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紅五月」,已是春茶採摘的尾聲。然而在江西上饒五府山,春茶採制才剛剛開始。五府山雄踞武夷山脈北麓,為國家森林公園,這裡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8座,是贛閩天然屏障,境內203省道是經寮竹關南下福建的上饒廣信唯一「動脈」。
五府山是資源寶庫,其中就包括茶葉資源。這裡有原生的五府山白茶(與福建福鼎白茶同屬白毫類),只是未能得到培育傳播。五府山主峰五府崗海拔1891.6米,為華東第三高峰,是上饒市廣信區與鉛山縣的界山,位於鉛山、廣信、福建省武夷山市三縣市區交會處。
據說,登臨五府崗,可遠眺舊制時的江西廣信府、饒州府,浙江衢州府,福建建寧府、延平府,「五府」由此得名。廣信區的五府崗與寮竹關,恰如鉛山縣的黃崗山與桐木關,其交通地位、茶葉資源相若。
不過,比起相距不遠的桐木關的紅茶聲名,五府山茶可以說是「躲在深閨人不識」,並不為外界所了解。其實,同屬武夷山脈的五府山,其茶產不僅是高山茶,還是老樅茶,高山老樅疊加,凸顯了五府山茶的品質。
所謂高山茶,一般認為是生長於海拔1000米以上茶山所產的茶葉,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高山茶口感與功效的雙重優勢。所謂老樅茶,普遍認為是樹齡至少為50年以上的的老茶樹,因為生長歲月的原因,老樅內含的茶多酚等有效物質更豐富更具韻味。
五府山原生茶樹分散,現有成片高山茶得益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成立後發展的高山坡地茶園,從那時算來,這些茶樹的樹齡60多歲了,堪稱老樅。五府山鎮金鐘山村是一個行政村,也是五府山產茶集中地,但茶山多位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深山之中。由於山高路遠,加上體制變化,這些老茶樹已完全呈自然野生狀態。
為了一識「深閨」老樅美,5月3日,恰好也是1949年上饒城解放紀念日,一行人隨採茶工一道,從金鐘山村出發,沿著山路跋山涉水,到達群山之間一個叫做「坪溪」的盆地,見到了周邊數以千計的老樅樹!
一路上,但見萬畝毛竹挺立蒼翠,山間竹筍競相比高。各種花木吐新枝,泉溪瀑流盡歡歌。約6公裡山路,攀了近2個小時,大家終於到達一個叫「坪溪」的地方。坪溪只有2戶汪姓人家,已在當地政府幫助下在山下村裡定居,老宅則成了採茶工生活休憩的「大本營」。
坪溪海拔1000餘米,南距五府崗已經很近。發源於五府崗的玉女溪從坪溪潺潺流過,向著山下楓澤湖(大坳水庫)奔去。坪溪周邊,是漫山遍野的老樅,它們在山野中自由生長,數十名採茶工分散其間,竟一個已見不著。
這些在山野中自然生長很多年的老樅茶,摘下後統一交給上饒陸羽古樹茶開發有限公司收購。這家公司專門收購五府山高山老樅野生茶,每年為當地百姓增加收入60萬元以上。「這些高山野生茶只有通過『人海』戰術才能實現量產。」公司董事長林祖河表示。
林祖河先生1976年畢業於婺源茶校,1986年在中國茶葉研究所深造,2000年獲農業部頒發高級制茶師證書,45年來從未中斷茶業工作。根據制茶工藝分類,中國茶葉有六大類: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他能夠用五府山老樅製成這6類茶!
「五府山老樅最適合做的還是綠茶和紅茶。」林祖河先生介紹,為了打造五府山高山老樅茶品牌,他沒有借用「上饒白眉」「正山小種」等名號,而是打出了「古樹茶」概念。「古樹茶就是老樅的意思,這裡的茶樹至少有五六十年以上樹齡,不少還是百年老樅。」
與五府山一脈相連的鉛山武夷山,是中國紅茶的發源地,鉛山「河紅」被譽為「茶中皇后」,與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種實為一枚硬幣的兩面。河紅茶現在是江西上饒重點培育的茶葉品牌,林祖河先生創製的「古樹茶」可謂仙品,仙品如何嫁接名牌,使之從「躲在深閨人不識」到「一朝露面驚天下」,讓我們拭目以待!(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