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要講衛國的故事,附一張地圖吧,現在的山東還稱齊魯大地,禮儀之邦,所以文姜的主要活動地點大家能想像到。鄭衛比較小,夾在大國中間,看一眼比較直觀。
文姜有一個親姐姐,就是宣姜,她的一生很是悲慘也很無奈。「姜」是她的姓,「宣」字來自她的老公衛宣公,衛宣公是衛國的第十五代國君,人品很值得商榷,他看上了自己老爸衛莊公的女人,還搞大了肚子,生下來就是公子伋。後來衛國宮廷政變,衛宣公被立為國君,伋升級為太子。衛宣公為了鞏固自己在衛國的政權,讓太子與齊國聯姻,齊僖公同意了(衛國上一代國君也娶齊女為正室),大方的給出了自己的寶貝女兒宣姜。兩國中來回跑媒的是太子伋的老師衛國右公子,右公子事情辦成了,回國匯報工作的時候客觀地讚美了宣姜的美貌(不排除右公子拉皮條的嫌疑),引得衛宣公淫心大動,垂涎三尺,他決定先去看看這個未來的太子妃。
衛宣公先藉口出使宋國,支走了太子伋,然後再迎親的路上造了一座華美的高臺,美其名曰迎接齊國公主,等他一見到宣姜本人,果然是古今絕色,何況宣姜待嫁,新裝盛容,縱使九天仙女也不及她三分,衛宣公這個老淫棍怎麼可能就此放走美女?他利用自己的權勢在高臺上就把生米煮成熟飯了。等太子伋歸國就傻眼了,自己的老婆還沒過門就被老爹給搶走了,這麼個大美女自己沒娶到就算了,現在還得管她叫媽!但是還是忍了下來。宣姜原本與太子伋是對絕配佳偶,被衛宣公從中一腳,宣姜本來的俊朗少年變成個噁心的糟老頭,真實悲劇。衛國的百姓可憐宣姜,作歌而唱,把衛宣公比作癩蛤蟆。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這首詩收錄在《國風·邶風·新臺》,「蘧篨」(quchu)就是癩蛤蟆,「戚施」本義是駝背的人,這裡也指癩蛤蟆。
齊僖公聽說自己的女兒被公公霸佔了,立馬出兵為女兒討說法,衛宣公看著齊軍壓境不敢應戰,答應將宣姜立為正室,廢掉原來的正妻夷姜(夷,應為國名),也就是太子伋的生母。說道這你看看衛宣公,夷姜本來是他父親的妾氏,他敢亂搞,宣姜本來是他兒子的正妻,他敢搶奪,但是齊軍壓境,他不敢出戰,這就是個縱慾的懦夫。
不管怎麼樣宣姜依靠娘家的實力,勉強得了一個名分,而出嫁的宣姜本就是齊僖公的一個政治籌碼,要的就是一個名份,事情就這樣了。過了一段時間宣姜也接受了現實,還生了兩個兒子:公子壽和公子朔。等到兩位公子長大,出現這麼個情況:母親是正室,而自己不是太子。公子朔有心爭奪王位,於是先說服了母親合謀廢立太子,再連同母親一起向衛宣公進讒言。衛宣公和太子伋的父子關係也好不到哪去,三人設計派太子伋出使齊國(又是出使!),再買通強盜在兩國邊境上截殺他。這件事讓公子壽知道了,本來他年長於公子朔,太子伋一死,他最有可能成為太子,只要站在一邊看就好了,但他對父親的做法很反感,對王位也不熱衷,相反對太子哥哥很崇拜,看見自己的偶像有危險,當然不顧一切,發瘋一樣跑去告訴太子伋,讓他趕快逃走。
弟弟迷戀偶像,有些傻,哥哥也一樣,看來都是一位老師教育的。太子伋意志堅定,非但不同意:還說道「不遵從父親的命令,不是兒子應該做的;不遵從君主的命令,不是臣子應該做的。」即使是去送死,太子伋也從容不迫,大義凜然。公子壽不能說服哥哥,更加難過。傻人有傻辦法,就在太子伋出發的時候,公子壽為他設宴送行,並故意把他灌醉了,自己穿上哥哥的衣服,打著太子伋的旗號出發了,很明顯就是自己替哥哥去死。強盜們不認識太子伋,看見旗號,一哄而上,就把公子壽給殺了。
太子伋酒醒後,急忙追趕公子壽,但還是晚了,他抱著公子壽的屍體大哭,異常悲痛地對強盜們說:「你們要殺的是我,公子壽有什麼罪?你們不知道錯殺了他,也沒有完成父親交給你們的任務,只有殺了我,你們才能回去交差啊。」拿錢幹活,強盜們當然不客氣,又殺了太子伋(太子伋這股傻勁和同時代的晉國太子申生有一拼。再多說一句申生的母親是齊桓公的女兒,這兩個太子有血緣關係了吧。再再多說一句,申生的母親原本嫁給的是晉武公,結果晉獻公私通父王晉武公的小妾齊姜,生下太子申生,這情節熟悉吧!再再再多說一句,產下申生後,其母又為晉獻公產下一女,就是後來的秦穆公夫人,在秦晉之好裡有戲份。)。結果公子壽就白白地犧牲了。事情的結局很悲慘,但符合政治目標,宣姜雖然也失去了一個兒子,但公子朔成為太子。
這一年是魯恆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這一年的七月鄭莊公去世,太子忽繼位。
後來百姓們懷念太子伋和公子壽,作歌傳送。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收錄在《詩經·邶風·二子乘舟》。這首詩還有上文提到的《國風·邶風·新臺》,都在邶地傳唱,推測衛國可能是對百姓諷刺王室的行為進行了高壓政策。
衛宣公殺死太子伋第二年後就去世了,公子朔繼位,稱衛惠公。但是衛國還有太子伋和公子壽的追隨者,他們對衛惠公中傷並謀殺太子伋而自立之事非常不滿,惠公四年,發起動亂,宣姜把兒子衛惠公送到齊國,當時齊襄公剛剛繼位,看在姐姐的面子上保護衛惠公八年。這八年衛國因為懷念太子伋擁立太子伋的弟弟黔牟為國君,等到衛惠公再次上臺,齊襄公為了安撫衛國兩方勢力,竟然把姐姐宣姜改嫁給公子伋的弟弟公子頑(衛昭伯)。這樣衛惠公與自己原來的兄弟成了父子關係,還是兒子輩份。衛惠公不幹,公子頑也不幹,前幾年還叫母后哪,現在叫老婆,先不說年齡問題,就是輩分問題也夠老百姓進行詩歌創作的了。眼看這事要黃,齊國和衛國的那些大臣們把公子頑灌醉(又灌醉,公子壽就用這招,衛國人沒有新花樣啊),再把宣姜給送進去,半推半就的生米又給煮成熟飯了,此後宣姜還生了五個孩子:齊子、衛戴公、衛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無語!
初,惠公之繼位也少,齊人使昭伯蒸於宣姜。不可,強之——《左傳》
《詩經·鄘風·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雲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髮如雲,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揚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縐絺,是紲袢也;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百姓罵的不是齊襄公、不是公子頑,而是宣姜。冤!也許宣姜後來已然看透,願嫦娥、相顧肯從容,隨圓缺,才能生育五子。
宣姜因為政治關係先後與父子三人結婚,生七子,每次婚姻都被人操控,還留下一個放蕩的罵名。悲哀!《列女傳·孽嬖傳》中評價宣姜:「衛果危殆,五世不寧,亂由姜起」;評價驪姬:「公子出奔,身又伏辜,五世亂昏」,兩個人都引起五代禍亂,實在是史書推卸責任,為男人開脫罪名。
(衛襄公正夫人亦稱宣姜,二女非一人)
趣明道,80後懷舊老男孩,美學碩士,做過礦工、文秘、記者、主持、國企政工、網文寫手……兩年換一份工作,躁動不安的斜槓青年。
有趣的靈魂,逮誰懟誰!
微博:趣明道
知乎:趣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