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發威?臺北39度高溫破紀錄,福建臺灣浙江等將持續酷熱!

2020-12-23 中國氣象愛好者

對於我國來說,這兩天的天氣模式其實還是和之前差不多,雖然從7月19日下午的衛星雲圖上看,我國有一道廣闊的雨帶從西南一直延伸到東北,但在這道雨帶兩邊,陝甘寧和四川盆地全面放晴,而南邊的廣東福建浙江臺灣海南也是大範圍的晴空區,在這些晴空區裡,夏日陽光的烘烤下迅速帶來炎熱感。

從今天下午中央氣象臺的高溫排行榜上看,今天下午15點,高溫榜上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內陸的新疆,新疆吐魯番盆地等佔據高溫榜前前幾名,但後面又全面被浙江福建的站點佔領。這其實代表了兩種不一樣的高溫——內陸的吐魯番盆地高溫但乾燥,是如同燒烤一般的乾熱高溫,而沿海的浙江福建則是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大量海洋溼熱氣團源源不斷上岸,是如同蒸籠一般的溼熱高溫。

在這當中,臺灣的升溫特別兇猛,監測數據顯示,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市今天午後最高氣溫升至39度,再次打破七月最高氣溫紀錄。在不久前的7月13日,臺北市才剛剛打破7月高溫記錄,而如今再次打破高溫記錄,可見今年東南沿海地區的高溫的確是相當兇猛,不過受到午後雷雨影響,臺北在14點以後氣溫迅速下跌。

當然,除了臺北,最近東南沿海的不少城市都在高溫這一項上打破不少記錄,比如福建,最近持續籠罩在灼人的酷熱中,部分城市高溫記錄、高溫天數記錄等均被刷新,而從中央氣象臺的監測數據上看,最近30天我國南方的華南、西南、閩臺多地氣溫嚴重偏高,而長江沿線氣溫則嚴重偏低,這正是副熱帶高壓難以北抬、梅雨帶盤踞長江沿線帶來的結果,因此伴隨持續高溫而來的,是長江沿線嚴峻的汛情。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全球:北極38度高溫,接下來還會更熱
    學過地理的朋友都知道,厄爾尼諾現象是指發生在太平洋上的厄爾尼諾暖流。這股不應該出現的暖流將會讓太平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進而引發全球範圍內的氣候異常。2019年就是一個典型的厄爾尼諾年,這一年印度高溫歷史罕見,巴西亞馬遜雨林出現大火,而我們的南方則經歷了長達數月的陰雨天氣。
  • 廈門歷史性高溫出現!權威預報:連續5天35度,對日食觀測是好事
    和之前相比,雖然雨帶有所南落,但副熱帶高壓似乎並未完全崩潰,在這道雨帶南邊,福建廣東廣西臺灣多地還是大範圍的晴空區。雨帶南邊的大範圍晴空區意味著目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比預期強,後撤的規模很小,導致晴空區內炎熱異常,而福建和臺灣是中心,從今天下午的特寫衛星雲圖上看,今天下午福建臺灣上空基本上都是稀疏淺薄的散雲,對於天氣而言並沒有什麼作用,難以遮擋陽光,使得天氣相當酷熱。
  • 廣東「吃下沉」酷熱高溫接近歷史紀錄,颱風「空調外機」就是猛!
    、湖南、江西等地出現大範圍高溫,其中廣東省所有地級市國家氣象站都超過了35度,實現罕見的「高溫大滿貫」;廣東中部更是經歷了酷熱天氣,韶關、東莞、廣州達38度或38度以上,番禺、花都達39度或39度以上,番禺氣溫打破了7月紀錄,接近歷史紀錄。
  • 最高41度氣溫!韓國迎來史上最酷熱一日,首都首爾逼近40度!
    從7月下旬開始,異常強悍的副熱帶高壓開始大舉西進北抬,給我國北方多地、日本韓國帶去高溫。進入8月,這種情況似乎沒有什麼改觀。今天白天,衛星雲圖上可見,從日本海到朝鮮半島,我國黃渤海到內陸的內蒙古,都籠罩在大片的無雲區當中,它就是牢牢控制這一地區的極度偏北的副熱帶高壓。
  • 岐阜39度 京都38度 未來一周還將持續高溫 & 有村架純新劇 師生禁斷戀
    岐阜39度,京都38度,未來一周還將持續高溫。
  • 臺灣熱出天際:臺北逼近40,將打破紀錄,臺灣網友:習以為常
    對於我國來說,儘管這段時間南方地區梅雨肆虐,但總有那麼幾個地方「風雨不動安如山」,比如6月28日下午的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就可以看到,今天下午雖然長江沿線降雨的地方很多,但在長江以南,廣東福建臺灣等地天氣晴朗,陽光熱辣,氣溫火熱。
  • 17級超強颱風蝴蝶意外出現,是厄爾尼諾發威還是氣候改變的開始?
    比強度、比環流、比持續時間、比巔峰韌性,蝴蝶全部完勝,沒有給其他颱風任何空間。這樣一種好處佔盡的破紀錄方式,中氣愛沒有見過。海燕是強,但11月還有June;威馬遜是強,但用了那種方式登陸,雷州半島風力也不比9615號颱風高。作為2月颱風,在強度上蝴蝶超過了所有2017年的颱風,在ACE(颱風能量指數)上超過了所有2016年的颱風,包括莫蘭蒂,這是非比尋常的事實。
  • 臺北花蓮連續3天現36度高溫 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中新網6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央部門預報員林定宜26日表示,26日全臺灣天氣大致穩定,臺北市、花蓮縣已連續3天出現36度高溫,被列為高溫資訊橙色燈號,高雄也亮黃色燈號,提醒民眾注意。臺北市、花蓮縣已連續3天出現36度高溫,被列為高溫資訊橙色燈號。
  • 北極圈38度高溫又破紀錄!或有更危險的事可能發生?
    2020年以來,北極圈可以說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異常高溫了,前段時間才出現了一個高達30度的氣溫,如今又刷新了記錄。令人咋舌的是,這個在我們中國也不常出現的高溫天氣,竟然發生在北極圈內!而且維爾霍揚斯克市是俄羅斯最冷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十大極寒之地之一!
  • 今年的厄爾尼諾,有些「怪」?
    前期全國高溫、強降水以及今年初颱風偏晚都是厄爾尼諾導致的嗎?什麼是厄爾尼諾?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近期演變特徵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預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將繼續在波動中下降,厄爾尼諾事件將於今年5月結束,之後轉為ENSO中性偏冷狀態。
  • 今年以來最強高溫天氣來襲 11省區氣溫將超37℃
    中新網7月11日電 綜合消息,繼昨日全國多地的「炙烤」模式過後,今天(11日)起,高溫範圍繼續擴大,新疆河北等11省區最高溫可達37~39℃,局地超40℃。此次高溫天氣過程持續時間長、局部強度大,北方的高溫以晴熱為主,而南方的高溫以悶熱為主,氣象部門提醒公眾,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曬。7月8日晚,民眾在衝浪池中戲水。
  • 兩暑相煎,持續高溫,黃色紅色高溫預警不斷,它們的英文你知道嗎
    廣東:發出首個高溫紅色預警廣東2020年入夏後發出首個高溫紅色預警。7月13日11時26分,廣東省大埔縣發出高溫紅色預警信號。按照該信號預警含義,當地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達到39 ℃以上。廣州:各區高溫預警生效廣州也是「不負眾望」,早上九時許,各區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就都在生效中了!
  • 2020年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
    厄爾尼諾現象最初是指南美洲秘魯西側沿海太平洋海域的異常升溫現象,該海域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通常較低,而有些年份在聖誕節前後會出現異常的水溫盛行現象,導致海洋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命名為厄爾尼諾(聖嬰)現象。
  • 颱風帶來「焚風」 臺灣新竹現83年以來11月份歷史高溫
    新華社臺北11月6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受颱風「艾莎尼」影響,臺灣北部部分地區6日白天出現「焚風」現象,氣溫普遍升高。新竹氣象站測到34.3攝 氏度高溫,打破該站設立83年以來11月份的高溫紀錄。颱風「艾莎尼」6日通過臺灣南側海面,造成臺灣南部、東半部出現大到暴雨,但北部卻因颱風帶來氣流沉降效應出現「焚風」,桃園、新竹地區氣溫偏高。新竹氣象站在12時36分測出34.3攝氏度破紀錄高溫,新竹關西站更達到34.4攝氏度。新竹氣象站表示,預計7日午後轉回陰涼天氣。臺北當天氣溫也較前幾天明顯偏高。
  • 臺灣各地天氣炎熱高溫上看40度 午後防西北雨
    華夏經緯網6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今天各地高溫依然在32到35度間,而臺北地區中午後體感溫度上看39至40度,天氣炎熱、紫外線指數偏高;降雨方面,上半天除了南部、東南部有一些局部短暫陣雨外,各地大致都還是晴朗的天氣,不過由於水氣較為增多加上風向的關係,午後雷陣雨的範圍擴大,除各地山區降雨機率高以外,西半部的平地出現午後雷雨的機率也明顯提高,提防短時間的強降雨及所伴隨較為劇烈的天氣現象
  • 福建出現持續高溫天氣 平均氣溫歷史最高
    記者23日從福建省氣象局了解到,6月上旬以來,福建省大部分地方出現持續高溫天氣,沿海多地出現氣象乾旱。  福建省氣象局氣候中心副主任蘇同華表示,近年來全球變暖明顯加速,福建省有記錄以來全年平均氣溫最高的5年,有4年集中在近5年。與此同時,氣候變暖原先集中於冬季,現在有向全年擴散的趨勢。目前來看,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乾旱可能持續。
  • 「白鹿」登陸臺灣屏東 今夜到明天還將再次登陸粵閩沿海
    受「白鹿」影響,8月23日以來,臺灣東部出現大到暴雨,花蓮縣、臺東縣和屏東縣出現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上述地區並出現8至10級風,臺東縣和南投縣局地陣風達11至13級。另外,今天白天,浙江東南部沿海出現中雨或大雨,浙江台州局地暴雨(53毫米);福建東部沿海出現8至9級陣風,福建福州、莆田和泉州等地沿海陣風達10至12級。
  • 大臺北、花蓮飆37度極端高溫 臺氣象部門:水氣增多
    華夏經緯網6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在太平洋高壓影響下,今天全臺高溫炎熱,午後東北部、各地山區有小範圍短暫雷陣雨。臺「氣象局」提醒,今天花蓮縱谷、大臺北有37度以上極端高溫出現。周二(6/23)起西南風的水氣略增多,中南部有些不定時降雨,全臺留意局部午後雷陣雨。
  • 厄爾尼諾有概率再現,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根據現有的數據來看,在厄爾尼諾現象監測指數下滑之後,最低是跌到了-0.6度的刻度線,這個時候不少人都說「拉尼娜現象」可能要出現了,但是很明顯從監測圖像來看,這個情況沒有一直保持之中,所以又出現了緩慢的上升,如今的趨勢就是緩慢上升比較明顯,已經達到了0度以上,但是這是表現了比較穩定的模式,所以不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
  • 後天廈可能迎來今年第二個高溫日 白天最高氣溫可達35℃
    4日以後,它的強度逐漸加強,最強可達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逐漸向臺灣到華東沿岸靠近。6日白天前,對我國海域無影響。6日之後,將逐漸趨向臺灣到華東沿岸,於7日夜間擦過臺灣東北部。之後它將向浙閩沿海靠近,可能於8日登陸浙閩沿海,也可能在華東近海北上。  都是厄爾尼諾事件惹的禍  一般每年首個颱風形成在3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