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裡的「動物演員們」:是戰爭面前人類命運的縮影

2020-09-05 老刀娛樂

關於這部期望值很高的電影,很多影評其實成立歷史評論,歷史意義讓這部影片有了觀賞性,但看過點映之後,我也只能保持中立態度。

說些什麼好呢,就簡單說說影片中的「動物演員們」吧。當然這些動物可能只是特效製作,但在影都中都有他們出場的理由。


1、老鼠

影片開頭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裡,一直肥碩的、毛色鮮亮的田鼠出洞覓食

草地裡的田鼠

與後續在四行倉庫中幾次出現的老鼠形成對比。

倉庫裡的老鼠

2、烏鴉

廢墟場,烏鴉滿天飛,一直烏鴉落在了一具人頭骨骸上

廢墟人頭上的烏鴉

3、白馬

倉庫中馬棚裡的一隻白馬,是精神自由、剛毅、烈性的象徵。這隻白馬貫穿始終

馬廄裡的白馬

4、黃狗

一直慘死的黃狗齜著牙,死相極其難看,躺在泥水之中,反映了戰爭的殘酷。

橫屍街頭的黃狗

5、白孔雀

蓉姐養著一直白孔雀,「衣食無憂」,是權貴階層的象徵,即使戰爭再殘酷,好像也影響不了他養尊處優的生活。

溫室裡的白孔雀

戰爭,不僅關乎人的命運,還有它們的命運,導演通過它們命運的展現,側面反映了人類在戰爭面前的不同命運。

相關焦點

  • 《八佰》是國內戰爭片的起步還是巔峰?
    「八佰」,是這群勇士共同的名字,「八佰」,是一河隔出天堂與地獄的戰爭史奇觀,「八佰」,更是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英雄縮影。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U荔君」帶大家通過電影重溫歷史……戰爭的年代,中華兒女面對侵略者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徹底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捍衛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的文明成果,捍衛了人類和平事業,鑄就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
  • 《八佰》:愛國主義的戰爭史詩
    市民們則為槍聲所召喚,不只是觀戰,更是為助戰而來。影片是中國軍民十四年頑強抗戰的縮影,堪稱愛國主義教育範本。影片展現的並非飄渺虛空的偶像,而是軍民一心、抵禦外辱的戰爭史詩。平凡人物經過戰爭的洗禮和升華,構築了中華民族的英雄群像。這種不畏強敵、眾志成城的精神是跨越時空的。今天的觀眾,依然會被這種精神所鼓舞。這是新時代語境下,對不懼犧牲、同仇敵愾的民族精神的一次全新詮釋。
  • 十年磨一劍 利劍破長空:《八佰》一段抗戰的縮影
    我想,如果不是疫情的影響,《八佰》的票房與影響會比現在更大。為此,《八佰》全程採用了數字IMAX攝影機拍攝,不僅人工開鑿了一條新的蘇州河,還對兩岸的建築進行了1:1的實景搭建,畫面力求恢復大上海「東方巴黎」的質感。
  •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評電影《八佰》: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
    我們都是蘇州河南岸的看客  ——電影《八佰》觀後   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八佰首映當天,在IMAX大銀幕上看《八佰》,最先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它作為一部電影、一部戰爭電影所達到的製作水準。雜亂紛繁的四行倉庫、來來回回的官兵跑動、南腔北調的對白聲音、搖晃緊張的鏡頭運動、複雜多變的場面調度、若明若暗的光影構圖,從一開始就將我置入故事現場,80多年前的歷史場景歷歷在目、感同身受。這種高能量的視聽強度從始到終都沒有鬆懈。
  •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評電影《八佰》: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
    我們都是蘇州河南岸的看客——電影《八佰》觀後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首映當天,在IMAX大銀幕上看《八佰》,最先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它作為一部電影、一部戰爭電影所達到的製作水準。雜亂紛繁的四行倉庫、來來回回的官兵跑動、南腔北調的對白聲音、搖晃緊張的鏡頭運動、複雜多變的場面調度、若明若暗的光影構圖,從一開始就將我置入故事現場,80多年前的歷史場景歷歷在目、感同身受。這種高能量的視聽強度從始到終都沒有鬆懈。
  • 戰爭從來沒讓女性後退!細數《八佰》裡的女性形象
    但也有塑造得好的正向例子,比如這部將於8月21日全國上映的《八佰》。》裡的白俄妓女也有一顆嚮往和平的心,她沒有因她的身份而唯利是圖,反倒身懷大義,積極捐錢……電影明星始終讓攝像機對準對岸的戰士,因為她知道比起自己,戰士們的壯舉才更應該被記錄;以及最後那個敬禮的小女孩,可能她還懵懵懂懂,但戰士們的精神早已在她心裡紮根。
  • 第55部電影:《八佰》中的白馬及其他動物
    管虎電影大概喜歡用動物做隱喻。本文就聊一聊《八佰》中的動物。《八佰》裡的動物就不僅僅是動物,更具有象徵意義。老算盤找銅板,發現了躲藏在四行倉庫馬廄裡的白馬。銀行倉庫裡出現白馬,不管怎麼猜測,幾乎可以得到推測:此白馬出身不凡,品質上乘,卻因戰爭被人遺棄。白馬衝出倉庫,跑向街頭。吸引了南岸民眾的注意。白馬遇到人類的倉皇,正是守軍剛進入倉庫時驚魂未定的映照。一匹馬,一群人。
  • 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八佰」
    首映當天,在IMAX大銀幕上看《八佰》,最先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它作為一部電影、一部戰爭電影所達到的製作水準。這些人物形形色色,有槍林彈雨中的老滑頭,也有不知生死的娃娃兵;有冷血殺手,也有熱血青年……眾多人物都在刀刻斧鑿中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以至於他們的生死命運,會讓我們牽腸掛肚、悲喜交集。如果說,一開始我們還在人物的不斷出場、離場中試圖分辨出誰是故事的主角,到後來我們就完全進入了「八佰」群體之中,與他們一起在槍林彈雨中殊死決戰。
  • 抗戰75周年看《八佰》——歷史的縮影,壯士許國的讚歌
    電影 ·《八佰》熱映《八佰《八佰》作為一部戰爭戲,戰爭場面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也是片方頗為自傲的一點,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劇組甚至1:1的比例挖出了一條200多米的蘇州河,搭了200畝的實景。為了達到戰爭殘酷的目的,電影裡有大量血腥的鏡頭,歐豪飾演的小端午的內臟被炸出來的鏡頭特寫持續了好幾秒,觀眾看得揪心,還有劉愷飾演的陳樹生將手榴彈綁在身上與企圖爆破牆體的日軍同歸於盡。
  • 《八佰》: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
    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八佰」不經過點波折首映當天,在IMAX大銀幕上看《八佰》,最先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它作為一部電影、一部戰爭電影所達到的製作水準。雜亂紛繁的四行倉庫、來來回回的官兵跑動、南腔北調的對白聲音、搖晃緊張的鏡頭運動、複雜多變的場面調度、若明若暗的光影構圖,從一開始就將我置入故事現場,80多年前的歷史場景歷歷在目、感同身受。這種高能量的視聽強度從始到終都沒有鬆懈。
  • 專訪《八佰》主創:不止於「戰爭」,這部影片在拍人心
    影片中極具藝術性的畫面、血肉飛濺的真實戰場以及盪氣迴腸的視聽節奏令人熱血沸騰,電影尤其注重了對個體的刻畫,塑造了形態各異、變化複雜的小人物,更是以少見的角度去講述「八百壯士」的故事——殘酷的戰爭中,貪生怕死和視死如歸都是常態。《八佰》上映期間,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邀請了主創們講述電影拍攝時的幕後故事。
  • 管虎攜《八佰》壯士「廝殺」大銀幕,小人物群戲還原戰爭真實感
    無論在人類社會還是整個生態環境中,戰爭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硝煙瀰漫血肉橫飛是戰爭,人類與病毒又何嘗不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應該在春節檔熱鬧非常的院線一下子如同墜入四下茫茫的冰窟窿,全國的影院沉寂了,電影人和電影行業都沉寂了。
  • 清華大學尹鴻教授評電影《八佰》: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
    》觀後 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八佰」  不經過點波折,可能就不值得等待。首映當天,在IMAX大銀幕上看《八佰》,最先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它作為一部電影、一部戰爭電影所達到的製作水準。雜亂紛繁的四行倉庫、來來回回的官兵跑動、南腔北調的對白聲音、搖晃緊張的鏡頭運動、複雜多變的場面調度、若明若暗的光影構圖,從一開始就將我置入故事現場,80多年前的歷史場景歷歷在目、感同身受。這種高能量的視聽強度從始到終都沒有鬆懈。
  • 從貪生怕死到捨生取義,《八佰》中小人物的命運代表了什麼?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吐槽一下《八佰》這部電影。這原本是一部足以封神電影,前半部將我感動得熱淚盈眶,但結局卻讓我感到無比的憋屈。因為《八佰》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而成的,那就是一段憋屈的歷史,我們需要銘記不僅是歷史,還有無數為了讓中國人不再忍受這種憋屈而犧牲的戰士。
  • 一部華語戰爭片火了,《八佰》好在哪?
    華語戰爭片,《戰狼》是無法企及的高度,50多億的票房創造了華語片的記錄。而就在三天前,另一部華語戰爭片上映了,它就是管虎導演的《八佰》。在點映的時候票房就高達1.8億,被稱為&34;,讓人不得不感慨中國電影製作的水準真是越來越高了。
  • 救市&醒世:《八佰》是一部上等戰爭片嗎?
    戲裡戲外,這八百壯士都命運多舛。輿論對歷史的態度、薛丁格的檔期、發行和密鑰的嚴苛新規,像環伺在周圍的冷槍,冷不防就飛過幾顆子彈。拋開這些外圍因素,今天我們回到電影本身來談:《八佰》究竟是不是一部上等的戰爭片?
  • 沒看懂這些,就別說你看完了《八佰》,看懂了管虎
    拍《八佰》前,他不急不躁,總共花了10年時間才孵化成功。2010年就已經有了初版劇本,直到2017年3月,《八佰》才正式開機,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歷時230天,最終把這部巨製大作完成。在IMAX的清晰呈現,導演管虎的調度下,殘酷戰場與平民英雄的錚錚鐵骨被更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幀幀入心,幕幕震撼。
  • 《八佰》等了一年多,這部史詩級戰爭大片終於要上了!
    《八佰》由管虎執導,姜武、王千源、歐豪、杜淳等主演。影片的故事取材於抗戰時期淞滬會戰中的著名戰役——四行倉庫保衛戰。400多位國民軍將士為了掩護大軍撤退並迷惑敵人,對外宣稱自己是「八佰壯士」。《八佰》取材於1937年10月淞滬會戰最悲壯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一營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為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海報中的五層建築就是四行倉庫,面前是數萬驕狂的日寇,身後是隔河守望的同胞。四個晝夜裡,日軍發動了十幾輪瘋狂的進攻,付出了陣亡兩百餘的代價也沒有推進一步。
  • 《八佰》的意義,都在他的眼睛裡
    《八佰》用一個個不朽的犧牲,讓觀眾看得血脈噴張。作為電影院復工後上映的首部國產大片,《八佰》是電影業復甦的急先鋒。對整個電影行業的人來說,憋屈了這麼久,大銀幕上的這道光是何等艱辛、何等光榮!《八佰》的成功之處在於,用膽怯寫勇敢,用恐懼寫悲壯,用茫然無知寫義無反顧。《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其中,交代最完整、最能體現這人性弧光的角色,正是歐豪飾演的端午。
  • 觀《八佰》:電影裡的故事就是淞滬會戰的真實縮影
    8月22日帶妻子和不到5歲的兒子,去看了《八佰》這場電影。先給電影打個分:7.8分。①戰爭場景很逼真,槍炮彈藥、房屋建築以及各種道具都很有年代感、真實感,這也是我認為唯一一部拍出了抗日戰爭那種「兵荒馬亂」感覺的電影。②每個演員演技都比較在線,特別出彩的當屬張譯演的「老算盤」,把貪生怕死但又良心未泯的那種感覺演繹得很到位,兵油子王千源也不錯。特別感動的是鄭凱身綁炸藥捨身取義的那一段,演出了軍人的血性,把電影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