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侯虹斌 侯虹斌客廳

我曾經寫過很多文章,說明,能離開農村,對於女性來說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而且,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零零年代的幾年時間,中國的自殺率直線式下跌,尤其是農村女性,由超高的自殺率,降至與其他組別持平;而這個過程,與中國農村女性大規模進城務工,是同步的。

農村女孩沒有人眷戀家鄉的。因為城裡再苦,也可以憑著自己的勞動活下去。而在家,女孩的生命、財產與自由,是掌握在其父親、丈夫、兒子手裡的,他們好,她就能吃一口飽飯。他們不好,女人只能自殺,或者認命。

走吧,走吧,離開家鄉,到城裡去!

但是,就像易卜生在《玩偶之家》告訴我們,「娜拉的出走」是正義的、正當的之後,魯迅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她們真的越過越好嗎?

我依然鼓勵女性們離開那個封閉的環境,但是,我也希望女孩子們知道,隨著社會的變化,娜拉出走,比以前難多了,真難,真難。

數據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健康統計年報、《中國疾病監測年報》、《中國衛生統計年鑑》等

1/3

最近,我在看小說。我的朋友,獲得過茅盾文學新人獎、老舍文學獎的作家文珍,出版了一本小說集,叫《夜的女採摘員》。寫得真細膩,真好。我尤其喜歡《小孩小孩》和《抵達螃蟹的三種路徑》。「螃蟹」系列裡的《寄居蟹》,是我最喜歡的一篇;裡面的故事,就是一個農村逃婚出來的女孩,獨自逃到S城(實際上是深圳)打工,她經歷的一切。

雖然是一則愛情故事,實際上給我們展現了殘酷的真相:農村的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

林雅,生活在農村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父母讓她讀中專,省下錢給弟弟讀高中、考大學;後來又要她考師範,不然就嫁給外鄉人——「她怕考上了師範也得一直供弟弟復讀、上大學,考研究生,與其如此,不如趁早遠走高飛,再混出個樣兒給他們看。」

這個十九歲的女孩,中專畢業,帶著兩千元從農村逃出來之後,獨自去深圳打工。路上碰到了同齡的田又軍,半個深圳人,他倆互有好感,就睡在一起了。他們到了S城五隅(也就是深圳三和),住了幾天小旅店之後,為了省錢,分別住男女集體宿舍,一個鋪位十五塊。

田又軍總說要找工作,但是,他對各種各樣的招工信息,都挑挑揀揀,這也不好那也不行,都配不起高貴的他。他寧願整夜在網吧裡打通宵,或者在租的床鋪上打遊戲打半夜。他害怕失去林雅,要求林雅必須跟他一起去同一個工廠;所以林雅雖然著急,也找不到工作。

——田又軍還總是在集體宿舍裡就要跟林雅親熱,林雅不喜歡,她推開他,「我覺得自己像牲口」。

NHK紀錄片《女性貧困》

等兩人花光了林雅帶的兩千塊錢,林雅發現,田又軍把她的身份證賣了。

她決定,必須離開他。

但沒有身份證,又不能回老家補辦證件的林雅,打工的難度就更大了。她一個人,能吃苦。於是,懷著孕、又沒有身份證的她,輾轉在多家工廠打工,還生下了孩子「餅乾」,把孩子撫養大了。

但這一路來,找工作並不容易。剛剛做熟了的玩具廠,整個消失了,搬去了越南;另一家騙他們去打工的服裝廠,其實是牛仔褲廠,工業汙染有毒,整個廠房都是霧,每天工作都咳到喘不過氣來。懷孕的她,勉強做了六個月,結果說只能領70%的工資,押金也拿不回來。

《蘋果》

各種工廠都這樣,欠薪沒有那麼好拿,老油子的工人們個個都熟讀勞動法,互相學習聽來的維權方式——然並卵。

一家又一家的工廠都做不久,林雅只好去富士康試試。

後面更悲劇,我不劇透了。

很普通的故事。除了結尾是一個意外事件,林雅的故事,很可能就是當下無數農民女性進城的遭遇。

2/3

林雅,是一個普通的底層少女;田又軍,是另一個普通的底層少年。

她不應該戀愛,沒有田又軍,她會過得好一點。——這話有道理。但是,是因為田又軍特別壞嗎?他也只是一個大孩子,沒有壞心眼,他只是懶,沒有志向。但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底層孩子,指望他品行優秀,不切實際。說實話,在深圳,林雅能找到的男朋友或丈夫,也就是田又軍類似的水平。

工地上的女民工們

她沒有避孕,是她不對。——然而,她是買不起安全套的。在這樣的城市裡,她沒有任何朋友和親友,工作又都做不久,沒有小軍,她在這個世界上就不認識任何人了。

她應該為工作而奮鬥。——然而,大環境下,她在無數的工廠努力過,沒有機會,連欠薪都拿不到。不要說富裕,改變命運了,她今天賺的錢只為了能活到明天。

她應該好好讀書。——想念,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學嗎?就算她能念上書、找到像樣的工作,結局也註定了:供她的弟弟前半輩子吃喝拉撒彩禮娶媳婦,甚至連侄子都要管。

林雅的困境,無解,普遍。這也是新一代年輕女農民工的問題所在。

因為,現在沒有什麼文化的農民工,不分男女,在大城市裡,幾乎已經無法分享到社會進步的成果了。時代變了。

我曾拍過一個講座視頻,《給年輕女性工作權,是中國經濟起飛的重要原因之一》,說的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東的製造業需要大量勞動力,而女性的更勤勞、更細心、更低工資,讓企業擁有了無以倫比的競爭力,流水線上有六七成都是女工。中國的經濟奇蹟與這些女孩有關。

同時,雖然這些工作加班時間長,剝削嚴重,但比起農村的生活來說,女孩們可以用辛勞換收入,她們有了人生的主動權,對於她們來說,就是巨大的飛躍。

但現在是2020年了。在農村,窮,只求吃飽一口飯;可是到了城市,依舊窮,也是求吃飽一口飯。沒有資源,城市和農村的困窘,不分上下。去城市打工的巨大優勢,已經消失了。

這個問題,在男女底層中都存在的。

小說裡寫的背景,是深圳「三和」:

這裡有一群90後、00後農民工,他們「幹一天玩三天」,一天只吃5塊錢的面,沉迷網吧,經常睡大街,十天半月不洗澡、不換衣服。這群「墮落」青年被大家戲稱為「三和大神」。他們在這裡尋找日結(即每天結算薪水的工作,三和青年喜歡做保安、快遞員和工地工人)工作,以獲得收入來源。「大神」是一種對他們挑戰「人類生存極限」,以極低的收入過日子的調侃。

NHK《三和人才市場》紀錄片劇照

新京報曾就《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一書作了一個專訪,《新一代農民工「反工廠文化」:「三和大神」的是是非非,勾連起中國發展問題的角落》,上面那段話是其中的介紹。文中還說:

「如今很多大城市出臺的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都針對高端人口,罕有針對農民工的。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錯失了解決農民工社會融入的最佳時機,他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處於被犧牲的地位。」

三和青年在「海新大酒店」休息。所謂「海新大酒店」指的是海心新人才市場的走廊。

這些沒有文化的人,在深圳,只能找到非常低薪的工作,同時還會受很多盤剝。不要說是買房、租房、結婚生子這些事,連租個穩定的窩正常洗漱、生活,活得像個人樣,都很費勁。他們索性破罐破摔,不再為未來作計劃,能活一天算一天,能吃飽一天算一天。

事實上,由於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很多製造業和加工業已經把工廠搬到了東南亞其他國家了;有的還在中國,但是轉移到更便宜的西南或內陸城市。同時,今日中國的產業的發展和推動,不再是以基礎的低端製造業為主了,低端製造業的利潤非常薄,工資還是很低。

簡而言之,農民工在大城市找工作越來越難,他們沒有選擇權。找到工作了還要擔心老闆是不是捲款跑路了,是不是欠債跳樓了,是不是申請破產發不起工資了,是不是重度汙染企業或高事故企業,工人們是不是普遍都有職業病……不僅是深圳和珠三角,北京、上海,也很難有「低端人口」的容身之處。

不是不努力,是已經沒有工作機會了。

《三和人才市場》劇照

3/3

前段時間,網絡上常有爭論,對一些農村女性的中年困境,表示很不理解。先不去提具體的事件中女性在婚姻和養育孩子當中的困局了,很多女性網友的評論就很不客氣:

為什麼不去大城市打工呢?北京上海這種地方當個保姆,一個月多則上萬,少的話七八千總差不多吧?還可以當月嫂,很多地方都快兩萬了,還搶著要……

接著,又舉出她們小區裡的保姆收入多高,生活改善得多好。

我很贊同,每個人都要儘量努力嘗試,要突破困境,做起來總比一直在那裡自怨自艾要好。但上述的說法是很荒唐可笑的。就好比對一個為收入不高而苦惱的人說:你為什麼不去阿里騰訊工作呢?我認識一個某某,他就月收入七八萬,你至少也能拿個四五萬吧,你為什麼不去呢……

我也想問你:你為什麼不上清華?是因為不喜歡嗎?

蘇州市家庭服務行業協會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度家政員工資指導價位

這種風涼話,沒有意思。一是因為城市裡請得起保姆、需要保姆的人家,跟龐大的農村中年女性數目根本不成比例,沒有那麼大的市場。二是,保姆,對「軟體要求」挺高的,不是每個農村女性的身體、智商、性格都能應對,能跟主人相處融洽的保姆,基本上都是當地婦女中的佼佼者,已贏過了她們身邊大多數女人。三是,能進入保姆市場、獲得推薦,比較容易找到僱主的,往往是她們村裡或親戚中有人做得不錯了,再呼喚姐妹們入市的,並不總是有機會。四是,只見賊吃肉沒見賊挨打?人家吃的苦,你不知道。

這幾天有篇叫《全中國最便宜的房子:2元過一夜,擠滿了無家可歸的底層女人》(公眾號:輕讀實驗室),描述的是2010年的戚小光導演的紀錄片《女子宿舍》。十年前,在吉林省吉林市市中心,確實有隻要2塊錢就可以住一夜的地方。

2元女子宿舍

每一個女人的故事都令人心碎。方淑珍,在這裡從54歲到62歲,住了八年,「沒有學歷,沒有技能,只有一身力氣的方淑珍在人才市場並不吃香。」「幾個月沒工作,方淑珍是真的沒有錢,每天她只花2元錢吃飯,1元錢的花卷就著1元錢的豆腐腦。」

有老公,老公從她20歲起開始打她,後來嫌她年老色衰,把她趕出家門;有兒子,成年的兒子每次來,都是向住在2元宿舍的媽媽要錢。

張燕秒,丈夫死了,被家人吃絕戶,帶著3歲的女孩住進了女子宿舍,一住就是14年。女兒只讀到小學二年級就輟學了,現在17歲,也在找零工。這群被親人拋棄、無房無地、年老色衰、沒有技能、沒有社會保障的女人是沒有出路的。

這篇文章還評論道:「同樣是貧苦的命運,看不見希望的生活,三和大神們選擇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逍遙;而2元宿舍裡的女人,則是咬緊牙關也要把日子過下去的堅韌。」

2元宿舍的房東孫世清

但是,這些堅韌的女人,世界並沒有給她們應得的回報。

今天的中國社會,能提供的低端崗位越來越少,而且,他們的工資相對於通貨膨脹來說,是節節敗退,連能活下去都難。而女性,在性別歧視之下,工作機會比男性要更少,生存更艱難。

何況,很多女人還要帶著小孩。

目前,看到的一些女性談自己逃離農村,過上正常生活的,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除了意志堅韌以外,都是讀書特別好,佼佼不群。打工是很難改變命運了,但讀書,讀到出類拔萃,還是有希望的。

只是,這條路太窄了,能出頭的,只能是個別人,而不再像二十年前的「進城打工」具有普遍性,大家能普遍受益。

我十分鼓勵女性自我奮鬥。但厭惡把女性的失敗和悲慘命運歸因為:因為你懶、你蠢、因為你結婚、生孩子,你不奮鬥。其實,那些指責別人的,你過得好一點,不過是因為你投胎投得好一點。而這些問題,是社會結構性的問題。誰不幸掉到這個生存環境當中,就像沼澤一樣,越掙扎,陷得越深。那些說風涼話的,以為自己就能逃得掉嗎?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標題:《農村的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世界觀》

相關焦點

  • 娜拉出走的問題與三次女性主義思潮的關係
    這些問題在以前的農村都是非常常見的,生了女孩的家長會給女孩取名什麼勝男,什麼招弟之類的,都是想在下一胎能有個男孩。我聽過一個笑話:講一個博導,在女博士授位儀式上,把博士帽上的帽穗從一邊撩往另一邊的時候說,多了一個女博士,少了一個女人。
  • 曾國藩嫁女與娜拉的出走
    但倘若不問人品、不問有情無情,誰有錢嫁誰,鑽進籠子做「金絲雀」,結果可能會變成《玩偶之家》裡的娜拉,「左牽黃,右擎蒼」,一天到晚無所事事在小區裡溜達或待在家看電視,然後等著老公回來。如此婚姻,已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靈魂的地獄了。我們知道,後來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為追求個性解放和爭取自在平等離家出走了。可悲的是,而今許多女性反要自投羅網,去做一個 「體面」和「虛榮」的貓咪老婆。
  • 關於「娜拉」出走問題,張愛玲和魯迅先生有不同的看法
    張愛玲張愛玲說,中國人從《娜拉》一劇中學會了「出走」,但接下來更大的問題是向何處去?一樣是走,走到風地裡,接近日月山川是走,走到樓上也是走,怎麼走呢?出路在哪裡?對於「娜拉」的出走,魯迅先生給出的答案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1923年,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發表了「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他說易卜生的這部話劇使「娜拉出走」這個話題成為當時人們討論的社會問題,但易卜生並未給出答案。
  • 《金粉世家》:冷清秋不甘做男人的「玩偶」,變為"出走的娜拉"
    最早出現女性主義的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出走的娜拉,女性解放的呼聲也是高漲,而《金粉世家》也受到西方女性解放文學的影響但是經歷了這件事情的娜拉,認識到了丈夫的嘴臉,也意識到了自己在這個家庭當中的地位,自己就像一個玩偶一樣,從屬於丈夫,丈夫讓他幹嘛她就得幹嘛,而一旦違背的丈夫的意願,這個男人就會變一副模樣,面對這樣的地位,面對這樣自私,虛偽的丈夫,娜拉決定出走,這部戲劇也傳遍了世界,對女性地位的崛起也有了一定的呼籲作用。
  • 是出走的子君還是歸來的娜拉?|都是《我的前半生》
    出走後的單親媽媽,能否獲得新的「解放」與「自由」?要求獨立,解放的青年男女,看到了娜拉出走的果敢。他們以娜拉為精神領袖,宣告自我人格的獨立,婚姻的平等,愛情的自由。我們都知道,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新思想的第一次碰撞交鋒,是一場革命運動。它高舉著「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旗幟,宣傳民主、科學、新道德,新文學。而娜拉,正是這「破門而出」的代表。
  • 娜拉出走後,玩起了抖音?
    《玩偶之家》是挪威戲劇家亨利克·易卜生創作的戲劇作品,是一部典型的社會問題劇,主要圍繞過去被寵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覺醒展開,最後以娜拉的出走結束。2019青戲節舞臺即將上演的《〈玩偶之家〉第一集:抖音玩偶》是孫曉星導演的作品,對於他戲劇風格的人來說,腦海裡第一時間會冒出「網絡戲劇」、「二次元」諸如此類的標籤。
  • 娜拉出走後怎樣?龔雨航給出了第三種答案!
    原創 伊瑒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娜拉出走後怎樣?實在只有兩條路,一是墮落,二是回來。人們猛然發現,這個在文字中沉澱了百年的劇本,依舊帶著極強的現實意義;但有幸的是,當那扇門把她從過往的生活中隔絕之時,在觀眾的想像中,出走後的娜拉,似乎也可以擁有一個自由且幸福的結局。A DOLL'SHOUSE
  • 老年分居,是什麼讓這些白髮蒼蒼的娜拉有了出走的勇氣
    合夥開超市本來就是個幌子,等到大媽對他放鬆警惕之後,在一次進貨的時候將貨款全部席捲一空,人也憑空消失,留下一個大窟窿等著李大媽去填。李大媽氣得血壓上升,沒辦法只好找李大爺要錢填窟窿,李大爺一聽事情的前因後果,頓時火冒三丈,對著李大媽就是一陣拳打腳踢,李大媽當時就倒在了地上,是鄰居聽到聲響才把她送到醫院,一檢查,一根肋骨斷了。
  • 偽裝獨立的全職太太,非《三十而已》的顧佳,是未出走的「娜拉」
    這部戲劇是典型的社會問題劇,描寫了女主人公娜拉和丈夫海爾茂由相親相愛走向決裂的過程,以此暴露出男權社會與婦女解放之間的矛盾衝突。初讀這部戲劇,人們可能會被海爾茂和娜拉之間的相處方式迷惑,認為海爾茂是一個體貼、有擔當的丈夫。然而,當家庭面臨危機,並且這種危機有一部分責任在娜拉身上的時候,海爾茂便立刻暴露出本性,尖酸刻薄地羞辱娜拉。
  • 娜拉出走後怎麼辦,「她劇集」向生活找答案
    前有《不完美的她》《誰說我結不了婚》《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在話題榜單上高位接力,之後還有《流金歲月》《南轅北轍》等劇排隊在待播列表中。前不久,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創作研評會上,專家學者從《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出發,解開當代女性題材在螢屏乘風破浪的秘辛。新時代的女性故事怎麼拍,娜拉出走以後怎麼辦,「她故事」正在向生活討要答案。
  • 《玩偶之家》首演+加場 | 出走的娜拉,今晚回歸了安福路。
    妻子娜拉所有的夢想,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但就在這個聖誕夜的前夕,叩開家門的不是聖誕老人,而是柯洛克斯泰——幾年前娜拉為了救海爾茂的性命,通過偽造字據向柯洛克斯泰借債。柯洛克斯泰為了保住自己銀行裡的職位,威脅要向海爾茂揭開這個秘密;而隨著這個秘密被逐步揭開,娜拉長久以來的幻覺被層層剝落:在海爾茂面前,她從來沒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而只是一個任人擺布的玩偶。
  • 娜拉不是墮落的代名詞,不要誤解她
    知道娜拉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近幾年似乎越來越多地聽人談到她,聽地久了,忽然意識到,我們知道她大概都是從魯迅先生那裡開始的吧,老人家在北師大的一個演講中有這樣一句話:娜拉出走後會怎樣? 從這句話出發,聽者大概也了解了誰是娜拉,——娜拉是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女主角,戲劇以娜拉摔門離家出走閉幕。劇中的娜拉是一個覺醒的女子,不甘心當男人的玩偶,出走,是追求自我的開始。 我相信不少人對娜拉的認識,與魯迅先生這句話很有關,且並未再走出更遠。
  • 「娜拉」孫茜告訴你,全職太太真是個危險職業
    娜拉離開自己的孩子和丈夫出走,悶響的關門聲閉幕,預示著一個自由的新人誕生。孫茜在採訪中曾說:帶著一個課題去思考,去在舞臺上生活。1923年12月26日,那位說過很多話的魯迅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進行了30分鐘的講演,題目叫做「娜拉出走後」。
  • 娜拉走後怎樣
    《娜拉走後怎樣》是魯迅先生於1923年12月26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文藝會上的一篇演講稿。後來收入他的雜文集《墳》。魯迅在這篇文章中敏銳地撲捉到了「娜拉走後怎樣」這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並揭示出娜拉的命運: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娜拉走後怎樣魯迅我今天要講的是「娜拉走後怎樣?」伊孛生是十九世紀後半的瑙威的一個文人。
  • 《末路狂花》:當代娜拉出走後……
    1991年,雷德利希特導演了電影《末路狂花》,這部電影給了兩個離家出走的人額外的選擇:在美國西部的荒野中飆車,衝出懸崖,飛向天空。《末路狂花》是一個大的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票房。
  • 經典文章:魯迅《娜拉走後怎樣?》
    她在經歷了一場家庭變故後,終於看清了丈夫的真實面目和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在莊嚴地聲稱「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一個人,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之後,娜拉毅然走出家門。1879年《玩偶之家》在歐洲首演,娜拉「離家出走時的摔門聲」驚動了整個歐洲,亦在後來驚醒了「五四」之後積極探索中國命運和出路的知識分子們。至此,娜拉」幾乎成了中國知識分子進行思想啟蒙的標誌性人物,也成了當時激進女性的效仿對象。
  •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六個不同處境下的「娜拉」
    易卜生用了一個極為精妙的比喻,來形容主人公娜拉的處境。她雖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就像一個被丈夫操縱的提線玩偶。三幕戲中,娜拉逐漸轉變。當她丈夫的自私、虛偽的醜惡靈魂暴露無疑,她醒悟自己失去了作為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她毅然出走。分享6個不同處境下的「娜拉」,一起看看,娜拉如何抉擇?是否出走?她究竟又能走多遠?
  • 娜拉一出走,「家」都變了!易卜生《玩偶之家》回歸舞臺,解剖婚姻的...
    妻子娜拉所有的夢想,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但就在這個聖誕夜的前夕,叩開家門的不是聖誕老人…… 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王歡執導,龔雨航、沈磊、楊寧、溫陽、蔣可、尤美聯合主演的易卜生戲劇代表作品《玩偶之家》將於明晚回歸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
  • 娜拉一出走,「家」都變了!易卜生《玩偶之家》回歸舞臺,解剖婚姻的秘密
    妻子娜拉所有的夢想,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但就在這個聖誕夜的前夕,叩開家門的不是聖誕老人……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王歡執導,龔雨航、沈磊、楊寧、溫陽、蔣可、尤美聯合主演的易卜生戲劇代表作品《玩偶之家》將於明晚回歸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
  • 《三十而已》結局爛尾,哪有什麼爽劇,不過是魯迅筆下的娜拉
    作家魯迅曾在文章中這樣詰問道:「娜拉出走了,但她又能去哪裡?」「娜拉出走」的問題曾經是困擾束縛著數代女性的牢籠,因為出走也無處可去,最終不是選擇墮落就是選擇回到家庭。但不管是顧佳捎尖腦殼擠太太圈還是王漫妮脫衣甩渣男,都是熱血沸騰的名場面,可是,放到結局,這竟然是場娜拉出走的故事。《三十而已》高開低走,從顧佳的全能顧學,到現在老公在眼皮底下出軌都沒發現,人人都期盼的手撕小三名場面放到了最後,這是劇情的拖沓還是故意吊人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