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薦賞蘇軾詩十首

2021-02-19 兵法家

《水石閒談》載張三丰語錄,談到他對蘇軾詩的品贊,認為東坡是仙人:
  東坡先生仙才,與太白並峙,乘風嘯月,靈性長存。

詩中談到韓湘子身世,唐朝大詩人韓愈之侄孫,自幼即有向道之心,道心堅固,一條道走到了無涯。附:韓愈被貶,韓湘趕到藍關相送。由於韓愈接到貶令後被朝廷派人強迫即刻起程,他只來得及拿上幾件生活用品就出發了,到藍關時家族中還無人趕到,只有韓湘一人。韓愈正在生病的12歲的女兒也因路上顛簸而夭折。曾經那麼紅的大官,一旦被貶,下場如此不堪,韓湘可能在此時下定了離塵求道的決心。古代做官就是這樣,紅的時候別人誰也不敢惹他,一旦被貶,就會挨整。不過,過上幾年,一般還能重新起用。這是古代的一種排官制度,但屬於潛規則,不能明說,全在暗處做手段。丁憂制度就是明確的制度,官員的父母去世,官員必須中斷仕途,即使他做到了宰相,朝廷藉此調整人事。好句有時堪作面,閒心無日不提壺。(其心無礙,無關動靜)「風斜雨細葛衫輕,三兩銀刀(刀魚,長江「三鮮」之首,對水質要求高,由於環境汙染,現在很少了,三兩重的刀魚市價在3000-6000元/斤)出水明。蘇東坡的幽默勁兒又來了,將白菜用動物油煮,看你和尚能不能吃。他與僧道不少人都是好朋友,經常互相捉弄。解向江山留勝跡,長將姓字掛雲煙。」(融入天地,達致無我)「氣慧神清(神氣和合的狀態)道(性靈)在,山空人靜琴幽。

相關焦點

  • 一洗槍旗二百年,宋朝茶痴的十首奇趣採茶詩
    歷史上愛茶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數,今天不說茶聖陸羽,詩僧皎然,也不說嗜茶的大詩人白居易和蘇軾,我們要介紹一位宋朝愛茶的痴人熊藩。熊藩的生平細節已不可考,資料顯示「他大約生活於宋南渡前後,福建建陽崇泰裡人。據說熊藩出身於書香之家,博學多才,善寫文章,工詩賦,分章析句,極有條理。因厭惡世俗,不應科舉。崇信王安石學說。
  • 十首題畫詩:題畫詩得之不易,欲工尤難,貴在詩傳畫外意
    來欣賞十首題畫詩,感受一下詩人眼中的畫卷有著怎樣與眾不同的美吧。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蘇軾 〔宋代〕其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兩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曉景》,現已無從考證。這首題圖詩,著意刻畫了一派初春的景象。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竹林已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
  • 讀懂了張三丰的這首詩,就讀懂了張三丰的一生
    張三丰在元代都城大都時,曾經寫過一首詩,詩內容是:我不願登黃金臺,我只願飲黃花杯。醉裡昏昏忘天地,古今名利總塵埃。休馳驟, 且裴回,早將壯歲塵緣了,五嶽三山歸去來。祖上是江西龍虎山人,龍虎山為道教祖庭,是祖天師張道陵修煉成仙之地,所以張三丰曾經自稱是天師後裔。這自然意味著張三丰的家世與道教有著某種淵源關係。張三丰的祖父裕賢公就精通星算。在南宋末年時,裕賢公「知天下王氣將從北起」,便帶領本支家族,遷徙到當時還是金的勢力範圍的遼陽懿州。裕賢的兒子,也就是張三丰的父親,名居仁(一名昌),字子安(一字仲安),號白山。
  • 朱剛| 蘇軾的人生與詩
    作此詩後不久,七月二十八日蘇軾病逝於常州。所以,詩裡以「歸鴻」自喻,讀起來令我們有些傷感。但蘇軾寫下「何處不歸鴻」的時候,似乎是喜悅的。當然除了「鴻」以外,接下來還有「牛」、「月」兩個比喻。四句詩寫了三個比喻,大抵直呈喻體,對喻義沒有明確的闡說,這是因為蘇軾相信對方即法芝和尚是能夠看明白的。所以,在探討喻義之前,我們先得搞清楚這位法芝是誰。
  • 一壺濁酒盡餘歡:東坡居士的十首飲酒詩
    俗話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中國是的詩歷史悠久,中國的酒也源淵流長。中國的詩人似乎尤其愛酒,寫下了無數關於酒的膾炙人口的詩句。酒與詩,承載著中國詩人千百年的靈動與情感。中國的詩人喝盡了酒,也寫盡了酒。惆悵的酒: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離別的酒: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思鄉的酒: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 小詩大道理——十首哲理詩,讀懂了將受益終生!
    抒情詩字字皆情,情真意切; 敘事詩記敘往事,真實可感! 而哲理詩深沉渾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雖短小,內容卻深沉渾厚。
  • 十首詩詞,道出誰是世間真英雄!
    —關注唐詩宋詞元曲賞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歷史中的那些偉大人物,如今看來是何種滋味?
  • 愛國詩人陸遊,用一生譜寫愛國主義壯歌,欣賞十首雄壯豪邁的詩吧
    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陸遊最具代表性的十首詩,首首都能流露出詩人的愛國情懷與遠大抱負,愛國主義精神深入人心。陸遊多才多藝,是詩人、詞人、書法家,也是歷史學家,他的才能堪比蘇軾,他一生光明磊落,晚年亦無瑕跡。如此才能集聚一身,這與他的出生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又天賦過人,再經過大大小小的事情歷練,讓其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地位顯赫的文人。
  • 十首《念奴嬌》,蘇軾的「大江東去」最經典!
    說起念奴嬌,幾乎所有人都會想起蘇軾的那一句也許是因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太過經典,後人賦予了念奴嬌不一樣的豪情,今天,詩詞君分享十首經典《念奴嬌》,首首有警句,你喜歡哪一首呢?《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 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
    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時間:2020-10-01 10:48   來源:讀書工 企鵝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 中秋節秋高氣爽,又有皎潔的圓月和馥鬱的桂花相伴,因此在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裡,它就像春節一樣格外地受到人們的喜愛
  • 十首詠物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精選十首詠物詩,體會不同時代的詩人或直白,或含蓄的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1、《竹石》清代: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是一首讚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巖石中紮根,經受風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
  • 曠野說帖 | 蘇軾其人與他的《黃州寒食詩帖》(下)
    可以說,蘇軾其人,為官有政績,提筆有佳作,居家有親情,待人有誠懇,生活有情趣,魅力無窮也。四,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寒食詩帖是二首五言詩。
  • 太極張三丰:人生不僅有武術,還有詩和遊戲
    先看一首小詩:「亭亭天亭峰,跨鶴上崖去。空山靜無人,獨與雲相遇。」詩的格律不怎麼講究,但詩意自在放達,灑脫無羈。如果太史叨叨令告訴你,這詩的作者是張三丰——太極張三丰,你的嘴巴會不會驚成一個O型?詩中意境,高出塵表之外,確是張三丰的手筆。在張真人的人生裡,太極拳劍只是業餘愛好,而他的愛好還不止一個,還有詩和遊戲。尤其是張真人的詩,遠出一般庸俗文人的格局之外,很有幾分詩仙李白的情調。或者更進一步說,李白一直是在求仙的路上,其視野與已經得到修證的過來人張三丰相比,還是有限的。會寫詩的張三丰!
  • 用六首詩,來看杭州通判蘇軾如何與其上司杭州太守陳襄耍嘴皮子
    其人公正廉明,識人善薦,著有《古靈集》二十五卷傳世。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至熙寧七年(1074)任杭州太守。正月二十一日病後述古邀往城外尋春宋代:蘇軾屋上山禽苦喚人,檻前冰沼忽生鱗。吉祥寺花將落而述古不至宋代:蘇軾今歲東風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來。對花無信花應恨,直恐明年便不開。
  • 蘇軾抄襲偶像的詩,改寫成一首春天的詞,表示要趁著年輕去拼搏
    韓愈是唐代人,蘇軾是宋代人,兩個人之間相隔數百年,而且韓愈是蘇軾的偶像,就像現代人崇拜古人一樣,蘇軾對於韓愈也是崇拜之極。蘇軾是一位千百年來難得一遇的天才,他既有李白的豪放灑脫,也有杜甫的憂患情懷,他精通詩詞和書法,還是一位美食家、釀酒師。
  • 八月桂花逸清秋 十首妙辭人間留
    而我心中,這十首有關桂花詩詞,才是我的最愛。第十首《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 皮日休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愛上理由:秋賞月桂,靜夜清透。沒有憂思傷懷,只有清雅優美。
  • 蓮葉精選詩十首||萬物和從前一樣
    詩作散見《詩刊》《星星》《草堂》《漢詩》《芳草》《詩潮》《中國詩歌》《青春》《長江叢刊》等。活著,愛著,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詩十首詩讀完,來,吃瓜,點讚,留言,分享……微信號 | oneview1總監製 | 陸岸編委 | 烏鴉丁  梅娜  盧豔豔  離開   南門聽雨  阿劍  陸岸歡迎薦詩:yjzd1573@163.com讚賞說明讚賞說明:凡本平臺發表詩歌作者,請關注本平臺並加陸岸微信(swqs137),方便聯繫發文事宜及發放讚賞稿費。
  • 十首送別詩,見證李白驚世才華
    讓你寫出十首不同的詩。你肯定會說:太難了吧!可是,有一個人做到了,那就是李白。今天總結了十首李白的贈別詩首首有新意,句句是珠璣。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李白,你咋那麼有才?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 蘇軾與廬山:不識廬山面目,只緣身在此山。山就是身,詩就是心
    蘇軾一路觀賞,不知不覺就到了山中的開元寺,廟中的僧人有知道蘇軾的,就說:「蘇子瞻來了!」蘇軾聽山中僧人竟然也知道自己,於是不免得意開心,興致一起就作了一首詩:其一: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
  • 蘇軾書法——在詩與禪的兩個世界裡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嘉祐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遭到貶謫。後又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1082年出獄後,再被貶至黃州作團練副使,在此期間「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