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所長。
而究竟是哪九子,都有何種特長,由於傳說太過久遠,答案並不唯一。今天我們暫以九個最有傳統意義的相關神獸作為代表進行辨認,簡單了解一下它們的個性和寓意吧。
·囚牛
《治世餘聞》有云:「囚牛,龍種,性好音樂。」
囚牛性情溫順,能辨萬物聲音,喜歡蹲在琴頭上欣賞音樂,因此後世常將它的形象雕刻在彈撥弦拉的樂器琴頭,比較典型的有漢族的胡琴,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等。
·睚眥
據古書記載,睚眥身似豺狼,怒目而視。
它性情剛烈,好勇擅鬥,因此常被古人雕飾在刀環、劍柄等兵器上面,認為能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或認為能受神獸庇護而威力大增。
·嘲風
《堅瓠集》:「三曰嘲風。性好險。殿角走獸是。」
嘲風酷愛冒險,喜歡遠望,殿角上的小獸就採用了它的形象。在民俗中,它還象徵著吉祥和威嚴,被認為能起到祛邪、避災等護宅的作用。
·蒲牢
這位身居海邊的龍子,很害怕鯨,受到攻擊時會嚇得大吼大叫。
人們根據它鳴吼的特點,將它的形象鑄在洪鐘的鐘紐上,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的形狀,相當於每擊一次鍾,鯨就撞一次蒲牢,而蒲牢就會發出低沉悠揚的鳴聲。
·狻猊(suān ní)
《爾雅·釋獸》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
狻猊的形象酷似獅子,總是安靜地坐著,喜歡煙火,深受佛家喜愛,因此很多佛座、香爐,甚至宮殿岔脊上都會出現它的形象。
·贔屓(bì xì)
《堅瓠集》云:「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
贔屓像一隻長了牙齒的龍龜,傳說因為治水有功,大禹讓它背起自己的功碑,後來有名的碑下面多會有它的形象。在民俗中,它還有長壽、吉祥、向上的寓意。
·狴犴(bì àn)
《龍經》有云:「狴犴好訟,亦曰憲章。」
它形似老虎,明辨是非,古時候人們將其威風凜凜的形象雕飾在牢獄的門環上和衙門大堂內,希望它能維護公堂正義、守護百姓。
·蚣蝮(gōng fù)
蚣蝮又名避水獸,水性非常好,頭部有點像龍,長有犄角。
人們認為傳說中它有吞水排水的能力,能防洪、鎮水,因此修橋時會把它設計進去。民俗中,它寓意四方平安,因此在我國古代許多皇家建築群裡可以經常看到蚣蝮的身影。
·螭(鴟)吻
《青箱雜記》記載:「海為魚,虯尾似鴟,用以噴浪則降雨」。
龍頭魚身的神獸,喜歡在險要處東張西望,會吞火,它的設計形象是被一把劍固定在屋脊上,用以鎮火護宅。古時候,宮殿、廟宇和達官顯貴的屋頂上常常安置一對螭吻,可以視作求雨和避火的飾物,也能展示身份地位。
除了以上九個神獸,許多古書還將兇獸饕餮、文龍負屓、鋪首椒圖也計入龍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