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清明‖當我們告別生命

2021-02-15 李銀河

如果說世間還有哪一件事是最令人痛苦莫名的,最無法正視的,那就是人終有一死這個殘酷的事實。

因此加繆說:「死是唯一重要的哲學問題。」

人死了如果就是純粹的消失,人很難接受,很難直面這一殘酷事實,所以就寧願相信靈魂不死,所以就寧願相信靈魂轉世,所以就相信天堂。

然而並沒有人死後復生,並沒有人從天堂回來,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轉世傳說,或者知道前生自己是另一個人的傳說,但是從未被證實。如果想開了,就鼓起勇氣去直接面對人死後消失的事實,其實也沒有什麼。

只要認真沉思死亡這件事,就可以得到人生無可眷戀這一結論。如果能夠做到在精神上早早離世,那麼在肉身離世時就不會感到突然和難以接受。

從宏觀角度看,人不過是一粒宇宙塵埃,在其中一個星球上存在一段時間,然後就永遠消失不見,無影無蹤。如果能夠勇敢地直視這個事實,人生就無可眷戀。

從微觀角度看,人也不過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孤獨的個體。他的肉身經歷生老病死吃喝拉撒這些事情,活三萬天上下。人終有一死,不會不死,古代那些愚蠢的帝王總想長生不老,煉丹吃藥,結果中了毒,反而死得早些。

有人說,因為人生短暫,所以值得眷戀。但也可以這樣想,人生不過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所以無可眷戀。

從人際關係看,人世中除了陌生人,會有親人、友人、愛人,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和情給人溫暖和柔軟的感覺,令人感到人生不是一味的寒冷和堅硬。如果說人生還有什麼是值得眷戀的,也就是他們了。

然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些人和情來了又去了,有了又沒了,人其實還是孤零零地來到人世,孤零零地離開。即使眷戀也無可奈何,徒增煩惱而已。

對於生命有兩種基本態度,一種是直視,一種是迴避直視。

前者清醒,後者懵懂;前者勇敢,後者怯懦;前者客觀,後者主觀。

其實,把這事想通透了,也不是那麼可怕,非迴避不可。如果有勇氣直視,就不迴避這個殘酷的事實,早作精神準備,比事到臨頭再張皇失措,會活得更加坦然,死得更加平靜。

對死亡的從容不迫,來自對宏觀世界的透徹看法,對微觀世界的澄澈看法,如果人已將生死看透,就沒有了恐懼、驚慌和不安的任何理由,如釜底抽薪。

在前現代社會,人們對宇宙無緣了解,因此生活中充滿驚嚇和恐懼,西方中世紀獵捕巫師的運動,就緣於對人世間各種災難的錯誤歸因。中國人對天相的迷惑與敬畏也來自同一源頭。

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通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類終於一窺宇宙之樣貌,迷信漸漸煙消雲散。雖然科學能夠解釋周邊事物的比例僅有5%,也比過去完全不能解釋強了許多。對宏觀世界的科學理解,大大穩定了人們的情緒,使之不會在突發的災難和死亡面前手足無措,驚恐萬狀。

在前現代社會,人們謀生艱難,生活艱辛,平均預期壽命只有三四十歲,隨便一個小病就可以輕易奪去人的性命,人對生命充滿了不安全感,導致迷信泛濫,聽天由命。

進入現代生活以來,原來很多的不治之症都可以治癒,人的預期壽命普遍延長了,在沒有戰亂的國家能夠達到七八十歲。人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更貼近實際的了解。對微觀世界的科學理解,增加了人們的安全感,穩定了人們的情緒,使之不會再對各種病痛災難胡亂歸因,自己嚇唬自己。

當我們對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認知都越來越接近事實之後,終於獲得了安全的感覺,不再像前現代的人們那樣,個個活得像驚弓之鳥,可以獲得存在的平靜和喜樂,獲得死亡來臨時的從容不迫和視死如歸。

人從年輕步入年老,最終走向死亡,就像植物從破土出芽,到抽枝長葉,到開花結果,到枯萎凋零,是一個任何人無法逃避的過程。這是一個雖然痛苦但卻真實到殘酷程度的事實。

所以,與其心懷惴惴,閃爍其辭,不如勇敢面對,坦然言說。

經過這樣的思考和修煉,人就能夠到達這樣的境界:自己對死亡已經準備好了,可以隨時離去。說到底,死一點不可怕,就像睡著一樣,只不過這次不再醒來。

我有一位38歲時就因癌症去世的表哥,他在彌留之際說過這樣一句話:38歲和83歲沒有什麼區別。我覺得他真是超脫。他說得對,從宇宙和歷史的角度看,一個人活得長點短點完全無足輕重。人的壽命只對自己一個人有意義,對別人均無意義,所以沒什麼重要性。

即使那些很重要的人,最終看也沒那麼重要。

人年輕的時候,會覺得死很可怕,因為他剛剛來到這個世界,許多事尚未發生,他有很多的期待,心中躍躍欲試。而歲數大了,該發生的事情都已發生,心中期待越來越少,心也安靜下來。

我的姐姐有心臟病,做過心臟手術,據她說,在手術臺上,有一段時間,似乎體會到死亡的感覺。從她那裡,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現在去死也沒什麼。記得我當時聽她這樣說時年紀還輕,所以非常震驚。現在已經可以懂得她的感覺。

人活得時間長點短點只對其個人有意義,對別人沒有意義,換言之,一般人存在的意義只限於自身和周邊少數熟人,對陌生人並無意義,因為他的存在與否與他人完全沒有交集。

從宇宙的角度看,無論是偉人還是一般人,其重要性都是無足輕重的,只是在億萬星球當中一個小小星球上、在億萬人當中一個小小人兒的瞬間存在。

雖然人的肉身永遠不可能飛離地面,但是靈魂卻可以偶爾飛離,騰空而起,俯瞰人間世。當俯瞰人間時,由於有了距離,所有的塵世事物變小,變輕。無論在地面上多麼沉重的事情,似乎都變得可以承受了,可以容忍了,可以讓它過去了。

人間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煩惱,如果不偶爾取俯瞰的角度,如何可以承受?生老病死,生離死別,今天這個走了,明天那個走了,而且是永遠的逝去,再也不會回來。即使是壽終正寢,也令人無法釋懷。更不要說猝死。昨天還活潑潑的,今天就香消玉殞,駕鶴西去。怎能不令人扼腕嘆息,痛心疾首?只有俯瞰,才能使心情復歸平靜,才能有繼續活下去的力量。

當俯瞰人間時,能夠變得超脫一些。俯瞰人間世,人們汲汲於名與利,像沒頭蒼蠅一樣忙忙亂亂,嚶嚶嗡嗡,大驚小怪,擂胸頓足,今天湧到東,明天湧到西,最後不知所終。當俯瞰這一切時,人會深切感到:為什麼要這樣?不如靜靜地呆一會兒,看生命轉瞬即逝。所有的忙亂都無足輕重,所有的得失都不值一哂。

生命如花開花落。人生是如此短暫,恰如美麗花朵,從含苞待放,到迎風怒放,到枯萎凋謝,只是一瞬而已。生命是如此短暫,如此殘酷,但是它又是如此美麗,所以人們總是把生命比作花朵。

自然界的花朵儘管美麗,卻只是自生自滅,無知無覺;而人的生命的美麗卻是完全自覺的,因為人有感官和智慧,能夠從微觀角度關注自身,從宏觀角度關注人類。人可以看到生命的美麗——個體生命的美麗,和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的生命的美麗。

既然生命是如此短暫,如此美麗,讓我們珍視它的每時每刻,每分每秒,即使短暫地停留,也當是詩意地棲居,讓自己的生命充滿美麗和詩意。在死亡來臨的時候,從容赴死,在宇宙中化作一股青煙,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留一絲痕跡。

我們每個人,在人生中的不同階段,總會遇到一些共同的命題,例如死亡,例如離別。但人生中需要我們面對的分離,也不僅僅只死亡一種,那些在我們生命裡來了又走的人,那些在我們周圍開始又結束的故事,和那些在過往歲月中的自己,都需要我們不斷去告別,才能轉身更好的前行。

— 原創文章轉載‖微信:yinhexiaozhushou —

— 商務合作‖微信:13391705403 —

相關焦點

  • 我們的節日·清明丨心理撫慰師:一場生與死的告別
    △冬青社工胡玲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喪親家屬進行悲傷撫慰生與死的告別很難,除了治喪告別逝者遺體,更重要的是生者從心理上「告別」逝者。心理上的「告別」需要悲傷撫慰的介入,重慶96000殯葬服務熱線去年開通了這項服務。有專職社工為生者撫慰悲傷。在重慶,有「配偶去世,在世的一方不參與治喪,否則會影響再婚」的殯葬習俗。
  • 告別並不是消失 讓生命在自然中延續
    在工人填土封穴後,家屬依次獻上菊花,向親人鞠躬告別。 「母親,來生我們還做您的兒女……」 「以樹為家,花草為伴是父親的遺願,我們尊重老人,將父母都留在了這裡,為老人的一生畫上圓滿的句號。」其中一位家屬表示,整個儀式莊嚴又隆重,相信老人在天之靈會感到欣慰。   有家屬表示,這樣的生態殯葬既節約用地,又保護生態環境,也符合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入土為安的喪葬觀念。
  • 清明時節雨紛紛,你是我來不及的告別
    不,我想起的是未能與你好好告別的那年四月。如今,只能在不絕的雨季裡再回憶。記得那時,望著窗外漸漸遠去的樹木,淚水已遮住了前方的路,我知道在這個四月,你穿過人世的溫柔,把自己丟在了那年的風中。於是,四月來到便步入了傷感,成了一個多情傷離別的時光。它是白居易筆下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的悽涼,亦或是杜 牧眼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哀傷。
  • 致清明:生命,不過是逝者在教我們放下過去的輪迴
    兩個人慢慢走到了一起,他們都已經有歲月劃痕的心靈,在塵世深情地互相珍惜彼此的後半段生命。可惜相愛的時光很短,15年之後,洋子確診患了急性淋巴癌,不久之後就告別了人世。在告別的前一天晚上,南原寫給倉島一張紙條,告訴他如果租不到船出海撒他妻子的骨灰可以找紙條上那個叫「大蒲吾郎」的老人幫忙,他曾去那裡釣過魚,受過這位老人的照顧。
  • 今天,孫文斌被執行死刑:明日清明祭掃,不要忘了告訴楊文醫生
    03明日,祭掃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今天執行孫文斌的死刑都有著特殊的含義,因為明日就是清明了。中國人都有清明祭掃的傳統,楊文醫生遇害後,被追授「民航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民航五一勞動獎章」以及「首都健康衛士」三項殊榮,悼念她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悲傷蔓延。
  • 安平中學的別樣清明
    清明之節,追思昨天,銘記今天,放眼明天!值此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來臨之際,我們謹向為決勝疫情而英勇犧牲烈士們致以最沉痛的哀悼!向因疫逝去的同胞們致以最深沉的追悼!清明之節, 緬懷烈士,致敬英雄,我們響應號召,居家哀悼,俯首追思,我們不僅僅心情沉痛,淚眼朦朧,我們更是心懷敬仰!是他們像燭光一樣照亮了多少個寒冷的夜晚,是他們像星光一樣溫暖了多少個孤寂的心靈,他們就是冬日暖陽,讓寒冬不再那麼嚴酷,讓寒夜不再那麼漫長,讓心靈不再那麼痛苦,讓生命再次煥發了希望!
  • 清明憶|人生來不及告別
    「十年動亂」時,我和一些同學成了「黑五類」子女,在班裡抬不起頭,「紅五類」們都不願搭理我們。這位老同學是鐵路工人子女,根紅苗正,卻沒有絲毫瞧不起我們,仍然與我們保持著很好的關係。我們下鄉插隊時,他還乘火車前去看望。從泰安返回的路上,他興趣極好,侃侃而談,記起了許多同窗時的往事。我很羨慕他的精神頭,向他請教養生之道,他說每天都去遊泳,每次遊1000米,所以身體很好,連感冒都很少。
  • 清明節致敬英雄的句子,清明追思,願花饗逝者、春暖斯人!
    從寒冬,到春天,多少人用生命守護生命。英烈為家國捨生忘死,逝世同胞亦盼山河無恙。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清明節致敬英雄的句子,清明追思,願花饗逝者、春暖斯人!清明節,感謝英雄,致敬英雄,我們會帶著你們的那份精神繼續砥礪前行!
  • 清明時節,鳥鳴啼,聲聲道清明
    共同釀造著醉人的芬芳訴說著對你的思念二候田鼠化為鴽(ru)喜陰的田鼠躲入洞穴喜陽的鳥兒展翅啼鳴四周儘是一派惠風和暢,草長鶯飛的景象就讓四月的生機捎給我們生命的喜悅——馮延巳《鵲踏枝·清明》」楊柳青青江水平海燕低飛,紅杏花開那無端入夢的是絨絮遊絲,清明細雨清明氣候清明時節氣候逐漸轉暖冰舌消融,草木青青
  • 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明日直播!
    2017(丁酉)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於4月4日上午9點30分在陝西黃陵如期舉行。
  • 清明特刊:哀悼逝者詩詞六篇
    01行香子庚子清明同降半旗半默,清明斟酒盈壺。>江城武漢黃鶴傷白衣天使逆前行命懸一線回春丹雲開日出生死劫紅棉櫻花同綻放清明舉國哀悼日敬畏生命憶念長作者:李福民大地與山河一起顫抖還有白蝴蝶扇動的嗚咽本是人間四月天呀花瓣上卻帶著傷痕遙望一抔黃土只能隔著螢屏何曾忘記呀這輩子我們註定了是親人
  • 高以翔明日出殯,高爸和二哥現身金寶軒,好友前往靈堂作最後告別
    而且在12月6日家人給了粉絲們致哀的時間,明日也將摺疊的無數千紙鶴與高以翔一起高飛,大家的愛其實都有讓他感受到,父母還是非常體諒粉絲們的心情,當然也不希望太過於悲傷。因為高以翔生前廣交善緣,所以這十天中陸陸續續去了不少好友致哀,在最後一天,圈內好友葛仲珊來到靈堂作最後的告別,她的表情十分肅穆,一身黑衣帶著墨鏡,對高高的不舍全都寫在臉上。
  • 「死是唯一重要的哲學問題」:當我們告別生命時,我們在告別什麼?
    在前現代社會,人們謀生艱難,生活艱辛,平均預期壽命只有三四十歲,隨便一個小病就可以輕易奪去人的性命,人對生命充滿了不安全感,導致迷信泛濫,聽天由命。進入現代生活以來,原來很多的不治之症都可以治癒,人的預期壽命普遍延長了,在沒有戰亂的國家能夠達到七八十歲。人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更貼近實際的了解。
  • 清明,相思雨成災
    清明,綽影婉約,點一盞明燈對夜,祈禱逝去的親人...這一天,講究孝道的中國人,通過祭奠先祖感念逝親、禮敬亡靈。清明節是最能體現中國人生死觀念的節日——黑白無常,心有敬畏,愛與關懷是這個節日的主題。聞雨聲淅瀝,聽春風蕭瑟,安於一隅,伸手觸摸一葉飄飛的思緒;耳畔縈繞歲月如歌的清響,天空煙雨濛濛,窗外雨影幢幢。
  • 生命中的告別儀式
    儘管我們一個勁地叫她轉回去轉回去,她就是不聽,非要目送我們走很遠很遠……有幾次,我偷偷地回頭看她還在不在那裡,竟然吃驚地發現她在抹眼淚,我趕緊問老媽發生了什麼事。老媽說:「外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了,前年不小心摔到了手,拿東西總是發顫;去年不小心又摔到了腰,走路都走不直,她總是害怕會發生其他的事情,她捨不得她的兒女子孫們,見一眼總是少一眼,況且一年難得見一次面」 老媽說完也會紅了眼眶, 她說人老了,就是這樣,捨不得這捨不得那…… 」 我們每去一次就要經歷一次重逢,同時也要經歷一次離別
  • 網上祭奠清明掃墓 生命有約守護親情
    真正的離去,並非停止呼吸那一刻,而是被遺忘的彼時;循著記憶的長河,或許寥寥數語就能囊括一生,但無論大人物還是小百姓,都盡力用自己方式走完了人生旅程;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告訴了我們這是不可忘卻的紀念
  • 清明:春和景明,情暖人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吟著杜牧這句耳熟能詳的詩句,看著一樹一樹的杏花兒開,吃著散發著艾草香氣的青團,我們又迎來了一年的清明日。 清明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今天,不但是處於仲春和暮春之交、春和景明的節氣清明,還是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的節日清明。
  • 雨紛紛 清明詩歌專輯 2
    ⊙ 給母親過生日           傅天琳母親,你早已不在世上我跪在鐘錶的廢墟上給你過生日時針甩開它的小蹄子一路瘋跑你知不知道今天你都一百歲了呀  你把黑夜深深吸進自己眼瞳留給我們一片清明,只有清明你早已凌駕於風之上霹靂之上一切屈辱之上。
  • 繆紀君,在最美的時刻告別《明日之子3》
    最新一期《明日之子3》公布前14位成員名單,繆紀君終於還是沒能撐住,水晶榜排名第20名順位淘汰,是這批離開的明妹裡最可惜的一個,宋丹丹和花花知道這個成績也特別不舍,衝向離開的通道,和繆紀君告別,宋丹丹鼓勵她:「真的,我特別喜歡你,你會給別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長得還漂亮。」
  • 情感散文詩|《清明之路》:英雄們一路走好,你們值得我們銘記
    4月4日全國哀悼通知《清明之路》清明,原本是一個祭祀先祖的日子,雖然你們不再回來,生命也永遠地停留在了那一刻,但是,你們的名字已經被我們所有人銘記,你們是中國人的白衣天使!當信念高於生命的時候,他們的使命就已經完成了,因為那時,所有的黑暗都將被徹底的驅散!中國靠的不是超能力,而是無數人默默的付出,無數個人把信仰高過了生命,毅然決然的奔赴前線,他們是普通人,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讓英雄這個詞成為了他們應該有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