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ck是啥意思?
——I+Pack,我打包?
——壓縮軟體?
——在區域阻滯中,iPACK是「infiltration between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knee」的簡寫,意思是在膝關節後囊和膕動脈之間浸潤麻醉。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的問題在於:膝關節後方的疼痛。雖然以往的區域神經阻滯技術已經極大改善了全膝關節置換術後的鎮痛,但是沒有完全覆蓋膝關節後方的疼痛。
對於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以往區域阻滯通常只緩解膝關節的前內側的疼痛,對後方幾乎沒有緩解。股神經阻滯緩解股神經支配區域的疼痛,收肌管阻滯緩解隱神經支配區域的疼痛。坐骨神經提供膝關節後方的神經支配,如果阻滯坐骨神經可能會導致足下垂,從而掩蓋手術過程中手術操作引起的腓總神經損傷,這是很危險的。值得慶幸的是,一個新的區域技術——iPACK阻滯,已被證明有效地控制膝關節後方疼痛。
膝關節後方疼痛解決之道
MacKinnon發現,對全膝關節置換術股神經/收肌管阻滯的患者,輔以「iPACK」阻滯(infiltration between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knee),發現患者術後疼痛均明顯減輕。
「iPACK」阻滯,顧名思義,就是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在膝關節後囊和膕動脈之間。該位置,只有脛神經終末端感覺分支支配膝關節後方。脛神經後關節支穿過膕斜韌帶水平的膝關節後囊,並提供膝關節後囊和半月板滑膜聯合、交叉韌帶和髕下脂肪墊的神經支配。該神經分布方式表明,如果充分阻斷脛神經末梢感覺分支,應能顯著減少膝關節後方疼痛,而且沒有潛在的腓總神經損傷。
操作步驟:
1、病人處於俯臥位。
2、超聲探頭在膕窩上進行掃描,靠近膕橫紋處,超聲圖像上會掃查到股骨髁(圖1)。
3、定位此處,然後探頭向近端移動,直到可以看到股骨幹和膕動脈。由內側向外側進針,目標位置是在膕動脈和股骨之間(圖2)。
4、在這一區域,注射20至30ml的局麻藥(0.2%羅哌卡因)。
圖1 MacKinnon為患者實施了 "iPACK"阻滯,這個阻滯可以緩解膝關節後方疼痛,且不會造成腓總神經損傷。
圖2「iPACK」阻滯的超聲圖像
Femoral artery:股動脈 Block needle:阻滯針 Local anesthetic:局麻藥 Femur:股骨
「iPACK」阻滯是一種超聲引導下在膕動脈和膝關節後囊的間隙內給予局麻藥的阻滯方式。如聯合股神經阻滯,則提供了另外一種可供選擇鎮痛方式。這個新的神經阻滯可以為膝關節置換術後膝關節後方的疼痛提供有效的鎮痛。
— Mike MacKinnon, CRNA
圖3 「iPACK」阻滯也可以採取該體位(左圖):病人處於仰臥位,探頭如圖放置於膕窩上方,進針位點位於圖像左側,由前內側向後外側進針。
超聲圖像(右圖):識別膕動脈和股骨,阻滯針位於膕動脈與股骨之間囊狀間隙,注入局麻藥。Popliteal artery膕動脈,Needle:進針路徑 Femoral bone:股骨。
個人臨床經驗:
iPACK阻滯是一項相對簡單的技術。但是我們採用此技術是給膝關節置換的患者進行膝關節後方的鎮痛,膝關節手術本身對無菌要求非常嚴格,膝關節手術的術者非常害怕術後膝關節感染,因此,大家在進行該操作時,一定要謹慎,一定要嚴格無菌操作。再者,做此阻滯的時候一定要跟外科醫生有一個良好的溝通,良好的溝通更利於工作的開展,畢竟咱們的阻滯區域也是外科醫生手術操作的區域,大家共用一個區域的時候務必要保持及時有效的溝通。
原文連結:
http://www.outpatientsurgery.net/surgical-services/regional-anesthesia/anesthesia-alert-a-new-nerve-block-for-posterior-knee-pain--02-16
建議閱讀文獻:
1. Sankineani S R,Reddy A R C,Eachempati Krishna Kiran et al. Comparison of adductor canal block and IPACK block (interspace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 with adductor canal block alone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control trial on pain and knee function in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J] .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