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價值維度

2021-01-09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 鄭士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革命實踐產生偉大的革命精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經過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懈奮鬥、艱辛探索所形成的獨特精神譜系。在價值維度上,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具有鮮明的國家價值、民族價值、人民價值和世界價值,為國家獨立和富強提供了精神保障,為中華民族覺醒和復興提供了精神引領,為中國人民解放和幸福提供了精神支撐,為人類文明長久持續發展提供了精神啟發。

  一、國家價值維度:為國家獨立和富強提供了精神保障

  國家獨立和富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提和基礎。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年多年的近代史,我國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落後和國家積貧積弱,導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不斷加深,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無從談起。毛澤東曾指出:在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國裡,要想發展工業,建設國防,福利人民,求得國家的富強,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但是一概幻滅了。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表明只有國家獨立和富強了,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才有堅實的基礎和保障。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的,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以國家為中心的理念,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為國家獨立和富強提供強大的精神保障。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為新中國奮鬥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包含了打破舊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機器的革命任務和追求。在紅船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的鼓舞和支撐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使中國成為世界民族之林中完全獨立的國家。在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對國家價值體現的更加凸顯,為新中國國家地位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和探索取得基礎性建設重大成就以及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保障。這些成就和變化充分體現了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選擇改革開放的正確性。

  二、民族價值維度:為中華民族覺醒和復興提供了精神引領

  一個民族要想發展,前提是必須保持民族精神的獨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現代以來中國最重要的任務和中國人民最大的夢想。中華民族曾經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沿,中華民族精神也保持高度獨立,但是近代以來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本國封建勢力的腐朽導致中華民族在近代又被安置在世界發展的邊緣位置,成為資本-帝國主義的獵物,中華民族遭受了近百年的欺凌和苦難。為了實現民族復興,在近代無論是農民起義,還是洋務運動,或是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等探索,最終無一例外的都以失敗而告終,民族覺醒和復興之路艱難前行,民族精神的獨立性也受到嚴峻考驗。

  中華民族危難關頭,在應運而生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艱辛努力和付出重大犧牲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全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站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徹底喚醒了民族覺醒的意識,實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獨立,為民族覺醒和復興指明了方向。在7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經過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和探索,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礎和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把握住歷史發展機遇,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過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引領。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革命精神的鼓舞和支撐下,中華民族又迎來強起來的飛躍,在世界上的方位發生了巨大變化,中華民族持續走向繁榮富強並逐漸走上世界舞臺中央,成為影響世界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三、人民價值維度:為中國人民解放和幸福提供了精神支撐

  人民價值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是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馬克思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社會實踐和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政黨,自成立之初就將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作為始終堅守的革命理念和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的這種紅色基因決定了其革命精神基因的核心必然是人民價值,即為中國人民解放和幸福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深刻彰顯了人民性的價值追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堅持黨的先進性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特質。如紅船精神包含的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西柏坡精神包含的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精神,抗震救災包含的以人為本的精神等。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始終從人民的立場出發,中國共產黨才能贏得民心,通過充分並廣泛地調動和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團結和形成了強大的人民力量,最終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下,中國共產黨從一個革命黨成為執政黨,實現了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如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在其革命精神的支撐下繼續堅持人民群眾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始終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堅持從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推動改革創新,繼續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人民幸福而努力奮鬥。

  四、世界價值維度:為人類文明長久持續發展提供了精神啟發

  人類文明統一性和多樣性是社會發展歷史決定性和社會主體選擇性的必然結果。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源於中國而又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和拓展了人類文明的範疇和內容體系。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根據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形成的,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和中國特色。但從人類文明體系來看,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不斷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也積極吸收借鑑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並以深邃的歷史視野、廣闊的世界眼光和道義的自覺深刻反映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獨特性和交融性。

  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對人類文明的長久持續發展提供了精神啟發,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具有顯著的世界價值。如抗戰精神為世界其他各國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運動提供了精神啟發。抗美援朝精神為二戰後新生的政權國家應對西方國家推行的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提供了經驗啟示。絲路精神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治理和促進世界文明交流提供了思路指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體現的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為世界其他國家防控疫情,推動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鑑。當今世界,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世界各國已日益成為休戚相關、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人類文明發展面臨更大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應對人類共性難題和挑戰,從精神文明角度,還需要積極促進人類文明深融交流,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人類文明的共性特質,為人類文明長久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精神啟發。

[ 責編:李澍 ]

相關焦點

  • 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時代品格
    【關鍵詞】精神譜系 時代特徵 中國共產黨【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中國共產黨在97年的奮鬥實踐中,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逐步積澱形成了體現黨的本質屬性和核心價值、先進文化,彰顯時代特徵和關乎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精神譜系。
  • 詩意人生與革命精神
    ■魏萬鵬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傑出代表,是為中華民族獨立、富強而不懈鬥爭的偉大領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留下了寶貴的革命精神財富。
  • 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四個維度
    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應不斷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提升大學生勞動本領、培養大學生勞動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勞動教育包括勞動知識和技能、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道德等教育內容,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可從理論、歷史、實踐、未來四個維度來理解和把握。理論層面: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從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等角度論證了勞動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 從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感悟初心使命
    原標題:從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感悟初心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講述方志敏同志的故事,也曾多次讀他寫下的《清貧》。學習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精神,對於我們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今年8月21日,是方志敏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 重溫紅色經典電影,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99歲的生日,99年櫛風沐雨,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重溫紅色經典電影,感悟老一輩共產黨人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上甘嶺》是我國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 《建軍大業》觀後感——美好生活來之不易,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故事聚焦於1927年由中國共產黨發起的南昌起義,電影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2017年8月3日在香港上映。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戰役和動人心魄的革命歷史也由此展開。這一刻特別感動,感動於他們為了革命舍小家顧大家,不畏生死奮勇在前線的勇氣和決心,更是感動於革命者家人在革命背後忍痛別離的默默支持,可見現在我們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 重走紅色革命路 延安精神永流傳
    調研團先後赴西安、富平、洛川、延安等地,學習調研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工作經驗,並實地參觀了習仲勳紀念館、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洛川會議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等紅色基地。活動中,他們一路行、一路聽、一路看。這是歷史的苦旅,更是延安精神的迴響;這是先人的遺產,更是警醒後人的精神食糧。青年幹部紛紛表示,重走紅色革命路,不僅帶給他們精神上的洗禮,更賦予他們執著奮鬥的勇氣和信念。
  • 天津評劇院《革命家庭》建組
    該劇講述了一個平凡女子逐步接受革命理想,和丈夫、孩子們一起投身於革命事業,在惡劣的鬥爭環境下,在目睹丈夫、兒子一個個離去的痛苦中,漸漸成長為一個意志堅定的革命者的故事。目前,該劇已入選文旅部公布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名單,作品劇本也入選中宣部精品創作項目,並在中國劇協2020劇本研討的十部作品中獲得第一名。
  • 電影《京門烽火》開機 獻禮建黨百年弘揚傳承革命精神
    電影《京門烽火》開機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北京市門頭溝區首部紅色抗戰題材電影  建黨一百周年獻禮之作 弘揚高尚的革命精神  據悉,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的獻禮之作,電影《京門烽火》聚焦於京西兒女為民族獨立、民族自強而浴血奮戰的故事,不論是在看得見的戰場,還是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中,偉大的共產黨革命先烈們為了高尚的信念而英勇戰鬥,甚至為此犧牲。這種高尚的革命精神貫徹了全片,是該片的最大亮點!
  • 中國共產黨章程(1973年8月28日十大通過)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章程(1973年8月28日十大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八日通過)  第一章 總 綱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
  • 黨建論壇丨人民至上——中國共產黨的「青春密碼」
    時針回撥到1921年7月,浙江嘉興南湖,中國革命紅船由此起航,乘風破浪,奮勇前行。2020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99載風雨砥礪,99載歲月崢嶸,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歷久彌堅、生機活力始終蓬勃。無論是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白手起家的建設歲月,還是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人民至上」一直是中國共產黨青春活力的「密碼」,為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注入強勁動力。
  • 天津評劇院《革命家庭》建組(圖)
    該劇講述了一個平凡女子逐步接受革命理想,和丈夫、孩子們一起投身於革命事業,在惡劣的鬥爭環境下,在目睹丈夫、兒子一個個離去的痛苦中,漸漸成長為一個意志堅定的革命者的故事。該劇出品人、領銜主演曾昭娟,文學指導盛和煜,編劇徐新華,導演張曼君,演出陣容由該院實力演職員以及劇院學員班全體學員共同組成。  此劇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主創人員傾力投入創作,作品也受到諸多關注和肯定。
  • 新時代勞模精神的嶄新意蘊與當代價值
    進入新時代,我們要深刻把握勞模精神的嶄新意蘊與當代價值,大力弘揚勞模精神,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勞動光榮的良好風尚。  勞模精神具有深厚的理論淵源、文化傳統與實踐基礎  勞模精神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生動體現。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 優秀影視熱播螢屏銀幕
    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精心遴選一大批生動塑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光輝形象,深刻展現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全面展示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和祖國城鄉發生的巨大變化,熱情謳歌人民群眾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風貌的優秀電影、電視劇,在全國城市各主要電影院線及廣大農村地區、中央電視臺及省級衛星臺,開展展映展播活動,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 專家學者研討「中國共產黨領導新中國建設的成就與歷史經驗」
    【信息與動態】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和歷史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推動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歷史,總結歷史經驗,探討歷史規律。
  • 毛澤東詩詞與革命文化:敢教日月換新天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中國道路上的精神譜系(圖)
    它們來自並彰顯於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支撐著中國道路探索拓展的前行步伐,事實上成為中國道路的精神譜系。這個精神譜系,既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文化的突出特徵,也是涵養中國道路軟實力的濃厚文化土壤。  珠璣  妙語  ★中國共產黨的精神當然不是一開始就固定成型的,它的創造和實踐,經由不同的途徑方式,是一個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歷史過程。
  •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革命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至此,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費爾巴哈舊唯物主義和德國古典哲學的批判、超越,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維度論證了偉大社會革命的必然邏輯,並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美好藍圖進行了規劃。到《共產黨宣言》發表時,馬克思恩格斯社會革命思想已經完成唯物史觀層面的科學論證。
  • ...抉擇中迎接光明前景——中國共產黨如何化危為機取得解放戰爭勝利
    中國共產黨在全面內戰爆發前後,充分運用底線思維方式,及早對不利形勢作出預判分析,充分做好應對危機的兩手準備,防患未然,未雨綢繆,為革命取得勝利爭取到了主動權。  見微知著,對不利形勢做好預判分析。風起於青萍之末。黨的領導必須有預見性,沒有預見性就沒有一切。
  • 紅船精神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契合邏輯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繫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本質內涵和意蘊,其宗旨就是要實現治理的主體是人民、治理的實施在人民、治理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這與紅船精神同致同向。  紅船精神的價值追求是以人民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