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冊亨縣丫他鎮洛省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包德彪。洛省村位於丫他鎮南面,距鎮政府所在地13千米,距縣城35公裡,13.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著467戶1900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6戶563人,致貧原因主要是缺資金、缺技術等。
洛省村耕地面積4537畝、林地面積29322畝,自從擔任洛省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指揮官」後,同事們都開玩笑說我是一個「省」的「指揮官」。 初到洛省村,真的是兩眼一抹黑,村裡基本都是少數民族。我第一次入村工作,因為語言不通,只能通過眼觀。住宿透風、群眾糾紛、玩鳥喝酒……一個指揮長該指哪裡、脫貧攻堅硬仗該打哪裡?讓我直叫頭大。
「進山先拜廟。」要想真正開展好工作,還得到各組各戶進行走訪,摸清情況。語言不通,我就找組長一道入戶,群眾什麼時候在家,我就什麼時候去走訪。通過將近一個半月的入戶走訪,「拜訪」了全村378戶,基本摸清了各組的情況,更摸清了群眾心頭的「疙瘩」。原來,布依族群眾中男人較懶,愛喝酒不做事;苗族群眾中又是愛鬥鳥,荒廢光陰,導致他們愛鬧糾紛,都想爭當貧困戶。
到農戶家中走訪
「直指病理,揮刀刮骨。」村民李正祥常年在外務工,村裡無房,手中無錢糧,育有多個子女,最大的21歲,最小的只有5個月,只有李正祥一個人有戶口。聽說有搬遷政策,他攜全家回來報名搬遷,經歷過渡安置、申請臨時救助、協助親子鑑定辦理戶口等過程,而後順利搬遷入住,並享受到就業就學等一系列幫扶政策,全家人終於有戶口有房子能就學就業。 黃啟奎、黃吉進兩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始終不相信政策會這麼好,我多次經過微信、QQ向他們宣稱,並實際多次到戶走訪,最後幫助他們發展養殖業,獲得了2萬元的補助。
到農戶家裡宣傳脫貧攻堅政策
長期在村裡混,讓我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還要講義氣。群眾想的幹部就是能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現在的洛省村,喝酒的男人外出務工了,糾紛少了,很多人家中有事我都會「講義氣」地上前幫忙。時間一長,全村人都叫我「包包大人」。 【人物小傳】 包德彪,男,漢族,冊亨人。2015年畢業於貴州民族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班,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冊亨縣丫他鎮八窩村擔任駐村幹部,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擔任丫他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負責人,2019年8月至今,擔任丫他鎮洛省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匡奇燃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