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CK: 緩解膝關節置換術後膝關節後方疼痛

2021-01-15 疼痛小白

——iPack是啥意思?

——I+Pack,我打包?

——壓縮軟體?

——在區域阻滯中,iPACK是「infiltration between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knee」的簡寫,意思是在膝關節後囊和膕動脈之間浸潤麻醉。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的問題在於:膝關節後方的疼痛。雖然以往的區域神經阻滯技術已經極大改善了全膝關節置換術後的鎮痛,但是沒有完全覆蓋膝關節後方的疼痛。

        對於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以往區域阻滯通常只緩解膝關節的前內側的疼痛,對後方幾乎沒有緩解。股神經阻滯緩解股神經支配區域的疼痛,收肌管阻滯緩解隱神經支配區域的疼痛。坐骨神經提供膝關節後方的神經支配,如果阻滯坐骨神經可能會導致足下垂,從而掩蓋手術過程中手術操作引起的腓總神經損傷,這是很危險的。值得慶幸的是,一個新的區域技術——iPACK阻滯,已被證明有效地控制膝關節後方疼痛。

膝關節後方疼痛解決之道

         MacKinnon發現,對全膝關節置換術股神經/收肌管阻滯的患者,輔以「iPACK」阻滯(infiltration between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knee),發現患者術後疼痛均明顯減輕。

         「iPACK」阻滯,顧名思義,就是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在膝關節後囊和膕動脈之間。該位置,只有脛神經終末端感覺分支支配膝關節後方。脛神經後關節支穿過膕斜韌帶水平的膝關節後囊,並提供膝關節後囊和半月板滑膜聯合、交叉韌帶和髕下脂肪墊的神經支配。該神經分布方式表明,如果充分阻斷脛神經末梢感覺分支,應能顯著減少膝關節後方疼痛,而且沒有潛在的腓總神經損傷。


操作步驟:

1、病人處於俯臥位。

2、超聲探頭在膕窩上進行掃描,靠近膕橫紋處,超聲圖像上會掃查到股骨髁(圖1)。

3、定位此處,然後探頭向近端移動,直到可以看到股骨幹和膕動脈。由內側向外側進針,目標位置是在膕動脈和股骨之間(圖2)。

4、在這一區域,注射20至30ml的局麻藥(0.2%羅哌卡因)。

圖1  MacKinnon為患者實施了 "iPACK"阻滯,這個阻滯可以緩解膝關節後方疼痛,且不會造成腓總神經損傷。

 圖2「iPACK」阻滯的超聲圖像

Femoral artery:股動脈  Block needle:阻滯針  Local anesthetic:局麻藥  Femur:股骨


        「iPACK」阻滯是一種超聲引導下在膕動脈和膝關節後囊的間隙內給予局麻藥的阻滯方式。如聯合股神經阻滯,則提供了另外一種可供選擇鎮痛方式。這個新的神經阻滯可以為膝關節置換術後膝關節後方的疼痛提供有效的鎮痛。

— Mike MacKinnon, CRNA

 圖3 「iPACK」阻滯也可以採取該體位(左圖):病人處於仰臥位,探頭如圖放置於膕窩上方,進針位點位於圖像左側,由前內側向後外側進針。

超聲圖像(右圖):識別膕動脈和股骨,阻滯針位於膕動脈與股骨之間囊狀間隙,注入局麻藥。Popliteal artery膕動脈,Needle:進針路徑 Femoral bone:股骨。

個人臨床經驗:

        iPACK阻滯是一項相對簡單的技術。但是我們採用此技術是給膝關節置換的患者進行膝關節後方的鎮痛,膝關節手術本身對無菌要求非常嚴格,膝關節手術的術者非常害怕術後膝關節感染,因此,大家在進行該操作時,一定要謹慎,一定要嚴格無菌操作。再者,做此阻滯的時候一定要跟外科醫生有一個良好的溝通,良好的溝通更利於工作的開展,畢竟咱們的阻滯區域也是外科醫生手術操作的區域,大家共用一個區域的時候務必要保持及時有效的溝通。


原文連結:

http://www.outpatientsurgery.net/surgical-services/regional-anesthesia/anesthesia-alert-a-new-nerve-block-for-posterior-knee-pain--02-16

建議閱讀文獻:

1. Sankineani S R,Reddy A R C,Eachempati Krishna Kiran et al. Comparison of adductor canal block and IPACK block (interspace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 with adductor canal block alone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control trial on pain and knee function in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J] .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 2018.


相關焦點

  • 膝關節手術後多久拆線?膝關節置換術後應該注意什麼?
    膝關節手術後多久拆線?膝關節置換術後應該注意什麼?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生袁林] 膝關節包括骨頭、韌帶、關節腔和半月板、軟骨,上接大腿骨(股骨),下接小腿骨(脛骨)。當我們走動時,就牽動大、小腿骨的運動造成膝關節磨擦,而靠軟骨和關節液來減少摩擦。
  • 冰敷的妙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冰敷的打開方式
    對於絕大多數罹患膝關節疾病的患者,在術前常常接受的是要注意膝關節保暖,避免著涼的建議,怎麼術後就變成冰敷了呢?不理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正確應用冰敷常常對術後康復起到有益的效果,今天就讓我們揭秘冰敷的妙用。
  • 上海六院骨科劉萬軍:膝關節置換常見問題
    擅長 :1、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手術(股骨頭壞死、嚴重骨折手術後髖關節炎、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類風溼性髖關節炎、髖關節僵直、嚴重老年骨質增生性膝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2、髖膝關節翻修術。3、早期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手術。4、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保膝手術。5、關節置換術後假體感染及術後骨折。6、各類骨關節疼痛疾病的微創治療。1、什麼是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 膝關節置換術後傷口周圍麻木沒有感覺,怎麼辦?
    膝關節置換術後周圍麻木沒有感覺,怎麼辦? 膝關節置換術後很多患者感覺傷口周圍麻木,特別是膝關節外側偏下的部位,由於切口不可避免的損傷到隱神經的髕下支,術後患者會出現「麻木感」、「過電樣」傳痛或「針刺樣」疼痛,隨著時間的推移,上述症狀會逐漸的消失,一般持續半年到一年左右,但是出現上述的症狀不影響患者的日常起居和康復訓練的進行。
  • 與全膝關節置換術相比,膝關節單髁置換術有哪些獨特優勢?
    ,UKA) 是相對全膝關節置換術而言的一種新型微創手術,只置換病損部位,對膝關節內側或外側間室進行表面置換,用以替代膝關節股、脛關節損壞的軟骨表面,被稱為膝關節置換中的「補牙」技術,該技術不需要去除前後交叉韌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的本體感覺和關節功能。
  • 廣安區人民醫院完成首例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感染翻修術
    四川新聞網消息(李欣蔚 顧崢榮)近日,廣安區人民醫院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專家的指導下,完成首例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感染翻修術,填補了本區域內技術空白,具有重大意義。今年67歲的女性患者李某,家住廣安區東嶽鄉。
  • 膝關節置換術後什麼時候能開始彎曲膝蓋?醫生詳細說
    關節置換術後第二天,關節可以屈曲到90度嗎?可能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這是不可能辦到的,因為痛啊!今天查房,前天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阿姨,正在做關節鍛鍊,關節已經能屈曲到90度了。這是一位60來歲的阿姨,左膝關節痛了十年了,主要是屈曲的時候疼痛,走路時下蹲時疼痛加重。阿姨曾經在當地醫院求診,進行了口服中藥的治療,但治療效果不好。隨著時間的推移,阿姨膝部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平常行走不到500米就需要停下休息。
  • 針對性康復治療並不能改善全膝關節置換術後高風險患者的預後
    針對性康復治療並不能改善全膝關節置換術後高風險患者的預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2:52:17 英國愛丁堡大學David F Hamilton團隊研究了針對性康復治療對有不良預後風險的全膝關節置換術後患者預後的影響
  • 301骨科名醫親授,全膝關節置換術後患者康復鍛鍊指南(二)
    從長期的臨床觀察和實踐中,我們發現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特別是股四頭肌肌力對患者術後疼痛控制、功能恢復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股四頭肌是人體的大腿肌肉,位於大腿肌肉前面,也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因而肌力良好的股四頭肌可以把持住膝關節,在行走、下蹲、上下樓等日常活動中提供良好的穩定性。因此,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肌肉功能特別是股四頭肌功能的鍛鍊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 膝關節疼痛貼膏藥不管用,膝關節炎怎麼治療好?-健康百科
    膝關節疼痛貼膏藥不管用,膝關節炎怎麼治療好?-健康百科[山東省立醫院袁林]疼痛是骨關節炎最主要的表現,所以,不少患者會求助於貼膏藥、照紅外線燈、口服止痛藥。然而,這些治療只能緩解一時的症狀,疼痛還會反覆發作。最終疾病進展,導致關節腫大變形、關節僵硬發緊等更為嚴重的情況。
  • 膝關節疼痛20年,74歲老人「X型腿」行動困難,醫生妙手解頑疾
    (吳奶奶術後與馬若凡教授合影)膝關節疼痛20年沒治好,雙腿外翻變「X型腿」據吳奶奶回憶,自己膝關節疼痛已經20多年了,一直沒有規範治療,最終變成了「X型腿在當地醫院治療後沒有緩解,吳奶奶打聽到馬若凡教授在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便慕名輾轉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就診。在門診,馬若凡教授對吳奶奶進行了細緻問診和查體,診斷為雙側重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馬若凡教授介紹,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與年齡、外傷、肥胖、炎症、代謝等因素有關。
  • 萊州市中醫醫院骨傷四科建設紀實一一膝關節置換手術突破100例
    成立3年來,在膝關節置換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膝關節單髁置換方面也獲重大突破。隨著外科技術的成熟、無痛技術的普及,以及嚴密康復計劃的執行,臨床療效顯著。目前,膝關節置換手術量已突破100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老年骨關節疾病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其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四肢關節退行性疾病中發病率居首位,膝關節腫脹疼痛、屈伸功能障礙、內外翻畸形是其顯著特點。
  • 老年人膝關節退化疼痛怎麼辦呢_老年人膝關節老化疼痛怎麼辦
    老年人膝關節退化疼痛怎麼辦呢_老年人膝關節老化疼痛怎麼辦 人在上了年紀之後,身體就容易出現一些問題,這個是正常的現象。其實人就像是一個機器,體內的各個部位,就是零件,長時間使用,自然會出現老化的情況,老年人最明顯的一個現象應該就是膝關節老化問題。
  • 膝關節腫脹是怎麼回事_膝關節疼痛腫脹怎麼辦
    膝關節腫脹是怎麼回事_膝關節疼痛腫脹怎麼辦 膝關節腫有很多種原因,主要見於以下疾病:滑膜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前交叉韌帶斷裂、後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撕裂、化膿性關節炎、外傷所致的髕骨脫位、髕骨骨折、脛骨髁間棘骨折、脛骨平臺骨折、股骨內外髁骨折等
  • 膝關節疼痛怎麼辦?膝關節疼痛如何治療?看完徹底明白了!
    膝關節疼痛已經成為了我們大多數人所關注的話題,他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受其困擾。膝關節疼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常年跟著你,酸痛難忍,行動不便。但很少有人真正的重視這個症狀,並想對其治療到底,都是能忍多久就忍多久。膝關節是人最重要的關節之一,不可大意。
  • 蹲屈、跑步膝關節後方疼痛居然全都這個原因!!
    而半膜肌止於內側半月板,持續收縮會導致內側半月板的功能障礙;股二頭肌長、短頭損傷疼痛集中於膝關節後方,並可以向上延伸至大腿後外側甚至臀部的橫紋處。其功能為使膝關節屈曲和內旋,後拉外側半月板。由於具有解除膝關節絞索的作用,又被稱為膝關節的鑰匙。肌肉損傷疼痛可集中在膝關節的後面。膕肌止於外側半月板,持續緊張可導致外側半月板的功能障礙。膝損傷後,常出現韌帶或軟骨後側止點的牽拉而張力過高,或持續收縮而縮短。
  • 膝關節疼痛是怎麼回事 這是膝關節在求救
    膝關節是人體的重要關節,平時支撐著人的身體,結構靈活。生活當中經常有人會感到膝關節疼痛,但大多數人都不是很在意,覺得休息一下就好了。那麼,膝關節疼痛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膝關節呢?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吧。
  • 精選案例 |合川宏仁醫院骨科獨立完成膝關節單髁置換術
    聶女士因左膝關節疼痛4+年一直沒醫治,最近右膝關節疼痛6+月,在重慶合川宏仁醫院成功進行了單髁置換術。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出院一個月後,聶女士及其家屬特意來到骨科醫生辦公室對副院長兼科主任李小峰、科副主任卓衛民及主治醫生陳用江致謝。2020年09月07日,重慶合川宏仁醫院骨科專家門診收治了一名因左膝關節疼痛4年以上,右膝關節疼痛6個月以上的女性患者。
  • 膝關節疼痛難忍,經常發作是什麼原因?怎麼做才能緩解疼痛?
    每到陰雨天,關節就疼痛難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就要好好說說為什麼膝關節會出現疼痛了?膝關節疼痛的原因都有哪些?膝關節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長此以往,膝蓋受損越嚴重,出現的疼痛越強烈。女性長期穿高跟鞋和特殊的雜耍人員也很容易出現膝關節疼痛。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走路姿勢長期不正確,影響了膝關節處於不正常的受力條件下,對膝關節造成了損傷,也會出現膝關節疼痛。還有一些疾病也會引發膝關節病變導致疼痛。
  • 膝關節疼痛怎麼辦?教你5個方法,緩解疼痛,保護關節
    膝關節疼痛和年齡有著很大的關係,通常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會逐漸上升,但這也不絕對,在現實生活中年輕人也有可能得膝關節疼痛。膝關節疼痛怎麼辦?教你5個方法,緩解疼痛,保護關節。故而針對運動受力不均導致的膝關節損傷進而出現的疼痛,大家應該立即停止運動,休息好,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臥床靜養,避免活動過度加重膝關節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