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都知道
一歲大的寶寶對於大多事物都頗感新奇
大人做什麼孩子也會裝模作樣的學
所以一定要每時每刻仔細看好他們
以免發生這樣的意外……
▼▼▼
近日,深圳寶安的一名一歲兩個月大的小寶,看見媽媽吃板慄,趁著媽媽不留意,貪吃的小寶就偷吃了一塊。可沒想到這小小的板慄,讓小寶陷入危險之中。
當天晚飯過後,小寶的媽媽開了一袋板慄。媽媽掰開一顆板慄吃了一半,順手就將另一半放在了桌上。沒過一會,家人就發現小寶突然開始嘔吐、嗆咳。
孩子的奶奶見狀,連忙將手指伸進孩子嘴裡,試圖掏出嗆住孩子的異物。「當時掏了一點點板慄出來,就知道她吃的是板慄。」小寶的父親夏先生稱,孩子嗆住之後,臉色迅速變紫,嘴唇也開始發黑,於是他們趕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小寶的家人立刻用之前所學的海姆立克法,對小寶進行現場急救。可是拍擊過後,情況並沒有好轉,小寶也沒能將板慄吐出來。夏先生抱著孩子就往小區門口跑,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到達醫院後,醫生給小寶進行了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治療,小寶缺氧的情況有所好轉。但是小寶吃下去的板慄,從支氣管進入到了左側主支氣管,造成了左肺完全性肺不張,呼吸困難的情況還是非常嚴重。
隨後,小寶被轉院至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兒科ICU病房。醫生充分評估以後,對她進行了支氣管鏡的異物取出術。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鉗取,板慄終於被一點一點的取了出來,而小寶也逐漸恢復了正常呼吸。
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 劉純義:因為這個板慄已經把她的左側主支氣管全部堵死了,我們用鏡子伸進去取的話,它一下子取不了那麼大一塊出來。要先把板鉗碎,再用網一小塊一小塊把它撈出來。
醫生介紹,近期醫院已經接診了兩起一歲大的患兒因誤食板慄,被送院搶救的病例。
醫生提醒家長們:對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應當避免餵食一整個的板慄、堅果、果凍這類食物。在孩子進食時,也不要逗孩子玩,避免孩子嬉笑時,食物嗆入氣管。
看好孩子的身邊物品。凡是孩子能觸及的地方,注意不要放細小物品,如扣子、錢幣、小球等,經常叮囑他們不要隨便將細小物品放入口中。
常見的呼吸道、食道異物無外乎以下幾種類型,老人和小孩在吃這些食物或者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要格外小心。
另外,以下這些東西務必遠離孩子
【液體異物】
淡水、海水、酒類、奶類等
【圓形異物】
硬幣、磁力鋼珠、遊戲幣、彈珠、棋子等,其中硬幣發生的情況最多。這類異物對孩子損傷相對較小,大部分能夠自行排出,但也可能會滯留胃內。危害極大的是近期市場上售賣的磁力鋼珠。
【長條形異物】
棒棒糖棍、鐵釘等,此類異物可能留滯胃內,不易排出,引起胃黏膜損傷甚至是穿孔
【腐蝕性異物】
以紐扣、電池佔比最高、危害性最大。紐扣電池進入孩子胃腸道後容易被胃酸等胃腸溶液腐蝕,4-6小時會導致化學物質洩漏,需短期內取出,否則危及生命。
【尖銳狀異物】
棗核、牙籤、魚刺等,此類異物容易劃傷食道,引起局部感染、穿孔、主動脈弓大出血。
【化學製劑及藥品】
除了洗衣凝珠,像洗衣粉、洗衣液、消毒液、沐浴露等化學製劑,色彩鮮豔的防蟲劑、香皂,還有非常常見的食品乾燥劑、藥品等,孩子如果誤食了都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再次提醒各位家長,在看護孩子時一定要做到「放手不放眼」,讓孩子時刻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別讓「小疏忽」釀成「大錯誤」。
編 輯/王昕蔚
二 審/郭泓斌
三 審/陳宇翔
資料來源: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深廣電第一現場、廣東消防、壹深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