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老朋友特意讓我轉達,說未來的導演將有郭敬明的一席之地,但這只是我朋友的意思啊。」
「他(郭敬明)瘦弱的身軀和他不太美麗的聲音,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是在此之前,我真不知道他是一個知名的導演。」
老戲骨李成儒的點評很有意思,和郭敬明的「交流」更有意思。
【毒舌CP 】
10月3號當天,在《演員請就位》播出的下期預告片中,距離上次交手已經過去一年的李成儒、郭敬明兩人又較上勁了,火藥味甚濃。
起因是郭敬明舉手示意,想要發放一張稀有的S卡。其他評委們表情各異,都顯得不太樂意。
陳凱歌導演:「這太讓人驚訝了!」
老戲骨李成儒更是不客氣,直說:「這可不行,我不喜歡翻手為雨覆手為雲的各種做法。」
他全程不給郭敬明任何插話的機會,還提到「小小的年紀要懂得尊重人」,似乎對郭敬明的不滿由來已久。
然而郭敬明反應還算平靜。
他覺得李誠儒不必對自己抱有成見:「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是請允許它存在。」
一個65歲,一個37歲;一個被批「倚老賣老」,一個總是「滿懷傲嬌」。講真,有李成儒和郭敬明這對毒舌CP在的節目實在太有看點了!
【傲嬌與偏見】
記得第1季《演員請就位》的最後一期,李成儒作為重要嘉賓出場。走紅毯時,他特意重現了一段《大腕》裡面的經典臺詞,簡直句句扎心。
「戲不好沒關係。文戲咱們找文替,武戲咱們找武替,要露身子的就找一好萊塢的裸替。實在需要自己說詞的,不管什麼戲都跟對手說:1234567一口流利倫敦腔,倍兒有面子。」
他認為,現在的投資人找演員都往流量大的找,就是不找演戲好的。
這也是他「嫌棄」郭敬明的原因。
李成儒點評:沒有家國情懷,也沒有大意思。用這種小情小調,最簡單的方式煽動觀眾的淚點。這種隨意就能賺吆喝的方式太廉價。
在他看來,郭敬明不是一個好導演,也沒有好作品。
殊不知,能從一窮二白的山村走到魔都,搖身一變「商業大鱷」的郭敬明,不止傲嬌,自然有一番實力。
他一直記得發生在大學時期的那件事——母親從老家趕來找他,因為頭一回進地鐵,母親不知所措,拿著地鐵卡卻不知道怎麼刷。
當時郭敬明已經進站了,只能拜託工作人員給母親刷卡。對方走過來,表情有些不耐煩,刷完卡之後對郭敬明的母親說了一句類似「小赤佬」的話。
作為四川人,郭媽媽不明白小赤佬的意思,轉身還向那位工作人員真誠致謝。
郭敬明至今都記得那種「握緊拳頭,憤怒卻無可奈何」的感覺,也正是這股無力感,促使他一定要走到今天。
所以對於李成儒的偏見,他是不服氣的。
倚老賣老也好,刁難新人也罷,無論標籤怎麼貼,李成儒始終保持自己的專業態度和對職業的尊重。
【忠言逆耳】
當年和馮導拍《大腕》的時候,李成儒是硬著頭皮演的。雖然戲份只有一分半,還是個有精神病的小角色,卻是整個劇的靈魂人物。
事後,李成儒說:這是從業30年裡最難演的一場。
但這一場,他只拍一條就過了。
如果足夠了解李成儒的經歷,觀眾們自然就會理解:他為什麼總幹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為什麼總揪著臺詞不放?
這都是因為他早年吃過練臺詞的苦。
小時候,李成儒是個實打實的話劇迷,夢想當一名話劇演員。沒想到,在拜師學藝的第1堂課上就遇到了大難題。
「作者魏巍,在朝鮮...」那時候,李成儒一開口就是這7個字。
老師覺得他沒有讀出感情,沒有現場的感覺,只是在空喊口號。所以「在朝鮮」這三個字,李誠儒愣是學了三個半小時。
從那以後,他就跟著老師扎紮實實地從拼音開始學起。重新糾正自己的發音,直到念得清晰,乾淨利落為止…
李成儒的犀利從不是針對郭敬明一個人,也不是青年演員,而是對所有他覺得不專業、不紮實的人。
之前在《我就是演員》裡,楊坤扮演《老炮兒》裡的一個角色遭到李誠儒點評:「我怎麼可能看好他呢?一個有名的歌手,現在來挑戰我們演員,把我們演員看得也太容易了。」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無論演員還是其他行業,但凡有李成儒這樣肯說真話的前輩在,實屬幸事一樁。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郭敬明在選角方面也有可取之處,有細緻的考量。
或許直到最後,他和李成儒也未必能達成一致意見。但至少,他們都完成了自己最初的夢想,都活得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