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西藏是什麼樣子#吉隆縣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的西南部,南面和西南面與尼泊爾王國相鄰,邊境線長162公裡。縣城海拔約4200米,是個相對偏僻荒涼的地方,一般旅行社開闢的旅遊路線中還沒有吉隆,當地也很難見到自助遊的外來遊客。
其實吉隆的旅遊資源非常的豐富,作為西藏同緯度地帶自然條件比較獨特的地區之一,這裡不僅有著結構複雜的自然生態環境,還具有眾多的人文景點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只是到目前為止仍然藏在深閨人未識。
吉隆的歷史比較悠久,留有多處古蹟和遺址,僅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就有哈東淌和卻得淌兩處遺址。在縣城的城區東南,至今還保留著一處建於公元11世紀前後的貢塘王城遺址。
更為隱秘的是「唐碑」和「題壁」,一直鮮為人知。所謂「唐碑」,是指在離縣城4.5公裡遠的一條山溝的崖壁上,有一個唐朝的碑刻叫「大唐天竺使出銘」,上面刻有2釐米見方的漢字300多個,文中記述了唐代使節不遠萬裡,在出使天竺(今印度)途中經過吉隆山口時的感慨抒懷。
由於多年風化,字跡有許多已模糊不清,但可以從文中看到大唐顯慶三年的文號,這一珍貴題銘對進一步研究古代唐蕃、中外關係等問題,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此地離縣城較近,崖壁旁邊還有一條現代人工修建的水渠,為了防止碑刻再度受到人為損害,當地政府現已鐵欄枷鎖地將其保護起來。據考證,此碑比大昭寺門口的「會盟碑」還要早出165年,是藏漢兩族人民長期共同開發和建設邊疆的見證。
當然這裡不僅有歷史上和平交往的遺蹟,作為邊關要地免不了也有戰爭的遺址,最為著名的是清軍大敗廓爾喀的擦木卡古戰場遺址。
清代乾隆年間,廓爾喀進犯西藏,清政府派軍入藏,有力地反擊了入侵者。至今在去往吉隆鎮的公路一側幾百米的一處山體峭壁上,赫然銘刻著「招提壁壘」四個行書漢字,
因為這裡曾經是當年清軍反擊廓爾喀侵略軍時的進軍要道,刻有題字的山峰垂直拔起,與另一側相距僅幾十米的同樣陡峭的山峰自然形成了一處險要的關隘,形同壁壘。
昔日的喋血疆場,已隨時間的流逝而煙消塵散,只剩下這高聳的壁壘,還默默地矗立在那裡,見證者歷史的昨天。
雖然政府尚未對此處遺蹟加以保護,但四周皆為茂密的原始森林,幾近半米深的草叢中幾乎沒有路徑,可見這裡已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題壁」大概也已寂寞塵封多年,今天已經沒有多少人還知道這段歷史往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