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陸雨聆】長久以來,江湖上流傳著這樣一個可怕的傳說:
去海底撈吃飯,什麼都可以說漏嘴,但千萬不能讓服務員知道你的生日!
鐳射燈、洋娃娃、小推車、圍個圈圈拍手唱歌……聲勢要多浩大有多浩大,讓你分分鐘眼前一黑,恨不得淹死在菌菇湯裡。
我的生日願望,就是你們趕緊停下來憋唱了啊!!!
或許是get到了「社恐」人士的尷尬,如今的海底撈,變了!
昨日(12月30日)起,不少網友陸續反映,在海底撈發現了一張「請勿打擾」臺卡:
這也就是說,顧客可以選擇拒絕各種「周到」「熱情」「暖心」「體貼」的服務。只要將這張「免戰牌」放在餐桌顯眼處,服務員就會僅提供上菜、清理空盤等基本服務。
臺卡還有多種細節化的選擇:
如「自己下菜」表明不需要服務員頻繁幫忙下菜;「不需要細節服務」則是除正常上菜和清盤外,不希望被過多打擾。
根據不同的指示,服務員就能判斷自己的服務分寸在哪裡。大家也可以享受正常的火鍋氛圍,避開被「保姆式」服務支配的恐懼。
得知這個消息,「社恐」們歡呼雀躍:海底撈你終於醒了!深得我心啊!
好不容易過個生日,結果要麼只能把蛋糕藏在包裡,要麼畏畏縮縮不敢動筷子,你們就不能讓我獨自美麗嘛?
只有少數人大呼「沒必要」:我活著已經夠孤獨的了,海底撈是我最後的樂土……
目前從網友反饋來看,部分服務員還有點「不適應」,即使是「請勿打擾」期間,還是忍不住要提供熱情服務。還有一些人質疑,到海底撈吃的就是「服務」二字,這樣豈不是在偷懶?
海底撈為什麼要尋求改變呢?
針對推出「請勿打擾」的初衷,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透露,這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不同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他們以部分門店為試點,嘗試製作了一些展示個性化需求的標識牌,方便員工快速識別顧客的需要。
這種說法也得到了一些網友的認可。畢竟,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在用餐過程中,可能並不需要無微不至的服務,反而希望有空間的、能滿足基本需求的服務體驗。
除了順應消費者需求外,成本或許也在海底撈的權衡之中。
人力成本一直是壓在海底撈身上的一座大山。從海底撈今年發布的半年報來看,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底撈的員工已達到88378名,其中大陸有約8.4萬名,員工成本(包括薪金、工資、津貼和福利)一共是36.52億元。
從營收來看,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收116.95億元,但其員工成本同比增長了65.8%。從佔比來看,2018年上半年,其員工成本佔收入的比重為30%,2019年上半年則增至31.2%。海底撈解釋為,是餐廳業務擴張以及員工薪資水平的提升。
於是乎,從去年起,海底撈就已經開始嘗試探索降低人力成本的方式,包括藉助科技手段。他們在北京推出一家智慧餐廳,推出無人後廚和傳菜機器人,機械手臂配菜、機器人傳菜等服務。
下次去海底撈過生日,你會高掛「請勿打擾」嗎?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