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清明丨心理撫慰師:一場生與死的告別

2021-01-18 上遊新聞

△冬青社工胡玲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喪親家屬進行悲傷撫慰

生與死的告別很難,除了治喪告別逝者遺體,更重要的是生者從心理上「告別」逝者。心理上的「告別」需要悲傷撫慰的介入,重慶96000殯葬服務熱線去年開通了這項服務。有專職社工為生者撫慰悲傷。

在重慶,有「配偶去世,在世的一方不參與治喪,否則會影響再婚」的殯葬習俗。在世的一方希望參與治喪,往往會有反對的聲音。

承接撫慰社工項目的冬青社工的胡玲就遇到了這樣的案例,她向撫慰對象提供了「科學的、合理的」解釋,幫助這個家庭有效化解了治喪過程中產生的矛盾。

配偶去世,在世一方不參與治喪?

△冬青社工胡玲(左)正在為喪親家屬提供服務

4月5日清明節當天,胡玲再一次與悲傷撫慰對象李女士見了面。後者到石橋鋪殯儀館為去世的母親鮮花,精神狀態比起親人去世時好了不少。

從80後的李女士口中得知,其父親李先生最近在打桌球、遊泳,悲傷撫慰的效果比較明顯。

胡玲說,父女倆通過96000殯葬服務熱線找到冬青社工,通過4次的服務,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女兒從之前的焦慮狀態走了出來,現在願意以自己的經歷去撫慰他人;父親過去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現在逐漸開朗,話也多了,也願意參加更多的體育活動。

「他們已經基本從心理上『告別了』逝者。」

這對父女最初面臨的焦慮和矛盾,或許不少家庭都會遇到。這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因為李女士的母親白女士因病去世,打破了寧靜。

李女士操持母親的喪事,父親李先生在靈堂哭個不停。矛盾點在於,李先生愛妻心切,一定要參與治喪,而家中有長輩則表示反對。

反對的理由是,「配偶去世,在世的一方不參與治喪,否則會影響再婚」。

悲傷撫慰介入給出科學合理解釋

△4月5日,石橋鋪殯儀館,冬青社工胡玲在主持清明祭掃宣傳活動

殯葬習俗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胡玲說,了解殯葬地方習俗來源及其意義,恰當地與殯儀館殯葬禮儀進行結合,為喪親家屬提供「科學的、合理的」解釋,能夠對殯葬工作的和諧推進起到積極作用。

殯葬繞不開傳統習俗。胡玲向這個家庭給出的科學解釋是,一些殯葬習俗具有一定的悲傷撫慰意義,一些殯葬習俗卻帶有負面的引導。她在服務過程中向喪親家屬解釋習俗背後的意義,讓喪親家屬選擇是否遵從。

此外,從悲傷撫慰的角度來看,李先生沉浸在喪妻之痛中,何種程度的參與治喪更有利於幫他接受新的現實呢?

胡玲說,通過充分了解這個家庭的情況,她建議李先生參與治喪,因為如果缺少了這個過程,可能會給李先生留下很大的遺憾,事後他可能陷入深深的懊悔和自責。

但是,胡玲不建議李先生參與逝者火化的流程,這樣的刺激可能難以接受。

治喪過程中,這個家庭選擇了胡玲的建議,之後主動參與悲傷撫慰,慢慢開始了新的生活。

製作生命紀念冊從心理「告別」

悲傷撫慰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少人在治喪之後仍會沉浸在悲痛之中。

胡玲介紹,在悲傷撫慰中,通過會與服務對象一起完成一本逝者的生命紀念冊,通過這個過程幫助生者真正從心理「告別」逝者。

首先會讓服務對象通過整理逝者的遺物,收集照片、生平故事等等。這是一個回顧的過程,有助於幫助生者接受新的現實。

接下來,會請生者寫一份信,把對逝者想說的話、沒來得及的話,通過這封信來表達。讓生者在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再來一次「告別」。

「這其實是一次心理上的告別儀式。」

胡玲說,今年服務對象中有近20個以這樣的形式接受悲傷撫慰,這個過程根據服務對象的接受程度而定,時間有長有短,短的可能兩個月,長的則需要7、8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新聞多一點>>

親人去世,情緒宣洩的出口千萬不要「堵」

親人去世,悲傷撫慰是必要的。如果需要幫助可以打96000殯葬服務熱線諮詢,或者尋求專業的幫助。對於一般的悲傷撫慰技巧,胡玲也進行了分析。

首先,親人去世後,家屬難免會哭。這時候千萬不要勸其「不要哭,還有我們在……」因為情緒的宣洩需要出口,不要「堵」回去。

如果是親戚朋友,正確的做法是陪伴和傾聽,幫助喪親家屬宣洩悲痛的情緒。

如果是家人,大家沉浸在同一種喪親之痛之中,可以一起回顧家庭的故事、緬懷逝者,比如舉辦小型的家庭追思會,共同告別逝者。

同時,需要建立家庭支持、社會支持的支持網絡,共同幫助喪親家屬走出悲痛。

新聞連結>>

96000殯葬服務熱線 為群眾節約喪葬負擔近2億元

△4月5日,96000殯葬服務熱線工作室,工作人員正在接待市民來電

4月5日,上遊新聞記者從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獲悉,96000殯葬服務熱線自2015年1月1日正式開通以來,截至2019年3月31日,共接到群眾來電69465單。熱線電話接聽量從最初每日幾個電話增大到現在每日70個。

市民通過撥打96000殯葬服務熱線轉接到殯葬服務單位辦理業務,可以享受主城區內首次遺體接運免費的優惠政策。

2015年以來,對通過撥打96000殯葬服務熱線辦理業務的喪屬免除首次遺體接運費共840餘萬元,為群眾節約喪葬負擔近2億元。

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擴大96000殯葬服務熱線覆蓋面。目前,96000殯葬服務熱線部分功能僅對主城區市民服務,在「十三五」期間,將96000殯葬服務熱線面向全市各區縣,有條件的區縣可以建立96000子系統。切實做到服務全市社會公眾、規範和監督全市殯葬服務。

上遊新聞記者 陳翔 攝影 李斌

相關焦點

  • 清明雨上時丨清明融情 線上潤心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庚子清明 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既有著生離死別、慎終追遠的深切情思
  • 作文,原來這麼簡單:以「我們的節日-清明」網上祭奠活動寫作為例
    各位同學本次作文 : 觀「我們的節日-清明」網上祭奠活動,然後寫一篇觀後感。作文可以按照以下邏輯思維來開展:首先:分析題目1、如果是要求以 觀「我們的節日-清明」網上祭奠活動有感 為題,題目只能是如下:觀「我們的節日-清明」網上祭奠活動有感2、如果是以 觀「我們的節日-清明」網上祭奠活動
  • 我們的節日清明|清明假期 臨沂人最愛鄉村遊、自駕遊
    清明假期期間,全市旅遊市場秩序良好,旅遊企業有序復工開放。市民出遊主要以自駕遊為主,踏青、賞花、採摘成為出遊的重要內容。緬懷是清明假期主要旋律清明小長假中,除了祭祀先祖,追憶革命歷史、緬懷先烈便成了人們活動的首選。清明節期間,市民到革命烈士陵園、孟良崮、淵子崖紅色生態旅遊區等紅色旅遊景區緬懷先烈、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
  •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陸遊的詩太深入人心,以至於一提起清明,就心生蒼涼的悲傷。但其實清明是一年中天朗氣清的最好時光。清明習俗踏青丨清明時節,春光爛漫,在這個萬物甦醒的季節,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到郊外踏青散心,欣賞春光的美好,享受放鬆的姿態。推開冬季所有的苦惱,迎接全新的日子。這天,人們還會蕩鞦韆、放風箏、植樹插柳。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然後,我用僅存的一點知識對寶哥說:"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你說的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他們的日子都是按照陰曆算的,這個點非常正確,寶哥非常善於思考和總結,寶哥真棒!"連忙對著寶哥,豎起了大拇指。我接著說:"清明節的來源與清明這個節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清明節的日子就定在了清明節氣的那天。寶哥,你還記得二十四節氣歌嗎?"
  • 專訪民俗專家張勃:清明節是古人「向死而生」讚賞生命之美的人生智慧
    4月4日至4月6日迎來清明假期,清明節不僅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環球網文化頻道邀請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張勃,講述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淵源,詩詞中娓娓道來清明節俗,「清明節在諸多傳統節日當中,最能讓我們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死亡的意義。『向死而生』是我們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的生命現實。」
  • 中國傳統節日 弘揚傳統文化
    自然童音丨 第0570期 朗讀丨自然 自 · 然 · 童 · 音 誦 讀 開 啟 心 智 思 考 奠 基 人 生 寄 語
  • 臺灣名嘴安樂死:這一次,我終於學會了如何與世界告別
    視頻下有很多評論:「目擊生命終結前的一瞬間,再平靜都震撼「;「想起了倚天屠龍記裡面的一句: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儘管體面地告別,也是勇氣「;」中國人的生死觀是極度扭曲的,對生極盡讚美,對死卻非常恐懼「。你怎麼看待?如果到了直面死亡的那一刻,你會是什麼態度?
  • 只會背誦「清明時節雨紛紛」?這3首著名的清明詩詞了解一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三歲的小朋友也可以朗朗上口的背誦出來。清明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也是人文節日和自然節氣相結合的一個特殊節日,可以說是從上古時期國人祭祀祖先習俗以來,逐漸結合了寒食節、上巳節等節日習俗,一直傳承至今的一個節日。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都以清明為主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除了杜牧的這首《清明》本期我們再聊聊三首著名的《清明》詩詞。
  • 到底清明節能不能祝福節日快樂?專家這麼說...
    北京民俗協會秘書長高巍介紹,我們的先人掃墓時將其與踏青結合,清明時節春和景明,一家人通過踏青掃墓再次聚在一起,通過踏青,不辜負春天的大好時光。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兩天,離得非常近,所以很多人把這兩個節日合在一起了。清明節有很多重要習俗,包括掃墓、祭奠先烈、吃寒食等都是從寒食節發展而來,清明節成為了節氣和節日的結合。清明節為什麼有吃寒食習俗?高巍介紹,古人為紀念春秋時被晉文公燒死的介之推,選擇在寒食節禁火吃冷食。
  • 清明,拿什麼祭奠我們的祖先?
    清明,拿什麼祭奠我們的祖先?清明節前,泉州一家網店推出代客掃墓,可以代為磕頭、哭墳。墳前一陌生人在悲情哭泣,不知道祖先會怎麼想?而在瀋陽,一位80後姑娘每天發微博陪亡母聊天,戳中了無數網友的淚點。  從這兩個事件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懷念和祭奠,是要從「心」出發的。本期熱點看透透,一起來看看這些年清明節祭祀的新變化。
  • 描寫清明的優美句子 分享關於清明的優美段落
    來看看描寫清明的優美句子。 1、清明節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祭祀的節日裡,我的淚水又一次     原標題:描寫清明的優美句子 分享關於清明的優美段落     清明節是緬懷故人的日子,是充滿悲傷之日,這一天連老天爺都與我們這些失去至親的人們一同哀傷,一起落下思親之淚!
  • 《戰長沙》向死而生
    比如薛君山手下為表哥哭泣無力再戰的兵卒,顧清明手下不願身赴前線的夥夫小高。對於他們的軟弱與退縮,我們無可厚非。而胡湘湘最終選擇離開戰地醫院前往重慶,為了自身的安全,也為了顧家長孫的安全,她聽從了顧老之言,去盡力守護顧家的血脈。
  • 清明節說清明
    這首耳熟能詳的的詩似乎成了我們記憶中清明的代言,作為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清明是怎麼來的呢?相信朋友也都知道寒食節,那麼寒食節和清明節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節期很長,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均屬清明節。現在一般指公曆4月5號前後。
  • 杜牧的《清明》憑什麼成了清明代言詩?
    清明從唐朝開始就是重要的能放假的節日,清明詩很多,好詩也一抓一大把,比如:南宋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明代王磐的《清江引·清明日出遊》:「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 讀城 清明,曾經是一場郊遊
    清明,是節氣,是天清氣朗的開始……清明,是懷念,是路上行人慾斷魂的不舍……清明,於我而言,是一場曾經的郊遊……碼這些字的時候,我的記憶展開的一片畫面,是小山丘,青草地,還有鳥語花香,歡聲笑語。「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這一句諺語現在不太靈驗了,在那個年頭可還是挺靠譜的,所以大人是決不讓孩子們脫外套的,跑跑跳跳一會,額前的頭髮多半會溼了成一綹一綹的。
  • 【夜讀】梨花風起正清明
    在我國的二十四個節氣裡,唯獨清明兼有節日的意義。足見清明的重要性。應該說,在二十四節氣裡,它最富大自然和人的雙重情感意義。   不過,在傳統文化中,清明除了掃墓,還有一重意義,便是踏青郊遊。這一點意義,常常被今天的人僅僅認為是旅遊。其實,並不這麼簡單。
  • 南京:一場冬至雅集添彩「我們的節日」
    20日晚6點半,南京莫愁湖上,滿湖殘荷在燈光的映照下別有一番韻味;湖畔古色古香的莫愁書院內,縈繞著琴聲書香,一場特殊的冬至雅集活動正在舉行。論冬至文化、品節氣美食、賞傳統歌舞,與會嘉賓們在濃烈的文化氛圍中感受「冬至的味道」。這也是建鄴區「詩禮中的四時八節」二十四節氣系列活動之一。
  • 春寒料峭遇清明,煙雨濛濛思親人
    清明節,是祭祀掃墓、寄託哀思的節日,說也奇怪,每年清明的時候,總是會降溫下雨。陰沉的天,冷冷的雨,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天氣,這樣的節日,心情變得開始低沉起來。雖然故人已逝,但抹不去的卻是昔日的點點滴滴,宛如膠片電影一樣,不經意地在眼前回放。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清明》詩中的「行人」就是今日的你我
    江城以一種正在重啟的模式,迎來「清明」,深切悼念和告慰這一場大疫中的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手機屏上,滿是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和武漢江灘的悼念圖片。幾乎沒有往年那麼繽紛的杜牧《清明》詩行。網友心有靈犀。杜牧《清明》詩,無論它怎樣意蘊雋永,都不足以表達華夏大地今天的舉國同悲、九州同心。不足以表現大武漢的龜蛇肅立,江湖鳴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