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301骨科名醫親授,全膝關節置換術後患者康復鍛鍊指南(二)

2020-12-24 骨科張國強

從長期的臨床觀察和實踐中,我們發現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特別是股四頭肌肌力對患者術後疼痛控制、功能恢復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股四頭肌是人體的大腿肌肉,位於大腿肌肉前面,也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因而肌力良好的股四頭肌可以把持住膝關節,在行走、下蹲、上下樓等日常活動中提供良好的穩定性。

因此,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肌肉功能特別是股四頭肌功能的鍛鍊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本期我們將為您介紹一些肌肉功能鍛鍊的方法,即使沒有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的人群,也可以通過這些練習來加強自己下肢的肌肉力量,預防和改善膝關節的一些不適症狀。

01鍛鍊項目名稱:床上股四頭肌等張收縮訓練

起止時間:術後3天-術後半年

作用

改善股四頭肌的神經肌肉控制能力,減少股四頭肌的廢用性肌萎縮;促進循環消退腫脹和關節積液;預防髕上囊粘連

鍛鍊次數: 每個小時做50-100次,爭取能達到每天1000次

分步步驟:

(1)患者仰臥於床面,雙膝併攏屈曲90度

(2)保持健膝屈曲90度, 術側大腿與健側持平

(3)快速伸直膝關節保持5秒

(4)緩慢放下

(5)雙膝患者,交替換對側下肢,重複上述步驟

(6)此為1次完整床上股四頭肌等張收縮訓練

02鍛鍊項目名稱:床邊坐位股四頭肌等張收縮訓練

起止時間:術後3天-術後半年

作用

改善股四頭肌的神經肌肉控制能力,減少股四頭肌的廢用性肌萎縮;促進循環消退腫脹和關節積液;預防髕上囊粘連

鍛鍊次數: 每個小時做50-100次,爭取能達到每天1000次

分步步驟:

(1)患者坐在床邊, 雙小腿自然垂下

(2)雙手扶雙側大腿, 雙小腿交替快速伸直

(3)雙側小腿緩慢落下

此為1次床邊坐位股四頭肌等張收縮訓練

03鍛鍊項目名稱:股四頭肌等動力力量訓練

起止時間:術後1周-術後半年

作用:改善股四頭肌的神經肌肉控制能力,減少股四頭肌的廢用性肌萎縮;增強肌肉力量

鍛鍊次數:每天練習5組,每組不少於5分鐘

分步步驟:

(1)患者坐在床上, 雙下肢伸直,雙足用力抵住床頭

(2)身體慢慢後傾,緩慢減輕雙足對床頭的壓力,雙足不要離開床頭,雙下肢繼續保持伸直,

(3)維持上述動作不少於5分鐘

(4)此為1次股四頭肌等動力力量訓練

相關焦點

  • 針對性康復治療並不能改善全膝關節置換術後高風險患者的預後
    針對性康復治療並不能改善全膝關節置換術後高風險患者的預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2:52:17 英國愛丁堡大學David F Hamilton團隊研究了針對性康復治療對有不良預後風險的全膝關節置換術後患者預後的影響
  • 廣安區人民醫院完成首例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感染翻修術
    四川新聞網消息(李欣蔚 顧崢榮)近日,廣安區人民醫院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專家的指導下,完成首例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感染翻修術,填補了本區域內技術空白,具有重大意義。今年67歲的女性患者李某,家住廣安區東嶽鄉。
  • 上海六院骨科劉萬軍:膝關節置換常見問題
    擅長 :1、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手術(股骨頭壞死、嚴重骨折手術後髖關節炎、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類風溼性髖關節炎、髖關節僵直、嚴重老年骨質增生性膝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2、髖膝關節翻修術。3、早期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手術。4、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保膝手術。5、關節置換術後假體感染及術後骨折。6、各類骨關節疼痛疾病的微創治療。1、什麼是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 膝關節手術後多久拆線?膝關節置換術後應該注意什麼?
    膝關節手術後多久拆線?膝關節置換術後應該注意什麼?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生袁林] 膝關節包括骨頭、韌帶、關節腔和半月板、軟骨,上接大腿骨(股骨),下接小腿骨(脛骨)。當我們走動時,就牽動大、小腿骨的運動造成膝關節磨擦,而靠軟骨和關節液來減少摩擦。
  • 關節置換術後,這件事很多患者都沒做對!
    作為骨科醫生,每天晚上不管多晚,我都會去查房。為什麼?因為我的手術當天的患者們,我必須去看他們。手術當天要密切關注病情變化。瀋陽市骨科醫院渾南分院創傷骨科專家經常這樣說。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幫他們把病床搖起來」只要有一晚上我不去,患者就會在床上一直平躺一晚上,動都不敢動。
  • 膝關節置換術後傷口周圍麻木沒有感覺,怎麼辦?
    膝關節置換術後周圍麻木沒有感覺,怎麼辦? 膝關節置換術後很多患者感覺傷口周圍麻木,特別是膝關節外側偏下的部位,由於切口不可避免的損傷到隱神經的髕下支,術後患者會出現「麻木感」、「過電樣」傳痛或「針刺樣」疼痛,隨著時間的推移,上述症狀會逐漸的消失,一般持續半年到一年左右,但是出現上述的症狀不影響患者的日常起居和康復訓練的進行。
  • 精選案例 |合川宏仁醫院骨科獨立完成膝關節單髁置換術
    術後副院長兼骨科主任李小峰、骨科副主任卓衛民及主治醫師陳用江多次為患者進行術後檢查,確認患者術後恢復情況。術後1個月回訪複查卓衛民主任解析:患者前後五年進行了膝關節關節鏡關節腔清理術,和單髁置換術。
  • 冰敷的妙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冰敷的打開方式
    「冰敷」一詞好懂,顧名思義,就是用冰的東西敷在腫痛的人體部位上,但冰敷卻不能為廣大患者所理解,特別是接受過人工全膝關節術的患者。對於絕大多數罹患膝關節疾病的患者,在術前常常接受的是要注意膝關節保暖,避免著涼的建議,怎麼術後就變成冰敷了呢?
  •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成功實施唐山首例血友病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 成功實施我市首例血友病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雪漫)近日,在多科室協作下,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一病區成功實施我市首例血友病性膝關節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 膝關節置換術後什麼時候能開始彎曲膝蓋?醫生詳細說
    關節置換術後第二天,關節可以屈曲到90度嗎?可能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這是不可能辦到的,因為痛啊!今天查房,前天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阿姨,正在做關節鍛鍊,關節已經能屈曲到90度了。阿姨到我們科室就診,診斷為左膝原發性骨關節炎,只有關節置換才是解決阿姨問題的最終方案,因此,我們為阿姨做了左側膝關節置換術。在無痛病房的管理下,阿姨積極參與規範的膝關節功能鍛鍊,在術後第二天,阿姨的左膝就可以屈曲到90度,並且屈曲時無疼痛感。
  • 德國骨科醫生來西安仲德骨科醫院 與患者親密接觸
    而針對近年來國際上先進的微創手術之一的——「單髁置換手術」,對於骨性關節炎患者而言,這種技術相比較膝關節置換術,不僅不用進行傳統的全膝關節置換,只需置換病損部位、不需要去除前後交叉韌帶,還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的本體感覺和關節功能。
  • 骨科術後康復鍛鍊全指南,記得收藏!
    1 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骨折治療的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功能鍛鍊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的重要保證。
  • iPACK: 緩解膝關節置換術後膝關節後方疼痛
    ——在區域阻滯中,iPACK是「infiltration between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knee」的簡寫,意思是在膝關節後囊和膕動脈之間浸潤麻醉。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的問題在於:膝關節後方的疼痛。
  • 骨科治療中,康復治療有多重要?超乎你想像!
    主治專長包括骨折術後康復,手外傷術後康復,中風康復,肩頸腰背酸痛,肩周炎,運動傷害,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網球肘,肌肉扭傷挫傷,坐骨神經痛,足底筋膜炎,顏面神經麻痺,腕隧道症後群,足踝扭拉傷,自閉症、腦癱兒童康復、關節置換術後康復。
  • 「中山名醫」張焱祥:骨科名醫為萬餘患者「正骨壯腰」
    展望未來,張焱祥希望把骨科建設成省級重點特色學科,讓更多的患者得到正規治療早日康復。1、從不把高齡骨病患者拒之門外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骨科患者高齡化、骨質差、基礎疾病多等問題逐漸凸顯,骨外科醫生在手術時面對更高挑戰。但面對高齡患者,張焱祥和科室團隊從不拒絕,往往迎難而上,全力為高齡患者解除病痛。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半髖置換很常見 半膝置換您聽說過嗎?(圖)
    原來,這位阿姨是上周因為膝關節疼痛前來就診,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按照以往的治療方式是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但是因為只有內側磨損嚴重,三中心醫院骨科候曉斌醫生決定為患者進行微創的「半膝」置換,專業術語為:單髁置換。  到底什麼是「半膝」置換?這麼神奇?  您可能會注意到很多老人存在「羅圈腿」,但這與兒童「O」型腿完全不同。
  • 視頻|關節置換,擔心走不了路?我們來聽聽賴阿姨的親身感受
    關節置換 讓賴阿姨可以正常行走經過多方打聽,最終賴阿姨選擇來到貴州華夏骨科醫院置換關節。負責接診的是關節外科主任李貴山。經過詳細檢查,確診賴阿姨患的是雙膝關節骨關節炎,因為長時間疼痛未做有效治療,已經逐漸內翻畸形,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
  • 瑞金市中醫院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水平再上新臺階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劉瑤報導:近日,瑞金市中醫院骨科團隊在數千臺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基礎上,接連成功開展人工肱骨頭置換,人工橈骨頭置換及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手術的成功,填補了該院骨科在高難度人工關節置換領域的技術空白,也標誌著該院骨科的診療水平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 萊州市中醫醫院骨傷四科建設紀實一一膝關節置換手術突破100例
    成立3年來,在膝關節置換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膝關節單髁置換方面也獲重大突破。隨著外科技術的成熟、無痛技術的普及,以及嚴密康復計劃的執行,臨床療效顯著。目前,膝關節置換手術量已突破100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老年骨關節疾病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其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四肢關節退行性疾病中發病率居首位,膝關節腫脹疼痛、屈伸功能障礙、內外翻畸形是其顯著特點。
  • 與全膝關節置換術相比,膝關節單髁置換術有哪些獨特優勢?
    ,UKA) 是相對全膝關節置換術而言的一種新型微創手術,只置換病損部位,對膝關節內側或外側間室進行表面置換,用以替代膝關節股、脛關節損壞的軟骨表面,被稱為膝關節置換中的「補牙」技術,該技術不需要去除前後交叉韌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的本體感覺和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