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當地時間12月21日,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去世。這位精通中文和日文的美國學者,一生致力於東亞和中國研究,被冠以「中國通」稱號。
在美國,像傅高義這樣了解中國、研究中國的學者還有很多,而隨著中美關係轉向低谷,有關中國的研究也不再那麼「純粹」,或許「中國通」傅高義的離去,正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本文作者、澳門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定定,2015年時以學術、政策和媒體影響力三大指標,評定了他心目中的美國智庫十大「中國通」,這其中有些人甚至已經轉向,有關中國的研究也變得越來越為政治服務。
觀察者網刊發此文,供讀者參考。
【文/ 陳定定】
我排名的主要指標是學術、政策和媒體影響力。根據這三個指標,我心目中的前十大「中國通」分別是:李侃如(Ken Lieberthal)、蘭普頓(David Lampton)、柯慶生(Tom Christensen)、江憶恩(Iain Johnston)、卜睿哲(Richard Bush)、謝淑麗(Susan Shirk)、傅泰林(Taylor Fravel)、巴裡•諾頓(Barry Naughton)、沈大偉(David Shambaugh)、麥艾文(Evan Medeiros)。
這十位裡面,有些是中國研究的泰鬥級人物,有的是知名智庫領軍人,有的是現今學術界的中堅力量,有的是美國對華政策參與制定者,但共同的一點是都發表過有影響力的學術書籍和文章。
這也是我個人評價「中國通」的一個最重要標準,那就是影響力必需建立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不然的話一些職業外交官可能在政策上更加有影響力。另外,這個名單也涵蓋了「中國通」的老中青三代人,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展望未來的意味。
第一名:李侃如(Ken Lieberthal)
依我看,李侃如可以當之無愧的排在美國「中國通」的第一名。
首先,他著作等身,自1980年代起就是中國政治研究的領頭羊。他的那本著作《治理中國》(Governing China)現今仍然是很多美國大學中國政治學課程的必讀書目。他在密西根教書研究幾十年,也培養了一大批現今活躍在中美兩國的中國研究一流學者,其中包括上述名單裡面的江憶恩和沈大偉。
除了學術影響力,李侃如的政策影響力同樣很大。他曾經出任柯林頓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局資深主任,對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做出貢獻。2009年他從密西根大學退休後轉到布魯金斯學會繼續發光發熱,擔任過約翰·桑頓中國研究中心的主任,2012年同北京大學王緝思教授合寫了一篇關於中美互不信任的報告,幾乎所有研究中美關係的學者在個人論著中都會引用。總之,李侃如是那種他一開口說話,你必定會認真傾聽領會的學者。
代表著作:Governing China:From Revolution to Reform
圖:李侃如
第二名:蘭普頓(David Lampton)
蘭普頓教授同樣是一位中國研究的泰鬥人物。和李侃如教授一樣,蘭普頓也是著作等身,同時在政府和智庫都有巨大的影響力。歐巴馬當年競選的時候就特意挑選他做中國政策的顧問。蘭普頓教授被普遍認為是研究中美關係最理性的學者,他既不親華,也不反華;總是能從一個理性的角度來分析中美關係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挑戰。
他最近發表一個被廣泛關注的論點是,「中美關係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他建議美國應該重新考慮是否一定要堅持在亞洲維持統治地位,同時也建議中國謹慎認識自己的實力。我覺得這是目前關於中美關係最精闢的論斷。
代表著作:The Three Faces of Chinese Power:Might,Money,and Minds.
圖:蘭普頓
第三名:柯慶生(Tom Christensen)
柯慶生教授是美國「中國通」裡面中生代的傑出代表。柯慶生現在是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的非常駐資深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普林斯頓——哈佛中國與世界項目主任。
柯慶生教授曾於2006年至2008年期間擔任美國東亞暨太平洋地區事務副助理國務卿,屬於那種政學兩界都如魚得水的人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柯慶生和江憶恩共同創辦了普林斯頓——哈佛中國與世界項目,這主要是一個博士後項目,從2004年建立至今已經培養了幾十位研究中國外交的青年一代人才,被戲稱為中國外交研究界的「黃埔軍校」。
此外,柯慶生教授最新出版的關於聯盟政治和亞洲安全的著作,對理解現在的熱點問題都非常有啟發。他是為數不多的幾個研究中國外交,但影響力超越了中國外交這個狹小的領域的學者之一。
代表著作:Useful Adversaries:Grand Strategy,Domestic Mobilization,and Sino-American Conflict,1947-1958.
圖:柯慶生
第四名:江憶恩(Iain Johnston)
我把江憶恩教授排在這個位置可能很多人會有不同意見,因為江憶恩教授既沒有加入知名智庫,更不經常為媒體發表看法。可以說他是有意躲避媒體的學者(從照片也能看出來),那麼他的影響力從何而來呢?來自於他的理論功力。
他以建構理論的方式來影響美國政策圈對華政策辯論方式。可以不誇張的說,江憶恩教授是目前研究中國外交的理論第一人,而且這點是很多學者公認的。
江憶恩的成名之作是他在密西根博士論文基礎上改編出版的《文化現實主義》(Cultural Realism:Strategic Culture and Grand Strategy in Chinese History),並在中國研究圈引起極大反響,據稱改變了很多人對中國歷史傳統的看法。他後來陸續出版的幾本著作,我私下認為,本本都是經典,都值得精讀細讀。而且,他的每一篇論文我都會建議學生認真對待,因為沒有一篇不是頂尖水平的。
代表著作:Cultural Realism:Strategic Culture and Grand Strategy in Chinese History
Social States:China i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1980—2000
圖:江憶恩
第五名:卜睿哲(Richard Bush)
卜睿哲現在是布魯金斯學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資深研究員,同時也將在桑頓中國中心兼任資深研究員。他可能是這個名單裡面在美國政府裡面任職歷史最悠久的學者,曾經在美國國會,國防部和國務院都擔任重要職務。
同時他也不僅僅是中國問題專家,他也精通日本,韓國,以及臺灣地區事務,可以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亞洲通。聽卜睿哲討論亞洲問題,你才知道什麼叫薑還是老的辣。想要了解美國的亞洲政策,你第一個應該閱讀的就是卜睿哲。
代表著作:The Perils of Proximity:China-Japan Security Relations
圖:卜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