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從「指揮官」到「包包大人」丨冊亨縣丫他鎮洛省...

2021-01-14 天眼新聞

我是冊亨縣丫他鎮洛省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包德彪。洛省村位於丫他鎮南面,距鎮政府所在地13千米,距縣城35公裡,13.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著467戶1900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6戶563人,致貧原因主要是缺資金、缺技術等。

洛省村耕地面積4537畝、林地面積29322畝,自從擔任洛省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指揮官」後,同事們都開玩笑說我是一個「省」的「指揮官」。  初到洛省村,真的是兩眼一抹黑,村裡基本都是少數民族。我第一次入村工作,因為語言不通,只能通過眼觀。住宿透風、群眾糾紛、玩鳥喝酒……一個指揮長該指哪裡、脫貧攻堅硬仗該打哪裡?讓我直叫頭大。

「進山先拜廟。」要想真正開展好工作,還得到各組各戶進行走訪,摸清情況。語言不通,我就找組長一道入戶,群眾什麼時候在家,我就什麼時候去走訪。通過將近一個半月的入戶走訪,「拜訪」了全村378戶,基本摸清了各組的情況,更摸清了群眾心頭的「疙瘩」。原來,布依族群眾中男人較懶,愛喝酒不做事;苗族群眾中又是愛鬥鳥,荒廢光陰,導致他們愛鬧糾紛,都想爭當貧困戶。

到農戶家中走訪

「直指病理,揮刀刮骨。」村民李正祥常年在外務工,村裡無房,手中無錢糧,育有多個子女,最大的21歲,最小的只有5個月,只有李正祥一個人有戶口。聽說有搬遷政策,他攜全家回來報名搬遷,經歷過渡安置、申請臨時救助、協助親子鑑定辦理戶口等過程,而後順利搬遷入住,並享受到就業就學等一系列幫扶政策,全家人終於有戶口有房子能就學就業。  黃啟奎、黃吉進兩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始終不相信政策會這麼好,我多次經過微信、QQ向他們宣稱,並實際多次到戶走訪,最後幫助他們發展養殖業,獲得了2萬元的補助。

到農戶家裡宣傳脫貧攻堅政策

長期在村裡混,讓我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還要講義氣。群眾想的幹部就是能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現在的洛省村,喝酒的男人外出務工了,糾紛少了,很多人家中有事我都會「講義氣」地上前幫忙。時間一長,全村人都叫我「包包大人」。  【人物小傳】   包德彪,男,漢族,冊亨人。2015年畢業於貴州民族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班,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冊亨縣丫他鎮八窩村擔任駐村幹部,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擔任丫他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負責人,2019年8月至今,擔任丫他鎮洛省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匡奇燃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參與脫貧攻堅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丨冊亨縣...
    自脫貧攻堅序幕拉開以來,我主動學習脫貧攻堅政策,尤其是惠民惠農及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在脫貧攻堅工作任務分配中,我服從局黨組安排,認領雙江鎮壩布村壩布組4戶貧困戶為自己的幫扶對象。幫扶過程中,我詳細了解其家庭人口數、就業、入學、水田、耕地、林地、種養殖等基本情況,並熟記於心,隨時做好動態更新。
  • 「我的扶貧故事」孩子明白了我工作的意義丨冊亨縣高洛街道坪秧村...
    我叫李興雲,是冊亨縣實驗小學一名普通教師,也是冊亨縣高洛街道坪秧村的幫扶幹部。2018年,根據上級的工作安排,我來到坪秧村當了包保幹部,包了3戶貧困戶。當時,我的母親身體不好,孩子又還小,家裡充斥著無休止的抱怨聲。  「你已經有好久沒有送我去上學了。」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的路上我一直都在丨冊亨縣弼佑鎮秧兵村...
    2015年7月,我騎著我心愛的小摩託,兜兜轉轉,從蜿蜒而下、塵土飛揚的泥巴路進入了秧兵村。秧兵村是弼佑鎮三個非貧困村之一,典型的布依族村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而我此行的工作任務就是走訪21戶貧困戶、13戶非貧困戶,了解和核實他們的基本生產、生活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阿牛的感謝 無聲勝有聲丨冊亨縣高洛街道黨工委...
    我叫黃永和,是冊亨縣高洛街道黨工委書記。說起扶貧故事,我腦海裡就呈現出我對高洛這片熱土最初的記憶:有常年生活在大山中,終其一生未進過縣城的老人;有早出夜歸,步行幾十裡求學的莘莘學子。他們的擔憂我非常理解,於是我開始轉變幫扶方式,隔三差五就到他家吃「同心餐」,帶他們走出大山,去看義龍新區、納福新區、高洛新區各個安置區。短短時間內,高洛新區一座座樓宇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王阿牛夫婦被這翻天覆地的變化驚到了,他們原來堅定不搬的想法開始有了改變。
  • 「我的扶貧故事」將青春和汗水灑滿了這片土地丨冊亨縣雙江鎮八望...
    2017年3月,我被派到冊亨縣雙江鎮八望村駐村幫扶。八望村距離鎮政府36公裡,有7個自然村寨,總戶數260戶1071人,靠北盤江沿岸而居,村民居住雖然較為集中,但交通十分不便。走訪包保貧困戶王海江宣傳教育扶貧、醫療扶貧和就業扶貧有關政策「大娘,昨天給您申請的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今天咱們把字一籤,明天我上報獲批准後就會給您打款。」
  • ...故事」「燃燒」的青春扶貧路丨冊亨縣巧馬鎮巧馬村幫扶幹部李煥秀
    我叫李煥秀,2016年加入到教師隊伍當中,成為一名90後的年輕英語教師,在巧馬鎮中心學校小學部任教。2019年8月,我成為冊亨縣巧馬鎮巧馬村的一名幫扶幹部,從此走上了我的扶貧道路。我幫扶的是巧馬鎮巧馬村巖毛組,一共有4戶,有3戶貧困戶。因病致貧的周仕兵,讓我最難忘。
  • 「我的扶貧故事」為民排憂解難丨冊亨縣弼佑鎮落江村脫貧攻堅指揮...
    2019年8月,我被調到落江村擔任指揮長。 到落江村駐村一段時間,我在工作中發現,落江村的群眾總是存在生活垃圾到處扔、房前屋後柴草亂堆現象。我召集村「兩委」幹部和相關包保責任人走訪整治環境衛生,通過帶頭示範,我包保的農戶環境衛生逐漸好轉。2019年,落江村被弼佑鎮評為環境整治模範村。
  • ...的扶貧故事」拄拐丈量扶貧路丨冊亨縣雙江鎮央繞村第一書記陳大業
    「書記,冰箱裡有肉,米在放電磁爐下面的柜子裡,我在工地上班招呼不了你了,你自家做飯吃吧!」這句話,冊亨縣雙江鎮央繞村偉細組村民羅元安對我說過很多遍。  從易地扶貧搬遷之初幹部進門不買帳,到如今把我當作自家人,是羅元安態度的轉變,也是我兩年多來「軟磨硬泡」,用心用情「打入」群眾「內部」取得信任的結果。  我是羅元安的包保責任人,剛到村裡時,我就聽說他及家人對搬遷都非常牴觸。
  • ...故事」脫貧攻堅路上沒有捷徑丨冊亨縣弼佑鎮秧項村第一書記羅成凱
    我叫羅成凱,2018年3月,剛從鄉鎮調到冊亨縣交通運輸局的我,馬上又接到了新任務——到冊亨縣弼佑鎮秧項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歷經兩年多的努力,我和駐村工作組、村「兩委」帶領村民在秧項村完成了秧項至秧佑、落花至秧六、樂具至馬黑共計23.7千米通組路硬化;修秧項至平樓、秧項橋頭至樂恩、橋頭至偉亂等九條扶貧產業路共40.5千米。自此全村8個村民組的林地、耕地全部被串聯起來,節省了群眾在路上行走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發展生產上。
  • ...故事」我見證了家鄉的變遷丨冊亨縣坡妹鎮大路村駐村幹部趙立勝
    2018年初,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同縣直各單位許多幹部一樣,下沉到村裡開展脫貧工作。所幸的是,我下沉的村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冊亨縣坡妹鎮大路村。在家鄉駐村,看著家鄉在這個幸福時代裡的變遷。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龐幫雲:讓村民生活甜起來|李美珍...
    讓村民生活甜起來冊亨縣巖架鎮納碰村村主任 龐幫雲納碰村一直以來都是種傳統農作物,一年下來,村民除去種子、肥料等成本,根本賺不了多少錢,農民收入普遍不高。2010年,冊亨縣因地制宜,發展甘蔗、糯米蕉等高效、短平快的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建達:「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2-1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用腦用心用情,譜寫自己的扶貧路丨西秀區華西辦事...
    按照組織安排,2016年12月,我到華西辦事處工作,擔任黨工委委員、副主任,2017年5月,分管扶貧、農業、水利、林業等工作,並擔任辦事處唯一的一個二類貧困村塘官村的脫貧攻堅指揮長。面對新的工作崗位,我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自己只有一個目標,不讓辦事處在全區的脫貧攻堅戰役中拖後腿。
  • ...路上我一直都在丨冊亨縣弼佑鎮秧兵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羅元奎
    2015年7月,我騎著我心愛的小摩託,兜兜轉轉,從蜿蜒而下、塵土飛揚的泥巴路進入了秧兵村。秧兵村是弼佑鎮三個非貧困村之一,典型的布依族村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而我此行的工作任務就是走訪21戶貧困戶、13戶非貧困戶,了解和核實他們的基本生產、生活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旅遊扶貧助力全省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省文化...
    4年多來,我切實俯下身子,邁開步子,累計到威寧、赫章、納雍、正安、水城等地調研50餘次,走過了全省90%的貧困縣。在深度調研的基礎上,我牽頭制定了《貴州省旅遊精準扶貧實施意見》《貴州省發展旅遊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貴州省標準化推進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並且參與了省委主要領導在全省旅遊扶貧工作會上的講話等內容的起草。
  • 「我的扶貧故事」一名教師的扶貧路丨興仁市潘家莊鎮扯尼姑村扶貧...
    我是興仁市潘家莊鎮王家寨學校的一名教師,2017年9月,接到通知,全縣教職工要參與扶貧工作。身為教師的我,從此就踏上了扶貧之路,開始了扶貧生涯,有了許多精彩的故事,更有不少的收穫和感悟。我所包保的是興仁市潘家莊鎮扯尼姑村核桃寨組代家洪戶。
  • 「我的扶貧故事」法治扶貧 律師在路上丨貴州黔信律師事務所專職...
    我叫許劍,是貴州黔信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我所有幸參加貴州省司法廳和貴州省扶貧辦法律援助+精準扶貧項目,我定期抽出時間前往威寧縣石門鄉法治扶貧,石門鄉位於威寧縣與雲南省昭通市交界處,是全省最偏遠的鄉鎮。一次,我了解到當地有一名幼兒園一名學生在課外活動時意外受傷,家長已就糾紛請求當地司法所協商處理,為了給幼兒園一名學生意外事故開展調解工作,顧不上長途驅車疲憊,到達後連夜與石門鄉司法所工作人員交流開展調解事宜。
  • 聽海大人說,「我和我的家鄉」的故事……
    聽海大人說,「我和我的家鄉」的故事…… 2020-10-08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道路上,盡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省農科院水稻...
    我是貴州省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宮彥龍,2016年12月進入省農科院工作。2018年,我被選派到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掛任科技副鎮長。回顧這兩年的科技特派工作經歷,總有那麼幾個小故事銘記於心,讓我深感自豪,我也在脫貧攻堅戰中,盡過自己的微薄之力。
  • 「我的扶貧故事」播下科技扶貧的種子 收穫蕉農致富的喜悅|貴州省...
    2014年10月,貴州省農科院熱作所科技人員的我,作為貴州省「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的科技特派員來到黔西南冊亨縣開展科技幫扶工作。冊亨縣南、北盤江流域河畔的巖架鎮、雙江鎮、百口鄉,晝夜溫差較大,土地資源豐富,自然生態良好,特別適合發展優質粉蕉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