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樣東西,幾乎每個家庭都有!
它的存在感超高,可以說沒了它,你家的電器就難以正常運轉了。
但是,對於有娃的家庭來說,它的存在卻是可怕的魔鬼!
前幾天銀川一名1歲男童就因此進了醫院!這個家家都有的危險品就是……
電池!
各位寶媽奶爸別小看它,若它被寶寶誤食,那麼不出半小時,寶寶的食道、胃腸道都會被它腐蝕、灼傷!若未能及時取出來,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寶寶的性命!
幼兒誤食電池事件頻發
家裡有娃的趁早收好它!
幼兒誤吞電池,可是說每年都會發生!而且,頻率還不低呢!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家長不重視,導致此類事件有增無減!
2020年3月7日,銀川一名1歲多的男童就因誤吞紐扣電池,被緊急送醫搶救!
據《澎湃新聞》報導,這名1歲4個月的男童正處於口欲期,那是拿啥吃啥。
3月3日這天,這名寶寶的家長把寶寶玩具裡的電池給換了一遍。
因為覺得小小的電池沒啥危險性,所以這6枚被換下來的廢舊紐扣電池,家長便隨手放在了一邊。
寶寶好奇心作祟,趁著家長上廁所的功夫,把電池當玩具玩。不一會兒,寶寶就出現了噁心嘔吐的不適反應。
家長見狀,又看到換下來的電池少了,徹底慌了!便立即抱起寶寶趕緊朝醫院裡跑!
到了醫院後,醫生給寶寶做了胃鏡檢查發現,導致寶寶不適的正是2枚電池!
由於有食物殘渣幹擾,導致第一次胃鏡取異物手術失敗。
「胃酸腐蝕電池後會引起電池內部化學物質洩露,引起中毒及消化道損傷。所以如果第二次再失敗,必要時我們會採取開刀進行手術探查和取物。」醫生表示情況危急,不能再有任何耽擱!
經過多次嘗試,手術方案兩次調整,多個科室的配合協作下……
終於!
兩枚電池被成功被取了出來!
所有醫生都鬆了口氣!醫生再次特別提醒:「家裡有6歲以下的嬰幼兒,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兒童攝入異物的風險。
小孩子處於口欲期時,抓住什麼都喜歡往嘴裡塞,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家長一定要加強看管,不要將硬幣、紐扣等小物品給孩子當玩具!
電池、磁力珠更要不得。有風險的物品收納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隨時有人看著孩子,避免誤食異物。」
可能許多家長納悶了:
電池那麼小,而且是圓潤無尖銳的形態,等著孩子排出來就好了,醫生至於這麼緊張嗎?
至於!
而且必須儘早取出來!
因為電池不同它物,它屬於腐蝕性物品。一旦寶寶不慎誤食,後果相當嚴重!
有人就做了個試驗,模擬了電池接觸人類皮膚會產生什麼反應,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不到半小時,器官就被腐蝕了!
4個小時,簡直不忍直視……
有人拿雞腿模擬誤食紐扣電池,會引發什麼後果……首先隔開雞皮,然後將一排紐扣電池放入其中。
結果,肉被嚴重腐蝕,電池也發生了漏液現象!
半個小時可能是輕微的灼傷!若超過4個小時,那麼肉質可能會被「烤熟」!
(圖片來源:網絡)
因為紐扣電池內含汞、鎘和鉛等重金屬物質,具有強腐蝕性、強鹼性、帶電等特點。
如果寶寶不慎誤食電池,那麼電池進入食道後,就會在人體體溫、液體的浸泡下發生短路、放電產熱,導致局部組織發生嚴重燙傷。
其表面的氧化鋅和銀與食道黏膜的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輕者會造成食道黏膜糜爛,重者會使食道壁破壞、胃腸穿孔,內臟被灼傷,出現高熱、疼痛、呼吸困難和白細胞升高等全身中毒症狀,危及生命!
寶寶不小心誤食了電池
該怎麼急救?
所以,家長需要立馬做的事是: 立即帶寶寶就醫!
同時記住攜帶可能被誤食的物品或圖片,便於醫生更好的判斷和操作!
如果寶寶誤食的是藥物,意識依舊清醒的話,可以催吐之後再送往醫院,此時要帶好寶寶誤食的藥物或者嘔吐物;
如果寶寶意識不清醒,不能強行催吐,以免發生嘔吐物誤吸,引起窒息,此時需要馬上就診治療。
待洗胃後給予輸液促進代謝,最少要觀察2~3天,寶寶生命體徵平穩、精神好、食慾正常。抽血化驗檢查寶寶的肝功能、心肌酶、電解質等血液指標沒有異常,才能說真正沒事。
然後根據醫生的檢查結果,判斷是手術取出,還是等待排洩。
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寶寶缺氧耐受力越差,一旦異物卡住氣管呼吸道,兩三分鐘就可能引起心臟呼吸驟停。
而在心臟驟停的4分鐘內,如果採取了正確的心肺復甦術,還有50%存活率,一旦超過10分鐘,那麼存活可能性幾乎為零!
所以,家長送寶寶去醫院急救的同時要學會用 「海姆立克急救法」 ▼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據統計,91.2%的氣管異物都是食物(例如:花生豆、果凍、瓜子、糖塊、果核),8.8%是一些玩具零件(例如:紐扣電池、玻璃球、別針、鑰匙、釘子)。
所以,家長在日常看護孩子時,一定要特別注意以上這些危險的小東西!
快轉發文章到朋友圈或點右下角的「在看」,告訴你身邊的家長警惕「紐扣電池」和誤食異物的危害!沒準你的一次轉發,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