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SC是DJI大疆創新於7月份全新發布的單手持微單穩定器,是如影家族的新成員。上市至今,如影SC憑藉其精巧的外形、出色的增穩性能和豐富的智能拍攝功能領跑行業,成為微單穩定器領域當之無愧的全能選手。
小編精選了媒體老師的親身評測,邀請各位看官一起圍觀,來看看如影SC都有哪些值得剁手的地方吧!
提到視頻拍攝,如今處於短視頻時代的人們往往會首先想到手機攝影,但隨著短視頻時代漸漸進入後半場,在眾多視頻平臺中,無論是視頻拍攝者還是視頻看客們,對於視頻的品質要求都變得越來越高,於是很多人開始尋求更豐富的拍攝形式以及拍攝方式。
很多曾經只有專業愛好者才會涉及的領域知識,也開始被普通的UP主所掌握,他們開始拋棄手機,轉而使用單反微單,開始放棄手持,使用三腳架雲臺穩定器,越來越多的專業攝影配件,出現在他們的考慮清單中,而今天我們要體驗的主角,就是一款堪稱攝影神器的單手持穩定器產品——DJI大疆如影SC。
延續如影系列製造工藝,做工出色讓人印象深刻
相信很多朋友應該對DJI大疆如影系列產品並不陌生,去年大疆曾發布的如影S就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作為大疆首款針對微單相機所設計的單手持穩定器,如影SC同樣繼承了如影系列的精良製造工藝。
外觀方面,不需要仔細辨認,大家應該就能夠明顯從這款產品上看出大疆如影系列的血統,材質上,如影SC由鎂合金打造,重量僅為1.1千克,從數據來看,如影SC的體積相較於如影S減少了約40%,在高機動性的拍攝場景下能夠有更好的發揮空間。
大疆如影SC的過人之處在於,哪怕你曾經使用過很多其他品牌的穩定器,但只要你初一上手如影SC,便一定會對它的工藝記憶猶新。
無論是滾軸間銜接的縫隙處理,還是各個調平控制的小部件,都能夠帶來不錯的質感反饋,尤其是與大疆無人機遙控器同款的控制手柄,相信你在撥動它的時候一定會感嘆它出色的阻尼感,這顯然能夠更有效的實現穩定器的微調。
具體細節上,由於大疆如影 SC的定位是微單穩定器,所以相比於如影S,該產品重點追求的還是便捷性,為了能夠讓產品輕鬆收納進包內攜帶,大疆如影 SC加入了三軸機械鎖,可將雲臺三個方向的軸臂分別鎖定。在收納姿態下,雲臺三個軸臂可固定至同一平面,大大減少穩定器整體體積的同時,也讓穩定器在包內不至因晃動而產生不必要的磨損。
難逃拍攝一分鐘調平十分鐘的命運,但記憶滑塊簡單貼心
而在用戶需要調節時,機械鎖的存在也可以讓用戶更好的調整雲臺,每次都固定住兩個機械鎖,就可以逐項對雲臺進行調平,實際操作時會感覺非常方便。
不過即便如此,使用過穩定器的朋友應該也會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每次調平穩定器都是個費時費力的過程,即便平時只使用一款設備,且不對穩定器進行收納,也難免會出現橫向或俯仰軸不小心移動的情況,更何況在初次進行調平時,也極易出現因小失誤導致的反覆調平情況。
而對此,大疆專門為如影 SC設計了記憶滑塊,能夠幫助用戶快速定位平衡位置,無需刻意記下刻度,也不用小心收納,只需要利用記憶滑塊,即可輕鬆實現快速拆裝,同一套設備無需再次調平,雖然這個小設計看起來很簡單,但卻是大疆貼心之處的體現。
當然了,正如其他的穩定器一樣,大疆如影 SC雖然加入了很多貼心的設計,不過也依然逃不掉拍攝一分鐘,調平十分鐘的命運,哪怕稍微變動焦距,也會出現需要再次調平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業內並沒有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法,用戶只能接受適應它。
2kg負載足夠應付微單拍攝需求,重視電機保護值得點讚
負載方面,雖然對於手持穩定器的載重參數,行業內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畢竟手持雲臺的極限負載要考慮的不能單單是拍攝主機這個單一的因素,還要結合調平空間、電機承受力矩還有增穩性能等條件,但如影SC所提供的2kg測試載重理應足以應付常規微單的穩定拍攝需求了,畢竟相信也不會有人帶著大師200-600的G鏡頭去用手持穩定器拍視頻吧。
不過為了避免真的有人這樣做,如影 SC還是設計了一套電機保護系統,在電機過載時會自動進行卸力,以防止因電機過載造成的電機損壞情況,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用戶主動的關閉電機,產品的電機也會逐步的進行卸力,避免出現磕碰鏡頭的情況,在安全保障方面,大疆如影 SC可以說為很多手持穩定器做出了一個表率。
體驗部分
1. 運動模式
說了這麼多,這款穩定器到底如何呢?其實熟悉大疆產品的人都應該清楚不僅僅是無人機系列有運動模式,如影系列也同樣擁有運動模式,在運動模式下如影SC可以實時檢測和反饋用戶的動作變化,通過算法保證設備能迅速響應,並動態調整各軸跟隨速度。
未開啟運動模式
開啟運動模式
2. 與微單相機的兼容性
視頻拍攝對於目前視頻行業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當然想要保證視頻質量的重要前提就是拍攝設備,雖然智慧型手機可以覆蓋到部分視頻內容的拍攝,但是優質的視頻內容輸出依然要靠著相機才能完成(至少視頻工作者輸出的優質視頻很少有手機直出的),而此次大疆也是首次專門為微單相機提供了雲臺設備,那麼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如影SC的兼容性如何呢?支持哪些微單相機或許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簡評:基本覆蓋了目前市面上主流品牌的微單相機產品,按照大疆的官方說法,目前這份兼容性名單還在持續更新中,也就是說後續會有更多的產品加入到如影SC的支持機型隊列中。
3. app使用中的智能跟隨3.0
相比前代產品如影S,大疆也給如影SC升級了智能跟隨技術,這次是的版本是3.0。官方稱這是首次在如影系列產品上實現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算法的結合,可以理解為在智能跟隨3.0的拍攝模式下,手機中的DJI RONIN APP採集畫面,算法分析紋理特徵,準確識別拍攝對象,並結合FOV數據,準確控制雲臺對拍攝對象進行跟隨。值得一提的是,當如影SC對人物進行跟隨時,DJI RONIN APP內的算法還將實時建立人物頭肩模型,進一步提升識別和跟隨的精度。
簡評:智能跟隨是一個配合手機的重要功能,所以先裝手機,手機夾調整ok後再去對雲臺調平;而且智能跟隨是配合手機畫面為基準的,所以不論手機又多牛X,對光環境的還是有著一定的要求(特指逆光與暗光);
最後要說的就是,在裝了微單+手機(測試時使用iPhone XS)後,雲臺整體的重量可想而知,大家量力而「擼」
4. 體感控制功能
大疆如影SC新增體感控制功能,最直觀的表達就是讓用戶用起來更簡單(事實在測試中也確實挺好用),即使沒有雲臺操控經驗,也能快速上手操作。
水平方向,未開啟橫滾軸
開啟橫滾軸
簡評:這個功能從日常的拍攝角度來說用到的不多,但是玩法新鮮,比較講究所需拍攝的場景,而且建議使用小型三腳架配合手機夾固定手機,控制運鏡,手機應在雲臺3m範圍內。
5. 3D 360度旋轉
功能性上與如影S差不多,只不過在欠點產品的基礎如影SC在平移軸內設置了導電滑環,令平移軸電機可實現360°不限位旋轉,開放了比較多的拍攝場景與鏡頭。
6. 跟焦電機與手機夾
將手機固定於相機頂部以使用智能跟隨3.0功能或雲臺機身側方作為監屏,通過相機Wi-Fi圖傳實現監看;也可以將手機及手機夾安裝至通用三腳架或手持橫杆等平臺,使用 Ronin App體感控制功能,通過控制手機姿態來控制 Ronin-SC。
外置跟焦電機,控制相機跟焦,獲得更精準的物理跟焦體驗。使用一分二線為跟焦電機供電,同時連接穩定器和相機。
通過對大疆如影SC短時間的體驗上手,產品依然像前代產品一般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雖然在設備的重量方面大疆已經竟可能做到了「最輕」,但還是看到一些搜索標題這樣說道:vlog的最佳伴侶等,說句實話用如影SC拍vlog不是不行,但至少拍攝的人需要一支「麒麟臂」,如果加上微單,追焦器,手機全配,那估計也不是一般能承受的重量。
但是綜合如影SC的所有功能與硬體技術,它都是一款對視頻工作者擁有足夠吸引力且強大的生產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