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評測】面對火熱的視頻市場,大疆家不僅擁有面向大眾Vloger的靈眸OSMO系列,更有在商業影視圈備受好評的如影系列,說到如影系列大家第一時間想到肯定就是如影S了,良好的拓展性、不錯的有效承重,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口碑。
大疆如影SC
但是得益於影像設備的更新,即使是殘幅微單也足以滿足我們的拍攝需求,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了,2019年7月17大疆發布了全新一代的如影SC,2299的起售價、「瘦身」後不錯的握持感和依舊優秀的承重不禁讓人直呼真香,今天我們就主要來聊聊外形設計和使用體驗。
大疆如影SC
工藝設計
對於專業的影視圈消費者來說,優秀的工藝和做工其實是選擇一款穩定器的重要因素,畢竟是要用來「吃飯」的傢伙。這次如影SC做工依舊紮實,寬厚的雲臺臂就給人一種十分紮實的感覺,黑色的鍍漆也塗的十分良心,用久了掉漆這種事情是穩定器的常態,所以小編特意用硬幣暴力剮蹭了一下,很難留下印記,鍍漆很厚,放心造,穩得很。
用硬幣可勁「造」了「好多」下
如影SC依舊沿用了前代的分體式設計,拆解後便於收納,外出拍攝時收納在攝影包中也不會佔據太多的空間,如影SC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雲臺主體、電池、三腳架。
大疆如影SC拆解
電池部分也是最主要的握持部分,所以在表面覆蓋了帶螺紋的矽膠,握持舒適並且不容易脫手,14cm的握徑對於小編的手型來說算是恰到好處,點按下面的按鈕可以顯示電量,底部很貼心的配有1/4口和3/8口螺絲扣,在進行拓展時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大疆如影SC電池部分
三角架沒有太多需要說的地方,覆有矽膠,握持感不錯,很有心機的做了鏤空的設計,儘可能的把重量做到了最低。
大疆如影SC的三腳架
雲臺部分「終於」加入了三軸鎖定設計,方便了調平和收納,調平時鎖定兩軸調節一軸,極大的提高了調平的效率;在鎖定狀態下,無論是裝進官方標配的收納盒還是自己的攝影包都非常方便。
大疆如影SC鎖定軸展示
雲臺的快拆板也採用了新設計,加入了一顆限位螺絲,在調平結束後可以用限位螺絲限定位置,在下次裝載相機時,就可以輕鬆找到上一次的調平位置,免除了重新調平的麻煩。
大疆如影SC限位螺絲
另外需要點明一個很有心機的小細節,如下圖所示,如影S的橫滾軸通過在擰松橫滾軸上的旋鈕進行左右調節,這樣的弊端在於搭配較重設備時橫滾軸向右調節後,沒有辦法直接收納。
大疆如影S橫滾軸示意
為了讓穩定器在調平後可以直接收納,如影SC的橫滾軸調節直接設計在了雲臺的快拆板上,採用了棘輪式的調節方式,這也使得不管搭載多大的設備調平後,取下相機都可以完美收納,這一點一定要為大疆的工程師點讚。
大疆如影SC棘輪式橫滾軸調節
注釋:若搭載機器過大,勢必導致重心左移,從而橫滾軸需要向右調節特別多,導致無法直接收納。 如下動圖所示。
使用體驗
軟體方面一向是大疆創新的強項,這次在如影SC上也不例外,在如影SC發布初期,如影SC宣傳片中的智能跟隨和手機體感控制絕對讓大家眼前一亮,把手機夾在穩定器上的這種騷操作估計也只有大疆才能想出來啦。通過隨機附帶的手機夾可以將手機固定在相機熱靴上,從而實現跟蹤目標的操作,在實際使用中,可以在移動中輕鬆跟隨目標的移動,大疆的軟體優化一向讓人放心。
智能跟隨手機端展示
如影SC智能跟隨
如影SC在經過一系列的瘦身之後,裸機重量為1.1kg,在正常成年人的承受範圍之內,在搭載了索尼A7M3+2470蔡司後,依舊可以正常工作,簡單的歸納一些使用經驗,如果你在使用松下GH5、索尼A7M3、富士XT3、索尼a6000系列這樣的微單機型,可以放心大膽入手這款如影SC。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主打輕便,如影並不支持佳能5D4這樣的大傢伙(實測5D4+2470紅圈)。
大疆如影SC實際使用
在搭載a6400+iPhone X+1650套機頭這樣的設備之後,如影SC實測工作時間在7~8小時之間,這樣的續航體驗足以滿足一次出門旅行或者一次商業拍攝。
大疆如影SC搭載a6400+適馬30F1.4+iPhoneX
小tips:調平後出現電機抖動的情況在app端檢測一下調平即可。
大疆如影SC搭載a6400+適馬30F1.4+iPhoneX
總結
如影SC無疑是一款十分成熟的機型,無論是搭載什麼畫幅的微單,都可以作為生產力工具,但也僅限於是生產力工具,主觀的認為,拿如影SC去拍攝Vlog還是有些大材小用,同時對於使用者的臂力也是一個考驗,相較於如影S並不能說是減配,而是一次設計和功能性的升級,如影SC是在如影S的基礎上做小了體積,降級了稱重,但是優化了使用體驗(三軸鎖定)和功能(智能跟隨),它的定位是使用微單的視頻工作者,輕便的裝包帶走,更輕便的去工作。
大疆如影SC
大疆如影SC
大疆如影SC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