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藏龍》:我用了19年,終於讀懂玉嬌龍

2021-02-06 十點讀書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故事就是從這首《俠客行》開始的。

武功蓋世的武當大俠李慕白,下山來到了俞秀蓮的鏢局。

他委託秀蓮將他的隨身佩劍,青冥寶劍,送給京城的貝勒爺,自己就此拂抽一世功名,隱退江湖。

隨後,秀蓮來到了京城貝勒府送劍,正巧遇到了九門提督的女兒玉嬌龍。

她抬著小鹿一樣水靈靈的眼,問她江湖上是不是很好玩。

更一眼相中了這把名鎮四方的青冥寶劍。

至此,江湖註定無法太平。

曾聽過這樣一句臺詞:有些人生出來就要走自己的路的。

這句話尤其適合玉嬌龍。

她出身高貴,是京城提督府的唯一千金。

她貌美無雙,一亮相,風頭就蓋過那些小姐、少奶奶們,被稱京城第一美人。

她未來的夫君,官至翰林,比她的家世還要顯赫。

這樣的家世、容貌和未來,應該是所有女孩一生夢寐以求的吧。

可偏偏這個玉嬌龍想過另外一種人生。

這一切都得從她小時候,家裡給她請了一位名叫高雲雁的教書先生開始。

這位先生,是一位奇才,不但經史皆通,同還能書善畫,對兵法戰術,尤有嫻熟,玉大人幾次大戰,都是此人在背後做戰術指導,而立下了奇功。

自然,他在玉家的地位很高,雖然來路不明,但由於知識淵博,就做了玉嬌龍的啟蒙老師。

這位高老師,不僅教她識文斷字,還不顧她是侯門小姐,偷偷傳授給她,自己偷來的武當劍法。

但是很快他發現這玉嬌龍,天賦異稟,是武學神童。當她的境界和德行,已經跟不上她的劍法時,高雲雁知道自己惹了大禍,為人間養了一條毒龍。

於是只敢教她一部分,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

五年前,高雲雁領回來一個婦人,說是他的妻子,兩人同住在玉府,玉嬌龍稱這個婦人為師娘。

其實,這個師娘就是殺死李慕白師父的毒婦,碧眼狐狸。她曾在江湖害人無數,陰險狡詐,如今躲在玉府,陪在玉嬌龍旁邊。

她給玉嬌龍講江湖的故事,和她一起練習武當秘笈,告訴她只要武功蓋世,世界任她踐踏。

玉嬌龍是她為自己尋的一個幫手,和一條後路。

由於家庭身份的限制和碧眼狐狸的挑嗦,玉嬌龍處處展現出另一種極端的性格,人前極度乖巧,人後只要她想要的,將不計後果。

一念之愚,千裡之禍。

閨閣女子如她,嚮往爛漫自由的生活,渴望變成一個江湖中人。

那一日,她隨父親從地方到京城做官,家眷、行李浩浩蕩蕩,引來了劫匪。

她的媽媽嚇得昏死過去,她卻探出頭去看。

當匪頭羅小虎搶走她的梳子,她騎馬追了出去,毫無畏懼,她是故意的,這是她第一次嘗試自己所理解的自由。

從另一個角度看,從玉嬌龍一開始對梳子的執著可以看出,她是一個為了「得到」,會拼盡全力的人。

面對幾百人的劫匪,面對茫茫大漠,她如初生牛犢一般,覺得自己一切皆可應付。

後來因饑寒交迫,路徑不熟,摔倒在了大漠。

她是幸運的,她遇到了羅小虎。

羅小虎年有二十餘歲,生得極為英俊,一個人在風沙之中號令幾百名兇悍的劫匪。

即便如此,他處處對玉嬌龍彬彬有禮。一來二去,二人都是年少熱血,彼此皆不服輸,彼此徵服。

那雄偉的身軀,英武的面龐,精爽的神態和一言一笑,都安慰著玉嬌龍。

而她傾城的美貌,桀驁不馴的個性,又是那樣的吸引著羅小虎。

後來因為羅小虎得知,玉府的人到處在找玉嬌龍,怕她的父母擔心,就勸她回到父母的身邊,而自己將會幹出一番事業,來明媒正娶玉嬌龍。

玉嬌龍就這樣回到了玉府,去了北京。

他們還是太年輕了,他們低估了人性和現實,也高估了自己的愛情。

剛來到北京,她的父親就給她訂了一門親事,魯府公子,家中三代翰林。

玉嬌龍心裡拒絕,表面無奈。

文接開頭。

那玉嬌龍相中了這把青冥劍,就埋下了整件禍事。

果不其然,夜間玉嬌龍一身黑衣,偷走了貝勒府的青冥寶劍。

正在府上休息的俞秀蓮,追了出去。

俞秀蓮雖然武藝高超,但是她也只想取回寶劍,不想惹事,傷及無辜。

因為白天與玉嬌龍打過交道,多年江湖行走的經驗,她當然知道盜走寶劍的是何人。

玉嬌龍在碧眼狐狸的幫助下,才得以脫身。

第二天,俞秀蓮就登門玉府,知道她即將出閣,於是多次暗中提示,只要還回寶劍,就可息事寧人,不會對她和他父親的聲名,有任何的影響。

玉嬌龍淡定自若,轉移話題,問了俞秀蓮和李慕白的關係。

她的眼裡滿是羨慕,她說:「我最嚮往的就是那小說裡的俠義兒女,選擇自己心愛的人,用自己的方法去愛他,才算真正的幸福。」

俞秀蓮發現,這個女孩子和她是如此不同,雖出身官宦之家,卻不屑於禮教尊法,執著於自己想過的人生。

這是她俞秀蓮無論如何都無法跨越的溝渠。

眼裡有驚訝,也有那麼私許的羨慕。

玉嬌龍用青冥劍幫助碧眼狐狸解決江湖仇怨。

李慕白自然不許,與她交手。他發現了這個女子的劍法和自己出於一家,他謹慎著,不願向對方加以傷害。

李慕白髮現玉嬌龍的武功遠在碧眼狐狸之上,他知道碧眼狐狸並不是她的師父,問她,你的師父到底是誰?

這話正好被碧眼狐狸聽到,她才知道玉嬌龍和她練秘笈,並沒有把所有的劍法都告訴她,碧眼狐狸就此在心裡埋下了殺機。

李慕白處處對玉嬌龍點化。

尤其是竹林的那場對打,李慕白先是後退,把她的劍法看夠,她疾風掠竹,每一招都緊極,速極,狠極。

而且她對青冥寶劍的使用,已經出神入化,武德和武功實在不匹配,怕是江湖的禍害。

隨後李慕白開始進攻,身如遊龍,盤旋在她的左右,並在一招之內奪下青冥寶劍,扔入海底。

他沒有想到的是,玉嬌龍竟如此執著,潛入水中,寧死也要追回。

遇見青冥劍玉嬌龍,打開了她通向更大世界的大門。

因為青冥劍和她合而為一時,她發現了自己的無限潛能,同時也寄寓了她對一眼看到底的人生的不甘。

人生的旅途就是這樣,用大把的時間執著,卻在幾個瞬間成長。


她視李慕白和俞秀蓮為阻礙她人生的絆腳石,她視幫助她取回劍的碧眼狐狸為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

可是最後,她才發現,一直想置她於死地的是竟然是,她一直幫助並保護的碧眼狐狸,她一直尋找機會,伺機下手。

最後是一直和她做對的李慕白救了她,還搭上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刻她終於懂得了什麼才是俠義的精神?什麼才是自由的人生?

所謂俠義,是獨立,自由,有尊嚴,甚至是拒絕服從權威,拒絕依附於他人,但是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的家人、愛人。

所謂自由,就像李慕白說的:「把手握緊裡面什麼也沒有,把手鬆開你擁有的是一切。

它並不是沒有邊界,而是能夠安住於不確定和不可控之中。

當一切告一段落,玉嬌龍躍身跳入懸崖。

有人說,這是她對現實的失望,對夢想的毀滅。

自由並非自由,愛情並非愛情,她身上稟賦著一流的天資,卻看得到生而為人的盡頭。

我卻認為,她跳下去不是毀滅,而是希望和救贖。

她相信了羅小虎給她講的故事,跳下去,穿過皚皚雲海,存在著另一個世界。

那裡,青山秀水世外桃源;那裡,俞秀蓮與李慕白終成眷屬,羅小虎帶著她回到了遠方。

相關焦點

  • 《臥虎藏龍》:玉嬌龍
    這些天重新讀王度廬的臥虎藏龍。說起《臥虎藏龍》不得不提及李安,和聶雲嵐。比起金庸,梁羽生,古龍等著名武俠作家,王度廬仿佛是一位被遺忘的作家。這些年重新被世人想起,是因為李安版的?臥虎藏龍?。沒有李安,王度廬恐怕真得要被世人所遺忘。所以讀著讀著,懷著感激之心又重新把李安電影?臥虎藏龍?重新看一一遍。
  • 《臥虎藏龍》二十年,李慕白想要和玉嬌龍陰陽合體
    不知不覺之間,《臥虎藏龍》也已經上映二十年了。作為國際上最成功的華語影片,《臥虎藏龍》一經問世就被各路大神一一解讀。各種角度,層出不窮。《臥虎藏龍》中李慕白一直對玉嬌龍窮追不捨,表面上看似是為了追回青冥寶劍,實則卻是想要追到玉嬌龍的人。
  • 《臥虎藏龍》玉嬌龍喜歡李慕白嗎?原來玉嬌龍是李慕白的棋子!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獲得奧斯卡的經典武俠電影,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李慕白師傅找碧眼狐狸和李慕白找玉嬌龍的目的是一樣的,只不過碧眼狐狸沒文化,看不懂武當派的心決,玉嬌龍卻看的真真地!有一個動作設計,是兩人在一根竹子上僵持,玉嬌龍企圖將李慕白彈飛,而李慕白在竹尖絲毫不動,這是顯露武功,也是體位變化,有高手風範,但也是在調情。
  • 《臥虎藏龍》:玉嬌龍為什麼跳崖?
    我曾對《臥虎藏龍》的結局耿耿於懷,為什麼,玉嬌龍為什麼要跳崖?現在我終於明白了,是幻滅。她追求的那種無邊無際的自由,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這種徹底的虛無和幻滅感,最終令一個人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玉嬌龍是怎樣走到這一步的?她本是千金小姐,生於京城貴族,錦衣玉食裡長大,卻有一身反骨。規矩,道德,信義,在她心裡都是不存在的。
  • 《臥虎藏龍》影評——玉嬌龍之死
  • 《臥虎藏龍》:李慕白克制與隱忍的愛,裹挾了情竇初開的玉嬌龍!
    自然,懂得適應西方電影工業的規則,並且學會了投其所好,四下逢源的人,事業總會順風順水很多,《臥虎藏龍》雖然惜敗於本土民族融合題材的《撞車》,可是最起碼,好萊塢看得見中國製造的優勢了。《臥虎藏龍》的原著是一部相對典型的文人小說,其平淡的風格很難在短時間內吸引底層觀眾的注意。為此,李安將前期的著力點放置在東方風情的營造上。
  • 《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為何要跳下懸崖?
    在《臥虎藏龍》故事的結尾,玉嬌龍跳下山崖,直接原因就是她有把握不死。玉嬌龍是官府小姐,貨真價實的千金小姐,只是偶然的機緣,她學會了武功。因為父親在草原大漠做官,她也在這裡生活。有一次結識了盜首半天雲,一見鍾情。玉嬌龍的觀念,二人要結合必須明媒正娶。
  • 《臥虎藏龍》的不是江湖,是李慕白和玉嬌龍的愛情
    我心裡最棒的武俠片,奧斯卡最佳當之無愧。 多年後重溫,在意的已不是那些眼花繚亂的對打,而是片中略顯生硬的對白。與活脫脫的李慕白、俞秀蓮和玉嬌龍再次會面,一個個人柔軟又豐滿的內心,顯露的隱秘的,堅守的追求的,本我的超我的,都已能漸漸體悟。我說《臥虎藏龍》的不是江湖,是李慕白和玉嬌龍的內心——因為,他倆瞞著所有人相愛,愛得隱秘、愛得徹骨、愛得生死相隨。
  • 深度解讀《臥虎藏龍》:李安那柄青冥劍,終究還是給了玉嬌龍
    世紀之交的2000年,《臥虎藏龍》上映。已經年過不惑的李安,早已不再是那個為生計煩惱的年輕人。90年代中期,好萊塢動作片已疲態盡顯;肌肉硬漢的充斥、轟炸槍械的泛濫,荷爾蒙之下的視覺疲勞,觀眾得到的滿足感卻與日俱減。美國主流文化憑藉電影在全球成功輸出之時,生長在好萊塢內部的逆流,也跟隨電影一起滋長;《臥虎藏龍》所承載的更是一股反主流的力量。
  • 對《臥虎藏龍》困惑 玉嬌龍為什麼要跳崖?
    《臥虎藏龍》的結尾,玉嬌龍縱身從武當山崖跳下,投入茫茫雲海,身邊唯有羅小虎淚如雨下,據說在耶路撒冷電影節上,當影片放到這一片段時,觀眾席上可聽見輕聲抽泣,不少觀眾流淚滿面。大概老外的腦筋都有點秀逗,鏡頭美則美矣,不過我想破腦殼也搞不清楚,她為什麼要跳崖?
  • 《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回來了?章子怡電視劇首秀,趙雅芝作配!
    我忍不住把演員表認認真真看了一遍:沒錯,確實是她,章子怡!從前,演藝圈有一條鄙視鏈:演話劇的看不起演電影的,演電影的看不起演電視。如今看來,這條鄙視鏈業已瓦解。高光出道的幾位謀女郎相繼試水電視圈。從湯唯的《大明王妃》到倪妮的《流金歲月》,如今,就連一向高傲的國際章也不甘寂寞地撲騰下水了。對於章子怡,不少人是從《臥虎藏龍》玉嬌龍這個角色開始認識她的。
  • 《臥虎藏龍》在影片末尾,章子怡飾演的玉嬌龍為何要跳崖自盡?
    臥虎藏龍最後一幕,玉嬌龍在武當山頂墜入霧崖,以她的死交待出了全片的結局。從一般的認知角度而言,大家會揣摩玉嬌龍因錯害了李慕白一條性命,悔恨過深,終究走向了自決的死路。而如此般解釋,卻不大不小有些許疑問。
  • 《臥虎藏龍》中玉嬌龍為什麼最終選擇離開羅小虎?
    大學時偶爾在圖書館借得一本《臥虎藏龍》,讀後便記住了玉嬌龍和羅小虎二人。玉嬌龍本是貴族小姐,羅小虎卻是江湖大盜。二人出身於不同的階層,受到不同的教育,卻不自覺為對方吸引並深深相愛。可是,觀念不同,文化差異,最終導致二人分道揚鑣,成了一出愛情悲劇。
  • 臥虎藏龍,這就是江湖?
    「我倒是喜歡像那些俠義小說裡的英雄兒女,就好像你和李慕白一樣,結婚固然是喜事,要是能夠自由自在生活,選擇自己心愛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愛他,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幸福。」「一個女人一生該服從的道德和禮教」「可是我們都堅持要對得起孟思昭和那一紙婚約,你說的自由自在,我也渴望,但我從來沒有嘗過。」
  • 《臥虎藏龍:青冥寶劍》彌補了我16年的遺憾
    當楊紫瓊以流利英文念出第一句旁白「距離我的摯愛Li Mu Bai死去已經18年惹」,小茬子就立刻按下暫停鍵,因為實在笑得難以自己。中間混雜了些來自【鐵騎銀瓶】的梗,玉嬌龍的名字被改成了「寒梅」。大概編劇也有一點自知之明,僅以影射的方式,不至於真的毀掉上一集玉嬌龍跳崖的開放式結局。
  • 想當年|《臥虎藏龍》20年:江湖有夢,夢不由人
    20年過去,當年初出茅廬的「玉嬌龍」都早成「一代宗師」,半「退隱」著沉浸於相夫教子的家庭世界,而這部電影依然高居華語電影的巔峰高位,無論從立意審美,製作水準,以及所產生的影響力,這20年來都幾乎沒有電影能夠與之媲美。
  • 《臥虎藏龍》中,章子怡飾演的「玉嬌龍」最後為什麼跳下懸崖?
    從演技方面來說,我個人非常喜歡章子怡,並且把她所有的影片都看過了一遍。她在影片中的角色都有一種很倔強、執著、剛柔並濟的感覺,很多都是本色出演。《臥虎藏龍》這部影片據說最初還不是定她來演。在一次試演中,她幾乎臉撞到石壁上也絲毫沒有退縮,導演也是蠻震驚,後來拍板,直接就定了她了!每次看見章子怡在《臥虎藏龍》中竹林決鬥的照片,覺得非常之美。
  • 我是玉嬌龍
    有的嫁給了「魯翰林」,有的私奔了「羅小虎「, 有幾人像玉嬌龍選擇了自已,一躍而下……    看小說   & 看電影     《玉嬌龍》由王度廬先生所寫,聶雲峰改編,李安拍攝。    王度廬先生的著作前後有關的三套分別是《劍氣珠光》、《臥虎藏龍》和《鐵騎銀瓶》。第一本主要是講俞秀蓮和李慕白;第二本主要講玉嬌龍和羅小虎;第三本是講玉嬌龍的女兒春雪瓶。非常值得敬佩的是先生筆墨的功力,尤其是對於情感和性愛的描寫以中國畫的「留白」方式給讀者留下足夠想像空間,含蓄蘊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 20年了,還沒有能超越《臥虎藏龍》的武俠片
    這是李安借玉嬌龍想問的問題。這是解讀《臥虎藏龍》的一種。 《臥虎藏龍》不像李安的其他電影那麼表意明晰,李安寫意的曖昧空間創造了大量的留白。所以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觀看《臥虎藏龍》的姿勢。 章子怡當時只有19歲,哭著打電話給張藝謀說快要堅持不下去了。
  • 莫從「玉嬌龍」活成「俞秀蓮」
    》,只覺得是我看過的電影裡最唯美、最賞心悅目的武俠電影。        十七年後,重溫《臥虎藏龍》,才發現,李安的江湖遠遠不只是江湖。江湖只是外衣,人性才是內核。臺詞為證:江湖裡臥虎藏龍,人心裡何嘗不是?刀劍裡藏兇,人情裡何嘗不是?        細品李安的江湖,才發現有那麼多的隱喻與伏筆,李安已經生怕觀眾沒看懂,而事實上,確實還是大部分的觀眾都沒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