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與革命文化:敢教日月換新天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藝術成果,真實反映了毛澤東的革命生涯,是中國革命史的壯麗畫卷,也是解讀革命文化的獨特文本。

  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主線。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革命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革命文化是這一偉大實踐的文化結晶,也是20世紀中國最強勁的文化形態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藝術成果,真實反映了毛澤東的革命生涯,是中國革命史的壯麗畫卷,也是解讀革命文化的獨特文本。

  革命目標:敢教日月換新天

「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近代以後,中國社會內憂外患,中華民族苦難深重。毛澤東詩詞對中國革命有著獨特的詩意表達,具體體現在從「問天」「比天」到「翻天」「換天」的不斷演進。

毛澤東詩詞有很多詩句帶有「天」字,如「人生易老天難老」「離天三尺三」「天高雲淡」「炮火連天」。「天」一般指與地相對的無邊蒼穹,或者指自然界。但是在毛澤東心目中,「天」有著極強的政治色彩。1925年時,毛澤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儘管這句詩中沒有出現「天」字,但不免使人聯想到屈原的《天問》。這是對人世間一切不公平事物的發問,表現出毛澤東對現實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祖國命運的深深憂患。到1935年時,毛澤東壯懷激烈,「欲與天公試比高」。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天公」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統治階級和社會制度,毛澤東偏偏不信邪,要與「天公」比試較量、分庭抗禮。毛澤東說過:「我們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我們丟掉了天條。」這就不難理解,毛澤東對自封「齊天大聖」的孫悟空推崇備至。毛澤東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最終是要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到1949年時,南京解放,新中國橫空出世,毛澤東由衷慨嘆:「天翻地覆慨而慷」「試看天地翻覆」「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敢教日月換新天」「一唱雄雞天下白」,中國革命改天換地,毛澤東由此成為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革命精神:為有犧牲多壯志

  中國革命的基本態勢是敵強我弱,「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敵軍圍困萬千重」「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戰爭環境艱苦卓絕,「路隘林深苔滑」「贛江風雪迷漫處」「霧滿龍崗千嶂暗」「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中國革命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歷經了血雨腥風的革命文化見證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苦難輝煌,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堅定執著、視死如歸、不懼艱險、勇於擔當、樂觀豪邁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充滿著必勝的信心。「要向瀟湘直進」「直下龍巖上杭」「直指武夷山下」「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一個「直」字蘊含著無窮信息,中國共產黨人信念堅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義無反顧的革命精神躍然紙上。毛澤東在戰略上藐視敵人,「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具有面對強敵「我自巋然不動」的從容氣度,具有「百萬雄師過大江」「橫掃千軍如卷席」「宜將剩勇追窮寇」「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的凜然氣勢。毛澤東傲視萬物、不畏艱險,富有「雪裡行軍情更迫」「更喜岷山千裡雪」「梅花歡喜漫天雪」「萬水千山只等閒」「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頑強意志。毛澤東性格剛毅、愈挫愈勇,滿懷「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踏遍青山人未老」「而今邁步從頭越」「戰地黃花分外香」「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偉岸人格與豁達胸襟。

  革命道路:人間正道是滄桑

  道路決定命運。毛澤東上下求索,開闢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這是他一生最偉大的歷史功績。用毛澤東的三句詩,就能夠清晰地勾勒出中國革命道路探索的歷史進程。第一句詩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1925年的毛澤東在積極思考、努力探索,中國革命究竟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第二句詩是「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927年的毛澤東從大革命失敗的危局中奮起,毅然發動秋收起義,引兵井岡,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中國革命的局面從此煥然一新。第三句詩「人間正道是滄桑」,南京解放意味著中國革命已經勝券在握,中國革命沿著井岡山道路這條人間正道,從勝利走向勝利。

  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始終是中國革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在毛澤東詩詞中,「旗」字出現了12次,「紅旗」出現了9次,如「紅旗躍過汀江」「紅旗漫捲西風」「壁上紅旗飄落照」「紅旗捲起農奴戟」。毛澤東有關紅旗的詩句豪壯雄渾,浸透著毛澤東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紅旗作為一個文學意象,不但指天空飄揚的紅旗、戰場上揮舞的戰旗,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它是中國革命的方向,是中國革命道路的路標,是人民軍隊的形象,是紅色政權的體現,是紅色理論的符號。

  毛澤東還把「紅旗」與「山」聯繫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不周山下紅旗亂」「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中國革命受到「上山」理論的啟迪,是在千山萬壑中闖出來的。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鬥爭對中國革命影響深遠。毛澤東專門創作了《西江月·井岡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念奴嬌·井岡山》,足見井岡山在其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感悟之深、情結之濃。

  革命歷程:雄關漫道真如鐵

  毛澤東寫詩的特點是局勢越嚴峻詩興越濃,處境越艱難創作越多。從《西江月·秋收起義》開始,詩人毛澤東告別「書生意氣」,轉入戰爭紀實,「炮聲」「槍林」「鏖戰」「彈洞」等詞彙頻繁出現。毛澤東「在馬背上哼成的」軍旅詩詞,從創作緣起、描述對象到思想內容,真切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軍民如火如荼的鬥爭風貌,藝術地勾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的歷史長卷。軍旅詩詞是毛澤東詩詞中的精美華章,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藝術翻版,凝結著毛澤東對中國革命戰爭規律的深刻把握和人民軍隊壯大曆程的科學總結。

  毛澤東的軍旅詩詞可劃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戰鬥詞,直接描寫戰爭的宏大場面與激烈過程。如《西江月·秋收起義》寫秋收暴動,《西江月·井岡山》寫黃洋界保衛戰。第二類是行軍詞,重點反映「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遊擊戰和運動戰。如《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寫紅軍在閩贛之間穿插;《七律·長徵》寫「紅軍不怕遠徵難」的非凡壯舉。第三類是抒懷詞。既有因中國革命遭遇挫折而導致的心情「鬱悶」,如《採桑子·重陽》《菩薩蠻·大柏地》《清平樂·會昌》側重表達了毛澤東處在逆境人生時的內心鬱悶與人格超越。更有因軍事行動不斷取得勝利而引發的精神「舒快」,如「報導敵軍宵遁」「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三軍過後盡開顏」,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那種喜悅心情,也突現了正義戰爭必勝的歷史趨向。

來源: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敦化市文廣旅局組織觀看《敢教日月換新天》之《走進革命老區縣...
    2020年12月14日上午,敦化市文廣旅局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在局會議室觀看《講武堂》系列節目《敢教日月換新天》之《走進革命老區縣敦化》專題片。《敢教日月換新天》之《走進革命老區縣敦化》:延邊州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高勇,敦化市司法局政治處主任、原中共敦化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王玉強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軍史專家李濤,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軍史專家盧勇作為嘉賓,參加了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講武堂》欄目《敢教日月換新天》之 《熱血敦化
  • 閎中肆外 國爾忘家——毛澤東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毛澤東撫今追昔,感慨萬端,傾情寫下了《七律·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在歷史長河中,32年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但在個人的生命中卻是漫長的歷程。1927年他立下的誓言已經實現,中國的革命已然成功,韶山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敢教日月換新天!偉人霸氣詩詞,抒寫離家32年追求,歸鄉已白髮
    作者:常辰哲 人間絕句太多,但是有幾句詩詞已經成為了耳熟能詳的經典語句,被廣泛運用。 只不過因為它們深入人心、通俗易懂,而又文採飛揚,有時人們沒有想到這是出自某一首詩詞,以為是傳下來的口頭俗語罷了。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了浩如煙海的神話傳說,為歷代文學創作提供了不竭素材。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 毛澤東詩詞中的陰晴圓缺
    詠月寄情是中國文人綿延不絕的表達方式和文化傳統,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無數佳詞麗句,形成了一種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文化現象。詩人毛澤東也不例外,多次吟詠月亮,既有傳承更有新意,抒發了人所共有的離愁別緒和萬般情思,更寄寓了不同凡響的精神寄託和人生追求。照橫塘半天殘月《琵琶行》有吟:「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 毛澤東詩詞中的夏--黨史頻道-人民網
    毛澤東詩詞中有一首便是借夏天雨後彩虹的悅目景象,以《菩薩蠻》為曲牌,寫下大氣磅礴而又瑰麗多姿的《大柏地》詞。詞云: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背後有段小故事。
  • 今天,紀念毛澤東誕辰127周年!致敬一代偉人!
    今天,我們緬懷毛澤東,既要懷念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也不能忘記他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早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 他就提出了 不祝壽、不送禮、少敬酒、 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等 防腐蝕的六條規定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 一首到韶山,寫盡了偉人毛澤東的小情大愛,令人敬仰
    七律·到韶山毛澤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毛澤東的詩詞作品一直被海內外詩詞愛好者們所推崇,包括那些政見相同的,和政見不同的。
  • 從他的詩詞文章中,我們可以窺見中國人民無往不勝的精神密碼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詩詞的字裡行間,洋溢著革命者的浪漫主義情懷,飛揚著中華兒女的凌雲壯志。 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崑崙山脈有感而發,寫下了《念奴嬌·崑崙》。經歷了爬雪山,過草地,這支隊伍在生死炮火之下,用最堅韌的鬥志,完成了長徵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壯舉。人定勝天,沒有征服不了的雪山。擺脫了生死困境,超越小我,面對眼前的壯闊之景,毛澤東心中想到的是關於全世界的大同思想,他堅信自己的理想必將實現,世界革命必將取得最後勝利。
  • 毛主席誓言:「革命不成功,我毛潤之就不回韶山!」
    1927年1月,毛澤東回到韶山用了32天時間考察農民運動,發表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是新中國成立前他最後一次回到韶山。在分別的時候,他在他們家的祠堂毛震公祠,召集當時農民協會的會員開了一次會。
  • 楊開慧給毛澤東4000字情信,字字讓人落淚,牆縫中藏了60年
    我死不足惜,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楊開慧是教育家楊昌濟的女兒,楊昌濟是毛澤東的恩師。毛澤東和楊開慧可謂一見鍾情,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他們加入中國共產黨一起走上革命的道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毛澤東得知楊開慧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後,萬分悲痛,含淚寫下八個字:「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用數詞潤色韻調辭彩 毛澤東詩詞博大精深,文採精妙絕倫。毛澤東對數字精雕細琢,使其和其他意象渾然一體,融入了濃鬱的情感因素,也為毛澤東詩詞增色添彩。 「汽笛一聲腸已斷」,「一」表達對楊開慧的深情眷戀。「屈指行程二萬」,「二」表現紅軍不畏艱險的浩氣。「三軍過後盡開顏」,「三」抒髮長徵勝利的暢快。
  • 《金剛川》-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它用一座「橋」的戰爭保衛戰,聚焦平凡戰士的勇毅果敢、慨然赴死,為了祖國為了明天,這不禁讓我想起毛主席那句詩詞「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影片分四個片段,三個角度來詮釋不同卻又相同的犧牲。
  • 細品毛澤東詩詞中的「霜」與「雪」
    毛澤東是作詩填詞的高手,在他的詩詞中,有不少關於氣象的句子,風、雨、雪、霜、霧、紅霞、彩虹、夕煙等,信手拈來,但寫得最多的還是「霜」與「雪」,可謂情有獨鍾。與歷代文人墨客不同,毛澤東的「霜」「雪」以獨特的藝術視覺和意境,提升了詩詞的境界,豐富了詩詞的內容,增添了詩詞的磅礴之氣,給讀者以寬闊的想像空間。尤其是《沁園春·雪》,絕美至極,當年更引起國共兩黨一場詩詞大戰。
  • 重溫毛澤東詩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 今天,12月26日,我們迎來偉人毛澤東主席誕辰125周年。我們重溫毛主席的經典詩詞,感受他筆下的宏偉氣概與那段崢嶸歲月。 《沁園春·長沙》 1925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毛澤東詩詞作品的數量並不算多,但仔細比較不難發現,其絕大多數作品都歷經多次修改,從作品標題、個別措辭、整個詩句,到篇章結構,乃至標點符號,他都一再推敲。這才使得毛澤東詩詞用詞精準、對仗工整、韻味十足,意境高遠,成為千古絕唱。 用心打磨:藝海無涯樂作舟 1958年3月,毛澤東視察三峽,隨行的梅白寫了一首《夜登重慶枇杷山》。
  • 「毛澤東詩詞朗誦會」在永城新華書店圓滿舉行
    由永城市文聯和永城市新華書店聯合舉辦的「最美讀書聲——毛澤東詩詞朗誦會」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中共永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輝、永城市文聯黨組書記楊成、永城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趙峰,永城市公安局紀委副書記薛迎春,永城讀書會會長邵長軍,永城市新華書店副經理裴震
  • 汪建新:有關毛澤東詩詞的若干「之最」
    >【講座全文】 毛澤東詩詞既是現代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畫卷,又是毛澤東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達到了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高度統一,形成了雄渾、豪放、壯麗、優美的藝術風格。臧克家曾說:「毛澤東詩詞是個永遠說不盡的課題。」毛澤東詩詞廣泛傳播與普及,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我梳理了幾十年來毛澤東詩詞創作、傳播、研究過程中的一些珍聞、要事和重要成果,和你們分享,希望能夠加深大家對毛澤東詩詞的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