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人們總是習慣性地關注開始、新生、開幕;而不太關心甚至不願去思考結束、離去、落幕。但真實的世界卻不是這樣,始與終是事物的一體兩面,沒有落幕的戲劇是不完整的,沒有尾聲的人生當然也是不圓滿的。」
紀錄片《生命裡》
而紀錄片《生命裡》試圖探討的,就是一個關於死亡的話題。
人們如何離開這個世界,如何與親朋好友們告別?
紀錄片《生命裡》將鏡頭對準了一個特殊的病房,讓觀眾看到了一些答案。
這裡是上海臨汾社區醫院,在這兒有一層「安寧病房」——這裡的病人,絕大部分是癌症晚期患者,大部分人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很多醫療手段已經難以取得理想的療效。安寧病房,就是這些病人人生中,最後的一站。
既然無能為力,不如好好再見
三集,每集不到四十分鐘,記錄了三年來四十多位入住者的剪影。
魯女士,68歲的她身患乳腺癌,看起來卻和普通人家的老太太沒有兩樣,談起往事像是拉家常。
「年輕時候在新疆吃的瓜果實在是好吃啊,特別是哈密瓜,吃起來像是嗚嗚嗚吹口琴一樣吹過去。」
魯女士
沈女士,身患癌症的她,頭髮都掉光了,卻跟朋友們天天在病房裡胡侃,說要是現在能去唱唱歌跳跳舞就好了,跳一半把假髮都跳掉。
她提前讓家屬拿來了自己年輕時的照片,她從中挑好了自己的遺像,掛在自己床頭,在外人看來這多少有些殘酷,她卻把這一切看得很淡。
沈女士
有的病人在住進來的第二天就要求出院,也有一些在巨大的恐懼下通過自殺選擇提前到站,但更多的是將對生老病死這一自然規律的無力慢慢轉化為淡然與面對。
敬畏生命,在任何時候
「不只是優生,優死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權利。」「安寧病房」的護士這樣說。
《生命裡》不僅述了病人們最後時光中的豁達、平和、深邃,也展現了家庭、醫護人員、志願者們的關愛之於生命尊嚴的重量,每個人都應該有優死的權利,體面的死亡是多麼的重要。
人這一生,在自己的哭聲中到來,在他人的哭聲中離去,能安詳體面地走,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有始有終。
生命,曾經朝氣蓬勃,風華正茂,而今風燭殘年,老態龍鍾。
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在儘可能地讓「離別」變得溫暖,讓更多的人在生命的最終一段得到撫慰和幫助。
如果你問活著的意義,答案就在生命裡。
《生命裡》
新聞綜合頻道
11月22日
22:30
原標題:《彌留之際,人們如何與世界告別?》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紀錄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