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晉寒
圖片來源‖網絡
「這件事情太難了,我還是等等再做吧!」
「我不知道怎麼選擇,還是等等再定吧」
「計劃趕不上變化,我還是原地待命吧!」
「我還沒有準備好,還是先看看別人怎麼幹吧!」
「雖然我想要從事XXX工作,但是我就是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
生活當中,越來越多人發出以上這些無奈慨嘆。在他們心中,並不缺乏豐富多彩的夢想,也不缺少設身處地的目標,更不缺少行之有效的規劃,然而等到「付諸行動」的時候,他們卻沒有「揚帆起航」的勇氣和果斷。
很多事情只是去想想,而沒有實踐行動,如此便是他們成長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大大限制了他們人生應有的高度和精彩程度。
真正的優秀的人,不僅僅「夢想」派,更是「行動」派。人生需要想法,同樣更需要行動,如此知行合一,才能到達我們理想的港灣。
01
清代文學家彭端淑在《白鶴堂集》中寫過這麼一句話:「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意思是說:天底下的事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付諸行動,困難的事也變得容易;如果不躬行實踐,容易的事也會變困難。
生活當中,很多人之所以缺乏實踐行動,晚上想著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秉著一顆「畏懼」之心——畏懼困難,畏懼失敗,畏懼陌生感,畏懼離開屬於自己的舒適區。
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
李斌滿打滿算,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已經有五年時間了,然而工作、生活並沒有太大的成長和進步。他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口頭禪:「萬一怎麼、怎麼了,我該怎麼辦?」
參加會議的時候,他總是畏懼發言:「萬一說錯話了,文憑該怎麼辦?」
接觸到新工作的時候,他總是推推閃閃:「萬一幹不好了,我該怎麼辦?」
即便是在生活當中,他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困惑:「我想看書學習,鍛鍊身體,養成一些好習慣,但是萬一堅持不下來,我該怎麼辦呢?」
正是因為在李斌心中埋藏著一個又一個「萬一怎麼、怎麼,我該怎麼辦?」使得他顧慮左右,畏首畏尾,即便心中不缺各種想法和計劃,依然無法付諸行動。
隨著社會節奏的迭代加快,越來越多新環境、新行業、新計劃、新機遇、新挑戰向我們撲面而來。倘若我們連「接住它們的勇氣」都沒有,「邁開第一小步的果斷」都沒有,我們還怎樣擁抱時代,觸碰機遇。
想要邁開步子積極付諸實踐,我們必須要有一顆勇敢的心——勇於試錯的心,勇於受阻失敗的心。很多事情,並不是需要等到百分百時機成熟,百分百勝券在握,百分百無後顧之憂,我們才應該行動。
相反,無論大事小事,當我們看到一些曙光的時候,就要懂得開拓嘗試,勇於行動。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從細節到整體,讓自己的「行動力」漸漸鋪設開來。
02
在暢銷書《百萬富翁快車道》當中,作者劉易斯·卡羅爾提到了一個概念——路標思維。
什麼是路標思維呢?
簡單來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那麼任何一條路都是你的選擇。只要願意付諸行動,腳下留下的腳印,往往就是最正確的道路。
生活當中,很多人之所以缺乏實踐行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路在哪裡,不知道方向在哪裡。在他們面前,往往並不缺乏道路和方向,反而是方向太多,可以選擇的餘地太多,才使得他們左右為難,患得患失,難以決斷,始終無法付諸行動。
「我想要閱讀看書,但是面前有兩本都很喜歡的書,我該先看哪一本?」
「我想要加班工作,但是面前有兩項都很重要的工作,我該先解決哪一項?」
「我想要出去旅遊,但是面前有兩個都特別想要去的地方,我該選擇哪一個地方?」
……
生活中,這樣的猶豫、困惑比比皆是。因為兩個方向、選擇、意圖的存在,使得人們很多精力、時間頻頻浪費在選擇內耗當中,久久無法實踐行動起來。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首先應該培養主次觀念,將自己的工作分成輕、重、緩、急四個維度,確保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完成,避免選擇內耗。正所謂: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切勿過分自信貪慾,大包大攬,讓自己貪多嚼不爛。
其次,倘若我們真的難以抉擇,那麼索性硬著頭皮,不怕對錯,無論優劣,直接選擇其中之一實踐行動。還是文章前面的話:走在腳下的路,永遠是最正確的道路。
實踐是檢驗整理的唯一標準,行動是一切目標的燃料動力。沒有實踐行動,一切計劃、目的、夢想、興趣都是鏡花水月,飄然無形。
所以說,生活中,千萬不要因為畏懼之心,選擇之難,阻隔了自己的實踐之路,而是應該勇敢起來、專注起來,從而實踐起來,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