。有這兩大枷鎖在身,算是將她定了死罪。誰家有這樣女子,顏面丟盡,連累父母的清譽,影響兄弟姐妹的嫁娶。為了家族的聲譽,只能將她逐出門去。
  • 誰都想帶她走,可為了自由,玉嬌龍跳下山谷,早已遁入江湖!
    影片中,李慕白、俞秀蓮的愛而不得,碧眼狐狸對武當絕世武功的執念,玉嬌龍對江湖和自由的嚮往……人人都有欲望,正如李慕白所言:「說江湖裡臥虎藏龍,人心又何嘗不是呢?」在江湖中的人,都想走出江湖的牢籠,只有玉嬌龍一人天真地想走進江湖的虛妄,於是李慕白想帶她去武當,俞秀蓮想帶她回北京,碧眼狐狸想讓她放縱江湖,羅小虎想帶她回新疆浪跡天涯……可玉嬌龍沒跟任何人走,哪兒都不是她想去的地方,唯有俠客江湖和瀟灑自由是她拼了命想去的。
  • 《臥虎藏龍》:李慕白克制與隱忍的愛,裹挾了情竇初開的玉嬌龍!
    俞秀蓮老家那種徽商老式住宅的布局與古樸,到對北京四九城從大遠景到街市細節的構建,都在暗中發力,構建一個足夠讓觀眾融入進去的大環境。《臥虎藏龍》其實整體事態都進展得很平緩,在劇情發展上面甚至有些套路化的按部就班。從俞秀蓮入京,到青冥寶劍過於醒目引來盜賊偷劍,都是很流程化的發展。但是因為這種不急不徐的發展步驟,有足夠的空間讓李安去渲染氛圍。
  • 《臥虎藏龍》二十年,李慕白想要和玉嬌龍陰陽合體
    《臥虎藏龍》中李慕白一直對玉嬌龍窮追不捨,表面上看似是為了追回青冥寶劍,實則卻是想要追到玉嬌龍的人。玉嬌龍問李慕白,「你要劍還是要我?」李慕白明顯緊張了,呼吸變得急促,嘴唇也是微微一動。李慕白心中明白他要得是人。
  • 深度解讀《臥虎藏龍》:李安那柄青冥劍,終究還是給了玉嬌龍
    肉身是慾念的載體,這在玉嬌龍身上尤為明顯;而孤陰不長的規律,隨著玉嬌龍離開大漠重返京城之後,才徹底顯現。比起李慕白,玉嬌龍沒有修道執念的掌控。因此盜劍、追逐、鬥狠皆為自我性情的全然展示,玉嬌龍的行徑更如人心初長成,隨心而定亦代表了「入道」的另一面極致。玉嬌龍身上有返璞歸真的性情和無法修持的慾念。
  • 從玉嬌龍到周翡,我有一個江湖夢?俠女的世界你不懂
    那就是《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她是個性格複雜的俠女。百度介紹:玉嬌龍著男裝俊朗若潘安,她著女裝美貌若西施,莫辨雄雌。芳齡十八,高傲任性,自負難當,武功高強,機敏過人。本來可以快意江湖的,卻求之不得。皆因,她在現實中的身份——身為格格,白天裡她必須端著。但到了夜晚,那就是她釋放自我的時刻。
  • 專訪|楊紫瓊:俞秀蓮變成了李慕白
    溫婉賢惠如俞秀蓮,總不如青春叛逆、天真又自帶幾分邪性的玉嬌龍來得吸引眼球。曾經在李安的編排下,俞秀蓮是傳統而世俗的,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愛得誠摯而終不夠灑脫。《臥虎藏龍》,玉嬌龍和俞秀蓮15年前的楊紫瓊,拍了不少打戲,打女名聲響亮,但尚未真正有一部作品讓人承認她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