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一、什麼是疏文
參加過法會的信眾們想必會對法師在壇場上念誦疏文的場景印象深刻,常常也有信眾表示,字都認識,但究竟寫的是個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解釋一下,何為道教的」疏文「。
疏文也稱為表文、文疏,是凡人祈求於神仙的文函,相當於我們發給神仙的信件,一般會用表筒盛裝,上面寫有所求者姓名生日、所求事由、神仙宮闕、名號等,以祈求神仙保佑。
從廣義來講,凡是敬奉神仙、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屬於疏文,是溝通天地、仙凡、陰陽之間的媒介。疏文在焚化後由四值功曹、飛雲捧送天尊等送達天庭,架起仙凡之間的橋梁,就好比人神溝通傳遞信息的「快遞員」。
二、疏文的起源
這種升疏文祈福的方式,最早可追溯至祖天師時期的《三官手書》。
《三官手書》中要求在上元節(正月十五),將祈願之事寫成文函,再經過焚化,意存上天到天官那裡,以求天官賜福。
在中元節(七月十五),將消罪之事寫成文函,再經過焚化埋於山上,存想到達地官宮殿處,以赦其一切罪業。
在下元節(十月十五),將釋冤之事寫成文函,再經過焚化投於水中,以求水官除一切災難厄劫。
因為,天、地、水三官主宰人間、陰間之禍福,故將疏文呈遞三官的宮殿「三元妙緯宮」與「三元都會府」。
道教承襲了這種用文函表達的方法,不論個人所求還是國家大事,都可以通過這種形式來將心願通會神靈,以求祈願。
三、疏文的分類
所求之事不同,疏文內容格式也不同。疏文類型依據陽事與陰事道場,一般分兩大類:
一是祈福消災、增福轉運、去病解厄、升學求職、營業修建等以吉祥疏類;一般通過貢天、朝鬥或專朝來升文。二是為了祈願超薦先亡、解冤拔罪,離苦得樂,超生人天,亡人獲慶,在生得福的陰事類文疏;一般通過救苦、十王、豐都及施食或專朝來升文。
應該說,疏文所能傳達的事意函蓋了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道經云:經功浩力不思議,以此虔誠懇願,再加上祈願者回心向道、靜思悔過,積德行善,從而擺脫苦難,消除魔障,自然會天人感應,祈福福至,禳禍禍消而廣得善緣。
四、疏文的書寫要求和禁忌
疏文的書寫格式、文字編排都有嚴格的規範要求,畢竟是給神仙的信函,內容語言要嚴謹,更要注意寫清神仙的宮闕與其聖號,必須相稱。
道教疏文要求和禁忌很多,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宮闕、不同的神靈寫法都不一樣。主要分表文、疏問、符文、官文等格式,要做到文詞樸實簡練,誠可感天地,動鬼神,恭恭敬敬地書寫,以免褻瀆神靈。
寫文奏表,須用軟綿的黃表,紙要潔淨,有殘破或者油汙的紙張不能使用。同時,「書寫不得令外人觀視及雞犬等入室;不得與外人語言,勿使筆畫分裂,遺漏脫誤。紙張規格寬1.2尺,上讓八分,下通蟻走。」意思是說,表文上留8分邊距,約2.9釐米,下邊距僅容螞蟻通過,這就是疏文的天地格式。
還要注意的是:「祖師(天尊)聖號不能落腳;第子,稱臣者不居頭,鬼字不居首,也不得懸生露死,抽破人姓名。至於字的大小,要求為二或二分半,最後的年月向左空三格、四格都行,當然『牒文』的文字大一些,為三分半至四分,如若任意大小不成款式」。
給祖師上表,寫天尊聖號,必須落在黃道之格,從「今據」開始,按黃道日青龍,明堂,天刑,朱雀……。為記憶方便,可用:「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十二字,偏旁為「走」者為黃道,如:道,遠。餘者為黑道。如果神號落在無走字者,可寫「中謝」二字,直到聖號落於下格黃道格。
《靈寶文檢》說:
「章表奏申關牒符撽,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印則各有師傳者,欲天地神祇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無施而不可也。」
寫好的「疏文」最後要蓋上印,以水(酒)用印,忌諱用油印。文疏宣讀完畢,入爐焚化時也不可沾染油汙,更不能用油燭焚化。
五、進表上疏吉日
據東晉許真君《玉匣記》說,上疏吉日:「宜天月德,天月德合,月空,聖心,母倉,解神,定成日」,均為天開黃道,或吉神值日。
如天德擇吉日口訣:「正丁二坤(申)宮,三壬四辛同,五幹(亥)六甲上,七癸八艮(寅)逢;九丙十居乙,子巽(巳)醜庚中」。
天德合擇吉日:天德正月在丁(丁巳,丁未),與壬相合,凡正月見壬,既是天德合。(按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分別與己庚辛壬癸相合;凡正月這一月遇見壬子,壬寅……壬戌皆為天德合吉日)其他二月……十二(醜)月依此類推。
凡做道場法事活動,開壇必須選擇吉日,避丙寅、丁卯、丙申、丁酉、戊戌、戊辰及受死龍虎兇敗日。
為什麼要注意呢?據呂樸庵《定製集》中《玄都律》云:
「上章表切忌戊戌,戊辰。為何?芽辰為天門,戌為地戶,辰將龍,戌將狗,其日,太上丈人詣太上老君,九氣丈人詣九老仙都君,對效天下男女各應生,應死之籍。並且天帝對效男女罪過,故天門不開。齋醮開壇時須避雷霆『庭』,白虎大煞;如果白虎入中宮,其日忌正廳動用鐘鼓法樂,犯則大兇,並且不得為十惡五逆之人上章,大風大雨不得上章,身有六疾不得為善士上章。設立齋醮三會,八節,五臘,小會,四始,本命日許願,奏章,懺悔,設醮則存亡兩利。」
道教在齋醮方面一般逢「戊」不朝聖,特殊情況,祖師聖誕,或三天,或七天以上法會者,如逢「戊子」日,就須避過「子」時,除大型法會的特殊性,一般地說「戊不朝真」更不能上章奏表。