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男童硬幣卡喉,危急關頭醫生顯身手

2020-12-22 紅網

11月29日,懷化市鶴城區一名5歲男孩在家中玩耍時不慎誤吞一枚一元硬幣,硬幣卡在食管狹窄處,疼痛難忍,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鶴城院區頭頸五官科巧用食管鏡技術,成功為男童取出硬幣,患兒化險為夷,12月2日痊癒出院,12月8日回訪康復良好。

11月28日上午,患兒誤吞硬幣,當時家長沒有發現,11月29日23:20,患兒雙手緊捂胸口,疼痛難忍,孩子的母親才緊急抱送入院。入院後,經完善相關檢查,發現硬幣卡在患兒食管上段狹窄處,食管痙攣導致孩子特別疼痛。考慮患兒年齡小,食管較細,組織較嫩,硬幣卡的時間較長,如果手術治療,很可能因受壓食管局部缺血壞死造成大出血,風險較高。經科室討論後,決定給患兒在全麻下實施食管鏡硬幣取出術,手術順利,僅用5分鐘就把硬幣取了出來,術中仔細檢查被硬幣卡住的部位沒有造成損傷,患兒平安。

舒清華副主任醫生提醒家長:孩子在幼兒時期,好奇心較強,習慣用嘴和舌頭去「認識」世界,有可能將一些不安全的物品放進嘴裡,容易造成異物誤吞,為此,家中有兒童者,需將藥品、玩具等小物件放在孩子不易取到之處,六歲以下兒童儘量不要將硬幣、彈珠等當玩具玩耍,以免造成孩子誤吞。此外,給孩子食用果凍、花生、湯圓等食物時,也要注意食物的大小。

一旦發生兒童誤吞異物,家長千萬不要自行用手摳挖,更不要嘗試給孩子餵大量食物、喝醋、喝大量礦泉水,以免造成更大傷害,應及時就近就醫。(通訊員 向超群 劉佳靈)

相關焦點

  • 驚險 | 三歲男童吃牛奶片被卡,危急時刻,他果斷出手...
    來源:福建新聞頻道《現場》、玲瓏畫語近日,莆田市涵江區三江口派出所發生驚險一幕,一名三歲男童在吃牛奶片時,不慎被卡住喉嚨
  • 成都一幼兒異物卡喉,醫生「教科書式」解救2分鐘脫險
    成都一幼兒異物卡喉,醫生「教科書式」解救2分鐘脫險 小孩不慎被異物卡喉,臉色蒼白,嘴唇發黑。當值醫生吳祠雄立即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搶救,一隻手託住小孩的下巴,將其面部朝下,然後用膝蓋頂住肚皮往下一壓,兩分多鐘過後,孩子終於緩過氣來。「醫生,快救一救我娃娃,她被異物卡到喉嚨了。」11月4日下午5點左右,一名女子抱著孩子急急忙忙跑進溫江天行診所,正在問診的值班醫生吳祠雄看到立即上前接過孩子,查看症狀。
  • 兒科醫生媽咪:異物卡喉,扣喉催吐要不得,正確做法在這裡
    這樣的事情在每個家庭裡都有可能發生,如果換成您的孩子您會知道如何正確的處理孩子異物卡喉的情況嗎。這些急救法是錯的:扣喉嚨催吐如果孩子告訴你東西被卡在喉嚨,或者你發現孩子吞了一枚硬幣在哭鬧不舒服,但是沒有咳嗽和可以發出聲音,說明東西在喉嚨處。普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摳喉嚨。
  • 緊要關頭千萬別這樣做,一不小心就要命
    遇到異物卡喉,一定要鎮定,千萬別盲目拍背!一不小心還會加重異物卡喉!在黃金4分鐘內,請這樣做!
  • 【弘揚正能量】範曾小波、徐太凱勇救落水者危急之中顯大愛
    勇救落水者 危急之中顯大愛  —— 記第五屆湘西自治州見義勇為模範曾小波、徐太凱  曾小波,男,1978年生,湖南省龍山縣石羔街道英家社區人;徐太凱,男,1972年生,四川省  滎經縣青龍鄉沙壩河村人。
  • 兩歲小兒異物卡喉——急診科醫生施展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挽救...
    兩歲小兒異物卡喉——急診科醫生施展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挽救生命 2020-07-23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滿一歲女娃吃小饅頭險窒息,醫生教你正確急救
    近日四川成都一名不滿一歲的女童因異物卡喉後窒息,家長看到孩子不能呼吸、面色蒼白嘴唇發紫立即把孩子給抱到了就近的診所,診所醫生看到孩子情況後立刻採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搶救。好在搶救進行約2分鐘後,女童將喉嚨裡的異物吐出,面色也重新恢復紅潤,後續送醫院檢查後所幸並無大礙已經出院。
  • 吃著這道家常菜,海寧57歲男子險些喪命!這習慣很多人有!
    排骨燉蘿蔔是海寧人常吃的一道菜可57歲的廖先生(化名)怎麼也想不到因為一塊小小的蘿蔔他經歷了生死一刻… 不慎被蘿蔔卡住,險些窒息「真的後怕,多虧了醫生及時相救。」廖先生嘗試著吞咽,也嘗試著吐出來,但都無濟於事,很快,他的臉已漲得通紅,呼吸變得急促,情況十分危急。而一旁的妻子一下子嚇得慌了神,但只能在一旁束手無策。同病房的一名家屬見狀後,連忙跑出去喊護士:「有人呼吸不過來,抽搐了!」驚險!醫生的「擁抱」救回一命在走廊上推著工作車的護士方君聽到呼救聲後,聞訊趕過去。她初步判斷了一下,患者應該屬於異物卡喉。
  • 2歲男童竟把洗衣凝珠當糖吃差點喪命,孩子好奇心太強咋辦
    廣州一名2歲的男童,看到家裡五顏六色的洗衣凝珠非常漂亮,捏著十分Q彈像果凍,以外是媽媽買的糖果,直接將它吞進肚子裡去,好在吃得不是很多,家長發現之後立刻進行摳喉催吐,並且及時就醫,所幸及時送醫就診沒有什麼大礙;在贛南也發生了類似事件,一個只有十個月大的女童,在誤食洗衣凝珠之後,並且出現休克昏迷的狀況,醫生開展急救後已經脫離了危險。
  • 1歲娃呼吸心跳驟停,只因一顆小東西!醫生緊急提醒
    最危急的時刻,小傢伙一度出現了呼吸心跳驟停。而星星爸爸在路上能做的不多,學著心肺復甦的樣子給孩子做著復甦,努力往孩子嘴巴裡用力吹氣。 了解到孩子病情危殆,隨時有生命危險後,計程車司機也開始玩命的加速,一連闖了三個紅燈。「真的特別感謝那位好心的司機」,星星爸爸知道,對於異物卡喉的低齡幼兒而言,耽擱的每一分鐘,都可能是致命的一分鐘。
  • 1歲男童食道被腐蝕,只因碰了它!這東西家家都有,有娃的趕緊收起來
    前幾天銀川一名1歲男童就因此進了醫院!這個家家都有的危險品就是…… 電池!各位寶媽奶爸別小看它,若它被寶寶誤食,那麼不出半小時,寶寶的食道、胃腸道都會被它腐蝕、灼傷!2020年3月7日,銀川一名1歲多的男童就因誤吞紐扣電池,被緊急送醫搶救!
  • 寶寶異物卡喉怎麼辦?——海姆立克急救法了解一下
    「救命呀醫生...孩子被糖卡住了...快幫幫忙...」孩子被送到急診室的時候,面色青紫,情況危急。接診醫生立即一隻手託住孩子下巴,讓其面部朝下,一隻手叩其背部.....一陣暴風操作後,孩子終於將異物吐出,轉危為安。這是某醫院急診室真實發生的一幕,要不是急診醫生施救及時,結果不堪設想。
  • 偷吃瓜子被噎住 煙臺毓璜頂醫院助一歲男童轉危為安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30日訊 (通訊員 李成修 李添禕) 9月26日晚上,煙臺毓璜頂醫院接診了一位來自招遠年僅一歲五個月的男童亮亮(化名)。煙臺毓璜頂醫院耳鼻喉科王豔醫生回憶道,術中經麻醉師緊急處理,亮亮的氧氣飽和度有所回升但依然偏低,最後決定採用霧化的方式讓其吸入解痙藥物,以達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 德州三歲男童溺亡在洗衣機!原因竟是……
    家長外出買雞蛋男童洗衣機溺亡  4月17日晚,德州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內,醫生向記者講述了一起悲劇:  這起悲劇發生在4月17日晚上7點左右,德城區一小區內。家長出去買雞蛋,把三歲男孩獨自留在家中,待家長回到家後,找不到孩子。多番尋找,終於在洗衣機內發現,緊急將孩子送至德州市人民醫院。
  • 聚焦 | 生命危急關頭的「快速反應部隊」
    在這裡有一支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醫療隊伍,他們時刻準備著投入到與死神搏鬥的戰鬥中去;他們日復一日地監測、治療、看護著最危重、最複雜的病人,在重症患者的危難關頭總有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努力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挽救回來。他們是通大附院的「快速反應部隊」。作為一個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長三角北翼和沿海經濟帶高水平醫療服務高地,通大附院重症醫學科將提升醫療技術水平作為科室的工作重點。
  • 【平安之星】戈志敏:危難之時顯身手,恪盡職守勇擔當
    他在零防護情況下堅持60多分鐘託舉墜樓男童,他在疫情期間連續八個多月堅守在邊檢一線。危難之時顯身手,恪盡職守勇擔當!一名男童肩膀卡在窗戶的護欄上,身體懸空。而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一名鄰居大叔奮不顧身,高空託舉,贏得了寶貴的救援時間。最終,男童得以化險為夷。 這位大叔名叫戈志敏,是高崎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四隊隊長。戈志敏的救人事跡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大家紛紛給他點讚,也有人直接給戈志敏冠上名號——「託舉哥」。
  • 黨員幹部,就要「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
    黨員幹部,就要「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 2020-02-24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他是日軍的翻譯官,危急關頭送出8個字情報,成功扭轉臺兒莊戰局
    有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翻譯官,危急關頭送出8個字情報,成功扭轉了臺兒莊戰局。這位日軍翻譯官名叫夏文運,出生於1905年12月28日,遼寧省大連市人,自小成績優異,12歲時他考上了關東州公學堂,之後順利進入旅順師範學堂,畢業後,由於各科全優,得以公費去日本廣島留學。
  • 2歲男童被親戚餵成腦損傷,家人反目!這種「好東西」真不能給孩子餵
    比如:廣西2歲左右男童,被其二伯哄逗喝下一兩多米酒,出現酒精中毒,導致腦損傷和癲癇,目前智力、運動、語言等相當於1歲幼兒發育水平。然而這類食物,當給孩子投餵不當時,非常容易出現卡喉,引發窒息危險。據《中華兒科雜誌—0-3歲嬰幼兒餵養指南》提出,不建議給3歲以下孩子投餵堅果。不過考慮到4歲前的孩子咀嚼能力相對較弱,且堅果類過于堅硬,菌菌更建議孩子4歲後再吃堅果。
  • 5歲男童吃炸雞險丟命,這個一定要看
    一塊小小的雞肉,險些讓5歲男童丟了性命!近日,紹興市中心醫院進行了一場急救。「沒想到小小的一塊肉差點出了大事。」近日,5歲男孩欽欽不慎被雞肉卡住喉嚨,被緊急送到了紹興市中心醫院。其實,像欽欽這樣異物卡喉的現象時有發生,尤其以1~3歲的嬰幼兒為主,紹興市中心醫院兒科醫師餘新亮介紹,這與孩子的生理特點和年齡有關。該年齡段幼兒行走不穩,易磕碰摔跤,牙齒發育不全,不能將硬食物嚼碎,喉保護性反射不健全,當進食食物時,若嬉笑、哭鬧、跌倒就容易將食物吸入氣道,而導致呼吸道異物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