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行動力,會讓生活更有質感

2021-03-02 張德芬空間


今天是十一長假的最後一天,下一個節日就是元旦了,2017年倏忽結束。

除了感嘆時間飛逝之餘,讓我們回望一下年初那些信誓旦旦的計劃和目標,你完成了多少?又實現了多少?

總是回眸時,我們才會發現,美好的生命全部浪費在一個又一個的「明天」裡,所有的詩和遠方都被消耗在一個又一個「計劃」裡。

為何總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原因大概就在於,你缺少一些行動力,這也是我們今天的主題。


朋友小A是一個水瓶座的姑娘,思維非常活躍,經常是你正在跟她談晚飯吃什麼,她下一句就可以回覆你說她在外太空遨遊。

與她活躍的思維相匹配的是,她的行動力也很強,總是想到什麼事情,馬上就去做了。比方說,她想要學畫畫,馬上就會去某寶買一整套的畫具回來;她想要學音樂,馬上就又會捧一個吉他回來……這效率堪比衛星發射。

不過,小A也經常因此讓人大跌眼鏡,譬如還沒畫上兩幅畫,畫板就堆在了雜物房;吉他也還沒有學會,上面就已經沾滿了灰……而這時,她又尖叫著說,她發現了新愛好,現代舞!可想而知,半年過後你再見她,估計她又會說自己愛上了浮潛或者蹦極。

很顯然,小A這樣的行動力,並不具有正面意義。一件又一件事情耗費了時間、精力、金錢不說,最重要的是,她最終還是什麼都沒有學會,人生依舊站在原點。

像小A這樣的行動力,本身並具備任何意義,它在本質上還是為了抵抗內在自我的焦慮。因為我們每個人,在超我層面都會對自己有一些要求,比方說我們會要求自己有進步、會要求自己又成長,但是當生活陷入一成不變的方程式裡的時候,我們感受不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很焦慮。那怎麼辦呢?

當然是主動給自己創造一些可以彰顯我們進步和成長的機會。

對於小A而言,所有的學習機會其實都是她給自己主動創造的,用看似在努力學習的儀式感,來緩解來自內在超我的焦慮。一旦這種儀式感停下來,來自超我的焦慮就會復發,所以小A真正在意的根本不是自己最終學會了什麼,而是給自己一種一直在學習和進步的幻覺。於是,她就會停不下來地給自己找事情做,來避免體驗自己內在的焦慮感。

所以,當你決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要問一下自己,究竟是真心喜歡這件事,還是僅僅為了抵抗自己潛意識裡的焦慮?

如果是後者,即便是很強的行動力,也未必會帶來正面的效果,因為你更在意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看上去很努力的樣子。

所以一旦事情進展不順,你就會很容易放棄,從而換一個更簡單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看上去在努力的虛幻感。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還是真心希望自己能夠實現某些計劃,比方說養成運動的習慣,或者閱讀的習慣,等等。但是,為什麼即便是面對真心想要的事情,自己還是缺少行動力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

現在讓你做三組伏地挺身,每組30次,如果做完,立即給你一千塊作為獎勵,你會做嗎?同樣的,三組伏地挺身,每組30次,然後我告訴你,你堅持一年,獎勵就是你的六塊腹肌?你還會像剛剛那樣躍躍欲試嗎?

面對同樣的事情,由於獎勵方式的不同,我們自己付諸行動的意願也是不同的。

雖然六塊腹肌帶給我們的價值,遠遠大於一千塊的價值,但是我們還是被一千塊錢吸引,這是因為我們的本能裡是希望能夠被即時滿足的。就像在我們的嬰幼兒時期,哇哇大哭以示飢餓,我們希望母親馬上能夠餵奶,這就是需要被即時滿足的本能。

可是,殘酷的現實是,沒有什麼事情是能夠一蹴而就的,就好像馮侖說過:「所有的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這意味著,當我們要實現某個目標的時候,一定是要經過時間的摸爬滾打,才有可能成功。

所以,當我們看著遙遠的目標,和自己所希望的即時被滿足的本能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的行動力就被削弱了。反之,則可以說明,很多人表面上看是缺乏行動力,實際上是內在缺少延遲滿足的能力。

有一個朋友是基金經理,每天堅持晨跑5公裡,風雨無阻地在朋友圈打卡,私下交流的時候,又了解到他每天堅持看專業書籍,又報考了專業的進修課。

儘管如此繁忙,但是當他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感受不到他的焦躁,反而一種溫和寧靜的力量感撲面而來。我很好奇,問他是哪裡來得這種讓他堅持不懈的動力,他說,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國內十佳基金經理,而他給自己十年時間。

用十年去完成一個目標,這就是具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典範示例。


擁有延遲滿足能力,意味著你不會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是會將自己放在更宏大的時空,展望出一個更遼闊的自己,並且為此不斷努力。

 

我們再玩一個假設性的遊戲,假設你被抽中去參加一個名為「火星計劃」的星際之旅,你在一年後將被一艘宇宙飛船送往火星,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趟有去無回的旅程,也即是說你從上了宇宙飛船的那一刻,你就再也回不來了,你未來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

請問:僅剩下的這一年,你會怎麼過?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想在託斯卡納的豔陽下發呆,我想去南非看動物大遷徙;

我可能會開個咖啡館,跟來來往往的陌生人聊聊天,從他們的故事裡去採摘另外一個世界的模樣;

我大概會每天都回家吃飯吧,畢竟三十幾年都沒怎麼好好陪父母生活過,如果我走了,他們應該會很想念我吧;

……

如果只剩下一年你就被送去火星,對於你計劃的事情,想做的事情,你是不是會毫不顧慮地去實現它,完成它?你的行動力不會受到任何限制和磨損。

可是,人生和你要參加的「火星計劃」本質上不是一樣嗎?都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程。我們之所以在人生面前可以肆無忌憚地去浪費,是因為我們以為自己還有大把的時間。

「還有大把的時間」,它就像一塊濃墨重彩的拼圖,鑲嵌在我們牢靠的認知體系裡,從而形成我們的心智模式,指揮我們的行為。

心理學的認知行為療法理論認為,如果想要改變我們的行為,首先要改變我們的認知。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提高自己的行動力,首先要把「還有大把時間」的認知給消除或者替代。

事實上,人生無常,才是生命的本質,一場大火、一場撞車、一場地震,等等,隨時都可以改寫我們命運的長短,沒有人能夠確保我們「還有大把的時間」,所以,不妨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過。

當我們能夠學會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過的時候,你的行動力自然就不會缺席,因為你捨不得浪費這有限的分分秒秒。

當你養成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來過的習慣,你的生命會在十足的行動力中歷練得愈發飽滿而又充滿質感。

作者 | 楊思遠,專欄作者,心理諮詢師。追求有用的反雞湯主義者,擁有積極態度的悲觀主義者。個人微信公眾號:拉姐(ID:byjzlajie)。



你還可能喜歡看(點擊標題查看):

《爸爸去哪兒》: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這樣陪伴孩子

比有錢更重要的,是擁有「選擇權」

與人交往,會提問的人更受歡迎

相關焦點

  • 唯有行動力,會讓生活更有質感,是對平庸生活最好的報復
    在知乎上曾有個問題:優秀和平庸之間,最大的差距是什麼?有個高贊的回答是,肯不肯行動。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許多心願,但最終決定他們是否可以實現,是否可以走得更遠的,不是他們是否獲得了至關重要的好運,而是看他們是否願意付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生活在這個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社會,大家都存在這樣的焦慮和不安。
  • 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有質感?
  • 有行動力的尼希米
    尼2:1-20前言在神的家中,管理意味著需要有計劃,有智慧,有號召力,更要貼近神的旨意,不靠自己的能力。林後10:4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 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一在神面前的行動力1 他的禱告 4節詩40:1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禱告不是沒有行動 ,真正的禱告帶來真正的行動。
  • 勵志早安語錄圖片:行動力,是對平庸生活最好的回擊
    行動力,是對平庸生活最好的回擊。人與人之所以拉開距離,就在於行動力。不行動,夢想就只是好高騖遠;不執行,目標就只是海市蜃樓。想做一件事,就請馬上開始。新的一天,加油!早安,別辜負最好的自己,每個人的路不一樣,但有一件事情不能缺的,那就是努力!
  • 積極廢人:總覺得理論上的自己應該更厲害?缺乏行動力怎麼治
    這些自嘲為「積極廢人」的人們,會間歇性感到自己有很多目標,突然打滿雞血覺得對生活充滿美好憧憬,然後做一堆時間的規劃。但實際上大半年過去,發現ta並沒有放手去做,ta的生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該宅宅,該虛度虛度。這個現象還讓我聯想到另外一個普遍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有自我美化的偏見視角。
  • 要行動力還是要執行力?
    原創:喜多王曉波常談的行動力、執行力,有區別嗎?本文從工作的實踐角度,做個簡單的分析。循此釋義,行動力在於主動性,與專業技能無關;執行力具有被動性,與專業技能有關。行動力與執行力的關係任何一個組織,都希望有強的執行力;如何形成強大的執行力,方法與形式多樣。需要強調的是,一個組織在打造執行力的過程,首先要解決行動力。行動力與執行力雖相輔相成;但某種意義上,行動力更重要於執行力。
  • 永遠的7日之都行動力規劃攻略 行動力怎麼用
    給攻略組大佬提個建議,最好在攻略裡說明每次支線巡查加多少好感,不然沒法提前規劃需要幾次日常巡查,只能估計著來,經常有誤差。 另外像戀人有個成就是一周目攻略三個男性角色,如果對這種成就有需求的話,也得提前規劃。表情成就我沒挨個看,那個界面點起來太麻煩。
  • 添置什麼東西使家居更有質感
    也許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但是在這眾多答案當中,可能都沒有你想要的那一種吧。那你不妨接著往下看,胖胖教你怎麼選。質感是什麼?度娘說:質感是物體通過表面呈現、材料材質和幾何尺寸傳遞給人的視覺和觸覺對這個物體的感官判斷。而家居作為一個整體,它的質感則應該是,空間中的全部元素共同作用給人帶來的感官判斷。通俗點說,我們之所以注重家居質感,是因為它營造出屬於「家」和「生活」的美好氣氛和安全感,而不是簡單的堆砌單品。
  • 用寫實的生活去描繪寫意的人生,這個肌肉型男的寫真很有質感
    生活中的我們自然不會是這般模樣,這都是出現在寫真集裡面的。可是,偏偏我們喜歡逃離「寫實」的生活,去追求「寫意」的人生,會被這種有藝術氣息的寫真照深深吸引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需要這些有質感的寫真照,也算是給自己留下一點值得嚼味的美好瞬間。我們希望留住最好的自己,不管是自己去拍寫真,還是因為工作「近水樓臺」,因為青春終將逝去,記憶也會模糊,唯有相片不會忘記。
  • 融信人的質感生活清單
    很多人的生命清單中都有「蹦極」,以前我覺得蹦極似乎永遠不可逾越,但偏偏我天生愛冒險,喜歡挑戰沒有開發的原始蠻荒之地。當我站在高處,縱身一躍的剎那間,突然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尋求突破。 質感就是細節,也是一種生活追求。每當深夜回家,與其來一碗泡麵充飢,我更喜歡準備些新鮮蔬菜,來個溫泉蛋,煎兩塊培根,做一盤蔥油拌麵,再花2分鐘擺盤,愉悅自己的胃,也放鬆了身心。
  • 行動力強的人,大多有這4句口頭禪,聽過之後,由衷佩服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知道多少而給你回報,而會看你做到多少來給你回報。所以,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特別重視行動力。甘迺迪說:「最大的危險,是無所行動。」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談。現實生活中,行動力強的人常常會有以下四句口頭禪。第一句:速度大於完美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很多事情你還沒反應過來就過去了。所以,任何行動要快,要及時。
  • 什麼樣的生活叫做有質感?
    可能這便是張潮心目中生活質感。一種社會大環境下的太平、做官、富裕、得賢妻、有惠兒、有康健的父母……這也是我們現代人所追求的一種生活吧。生活的品質或者說質感作為一種內在感受,如人飲水,各有不同。每個人大概都會有自己不一樣的看法,以下五個不同的見解來源於知乎的討論,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匿名用戶1、買一副好耳機。聽好音樂。
  • 新年獻詞 | 讓正義更有質感,讓公平更有分量
    新年獻詞 | 讓正義更有質感,讓公平更有分量 2021-01-01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綜述丨讓麻江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質感!
    開篇語:2016年以來的五年,雖然只是歷史長河裡的一個小小片段,卻註定會在麻江大地上被深刻銘記。過去的五年,17萬勤勞智慧的麻江人民,在麻江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帶領下,主動適應新常態,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以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為總要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總體要求,舉全縣之力打贏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這場攻堅戰,讓每一個麻江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質感!
  • 行動力和執行力是拉開優秀與平庸的關鍵?
    小新職場一周說第12期本文3000字,預計閱讀「25min」在生活中,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夢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比如:開局:不瘦10斤,不換頭像,結尾:3年了,頭像換了,又多了10斤;比如:開局:今年我要讀完20本書,結尾:書是買了20本,卻只翻開數頁;比如:開局:20年我定要升職加薪,結尾:喂,好的
  • 為什麼過去的老動畫會比起現在的動畫看起來更有「質感」?
    視頻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T4y1M7pN#reply3831993393經常會有一些動畫迷說自己喜歡老動畫那麼,老漫迷們口中的這個老動畫「質感」,究竟是什麼?到底是情懷作怪呢?還是說有別的什麼原因?本期我就在此為大家分析。為什麼老動畫會有如今動畫沒有的質感?
  • 神仙謬論粉碎機|火星雙魚註定缺乏行動力?
    說到火星雙魚,相信很多人會在一些星座網站上看到類似這樣的解讀:「火星落入了雙魚,就像火星落入了大海,會令命主很難有行動力blabla ...」而這種言論,在我看來,其實只說明了火星雙魚的其中一個側面。在生活裡,因為雙魚座同時被木星和海王星同時守護,所以火星雙魚在行動力方面,也會存在木星和海王星會導致的兩種極端。受海王星影響較大的一方,會每天都懶懶的,對大部分事物都一副缺乏興致的樣子;而受木星影響較大的一方,則會表現出異常追求效率且工作狂的一面,相當一部分甚至會把時間卡在論秒來計算。
  • 行動力,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才華
    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一些尚未實現的願望,但最終決定它們是未實現的夢想,還是將來的事實,這並非取決於每個願望到底有多大,而是取決於每個人願意為他們的夢想付出多少行動。誠如馬克思說的一句話:「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行動力,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才華。沒有行動力,即使你學富五車,即使你飽經世故,也只能白白浪費了這些可貴的資源。三毛曾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
  • 行動力超強的人追星是什麼體驗?
    那麼,把追星當成正能量激勵自己、行動力強的人,又是怎麼樣追星?有人在追星中,迷失自我。行動力過於強悍的人,則從追星走上自己的人生巔峰。9012年了,是時候,打破刻板印象。然而在追星的過程中,她並沒完全放棄自己的生活。相反,在向愛豆看齊的過程中,她去參加試鏡、當練習生培訓,最後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出道,成為別人眼中的star。更經典的是,Momland組合初一位受賞,給她們組合頒獎的人就是Jane出道前所追的愛豆所在的組合。想想,無數日夜的幕後轉向了臺前,榮譽加身時的她就站在自己愛豆身邊。
  • 粗礪的生命更有質感
    大約指的是要夠有勇氣,夠皮實。有時候尖銳。有膽魄長驅直入。可能不夠細緻,當然也不嬌氣,耐得住摔打,也有韌性能在無論多大的失敗和屈辱中爬起。 以前沒懂。粗礪並不是鈍感,不是要讓原本敏感的心包成銅牆鐵壁。是要既保持對世界的開放和敏銳,也經得住痛苦的折磨,以及啟迪。如此才能逐步,因為這些不同的勝利和挫折,撐大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